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外 科 換 藥,第四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2024年1月22日,何 謂 傷 口?,傷口是指皮膚表層組織受到損傷而喪失其完整性和連續(xù)性的組織表現(xiàn)。,,傷口形成的原因,1、物理因素:手術(shù)切口、損傷2、化學因素:酸燒傷3、生物因素:感染性傷口4、其他:褥瘡,感 染 傷 口,,傷 口 分 類,根據(jù)損傷時間及被細菌污染程度,分為4類:1、清潔傷口:指未受細菌感染,可達I期愈合;2、污染傷口:指沾染了異物或細菌而未發(fā)生感染的傷口,
2、早期處理得當,可達I期愈合;3、感染傷口:包括繼發(fā)性感染的手術(shù)切口,損傷后時間較長已發(fā)生感染化膿的傷口,須外科手術(shù),如充分引流傷口分泌物,去除壞死組織,加強換藥處理,減輕感染,促進傷口肉芽生長后愈合,屬于II期愈合;4、慢性潰瘍:創(chuàng)面無明顯感染,但經(jīng)久不愈,積極換藥或經(jīng)手術(shù)處理后愈合。,歐洲創(chuàng)面RYB分類方法,RYB方法將II期或延期愈合的開放創(chuàng)面(包括急性和慢性創(chuàng)面)分為紅、黃、黑及混合型。 紅色創(chuàng)面,可能處于創(chuàng)面愈合 過
3、程中的炎癥期、增生期或成熟期; 黃色創(chuàng)面,是感染創(chuàng)面或含有 纖維蛋白的腐痂,無愈合的準備; 黑色創(chuàng)面,含有壞死組織 同樣無愈合傾向,傷 口 咋 辦?,傷口愈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臨床治療的根本目 的是治愈原發(fā)病、 加速傷口愈合;加強換藥。,外 科 換 藥 的 目 的,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促進傷口的愈合觀察傷口的情況和變化清潔傷口,取除壞死組織及異物,保持引流通暢預防及控制傷口感染保護傷口,避免再損傷和感染固
4、定患部,保溫拆除傷口縫線。,外 科 換 藥 的 地 點,換藥室要求:光線充足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消毒管理辦法:專人管理,嚴格無菌操作按時清洗,定期消毒保證物品供應充足,外 科 換 藥 前 的 準 備,病 人 的 準 備精神準備: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講解換藥的目的和意義,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懼。體位:病人應保持合適體位, 既有利于病人舒適,也有利 于醫(yī)生換藥;安全、文明、 暴露、保暖。,外 科 換 藥 前
5、 的 準 備,工 作 人 員 準 備1.了解傷口的情況:2.時間安排:避開進食、家陪、術(shù)前等,3.決定順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則:先無菌,后感染;先縫合,后開放;先感染輕,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異。4.無菌準備: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5.決定換藥地點:換藥室、床旁?,外 科 換 藥 前 的 準 備,應 用 物 品 準 備先干后濕;先無刺激性,后有刺激性;3.先用后取,后用先取。 原則:用什么,取什么;
6、 用多少,取多少。,外 科 換 藥 的 基 本 方 法,1.揭開創(chuàng)面敷料·揭膠布由外向里,要輕柔·手取外層敷料,鉗取 內(nèi)層敷料。有粘連時, 應濕敷后再揭。·觀察傷口,外 科 換 藥 的 基 本 方 法,2.清潔傷口·應用“雙鑷法”,一臟一凈·污染傷口以鑷子夾取無菌生理鹽水棉球由外向內(nèi)環(huán)狀清洗傷口, 清潔傷口周圍皮膚用酒精或各種碘劑由內(nèi)向外擦拭二遍
7、3;創(chuàng)面應用生理鹽水沾、吸分泌物或膿液·沖洗時用彎盤接水,吸干創(chuàng)面·放引流時,應探明情況后放置,“不接觸”原則,,外 科 換 藥 的 基 本 方 法,3.固定敷料·應用無菌沙布,分泌物多時加棉墊·膠布粘貼法:適當?shù)膶挾?、長度,方向與肢體或軀體的長軸垂直·繃帶或胸腹帶的應用·膠布過敏的處理,外科換藥后的整理工作,1.各物品歸類處理:污物、器械2.安排好病人,洗手,步
