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nèi)科學癡呆剖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內(nèi)科學,第三章 腦系病癥,第一節(jié) 頭痛第二節(jié) 眩暈第三節(jié) 中風第四節(jié) 癡呆第五節(jié) 癲狂第六節(jié) 癇病,,學習目的: 了解腦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xiàn)和發(fā)病特點,熟悉頭痛、眩暈、中風、癡呆等病證的概念、病因、機,掌握腦系病證頭痛、眩暈、中風、癡呆、癲狂、癇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辨證論治。 學習要點: 外感頭痛與內(nèi)傷頭痛的鑒別,頭痛的分經(jīng)用藥特點,分證論治;眩暈的概念,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分

2、證論治;中風的概念,診斷,中經(jīng)絡與中臟腑的鑒別,中經(jīng)絡的分證論治;癡呆的概念,診斷;要點,與郁證的鑒別,分證論治;癲狂概念,分證論治;癇病概念,病機關鍵,與癲狂、中風、厥證鑒別,分證論治。,,腦為元神之府、清竅之所。又為髓海,藏而不瀉,故稱“奇恒之腑”。元神即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清竅又稱腦竅,指人的眼、耳、鼻、口、舌等器官。腦通過經(jīng)絡與五臟相連。腦的病理表現(xiàn)主要是髓海不足、神機失用、清竅失靈、腦脈不通等。 腦系病證大致

3、可分為腦體(髓海)、腦用(元神)、腦竅(目、耳、鼻、口、舌)和腦脈(經(jīng)絡)等方面。髓海漸空,神機失用,則未老健忘,甚則癡呆。邪入經(jīng)絡,清竅失靈,則眩暈、腦轉(zhuǎn)、耳鳴、目無所見、舌即難言。風陽夾痰上擾,氣血逆亂,直沖犯腦,則為中風。頭為諸陽之會,腦脈不通或攣急,則頭痛、頭風。臨床上頭痛、眩暈、中風、癡呆、癲狂、癇病屬于腦系病證范疇。,,此外,腦為元神之府與心藏神的功能又密切相關,故某些神志異常的病證須與心藏神的功能失調(diào)相參,如癇病、癲狂等。

4、 腦系病證的治療當分虛實,虛者補之,如補腎生髓、健脾養(yǎng)血、養(yǎng)肝潛陽等治法,實者瀉之,如息風、化痰、開竅、活血、化瘀、通絡、清熱等治法,臨床上可針對不同病證,辨證施治。,第四節(jié) 癡呆,概述【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預防調(diào)護】【結(jié)語】【臨證要點】【名醫(yī)經(jīng)驗】,概述,癡呆的概念: 癡呆又稱“呆病”,是一種以記憶和認知功能進行性損害為特征的疾病。輕者可見近事遺忘,反應遲鈍,寡言少語,但

5、日常生活能部分自理;病重者常表現(xiàn)為遠事也忘,時空混淆,不識親友,言語重復或錯亂,或終日不語,神情淡漠或煩躁,日常生活完全需他人幫助。隨著人口老齡化,癡呆已經(jīng)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且致殘率甚高。,,癡呆源流中醫(yī)古籍有關本病的專論較少,《靈樞·天年》之“言善誤”、晉代王叔和《脈經(jīng)·卷四》、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癭瘤等病諸候·多忘候》、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中分別記載的

6、“健忘”、“多忘”、“好忘”等論述與癡呆有一定相關。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雜病謨》首先提出了癡呆的病名、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預后和治法,云:“癡呆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郁結(jié),或善愁,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惑,或以驚恐,而漸致癡呆,言辭顛倒,舉動不經(jīng),或多汗,或善愁,其證則千奇百怪,無所不至?!辈⒅赋銎洳C為“逆氣在心,或肝膽二經(jīng),氣有不清而然”,認為“此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弱,待時而變,非可急也……此

7、當以速扶正氣為主,宜七福飲或大補元煎主之?!鼻宕愂胯I《辨證錄》有“呆病門”專篇,對其癥狀描述甚詳,認為本病“痰氣獨盛,呆氣最深”,在治療上提出“治呆無奇法,治痰即治呆也”,采用“開郁逐痰,健胃通氣”之大法,立有洗心湯、轉(zhuǎn)呆丹、還神至圣湯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辛夷》提出:“腦為元神之府?!鼻宕跚迦巍夺t(yī)林改錯·腦髓說》明確指出,“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所以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

