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與自我內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社會排斥與自我內化</b></p><p>  摘 要:青少年習慣性越軌行為是社會互動的產物。社會標簽理論認為學生從初次越軌到習慣性越軌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權威者對學生初次越軌行為的察覺,其次是對越軌者“貼標簽”,第三個階段是被貼上標簽的學生形成新的自我認同并進一步強化自我形象,加入越軌群體,發(fā)生習慣性越軌行為。這是一個社會排斥與自我內化的過程。 </p

2、><p>  關鍵詞:習慣性越軌行為;標簽理論;貼標簽 </p><p>  社會標簽理論是當代西方資產階級犯罪學流派中研究犯罪原因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它產生于二十世紀30年代后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學者坦南鮑姆(Frank Tannenbaum)、貝克爾(H. S. Becker)、克雷西(D. R. Cressey)和萊莫特(E .M. Le mert)等人。這個概念最早是于1938年由坦

3、南鮑姆在其著作《犯罪與社區(qū)》(Crime and the Community)中提出來的。它為犯罪學的研究提供了異于傳統(tǒng)的新思路,同時也為我們解釋青少年習慣性越軌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借鑒社會標簽理論的觀點,我認為青少年習慣性越軌是一個社會排斥與自我內化的過程。本文擬用社會標簽理論對青少年的習慣性越軌行為進行解讀。 </p><p>  一、習慣性越軌行為的定義 </p><p>  

4、在社會學里,越軌行為亦稱離軌行為或偏離行為,是指社會成員(包括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偏離或違反現(xiàn)行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是社會成員對其所屬群體、社會或文化體系的行為模式和社會期待的偏離。越軌行為存在于不同時空和制度的國家或社會里,在一般情況下,均受當時社會主導價值評判體系的否定性評價。根據(jù)越軌行為的一般定義,我們認為,學生越軌行為就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產生的,違反或背離其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并受到否定性評價的行為。[1]這種“軌”可以

5、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p><p>  標簽理論學派區(qū)分了兩種越軌:初次越軌和習慣性越軌。初次越軌又稱原始越軌或一級越軌,它是當事人偶然違反社會規(guī)范,未被發(fā)現(xiàn),因而也未受到懲罰的越軌。它對個人心理和未來生活未發(fā)生持續(xù)影響。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一時刻、某一地點以一種越軌的方式行事。例如,某人在教室隨地吐了一口痰;某個中學生出于好奇看了一次黃色錄像;一個小孩在超市由于饑餓偷吃了一塊蛋糕;某個學生因為準

6、備不充分而在一次考試中作弊等等。這些行為中大部分都是暫時的、出于好奇的、微不足道的或者是易于掩飾的。它可能不被人察覺,當事人不會認為自己越軌,也極少引起別人的看法。這類初次發(fā)生的初級越軌行為,雖然違背了社會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但是行為人與其他人卻并不這樣認定。[2]如果這種行為被公布于眾,情況就會發(fā)生急劇變化,社會會視其為越軌。行為人的行為再次發(fā)展,便成為習慣性越軌。所謂“習慣性越軌”又稱次級越軌,它是指當事人卷入違規(guī)行為,并被他人標定為越

7、軌者,受到斥責甚至懲罰的行為。[3]越軌者會在社會的壓力下接受并認同自己的標簽,隨著自我形象的加強,他會將標簽所暗示的越軌行為模式內化為自己的行事方式,結果將發(fā)展出更多的越軌,繼而可能形成持續(xù)性越</p><p>  二、社會標簽理論的主要觀點 </p><p>  過去人們常常從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研究越軌行為,而社會標簽理論吸收、利用了符號互動論的思想,將注意的焦點由越軌行為本

8、身轉移到它們是如何被人界定以及社會對其是如何地反應。具體地講,社會標簽理論包含了以下創(chuàng)新:首先,社會標簽理論認為,世界上并無“越軌行為”本身,而只是在某個社會中,由于人們把某種行為認定為越軌行為并依此做出反應,它們才成為越軌的行為。社會上存在的越軌行為現(xiàn)象是社會互動的產物,社會的反應是越軌行為的成因。其次,社會標簽理論闡明了越軌標簽的自我預言證實過程,即來自權威者或社會觀眾的越軌標定以及標定所帶來的污名化和歧視的社會后果,使得人們只能以

9、被標定的越軌身份做出回應,從而反過來證明了自己的越軌身份。第三,標簽理論還進一步揭示了人們如何從初級越軌者轉變?yōu)榇渭壴杰壵叩倪^程。簡單地說就是越軌標簽讓被貼者相信自己可能是令人討厭的、壞的、邪惡的,而這一自我認同感的確認,阻礙了他們重回正道的合法機會,從而使得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只好接納越軌者的角色,或者在越軌者的亞文化里尋求社會支持,并更深地介入到越軌者群體的活動中去。[4] 這是一個社會排斥與自我內化的過程。具體而言,當某個學生被&l

