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柯昌文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 基本原理★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我國及國外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 微生物菌毒種及樣本的運輸與保藏★ 小結,提綱,基本原理,生物危害廣義上的生物危害:指有害或有潛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對人、環(huán)境、生態(tài)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或潛在危害實驗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教學、診斷和研究過程中對人、環(huán)境、生態(tài)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和對環(huán)
2、境造成的污染,基本原理,有害生物因子及有潛在危害生物因子的材料病毒、細菌、真菌、毒素和寄生蟲等來自感染的人和動物的血液、體液和各種組織等,基本原理,暴露途徑經皮接種感染氣溶膠吸入感染粘膜接觸感染 食入感染,基本原理,宿主因素疫苗接種狀況身體狀況:性別、年齡專業(yè)和知識水平,基本原理,危害等級分類的依據微生物的致病性;傳播方式和宿主范圍;具有的有效預防措施;具有的有效治療措施,基本原理,微
3、生物的危害等級(分為四個等級): 危害等級I:是指低個體和低社會危害;不可能引起健康成人或動物致病的微生物;要求I I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BSL-1)危害等級II:是指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的社會危害;很少引起嚴重的人或動物疾病;要求二級生物防護水平(BSL-2),基本原理,危害等級III:是指高個體危險,低社會危險;可以引起嚴重的疾?。˙acillus anthraci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
4、antaan viruses, Yellow fever virus Creutzfeldt-Jakob HIV),要求三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BSL-3)危害等級VI:是指高個體危險和高社會危險;可能要求非常嚴重的疾?。ɡ_熱病毒、埃波拉 病毒, 馬爾堡病毒),要求四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BSL-4),基本原理,生物安全 (biosafety): 避免或控制生物因子特別是意外的和有意的利用生物因子對人員的暴露和傷害的意識、措施、技術。
5、,基本原理,實驗室生物安全:保護工作人員避免接觸實驗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的原則和技術路線、避免實驗生物因子傷害風險的原則和措施。,良好的操作技術翔實的SOP 嚴格的管理,標準化的建筑生物安全設備配置個人防護,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操作規(guī)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保安:確保病原體不會從實驗室丟失.生物安全確保絕對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盒子套盒子”理論.,科學實驗和安全,生物安全管理目
6、標,建立一個足夠安全能保護職工,信息和試驗材料的設施和環(huán)境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有效保護設施保證信息安全保證試驗材料安全預防和減少損失保障必須的服務關鍵設施的保護制定處理特殊問題的要求 (如:動物試驗和病原體的運送),預防,檢查,反應,生物保安(Biosecurity),安全管理的設計理念和保護水平,警衛(wèi)電子保安系統(tǒng)限制進入門,墻和窗戶要牢固設施上鎖外部防護SOP’s外來人員的安全檢查教育員工增加警衛(wèi)
7、明確安全責任,,,,高度安全區(qū)域,接待,檢查控制,,安全區(qū)域,生物安全實驗室,1.基礎實驗室:一級和二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BSL-1,BSL-2)2.防護實驗室: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BSL-3)3.最高防護實驗室:四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BSL-4),生物安全管理的綜合的系統(tǒng)措施,綜合的系統(tǒng)措施 是實現有效安全管理的過程,主要在一定的組織和管理框架下整合多項安全程序和系統(tǒng)(如:機械安全和職工的資格審查認定).,綜合的系統(tǒng)措施,
8、,機械安全,,,,,個人安全,突發(fā)事件應急 預案和反應,信息技術安全,合同管理,,,,,,,,機械安全,進入控制系統(tǒng)要盡量完美:IC卡綜合的系統(tǒng)措施, 中央電視攝像, 安裝防破壞玻璃每天24小時和每周7天的警衛(wèi)監(jiān)視系統(tǒng),機械安全……,高的安全設計標準.安全水準越高,進入核心區(qū)域要通過的機械屏障也越多通過幾個分離的安全審查系統(tǒng)進入BSL3,監(jiān)控,足夠多的監(jiān)控設施保安人員的定時內外巡查,限制進入保藏和使
9、用菌毒種的區(qū)域,實驗室及動物飼養(yǎng)區(qū)與生活區(qū)分開限制進入區(qū)域的門禁卡和鑰匙的保管保存菌毒種的庫房、冰箱、柜子必須上鎖加強菌毒種和生物檢測材料的接收管理訪問者進入記錄,而且僅在工作人員陪同情況下進入保存所有訪問者者的數據記錄;長期訪問者必須清楚掌握其可靠性(做犯罪背景調查),含感染性物質材料的接收管理和處置,預先安排菌毒種和樣本的運輸時間表所有收到的含有感染性物質的材料必須做好記錄并能追溯寄送的目的所有感染性材料和有害物質必
10、須在安全柜打開,人員管理,指定責任心強的管理人員遵從需要知道才需進入的原則實驗室的菌毒種和樣本信息在不同層級人員公開的水平不同綜合的外來人員管理程序和指南,培訓和生物安全意識,定期開展培訓宣傳生物安全開展生物安全周活動生物安全管理負責人員經常與員工交流員工以主人公的態(tài)度對待生物安全,人員培訓,經過培訓,通過考核,獲得上崗證書,實驗室所有相關人員 管理人員 實驗人員 運輸工 清潔工★