8、為后世認識和防治癡呆做出了較大貢獻。清代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亦有中風后善忘之論。,,西醫(yī)學中的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額顳葉癡呆等可參考本節(jié)進行辨證論治。,,知識鏈接 阿爾茨海默病的命名 阿爾茨海默病是以其發(fā)現(xiàn)者德國醫(yī)生阿諾伊斯·阿爾茨海默醫(yī)生的名字而命名的疾病。l907年,阿諾伊斯.阿爾茨海默博士在德國西南精神病學會上,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位伴有局灶性體征、幻覺和妄想的

9、進行性癡呆的51歲女性患者,名叫奧古斯丁。該患者去世后,阿爾茨海默醫(yī)生進行了尸體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大腦內(nèi)有大量的老年斑(SP)和神經(jīng)纖維纏結(jié)(NTF)。1910年,阿爾茨海默醫(yī)生的啟蒙老師、德國精神病學家埃米爾·克瑞佩林醫(yī)生在他主編的一本很有影響的《精神病學》教材第8版中,把阿爾茨海默醫(yī)生報道的這個疾病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從此奠定了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個疾病單元的臨床和病理基礎。阿爾茨海默病(AD)占所有原因癡呆的60%N80%

10、,是最常見的癡呆原因。 (田金洲,等.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與治療[H].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9.),【病因病機】,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年邁體虛,或后天失養(yǎng),以及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疫毒等,導致髓海不足,神機失用。,,(一)病因 1.年老腎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日:“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薄端貑?#183;上古天真論》云:“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則齒發(fā)去?!比酥林欣?/p>

11、年,腎中陰精衰減,開始衰老。腎精不足,可致髓海漸空,元神失養(yǎng),漸成癡呆;或氣化不利,津液失于蒸化而為痰濁,陰血運行不暢而為瘀血。痰瘀互結(jié),上蒙清竅而致癡呆。 2.稟賦不足《靈樞·本神》云:“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毕忍旆A賦不足或遺傳因素在癡呆發(fā)病起著重要作用。先天遺傳,延至成年,因環(huán)境因素影響而早發(fā)癡呆;或先天稟賦不足,身體贏弱,臟腑虛弱,氣血不足,不能充髓養(yǎng)腦,延至晚年,而漸發(fā)癡呆。 3.后天失養(yǎng)《

12、靈樞·五癃津液別》所謂“五谷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nèi)滲于骨空,補益腦髓”。后天失養(yǎng),或誤治、藥損,致使脾胃受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腦髓不充,元神失養(yǎng),而成癡呆。,,4.七情內(nèi)傷七情所傷,肝氣郁結(jié),日久生熱化火,心神被擾,則性情煩亂,忽哭忽笑,變化無常。人至老年,腎水衰少,水不涵木,陰虛而陽亢,或復因煩惱過度,情志相激,肝郁化火上炎;或水不濟火,心腎不交,心火獨亢,擾亂神明,發(fā)為癡呆?;馃徇^盛,釀生濁毒,敗壞形體,損傷腦絡,使

13、病情波動而加重。5.久病邪留年老多病之體,脾腎漸損,以致痰濁內(nèi)生,蒙蔽清竅,神明不清而發(fā)癡呆;產(chǎn)傷、外傷、卒中之后瘀血留滯而成癡呆者,乃久病致瘀,人阻腦絡,神機散亂所致。也可因外感熱毒,內(nèi)侵入腦,損傷腦絡,使腦氣不得與臟氣相連接,神機失用而發(fā)癡呆。,,(二)病機 本病多數(shù)起病緩慢,與衰老、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脾胃失養(yǎng)、情志所傷、濁邪留滯等有關;少數(shù)病例突然起病,與中風、外感、創(chuàng)傷等有關?;静C為髓海漸空,元神失養(yǎng);或邪擾清竅,神

14、機失用。由陰精、氣血虧損,髓海失充,元神失養(yǎng),或痰、瘀、火、毒內(nèi)阻,上擾清竅所致。 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密切相關。其中以腎虛為本,1腎不藏精,髓海漸空,元神失養(yǎng),并可出現(xiàn)心血虧虛、肝血不足、脾不生血、精髓無源等多種病理變化,終致腎虛髓減,元神失養(yǎng),靈機失常而發(fā)癡呆。與此同時,痰濁、瘀血、火擾、毒損等病邪留滯腦,腦絡不通,導致腦氣與臟氣不相連接,神機失用,癡呆日重。其中包括肝火上擾、痰濁蒙竅、瘀阻腦絡;或痰火熾盛、痰瘀互阻、毒損

