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美味”</p><p> 回顧當前語文教學,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樣樣進入課堂,為了讓人看到課堂的精彩,讓語文課成為了其他學科知識的拼盤,德育、審美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思維培育等教育內(nèi)容,以及思維訓練、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識的傳授,掩蓋了語文本身的味道。崔巒老師在武漢市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閉幕式上的發(fā)言中提到了“語文味”。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濃濃語文味的
2、課堂呢? </p><p> 一、引導尋美,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 </p><p> 畫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闭Z文教學要從詞句入手,在品嘗詞句中發(fā)現(xiàn)美。 </p><p> 如黃財鳳老師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抓住“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導學生質疑:“疑”是什么意思?在學生理解“疑”字的基礎上,使用多媒體
3、顯示瀑布的實景圖,讓學生直觀了解瀑布,再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這樣學生就會從記憶中提調(diào)出瀑布從極高處傾瀉而下的現(xiàn)象,腦子中就對“疑”與“真”的區(qū)別有了認識。接著,讓學生想一想,用上“真”有可能嗎?這樣學生就會理解詩人用“疑”字的原因:“銀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只有反復品味,才能理解用“疑”最精當,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p><p> 二、直觀入境,讓學
4、生感受美。 </p><p> 小學低年級學生感性經(jīng)驗不足,知識水平有限,往往難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導學生入境?例如:《絕句》描寫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課文對于春天景色的美的描寫,就在于它美的色彩和動靜結合的充分體現(xiàn),詩中的字詞的對引人遐思,令人神往,給人美的享受。教學時采用了“對畫作詩文,看畫學文”的方法,讓學生如臨其境,如會其情。課文提到的春天美景的顏色,詩中的動景與靜景描寫的明顯對比,以及用詞造句上的對仗理解
5、,在圖文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鑒賞,然后邊讀文邊加深理解,將復雜的古詩理解化為簡易。 </p><p> 三、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p><p>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促進人的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教師應該努力營造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要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我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p><p> 1.
6、創(chuàng)造讀書的大環(huán)境。首先,以書本導讀和鼓勵學生買書、看書,讓學生愛書,因為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書本是知識的源泉。在課室里出“新書推薦”板報。其次,推薦一些漂亮的圖書,學生易被色彩繽紛的封面和插圖、妙趣橫生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因為圖畫書不只是給很小的孩子閱讀的。圖書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感受空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通過閱讀獲取知識、信息,學會用文字表達情感。有很多圖畫書,不但上小學的孩子可以閱讀,會非常喜歡,甚至中學生、大學生,只要
7、這些書可以到達他們手里,依舊會愛不釋手。在安排課外閱讀教學時,可結合一些特殊節(jié)日、特殊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活動,根據(jù)學生已獲取的資料,進行各種形式的處理與表達,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p><p> 2.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中山市優(yōu)秀班主任孫川老師在講座中提到,她盡量減少書面作業(yè),讓學生閱讀大量課外讀物。適當?shù)臅r候,可以開設閱讀指導課,著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傳授
8、,幫助學生選擇讀物,指點學生科學利用休閑時光讀書等。 </p><p> 3.開展相關活動。如舉辦書籍交流會,讓學生拿出自己心愛的書籍,推薦給對方,同時從對方的書中找到自己想閱讀的書籍,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p><p> 四、課堂內(nèi)外有機結合,注重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p><p> 學習的目的是運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要通過各種形式展示,這其中就包括
9、組織各種課內(nèi)外活動。三年級語文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訓練重點,教師可以將課文教學與口語習作結合起來,以課文小品、手抄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例如,第五單元是學習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我就非常注意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注意各種資料的搜集整理,如文字、圖片、實物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總各組搜集的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口語交際介紹,然后推選組內(nèi)口語好的參加全班展示。在此基礎上,再寫成習作。因為每名學生都經(jīng)歷了資料搜集、整理、交流、
10、展示的過程,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不再是簡單模糊的,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也就充實具體多了。 </p><p> 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每人出一期弘揚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手抄報,將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拓展有機結合,就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p><p> 五、結合實際,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 </p><p>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11、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多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見,新課程強調(diào)以活動教學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全體性活動中發(fā)展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知識和能力,在實際環(huán)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如我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營造語文實踐的環(huán)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小導游活動為學生開拓了施展個性的空間。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以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坐落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區(qū)
12、東南方17.6公里處,廣(州)珠(海)公路主干道旁。北距廣州約100公里,南距澳門約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與深圳、香港相望,陸地與珠海市毗鄰。開放的主要景點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聽太平天國反清故事的雕塑、孫中山試驗炸藥處、瑞接長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區(qū)、翠亨農(nóng)業(yè)展示區(qū)、中山鼎、警世鐘等,逐步形成以“孫中山和他成長初期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題,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立體而多元化的陳列展覽體系,充分展現(xiàn)了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
13、想體系和革命實踐,再現(xiàn)孫中山出生和成長初期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使人們加深了對孫</p><p> 語文課堂應追求務實、扎實的境界,教師應該利用文質兼美的教材,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和經(jīng)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讓學生從文章的字、詞、句甚至某一個標點符號的比較、揣摩、感悟、運用中受到熏陶,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我認為,這樣以“品讀,語言”為核心的語文課堂,能讓學生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讓語文課堂充滿陽光
- 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樂趣
-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 交流展示,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氣
- 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 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
- 讓語文課堂充滿思想的力量
- 信息技術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 如何讓語文課堂展現(xiàn)魅力
- 淺議如何讓聾校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
- 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 如何讓情趣溢滿整個語文課堂
- 論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富有語文味
- 如何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活力范文稿
- 如何讓中專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 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 讓語文課堂充滿美感和生機——論語文教學的審美轉變.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