11、 修理工 ★,威脅和風險評估,隨時對新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定期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確保員工和周圍社區(qū)的安全,應急預案和反應,應急預案組建隊伍.制定計劃.定期演練.制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可持續(xù)性計劃,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導則組織機構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監(jiān)督檢查,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標準操作程序(SOP),工作人員的健康監(jiān)護程序實施危害評估,記錄結果及采取措施的程序 化學品和其它危險物品確認、安全存放與處置及監(jiān)控程序 操作有
12、害材料安全行為的程序 防止高風險和污染材料失竊的程序 確認培訓需求和教材的方法,標準操作程序(SOP),實驗室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數據程序 實驗室設備安全去污染和維護程序 緊急程序,包括泄漏處理程序 事件記錄、報告及調查程序 廢物處理和處置程序,熟練掌握各種基本實驗室操作技術正確操作和使用各種儀器和設備 ,對于各種可能的危害應非常熟悉 掌握各種感染性物質操作的一般準則和技術要點,良好的操作規(guī)范,良好的實驗室管理可以保護,自
13、己同事社區(qū)環(huán)境,國內外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規(guī)和指南,,《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 198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 《生物危害主要防護:生物安全柜的選擇、安裝和使用》 2000年第二版,美 國,1983年《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一版2003年《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二版(修訂版)2004年《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三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我國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關法律
14、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公布 2004年8月28日 修訂 2004年12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和公眾衛(wèi)生規(guī)定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把我國流行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三類,,,詳細規(guī)定對流行病預防、疫情報告、疫
15、情控制和監(jiān)督等 嚴格要求 執(zhí)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 菌、毒種和病原體樣本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甲類傳染?。?種),鼠疫霍亂,乙類傳染?。?5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16、,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甲類傳染病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由甲類傳染病管理改為乙類傳染病管理,,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424號令: 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實施我國第一個
17、具有法律效應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的法規(guī),《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管理實驗室的設立與管理實驗室感染控制監(jiān)督管理法律責任,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等嚴重后果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將受到處罰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強調,對中國尚未發(fā)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從事相關實驗活動,第一類病原微生物,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fā)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18、,第二類病原微生物,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第三類病原微生物,★ 中等個體危險和有限群體危險★ 可感染發(fā)病,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huán)境不會引起嚴重的危害的病原體★ 實驗室暴露很少引起嚴重疾病,有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并且傳播危險有限,第四類病原微生物,★ 個體和群體低危險 ★ 不能導致健康工作者和動物致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非致病生物因子),各國
19、病原微生物危險分級,1,“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二○○六年一月十一日,,每個表格包括微生物英文名、中文名、 分類學地位,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表一為病毒分類名錄表二為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分類名錄表三為真菌分類名錄。,實驗項目包括病毒培養(yǎng)、動物感染實驗、未經培養(yǎng)的感染材料的操作、滅活材料的操作、無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微生物運輸包裝分類(A/B, UN編號)等項目。,高度危害
20、性-1類,鼠疫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包括EL-tor弧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黑毒株)、新疆出血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東、西方馬腦炎病毒、委內瑞接馬腦炎病毒、拉沙熱(Lassa)病毒、馬堡(Marburg)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猴皰疹病毒(猴B病毒);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杜波氏組織胞漿菌。,中度危害性-2類,土拉弗郎西絲氏菌、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單胞菌、類鼻疽假單胞菌、麻風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