15、腦絡等不同病理。腎虛髓減貫穿于疾病始終,所謂“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而痰濁蒙竅又可加重腎虛髓減、氣血不足、瘀阻腦絡,所謂“痰氣獨盛,呆氣最深”。,,病理性質(zhì)有虛實之分,以虛為本,以實為標,臨床上多見虛實夾雜之證。本虛為脾腎虧虛,氣血不足,髓海不充,導致神志失養(yǎng)。正虛日久,氣血虧乏,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運行不暢,或積濕為痰,或留滯為瘀,加重病情,出現(xiàn)虛中夾實證。標實為痰、瘀、火、毒內(nèi)阻,上擾清竅。痰瘀日久可損及心脾肝腎氣血陰精,致腦髓漸

16、空,轉(zhuǎn)化為虛或見虛實夾雜。若痰熱瘀積,日久生毒,損傷腦絡,可致疴隋惡化而成毒盛正衰之證。 本病的臨床演變一般分為平臺期、波動期和下滑期,且常交替出現(xiàn)。平臺期多見虛證,一般病情平穩(wěn)。波動期常見虛實夾雜,心肝火旺,痰瘀互阻,致使病情時輕時重。下滑期多因外感六淫、情志相激,或再發(fā)卒中等因素,而使認知損害加重。此時證候由虛轉(zhuǎn)實,病情由波動而轉(zhuǎn)為惡化。 本病的預后依疾病原因和病隋輕重而定。早期瘸隋較輕者,經(jīng)及時治療,部分癥狀尚可有

17、改善。病情較重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往往繼續(xù)發(fā)展,直至生活能力完全喪失,終日臥病在床,多因繼發(fā)感染或多臟衰竭而致預后不良。,【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 1.記憶障礙,包括短期記憶障礙(如間隔5分鐘后不能復述3個詞或3件物品名稱) 和長期記憶障礙(如不能回憶本人的經(jīng)歷或一些常識)。 2.認知損害,包括失語(如找詞困難和命名困難)、失用(如觀念運動性失用及運動性失用)、失認(如視覺和觸覺性失認)、執(zhí)行功能(如抽象思維、推理

18、、判斷損害)等一項或一項以上損害。 3.上述兩類認知功能障礙明顯影響了職業(yè)和社交活動,或與個人以往相比明顯減退。 4.起病隱匿,發(fā)展緩慢,漸進加重,病程一般較長。但也有少數(shù)病例為突然起病,或波動樣、階梯樣進展,常有中風、眩暈、腦外傷等病史。 神經(jīng)心理學檢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Rl或腦脊液檢查等有助于癡呆臨床診斷。,,(二)鑒別診斷 1.郁證 郁證患者也常出現(xiàn)與癡呆相似的癥狀,但以抑郁癥狀為主

19、,如心境不佳,表情淡漠、少言寡語、思維遲緩,神經(jīng)心理學檢查提示記憶和認知功能正常,也可隨情緒波動而加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有效。癡呆一般起病緩慢,進行性發(fā)展,或突然起病,階梯樣加重,臨床表現(xiàn)以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為主癥,抑郁情緒可有可無,神經(jīng)心理學檢查證實記憶和認知功能異常。神經(jīng)影像學檢查可資進一步鑒別。,,2.健忘健忘是指主訴記憶減退、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證,一般無漸進加重,神經(jīng)心理 學檢查提示為增齡性記憶減退或記憶正常,無視空間和人格障礙,

20、自知力和社會活動正常。癡呆為記憶減退呈漸進加重,并經(jīng)神經(jīng)心理學檢查證實,同時伴認知功能損害,影像 學可見器質(zhì)性腦改變。但健忘可以是癡呆的早期表現(xiàn)。明確鑒別的唯一途徑是進行神經(jīng)心理學和神經(jīng)影像學檢查的追蹤隨訪。3.癲病癲病是以沉悶寡言、情感淡漠、語無倫次,或喃喃自語、靜而少動等精神失常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癡呆則是以記憶減退、時空混淆、計算不能、不能做過去熟悉的工作等智能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癲病日久也有繼發(fā)癡呆者,但癲病在前,而癡呆在后

21、。,【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 1.分輕重癡呆病情輕者,多處于疾病早期,除記憶損害外,尚見一到二項認知功能損害,但生活能自理,辨證多屬于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癡呆病情重者,已進入疾病中晚期,不僅記憶和認知損害,而且常伴有精神行為癥狀,生活上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照料,辨證多屬于虛實并重,痰瘀生毒或火熱蘊毒。 2.明緩急大多起病緩慢,漸進加重,病程較長,多與年老脾腎虧虛、氣血不足、髓海漸空有關;若突然起病,階梯樣加重,病程較短