10、t;/p><p>  在個體變成越軌者并持續(xù)作為越軌者的過程中,“貼標簽”是一個關鍵因素。一般來說,當某個學生被貼上越軌者的標簽之后,其他人如教師、父母、同學便會對他進行各種負面的推斷。正如戈夫曼在《污記》一書中所說:“在我們的頭腦中,他從一個正常而完美的人降到了一個有污點而不可信賴的人?!盵5]貝克爾是這樣描述的:社會群體通過制定法規(guī)用在那些與該法規(guī)發(fā)生摩擦或相背離的具體人身上,并稱他們?yōu)椤熬滞馊恕薄6]個體被貼

11、上標簽以后,主流社會認為他是“局外人”而對其另眼相看,迫使他與其他真正具有被標簽行為的人為伍,成為標簽群體中的一員并接受相應的標簽群體亞文化甚至反文化。標簽者的自我形象被強化,在標簽群體中一切標簽行為即越軌行為都是合理的且受到認同的,個體會按照標簽所暗示的行為模式去做,結果將產生更多更嚴重的標簽行為,原先偶發(fā)性的越軌行為逐漸成為習慣性越軌行為。 </p><p>  三、社會標簽理論對青少年習慣性越軌行為的解讀和

12、啟示 </p><p>  習慣性越軌行為是行為者被“標簽”以后所經常發(fā)生的越軌行為。社會標簽理論認為,從初次越軌發(fā)展到習慣性越軌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 </p><p>  首先是越軌行為被權威者或關系密切的人發(fā)現(xiàn)。社會規(guī)范和學校規(guī)范給學生的行為做了規(guī)定,違背了這些規(guī)范的行為就是越軌行為。但在越軌者看來,一個破壞社會或學校規(guī)范的行為對他而言可能沒有什么社會后果,如考試作弊、吸煙、說臟話等等

13、。研究表明,這些行為是極為常見的,只不過未被有關的重要人物發(fā)現(xiàn)而已。一個越軌行為要產生社會后果,重要人物,如老師、家長或學校,必須要察覺這種行為。其次是“貼標簽”。當某個學生因某一越軌行為被發(fā)現(xiàn)而被冠以“差生”、“小偷”等標簽時,人們就不再把他看作正常的學生。教師、父母、同學、親戚朋友會在言語、行動、態(tài)勢等方面做出相應的反應。例如有學生偶爾發(fā)生了偷竊行為,學校發(fā)現(xiàn)后對他進行“記過”處分。從此,他走到哪里都被人認為是“賊”。老師經常諷刺他

14、以殺雞敬猴,同學輕視他,都不愿意跟他親近,誰要是丟了東西,他總是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本以為回家后能感到輕松一些,可是父母橫眉冷對,親戚朋友指指點點。周圍人群的諸多反應會促使他形成新的自我認同并進一步強化自我形象,同時加入越軌群體。這是由初級越軌行為向習慣性越軌行為轉變所經歷的第三個階段。美國社會學家?guī)炖岢隽酥摹扮R中之我”概念。“鏡”即</p><p>  社會標簽理論把越軌解釋為一些人成功地將另外一些人標定

15、為越軌者的過程對現(xiàn)實教育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很有啟發(fā)意義。人人都可能是原始越軌者,只有那些被成功地貼上標簽并受到權威者制裁的青少年才變成習慣性越軌行為者。因為標簽帶給學生的往往是難以改變的烙印,進而演化為默頓“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在習慣性越軌行為形成的整個過程中,重要他人給學生貼標簽是關鍵因素。所以學校管理者、教師或父母在給學生下結論時一定要慎重。當某個學生首次出現(xiàn)違規(guī)或越軌行為時,切不可亂下定論,而應該積極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采取適當、有效

16、、不產生消極后果的解決辦法;對于被貼上消極標簽的學生,教育者應該努力排除偏見和成見,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盡可能減少他們強化消極自我定位的機會,更多地把他們看作是正常人而不是永遠有歷史污點的人,這樣才能預防和減少問題的重復發(fā)生。同時,作為教育者,還應該幫助被貼上標簽的青少年客觀地分析他人看法對自己行為的影響,提高他們對“貼標簽”過程的抵御能力,讓他們以實際行動向社會證明自己只是偶然越軌,在不斷樹立自信和強化別人對自己的積極認可中逐漸走出被

17、貼標簽的陰影。 </p><p><b>  參考文獻: </b></p><p>  [1]、畢云天. 大學生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1999,(4) </p><p>  [2]、劉易斯·科塞. 社會學導論[M]. 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 </p><p>  [3]

18、、徐玲. 標簽理論及其對教育“問題青少年”的啟示[J]. 社會, 2000, (10) </p><p>  [4]、劉能. 越軌社會學視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 青年研究,2003, (11) </p><p>  [5]、克特W巴克.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譯. 社會心理學[J].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p><p>  [6]、Becker. Howar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