21、菌。狂犬病病毒(街毒)、森林腦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國內尚未發(fā)現病人在國外引起腦脊髓炎及出血熱的其它蟲媒病毒、登革熱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各種立克次氏體(包括斑疹傷塞、Q熱);鸚鵡熱、烏疫衣原體、淋巴肉芽腫衣原體;馬納青霉、北美芽生菌、付球孢子菌、新型隱球菌、巴西芽生菌、煙曲霉、著色霉菌,低度危害性-3類,腦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狀球菌、鏈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及其它致病性奈瑟氏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白喉棒桿菌及其它致病性
22、棒桿菌、流感嗜血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空腸彎曲菌、酵米面黃桿菌、付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李斯特氏菌、銅綠色假單孢菌、氣腫疽梭菌、產氣莢膜梭菌、破傷風梭菌及其它致病梭菌;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雅司螺旋體。,乙型腦炎病毒、腦心肌炎病毒、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以及未列入一、二類的其它蟲媒病毒、新必斯(Sindbis)病毒、濾泡性口炎病毒、流感病毒、付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
23、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腺病毒、柯薩奇(A及B組)病毒、艾柯(ECHO)病毒及其它腸道病毒、皰疹類病毒(包括單純皰疹、巨細胞、EB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固定毒、風疹病毒;致病性支原體;黃曲霉、雜色曲霉、梨孢鐮刀菌、蛙類霉菌、放線菌屬、奴卡氏菌屬、石膏樣毛癬菌(粉型)、孢子絲菌。,低度危害性-3類,微度危害性-4類,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產用各種減毒、弱毒菌種及不屬于上述三類的各種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種。,《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yī)療廢物
24、 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在醫(y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yī)療廢物登記,登記內容 醫(y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且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按照醫(yī)療廢物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密閉的容器內,醫(y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應有明顯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不得露天存放醫(yī)療廢物,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25、應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運送工具,按照本單位確定的內部醫(yī)療廢物運送時間、路線,將醫(yī)療廢物收集、運送至暫時貯存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按國家規(guī)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guī)定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從事醫(y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醫(yī)療廢物處置,我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標準和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26、(GB19489-2004) 2004年4月5日審定,2004年10月1日實施2008年修訂,《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國家實驗室生物安全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我國第一部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國家標準生物安全實驗室認證認可的唯一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實驗室建設原則 生物安全水平分級 實驗室設施設備的配置 個人防護 實驗室安全行為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生物安全實驗
27、室建設技術規(guī)范》(GB50346-2004)《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的 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 生物安全防護的基本原則★ 實驗室的分類分級及適用范圍★ 一般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基本要求★ 實驗脊椎動物生物安全防護★ 實驗室生物危險標志及使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及 樣本運輸,,盡量陸路運輸; 報衛(wèi)生主管部門批準(跨省報衛(wèi)生部) 包裝、容器和
28、標識符合要求 二人護送,不能通過城市公交 發(fā)生泄漏2小時內報告,聯合國對感染性物質感染性物質的運輸分類,A類人感染后發(fā)病的可能性大,傳染性強,對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感染性物質。 高度懷疑具有嚴重危害性的感染性物質。 采用P620包裝要求:完整包件需通過不低于9米的跌落測試;外層容器的最小尺寸為100毫米。,B類,僅具有一般危險性,引起感染的機會較少的感染性物質。采用P650包裝要求:完整包件需通過不低于1.2米的跌落測