22、,多與腦卒中、外傷、情志之變,引起風痰相擾、瘀阻腦絡有關。新病突發(fā),多數(shù)可以逐浙恢復。久病漸顯,多屬痼疾難治。 3.辨虛實虛證以髓??仗摗⑵⒛I兩虛、氣虛血虧為特征,實證以痰濁、瘀血、火熱、毒盛為表象。除記憶、認知、情感等表現(xiàn)外,抓住舌脈和全身表現(xiàn)是辨別虛實的關鍵。如苔少、脈細無力、腰膝酸軟、少氣無力、汗出心悸、面色不華等為虛;苔厚、脈弦滑、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目干口苦、大便秘結(jié)等屬實。,,(二)治則治法 本病虛證當補腎健脾

23、以養(yǎng)髓,重在培補先天之腎精和后天之脾氣,尤以補腎生精為要,即所謂“補腎即補髓”。實證當化痰祛瘀以開竅,重在逐痰化濁,活血化瘀,解毒通絡,以開竅醒神,尤以化痰開竅為重,即所謂“治痰即治呆”。,,(三)分證論治 1.平臺期 (1)髓海不足 癥狀:記憶減退,定向不能,判斷力差,或失算,重者失認,失用,懶惰思臥,齒枯發(fā)焦,腰酸骨軟,步行艱難。舌瘦色淡,脈沉細。 病機析要:肝腎虧虛,腦髓失充,元神失養(yǎng),故記憶減退、認知損害,而成愚笨

24、呆癡之證。腎虛精少不能壯骨,肝虛血少不能養(yǎng)筋,則骨軟質(zhì)疏,腰酸腿痛,齒枯發(fā)焦,步行艱難,行動遲緩,懶惰思臥。舌瘦色淡、脈沉細為陰虛髓減之象。,,治法:滋補肝腎,生髓養(yǎng)腦。 方藥:七福飲。 常用熟地黃滋陰補腎;當歸養(yǎng)血補肝;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遠志、杏仁宣竅化痰;鹿角膠、龜甲膠、阿膠填補腦髓。 言行不經(jīng),心煩溲赤,舌紅少苔,脈細弦數(shù),腎精不足,心火妄亢,可用六味地黃湯加丹參、蓮子心、菖蒲清心宣竅;舌質(zhì)

25、紅,苔黃膩,痰熱內(nèi)蘊,干擾心竅,可改用清心滾痰丸,待痰熱化凈,再投滋補之劑。,,(2)脾腎虧虛 癥狀:記憶減退,失認失算、詞不達意,腰膝酸軟,肌肉萎縮,食少納呆,氣短懶言,口涎外溢或四肢不溫,腹痛喜按,雞鳴泄瀉,或二便失禁。舌質(zhì)淡白,舌體胖大,舌苔白,脈細弱,兩尺尤甚者。 病機析要:脾腎虧虛,元陽不足,氣血衰少,髓??仗?,神機失養(yǎng),可見記憶減退,失認失算,詞不達意;腰膝酸軟,肌肉萎縮,食少納呆,氣短懶言,El涎外溢或

26、四肢不溫,泄瀉,舌淡體胖,為脾腎兩虛之象。,,治法:溫補脾腎,養(yǎng)元安神。 方藥:還少丹。 常用熟地黃、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杜仲溫陽滋陰,補腎生髓;枸杞、懷牛膝補肝益腎;茴香助命門之氣;茯苓、山藥、大棗、人參健脾益氣;石菖蒲、遠志、五味子交通心腎而安神。 舌苔黃膩不思飲食,中焦蘊有痰熱,宜溫膽湯加味,待痰熱祛除,再用補法。,,(3)氣血不足 癥狀:記憶減退,行動遲緩,甚而終日寡言不動,倦怠嗜臥,多夢

27、易驚,神疲乏力,面唇無華,爪甲蒼白,納呆食少,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胖有齒痕,脈細弱。 病機析要:氣血虧虛,腦髓不充,元神失養(yǎng),則記憶減退,行動遲緩;倦怠嗜臥,神疲乏力為氣虛之象;面唇無華,爪甲蒼白為血虛不榮;納呆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齒痕,脈細弱為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象。,,治法: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 方藥:歸脾湯。 常用人參、黃芪、白術健脾益氣;茯神、龍眼肉、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木香理氣醒脾。脾虛及腎,加

