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公共利益”概念的憲法學初探</p><p> 摘 要:我國現行憲法文本在兩處出現了“公共利益”的概念,憲法文本授權政府可以“公共利益”為憲法根據對農村集體土地以及公民的其他私人財產進行征收、征用。至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憲法卻并未給出明確定義。為了保障公民權利不受政府權力的侵犯,分析“公共利益”的憲法內涵具有極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p><p> 關鍵詞:公
2、共利益;個人利益;公民權利;功利主義 </p><p> 我國現行憲法文本在兩處出現了“公共利益”的概念,第10條規(guī)定了土地的國家所有權和農村集體所有權,同時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可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用?!钡?3條規(guī)定了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但補充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與補償”。憲法文本授權政府可以“公共利益”為憲法根據對農村集體土地以及公民的其他私人財產
3、進行征收、征用。至于哪些人的利益可以代表“公共利益”憲法卻并未給出明確定義。以憲法為依據,“公共利益”在《物權法》、《土地征收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具體民事、行政立法中均有所體現,毫無疑問,這些下位法中“公共利益”的內容都必須建立在憲法對“公共利益”限定的內涵之上。因此分析“公共利益”的憲法內涵具有極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p><p> 一、定義公共利益的憲法內涵的必要性 </p>
4、<p> “公共利益”一詞在各國憲法或憲法性文件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第17條規(guī)定:“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當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所顯然必需時,且在公平而預先補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得受到剝奪?!彪S后,179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第5條也規(guī)定:“非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非有公正補償,私有財產不得征為公用。” </p><p> 雖然早在我國
5、1954年憲法中就已寫入征地條款,并出現“公共利益”一詞,但是從1954年以后的各部憲法中都未對“公共利益”的概念作進一步界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1954年憲法在引入“公共利益”后,以后凡涉及征地補償的具體法律時,公共利益的目的逐漸被“國家建設”的目的所代替,如1958年由國務院頒布的《國家建設征用土地辦法》第1條規(guī)定“為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慎重地妥善地處理國家建設征用土地問題?!?982年憲法在其文本中再次將“公共利益”作為征收征用的
6、唯一前提,但我們發(fā)現“公共利益”在隨后的部門法立法工作中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建設”繼續(xù)成為代替“公共利益”的征收萬能藥。1986年《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該法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雖然《土地管理法》經修改增加了“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地的內容,但《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并沒有據此作出相應修改。再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guī)定該法“為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行政法規(guī)立法級別的條文尚且如此規(guī)定,行政規(guī)章及以下的內容更是將“公
7、共利益”拋之腦后,“國家建設”、“建設”、“經濟建設”都成為了“公共利益”的代名詞。①不可否認,“國家建設”</p><p> 二、公共利益的憲法內涵應從個體角度定義 </p><p> 公共利益,可稱之為公共的利益,簡稱公益。但對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理論界有諸多爭議。從字面含義分析,“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相對應,私人也即個人,私人利益指的是作為社會組成元素的個人所享有的利益,公共
8、利益的著眼點也就落到了社會大多數人或者全部人利益的范疇上,也必須落在了每個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人身上,公共利益才是現實的、可以為人感知的。 </p><p> 有學者主張,憲法文本上的“公共利益”應當從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而綜合的定義,其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社會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并不是相對大多數人針對某一個事項的利益為基礎而簡單的求和,而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②但是如果真如這種觀點所言,用開放和綜合的方法去定義“公共