29、試。,感染性物質感染性物質運輸的包裝系統(tǒng),內層容器:中層包裝:外層包裝:,將樣品采用防水、防漏的內層容器包裝并貼上指示內容物的標簽,內層容器和中層容器間應放置足量的吸水性材料,硬質,保藏機構,由國務院衛(wèi)生主管部門指定的保藏中心或專業(yè)實驗室,承擔集中儲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實驗室在相關實驗活動結束后,應及時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就地銷毀或送交保藏機構保管。,中國醫(y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中國醫(yī)學真菌菌種保藏管
30、理中心 中國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南京中國醫(yī)學細菌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北京中國醫(yī)學病毒保藏管理中心 中國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北京,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柯昌文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第68號,《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已經2009年5月26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
31、以發(fā)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陳 竺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共六章,35條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保藏機構的職責第三章 保藏機構
32、的指定第四章 保藏活動第五章 監(jiān)督管理與處罰第六章 附則,總則-共六條,目的監(jiān)督管理菌(毒)種和樣本的范圍和分類保藏機構的資質菌(毒)種保藏的技術支持和咨詢機構保密,保藏機構的職責,保藏機構的分類、分級和設立國家級菌(毒)種保藏中心的職責省級菌(毒)種保藏中心的職責 保藏專業(yè)實驗室的職責 特殊菌(毒)種的保藏,保藏機構的指定,保藏機構由衛(wèi)生部組織評估指定申請單位的條件保藏機構的申請程序保藏機構的變更
33、保藏機構資質的效期,保藏活動,菌(毒)種的主動提交保藏機構主動獲取和保藏菌(毒)種特殊菌(毒)種的信息保密和知識產權保護實驗活動使用特殊病原體的批準菌(毒)種保藏機構的對外服務菌(毒)種銷毀的條件菌(毒)種銷毀的確認安全保衛(wèi)人員防護和安全菌(毒)種保藏機構的生物安全管理菌(毒)種的國際交流,監(jiān)督管理與處罰,保藏機構生物安全監(jiān)督保藏機構的自身管理 保藏機構菌(毒)種的反饋和報告意外事故的報告和處理處罰,附則,軍
34、隊菌(毒)種的保藏管理已有病原微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中心庫的管理頒發(fā)與施行,廣東省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法律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科學依據,貫徹落實《“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實施意見》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主要是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產業(yè)競爭力自然科技資源建設項目:充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支持有特色
35、的庫藏不斷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續(xù)提高,重要性,是國家戰(zhàn)略性生物資源是醫(yī)學研究與疾病控制領域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支撐醫(yī)學研究與疾病控制進步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物質基礎,與國民的健康、生存環(huán)境及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可行性,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開展疾病預防控制監(jiān)測檢驗;負責不明原因傳染病突發(fā)疫情的病原學檢驗;負責食物中毒和生物恐怖等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的病原學檢驗;依托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廣東省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
36、心”,收集保藏全省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所獲得的菌種、毒株以及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微生物物種,同時承擔對物種進行鑒定、分類、管理和信息交流等的業(yè)務既是目前醫(yī)學研究的需要也是國家法規(guī)賦予的職責,菌(毒)種保藏的歷史,在19世紀末,歐洲開始建立一些管理規(guī)范的菌種保藏機構在20世紀初,一些著名菌種保藏機構相繼出現,1906年國際植物學家聯合會在荷蘭成立了真菌保藏所CBS1925年美國成立了ATCC(America Type
37、 culture collection),目前ATCC已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菌種保藏供應中心,菌(毒)種保藏的歷史,1963年國際微生物學會成立了“菌種保藏分會”196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了世界菌種保藏聯合會的籌建、菌種保藏人員的培養(yǎng)、發(fā)展中國家的菌種保藏機構的建立,會議決定對世界各保藏機構及其保藏菌種的情況進行調查,以便編制《世界菌種保藏名錄》,菌(毒)種保藏的歷史,1968年在日本東京召開了第一屆國際