8、驟,操作要點,揭開敷料、暴露創(chuàng)面,觀察傷口,消毒傷口周圍正常皮膚,處理創(chuàng)面,覆蓋創(chuàng)面、包扎固定,,,,,動作要輕巧,手取外層、鑷子取內(nèi)層,揭取方向與傷口縱向一致。,周圍皮膚情況,傷口肉芽組織性質(zhì),縫合傷口,膿腔傷口等,常規(guī)消毒,清潔傷口由內(nèi)向外消毒,污染傷口由外向內(nèi)消毒。,根據(jù)傷口、創(chuàng)面情況作相應處理。,一般覆蓋面積超出傷口四周3-5cm,膠布固定方向應與身體長軸方向垂直。,安置病人、整理用物,,外科換藥后的注意事項,態(tài)度和藹、動作輕巧
9、、迅速敏捷嚴格無菌操作勿讓家屬圍觀高度污染的傷口(氣性壞疽、破傷風等)必須進行床旁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注: 合理掌握換藥的間隔時間,間隔時間過長不利傷口愈合,間隔時間過短因反復刺激傷口也會影響傷口愈合,同時增加病人痛苦,并造成浪費。,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一)酒精:作用機制是能使細菌蛋白脫水,發(fā)生沉淀,呈現(xiàn)收斂,從而殺菌。,酒 精,1.常用制劑為70-75%溶液,以70%濃度作用最強,2.因酒精兼有溶解皮膚表面油
10、脂作用,在外科中常單獨或與碘酊結(jié)合用于皮膚消毒,3.40-50%酒精溶液涂擦皮膚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huán),防止褥瘡,4.20-30%酒精溶液可用于高熱病人擦浴退燒。,刺激性強,避免直接與傷口接觸!,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二)碘酒:因能與蛋白質(zhì)的氨基結(jié)合,使其變性,從而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包括真菌和變形蟲,并能殺死芽孢。但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一般皮膚消毒用2-2.5%碘酊,術(shù)前用3.5-5%碘酊,小
11、兒用1.5-2%碘酊。,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三)活性碘劑:是一種以表面活性劑為碘載體的劑型,呈棕色略帶粘性的液體。 本品與皮膚粘膜接觸后,緩慢釋放出碘而起消毒作用,對細菌、真菌、病毒均有較強的殺滅能力??捎糜谕饪葡词?,手術(shù)皮膚粘膜和創(chuàng)口消毒,亦可用于口腔、陰道粘膜感染及皰疹病毒感染。本品易溶于水,著色后易用水去除。,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四)生理鹽水:是一種最常用的藥物,無刺激性。用于清洗傷口
12、,一般換藥,敷蓋新鮮的肉芽創(chuàng)面,手術(shù)時傷口、內(nèi)臟沖洗等(五)高滲鹽水:一般為3 or 10%濃度鹽水。多用于肉芽 水腫創(chuàng)面,能消退水腫,減 少細菌生長繁殖環(huán)境,有利 于新鮮肉芽組織形成及創(chuàng)面 愈合。但可引起傷口痛。,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六)雙氧水:為強氧化劑,與組織中過氧化氫酶相遇很快放氧,從而產(chǎn)生抗菌、除臭、 清潔、收斂、止血的作用。但作 用時間短,殺菌力弱。 用3%溶液
13、清潔面部創(chuàng)面、潰瘍、 膿竇、耳內(nèi)膿液。 用1%溶液含漱 治療口腔炎、扁桃體炎等。,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七)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遇壞死組織等有機物則釋放出新生態(tài)氧,起殺菌除臭作用。(八)凡士林紗布:多用于膿腔引流,具有不易干結(jié),可保持引流,促進肉芽生長的特點。(九)龍膽紫:為堿性染料,因與細菌蛋 白質(zhì)的羥基結(jié)合而滅菌,主要作用于革蘭 氏陽性細菌和霉菌,并能與損傷、壞死組 織凝結(jié)成保護膜而起收斂作用。,常
