牦牛IGF-Ⅱ及其受體基因多態(tài)與生長性狀相關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將IGF-Ⅱ基因和IGF-ⅡR基因作為控制牦牛生長發(fā)育性狀主基因的候選基因,采用PCR-SSCP技術對五個不同牦牛群體(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新疆巴州牦牛)共380個個體的IGF-Ⅱ基因和IGF-ⅡR基因的多態(tài)位點進行了檢測,對具有SSCP多態(tài)性的片段進行測序,找出突變位點,分析了因突變產生的不同基因型與牦牛生長性狀的關系,以期尋找可行的遺傳標記,從分子水平上為牦牛育種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結果及結論如下:

2、(1)在牦牛IGF-Ⅱ基因的第7內含子發(fā)現(xiàn)多態(tài),該多態(tài)位點由一對等位基因A、B控制,91 bp處堿基C→T的突變使得由野生型的B等位基因變?yōu)锳等位基因。在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新疆牦牛3個牦牛群體中B等位基因為優(yōu)勢等位基因,BB型為優(yōu)勢基因型,基因型的分布處于Hardy-weinberg平衡狀態(tài)。而在另外2個群體中則以AB型為優(yōu)勢基因型,基因型分布極不平衡。 (2)在牦牛IGF-Ⅱ基因的第8內含子發(fā)現(xiàn)多態(tài),該多態(tài)片段330 b

3、p處G→C和358bp處A→G的突變使得由野生型的B等位基因變?yōu)锳等位基因。各群體中均以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為優(yōu)勢基因型和優(yōu)勢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僅在新疆牦牛群體中呈現(xiàn)出輕度不平衡狀態(tài),而在其它4個群體均表現(xiàn)出平衡狀態(tài)。 (3)IGF-Ⅱ基因第8內含子與體重性狀呈顯著的相關性,AA型個體體重極顯著高于BB型個體。在育種過程中,可以將該片段作為候選基因用于標記輔助選擇,選擇AA型個體有望提高后代的平均體重。 (4)在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