28、熟地黃、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茴香補腎氣而助先天。,,2.波動期 (1)痰濁蒙竅 癥狀:記憶減退,表情呆鈍,頭暈身重,晨起痰多,納呆嘔惡,脘腹脹滿。重癥者生活不能自理,面色胱白或蒼白不澤,氣短乏力。舌體胖大有齒痕,苔膩濁,脈弦滑。 病機析要:痰濁蒙竅,神明不清。痰濁積于胸中,蒙蔽清竅,使神明不清,故記憶減退,表情呆鈍;脾氣虛則面色胱白或蒼白無澤,氣短乏力;舌胖脈細滑,亦系氣虛痰盛之征。,,治法:化痰開竅,

29、養(yǎng)心安神。 方藥:洗心湯。 常用半夏、陳皮健脾化痰;石菖蒲開竅祛痰;人參、甘草培補中氣;附子通陽扶正;茯神、酸棗仁安神;神曲和胃。肝郁化火,心煩躁動,言語顛三倒四,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污穢,宜用轉(zhuǎn)呆湯。,,(2)瘀阻腦絡 癥狀:多有產(chǎn)傷及外傷病史,或心肌梗死史、腦卒中史,或素有血瘀之疾。記憶減退,反應遲鈍,或行為怪異,或妄思離奇,或頭痛難愈,面色晦黯。舌質(zhì)黯紫,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脈細弦或澀。 病

30、機析要:瘀阻腦絡,使腦氣不能與臟氣相連接,神機失用,則記憶減退,反應遲鈍,或行為怪異,或妄思離奇;血瘀氣滯,經(jīng)脈攣急或不通,則見頭痛難愈,面色晦黯,舌紫瘀斑,脈細弦或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竅醒神。 方藥:通竅活血湯。 常用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蔥白、生姜、石菖蒲、郁金通陽宣竅;全蝎、蜈蚣通絡;天麻、三七粉化瘀通絡。 病久氣血不足,加當歸、生地黃、黨參、黃芪補血益氣;血瘀化熱,肝胃火逆,頭痛,嘔

31、惡,加鉤藤、菊花、夏枯草、竹茹清肝和胃。,,(3)心肝火旺 癥狀:健忘顛倒,認知損害,自我中心,心煩易怒,口苦目干,頭暈頭痛,筋惕肉矚,或咽干口燥,口臭口瘡,尿赤便干或面紅微赤,El氣臭穢,口中黏涎穢濁,煩躁不安甚則狂躁。舌質(zhì)黯紅,舌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細而數(shù)。 病機析要:心肝火旺,擾亂神明,則健忘顛倒,認知損害;肝陽上亢,則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口苦目干;咽干,口燥,口臭,口瘡,尿赤,便干為熱毒內(nèi)盛之象。,,治法:

32、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方藥:天麻鉤藤飲。 常用天麻、鉤藤、石決明、龜甲、夜交藤、珍珠粉、川牛膝平肝潛陽;黃芩、黃連、梔子、茯神清心解毒;蘆薈、玄參通腑泄熱。 口齒不清去玄參,加石菖蒲、郁金;便秘加生大黃或玄參、生首烏、玄明粉;急躁易怒、眠差多夢,去黃芩、梔子,加龍膽、蓮子心、丹參、酸棗仁、合歡皮;伴口眼歪斜者,可合用牽正散;肢體麻木或半身不遂,去龜甲、夜交藤,加地龍、羌活、獨活、桑枝;痰熱盛加天竺黃、郁金、膽

33、南星清熱化痰;熱結(jié)便秘加酒大黃、全瓜蔞、枳實、厚樸通腑瀉熱;熱毒熾盛,毒損腦絡,病情波動者,可用黃連解毒湯加生地黃、玄參、石菖蒲、遠志、合歡皮,或服安宮牛黃丸;久病血瘀,加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穿山甲活血化瘀。,,3.下滑期 毒損腦絡 癥狀:表情呆滯,雙目無神,不識事物,面色晦黯,穢濁如蒙污垢,或兼面紅微赤,口氣臭穢,口中黏涎穢濁,溲赤便干或二便失禁,肢體顫動,舌強寡語或言辭顛倒,狂躁不寧,舉動不經(jīng)。舌絳少苔,或舌黯或