14、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十)紅汞:本品為有機汞制劑,通過解離出汞離子起殺菌作用,組織穿透力差,對芽孢無效,并因血清、膿液及其它有機物存在而療效降低。(十一)新潔爾滅:為季銨鹽陽離子 表面活性劑,其特點是殺菌力強,穿 透力強,刺激性小。常用0.1-0.5%濃 度,用于手部、皮膚、粘膜和器械的 消毒及深部傷口的沖洗。,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十二)雷佛奴爾:主要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少數(shù)革蘭氏陰性菌,毒性低,刺激性小
15、。(十三)呋喃西林:抗菌譜廣, 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均有較強 的殺菌作用,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 常用0.01-0.02%水溶液濕敷 或沖洗傷口,沖洗膀胱。,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十四)優(yōu)鎖:又稱漂白粉硼酸溶液,對氣性壞疽特別有效(十五)硼酸:為2-4%弱酸溶液,有抑菌和抗真菌作用,刺激性小。(十六)魚石脂:一般配制成10%軟膏外用,輕度抑菌,刺激溫和,具有消炎、消腫、抑制分泌、防腐作用。(十七)苯氧乙醇:
16、有較強殺滅綠膿桿菌作用,常以2%溶液用于綠膿桿菌感染的傷口。,常 用 換 藥 的 藥 品,(十八)氧化鋅軟膏:10-15%氧化鋅軟膏,具有收斂、止癢、抗菌、防腐作用。用于腸瘺周圍的皮膚保護、擦傷的皮膚保護,以及如濕疹、潰瘍等各種皮膚病。(十九)石炭酸:是一種原漿毒,能使菌體蛋白變形而起殺菌作用,1%溶液就能殺死大多數(shù)病菌(包括G+、G-菌)。,各 類 傷 口 換 藥,(一)無菌傷口換藥 一期縫合的無菌傷口,應保持傷口敷料的
17、清潔干燥和固定位置。如果敷料被污染、浸濕或移位,應即時更換敷料。如果懷疑傷口可能感染,應即時揭去敷料,觀察傷口,更換敷料。薄、中層植皮的供皮區(qū)和植皮區(qū),一般術(shù)后4-5天需更換敷料。,各 類 傷 口 換 藥,(二)感染傷口換藥 感染傷口換藥基本步驟類似于無菌傷口換藥,先揭去傷口敷料,再用碘酒、酒精或活力碘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粘膜,傷口周圍有膠布或油脂等物粘連者可用松節(jié)油、乙醚或汽油拭去。,各 類 傷 口 換 藥,1.清潔傷口:
18、 一般用較干的生理鹽水棉球沾凈傷口內(nèi)分泌物,并用鑷子、探針或止血鉗探查傷口,用鑷子、剪刀清除傷口內(nèi)膿苔、壞死組織、縫線頭、異 物。用棉球或紗布清除傷口分 泌物時,要做到仔細耐心、動 作輕巧、清除徹底,勿將棉球 或紗布遺留傷口內(nèi)。,各 類 傷 口 換 藥,2.化膿性傷口處理①一般化膿性感染傷口:可用0.2%呋喃西林、0.1-0.2%雷佛奴爾等紗條濕敷。②厭氧菌感染傷口:可用2%雙氧水,或0.2%高錳酸鉀溶液洗滌,也
19、可用0.5%甲硝唑或替硝唑溶液沖洗。③綠膿桿菌感染傷口:常用0.1-0.5%多粘菌素、1-2%苯氧乙醇、10%水合氯醛等濕敷,各 類 傷 口 換 藥,3.肉芽組織傷口處理①肉芽色鮮紅,芽密細,碰之易出血并有痛感,無分泌物。此種肉芽組織為新鮮健康肉芽組織,是感染傷口正常愈合的標志,可選用生理鹽水紗布等外敷。②肉芽色淡,表面光滑發(fā)亮,水腫,分泌物多??蛇x用高滲鹽水或硫酸鎂紗布外敷。③肉芽組織生長過盛超出創(chuàng) 緣平面,有礙新生上皮向
20、創(chuàng) 面中心生長,可用刮匙刮去 肉芽或以硝酸銀腐蝕肉芽, 再敷以鹽水紗條或油紗條。,4.高位腸瘺、胰瘺和分泌 物較多的傷口,周圍皮膚 常常被腐蝕、糜爛或發(fā)生 皮炎,應涂擦10%氧化鋅 軟膏防治。,各 類 傷 口 換 藥,引流物的選擇,根據(jù)手術(shù)時及手術(shù)后傷口情況而定,常用的有片狀、煙卷式和管狀引流物。,傷口分泌物的認識,1.血液:來源于損傷的血管,一般為滲血。2.血漿:從毛細血管和淋巴管滲出,為淡黃色清晰液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