9、利益”,這里仍將面臨一個很重要的障礙,那就是違憲審查制度在我國的缺失。從法律技術角度講,為解決法律語言的模糊性,應當由法官在具體案件中運用自由裁量權借助法律解釋的方法對法律語言給出確切的定義。在違憲審查權制度下,法官雖然不制定法律,但可以對立法中具體的內容、運用的具體詞語進行審查,可以推翻不合符憲法規(guī)定的立法,以此來有效的保障公民權利不會因法律語言的不周延性而失去憲法保護。但在違憲審查制度未能建立的情況下,法官如果不能否認和推翻一項不合
10、憲的立法,那么就只能根據一項不合憲的立法作出一項不合憲的判決。在開放定義“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沒有人可以審查憲法以下其他立法內容的合法性,那么“公共利益”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打開后卻無法關閉的閘門,成為政府肆意踐踏公民私人財產的借口。因此,追求一個綜合的、開放的“公共利益”雖然看上去完美、全面、包羅萬象,</p><p> 當然,這并不是說“公共利益”就簡單等于“個人利益”的累加之和。功利主義學派提出用數量作為價值
11、大小的衡量標準。問題是公共由個體構成,那么究竟涉及多少人才算構成“公共”,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回答的。但是功利主義至少清楚地表明社會中每個個體的利益都是公共利益的平等組成部分,個體不應模糊在“公共”或“集體”的概念中,而民主制度的創(chuàng)造就是能夠代表個體并實現其各自利益的最好途徑和手段。故而功利主義學說雖然至今仍受到不同學派的挑戰(zhàn),但它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學和法學的“正統(tǒng)”理論。 三、公共利益的憲法內涵應把握的根本原則――以公民基本權利為界
12、限 </p><p> 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憲法得以存在的根本目的,基本權利保障了公民一部分的自由,但是公民的權利并非是沒有界限的。個人組成集體和社會組織,個人必須讓渡一部分自己的權利,即忍受社會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一定范圍內的制約,這種制約就主要表現為公共利益的制約。涉及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對個人利益進行限制時,公民基本權利的割讓必須要極其審慎。一般來講,個人利益的讓渡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如果個體讓渡其部分基本權利但
13、并未導致其核心利益的當時,該利益可通過其他方式代替實現,那么這種割讓就表現為一種“忍受”。第二,這種讓步造成了核心利益的成分損失,該部分利益不能以其他途徑實現,即不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容忍性,那么獲得相應利益的一方就必須對核心利益受損的一方進行補償。代表公共利益的一方若要合法正當的使個人利益作出這種割舍和犧牲,首先必須對公共利益作出詳細而明確的說明,交由民主機制作出表決。如果缺乏有力而服眾的論證,就不能證明公共利益所承載的價值優(yōu)先于私益的價
14、值,私益就不能作出讓步。另外,在個人利益因割讓給公共利益而使得個人核心利益受損,以公共利益之名而受益的一方就必須對受損方進行等量補償。那么如何評判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p><p><b> 四、結語 </b></p><p> “公共利益”是憲法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公共利益所承載的價值類型與大多數人的利益有關,但我們必須看到,“公共”本身并非是抽象的,是由
15、個體構成的實在體,公共利益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有在他被具體的個人享有時才會具有價值,所以理解我國憲法中“公共利益”的概念時必須看到憲法的公民權利保障書功能,在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價值衡量時,必須對二者進行“質”與“量”的慎重權衡。 </p><p><b> 參考文獻: </b></p><p> [1]肖順武:《公共利益研究:一種分析范式及其在土地征收中的運用
16、》,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p><p> [2]門中敬:“含義與意義:公共利益的憲法解釋”,載《政法論壇》2012年第4期. </p><p> [3]韓大元:“憲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規(guī)范分析”,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1期. </p><p> [4]張千帆:“公共利益”是什么?――社會功利主義的定義及其憲法上的局限性”,載《法學論壇》2005年
17、第1期. </p><p> [5]胡錦光、王鍇:“論我國憲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p><p><b> 注 釋: </b></p><p> ?、倮纾瑖临Y源部2004年“關于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2002年“關于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中都一再強調,“征用土地事關國家經濟建設
18、”. </p><p> ?、陧n大元:“憲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規(guī)范分析”,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1期. </p><p> ?、蹚埱Х骸肮怖妗笔鞘裁??――社會功利主義的定義及其憲法上的局限性”,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1期. </p><p> ④胡錦光、王鍇:“論我國憲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