34、舌有瘀斑,苔厚膩、積腐,或見穢濁,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病機析要:痰毒、熱毒、瘀毒壅盛,腐化穢濁,損傷腦絡,此期證候由虛轉(zhuǎn)實,病情由波動而轉(zhuǎn)為惡化之象。以表情呆滯,雙目無神,不識事物,或兼面色晦黯、穢濁如蒙污垢,或兼面紅微赤,口氣臭穢,口中黏涎穢濁,溲赤便干或二便失禁,或見肢體麻木,手足顫動,舌強語謇,煩躁不安甚則狂躁,舉動不經(jīng),言辭顛倒為共同特點,乃痰毒、熱毒、瘀毒壅盛,腐化穢濁,損傷腦絡所致。,,治法:清熱解毒,通絡達邪。

35、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用安宮牛黃丸。 常用藥物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清熱解毒,加安宮牛黃丸清熱開竅、通絡達邪;痰熱之邪內(nèi)蘊日久,結(jié)為濁毒,應用大劑清熱解毒之品,同時加用滌痰之品,如天竺黃、石菖蒲、郁金、膽南星等;熱結(jié)便秘,可加大黃、全瓜蔞等通腑瀉熱;熱毒人營,神志錯亂,可加生地黃、玄參、水牛角粉或羚羊角粉、生地黃、牡丹皮,或全蝎、蜈蚣等涼營解毒、化瘀通絡。,,知識拓展 癡呆的核心臨床診斷標準 201 1年美國NI

36、A—AA推薦的所有病因癡呆的核心臨床診斷標準是:當具備以下認知或行為(神經(jīng)一精神)癥狀時可以診斷為癡呆: (1)日常工作及一般活動能力受損;而且 (2)生活功能和執(zhí)行能力較先前水平降低;而且 (3)無法用譫妄或其他嚴重的精神疾病來解釋。 (4)認知損害可由以下方式發(fā)現(xiàn)或診斷:a.病史采集(來自患者本人和知情人)。b.客觀的認知評價(床旁精神狀態(tài)檢查或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試,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試應該在常規(guī)病史采集以及床旁

37、精神狀態(tài)檢查不能提供確信的診斷時進行)。 (5)認知或行為受損至少包括以下功能中的兩項:a.學習及記憶新信息的功能受損,癥狀包括:重復的發(fā)問或話語、亂放個人物品、忘記重要事件或約會、在熟悉的路徑中迷路。b.推理及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受損、判斷力受損,癥狀包括:對危險缺乏理解、不能勝任財務管理、決斷力差、不能計劃復雜的或一連串的活動。C.視空間能力受損,癥狀包括:無法識別面孔或常見物品、或者盡管視力良好卻不能發(fā)現(xiàn)正前方的物品、不能使

38、用簡單的工具或衣物與軀體關系定向困難。d.語言功能受損(說、讀、寫),癥狀包括:說話時找詞困難、猶豫,說話、拼寫和書寫錯誤。e.人格或行為舉止改變,癥狀包括:非特異性的情緒波動,比如激越、動機受損、主動性喪失、淡漠、失去動力、社交退縮、對先前所從事活動的興趣降低、悟性喪失,強迫或強迫行為、出現(xiàn)社會所不容許的行為。(田金洲,等.2011年美國阿爾茨海默病最新診斷標準解讀[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 1,3(4):91—100

39、.),【預防調(diào)護】,癡呆的預防首先是針對癡呆的危險人群,即在無癥狀期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預癡呆的危險因素,可以減緩發(fā)病和延緩發(fā)展。清淡飲食、常喝綠茶、快步行走等具有延緩或預防癡呆的作用。其次是針對癡呆的前驅(qū)期人群,即輕度認知損害階段,其表現(xiàn)以輕微的健忘為特征,應積極治療并跟蹤隨訪,對延緩其發(fā)展為癡呆具有重要意義。 癡呆的護理包括精神調(diào)理、智能訓練、飲食調(diào)節(jié)等,也是治療必不可少的輔助方法。幫助病人維持或恢復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飲食宜清淡

40、。同時,要幫助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解除情志因素刺激。對輕癥病人,應進行耐心細致的智能訓練,使之逐漸恢復或掌握一定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對重癥病人,應進行生活照料,防止因大小便自遺及長期臥床引發(fā)褥瘡、感染等;要防止病人自傷或他傷,防止跌倒而發(fā)生骨折,或外出走失等。,【結(jié)語】,癡呆已經(jīng)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本病多因衰老、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情志內(nèi)傷、濁毒侵腦等所致。臨床表現(xiàn)以記憶和認知損害,伴精神行為癥狀為特征,根據(jù)發(fā)病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