38、菌種保藏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 Collection,ICCC-I)1970年在墨西哥城舉行的國際微生物學會會議上,將菌種保藏分會改組為"世界菌種保藏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WFCC),菌(毒)種保藏的歷史,在傳統(tǒng)菌種保藏中心向生物資源中心轉變的關鍵時期,2004年在日本筑波舉辦了第十屆國際菌種
39、保藏會議主要議題包括微生物多樣性、微生物基因和功能多樣性、極端環(huán)境微生物及其利用、益生菌、生物資源中心及全球BRCs網絡建設、生物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國外的菌(毒)種保藏,在國外,各級相應的區(qū)域性實驗室都建立有相應的病原微生物收集部門,如美國的一些州就對各級醫(yī)療機構規(guī)定了明確的病原微生物收集上送程序,要求各級醫(yī)療機構在檢出相應的菌毒株后,應將菌毒株上送到州里的“公共衛(wèi)生實驗室”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便是獨立醫(yī)
40、學實驗室在日常檢測中獲得的菌、毒株也被要求送到相應的管理機構進行收集、復核與保藏,中國的菌(毒)種保藏,我國于1979年成立了“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委員會”,并下設7個保藏中心,其中包括“醫(y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為我國病原微生物菌種的收集、鑒定、保藏、供應和管理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的收集、保藏工作沒有明確的定位,省級以下缺乏相應的支撐機構,缺乏管理,造成資源大量流失,對檢測單位的產權缺乏保護,嚴重影響共享
41、的效率,中國的菌(毒)種保藏,據有關的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我國“醫(y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僅收集保藏38個屬140種的5000多株菌株衛(wèi)生部新近頒布的"可感染人類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名單"中涉及的菌、毒種類就達380種之多,中國的菌(毒)種保藏,我省在1986年已建立有基于農業(yè)部門的“廣東省菌種保藏與選育實驗室”(依托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90年代建立的 “廣東微生物種質資源庫” (依托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42、主要覆蓋了環(huán)境、工業(yè)、農業(yè)、分析、食、藥用真菌行業(yè)各類生產和科研用微生物在病原微生物的收集、保藏、管理方面的科技資源平臺建設仍是空白,目前存在主要問題,缺乏適當的體系,大量的菌毒株不能正常收集缺乏信息管理技術平臺,無法實現資源共享,近期目標,根據國家法規(guī)制定和完善我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上送與保藏制度開發(fā)菌毒種收集保藏的管理系統(tǒng)軟件,實現菌毒種的科學共享管理和資源制定和完善廣東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種資源收集、整理、保存技術規(guī)
43、程,近期目標,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建立不同生物安全級別的病原微生物的復核檢測技術規(guī)程全面收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離的菌、毒株逐步實現在全省層面的各級醫(yī)療機構分離菌、毒株達到90%的收集,鑒定和保藏率,保藏工作內容,對法定傳染病的菌、毒種,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制定菌、毒種收集與保存管理體系,對需要長期保存的菌、毒種采用國際先進的凍干技術進行凍干保存或超低溫度保存,以保障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非法定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資源
44、,采用協(xié)議保存、資源資料匯總、分類鑒定與管理,并接受各級醫(yī)療機構病原微生物的委托保存業(yè)務,同時為這些菌、毒種的產權單位聯系共享科研業(yè)務等工作,保藏工作內容,依據自然科學資源收集、保藏的需要,開發(fā)“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管理數據庫”管理軟件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對每一株菌、毒株建立相應的來源信息與鑒定信息,并隨菌毒株長期保存制定廣東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種資源保藏管理及使用規(guī)程;不同生物安全級別微生物菌種操作規(guī)程制定廣東省病原微生物資源共
45、享協(xié)議規(guī)范。,保藏管理,,帳目( 總帳和分類帳)和實際庫存相符有進出和操作記錄編號(唯一標識號)來源名稱( 種名和株名)保存方法和保存日期批號或代次分發(fā),菌(毒)種和樣本的銷毀,,應獲批準;記錄銷毀原因、銷毀時間、方法、品種和數量放置滅菌指示標志,確認滅菌效果,供應和使用,,只對單位,不對個人供應; 使用一類菌(毒)種,衛(wèi)生部批準; 使用二類菌(毒)種,省衛(wèi)生廳批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自查整改報告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材料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措施
- 2016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消毒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評估程序-定稿
- 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 實驗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評估報告
- 2015.5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法律制度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管理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責任承諾書
- ws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標識
- 病原微生物室生物安全備案
- 病原微生物室生物安全備案
- 病原微生物室生物安全備案
- 人類病原微生物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