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程序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目標,1. 掌握望的表現及意義; 五色主??; 舌診的內容和臨床意義; 正常脈象以及常見病脈的臨床意義; 十問歌的內容。2.熟悉問診、聞診、切診的內容; 望小兒食指絡脈的意義。3.了解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的辨證要點和施護要點。,護理程序,護理程序是指導護理人員以滿足護理對象的身心需要,恢復或增進護理對象的健康為目標,運用系統(tǒng)方法實施計劃性、連續(xù)性、全面整體護理的一種理論與實踐模式,是現代護理學發(fā)展到一定

2、階段后在新的護理理念基礎上產生的一個全新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其在護理實踐中的成功運用帶來了護理專業(yè)革命性的發(fā)展。,護理程序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中醫(yī)護理程序,中醫(yī)護理程序是指在中醫(y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采取四診、辨證、施護、評價等步驟,對患者進行主動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恰當的護理的過程。,第一節(jié) 中醫(yī)護理四診及評估,中醫(yī)護理四診中醫(yī)收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望、聞、問、切四診。,(一)望診,望診主要是對護理對象全身和

3、局部(神、色、形、態(tài)、頭面、五官、皮膚、舌象),以及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發(fā)現異常變化。,1.望神,即觀察護理對象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面色眼神、形體動態(tài)、語言呼吸及外界的反應等。一般分為“有神”、“少神”、“失神”、“假神”。,有神、少神、失神、假神鑒別表,2.望色,即望皮膚的色澤臟腑氣血之外榮,皮膚的顏色變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質和不同臟腑的病證,皮膚的光澤和膚色的榮潤或枯槁,可以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重點

4、觀察面部。,2.望色,白色——主虛證、寒證、脫血、黃色——主脾虛、濕證。赤色——主熱證。青色——寒證、痛證、氣滯、血瘀、驚風。黑色——腎虛、寒證、水飲、血瘀。,3.望形態(tài),即通過觀察患者形體的強弱、胖瘦,以及活動的狀態(tài),了解內在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及有關病變。,4、望頭面、五官,(1)望頭面:即觀察頭的外形、動態(tài)和頭發(fā)的色澤變化,了解腎、腦之病變,以及臟腑精氣的盛衰。望頭部望頭發(fā)望面部,,(2)望五官:望目——眼神、外

5、形、顏色及動態(tài)等方面,了解臟腑的生理及病理變化望耳——耳廓色澤、形態(tài)及內耳分泌物,了解全身各部的病變望鼻——鼻色澤、形態(tài)及內分泌物,主要了解肺與脾胃的疾病,或判斷臟腑氣血的虛實望口與唇——顏色、潤燥和形態(tài)變化,主要了解脾胃的病變望齦與齒——色澤、潤燥及形態(tài)等異常變化,主要了解腎、胃的病變,5.望皮膚,即觀察皮膚的色澤、形態(tài)的異常,了解邪氣的性質、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從而判斷疾病的性質及輕重預后。(1)色澤形態(tài)(2)斑疹

6、斑:凡色深紅或青紫,點大成片,平鋪于皮膚下、撫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者?!柊撸喊呱t紫鮮明,形似錦紋、云片,兼有實熱證者為陽斑,多因溫熱邪毒,內迫營血而發(fā);——陰斑:斑色青紫、晦暗,隱隱稀少,兼有虛寒證為陰斑,多因脾虛血失統(tǒng)攝,或陽衰寒凝而成。,,疹:凡色紅,點小如栗或如花瓣,高出皮膚、撫之礙手、壓之褪色者,多因外感風熱或風邪所致,順證——斑疹布點稀少,色澤紅潤,身熱,依出現的先后次序逐漸回隱,熱退神清,是邪氣透泄的佳兆。逆證

7、——斑疹布點稠密,色澤紫暗,或突然隱沒,壯熱不退,神志昏迷,是正不勝邪,邪氣內陷的危重癥。,6.望排出物,即觀察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體外的病理產物的形、色、質、量的變化。凡色白、清稀者,多屬寒證、虛證;凡色黃、稠、濁者,多屬實證、熱證。(1)望痰、涎、涕(2)望嘔吐物(3)望二便,7.望舌,即舌診,即通過觀察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了解機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察方法,是中醫(yī)診察疾病的特色之一。正常舌象:淡白舌,薄白

8、苔舌尖——心肺舌邊——肝膽舌中——脾胃舌根——腎,,(1)望舌質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態(tài)(2)望舌苔望苔色望苔質:苔之厚薄反映邪氣盛衰。,(二)聞診,主要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呼吸、語言、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噴嚏、腸鳴等各種聲響,或嗅患者身體發(fā)出的異常氣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產生的氣味和病室的氣味,來觀察病情。1.聽聲音(1)語聲:聲音、語言(2)呼吸與咳嗽(3)呃逆與噯氣2.嗅氣味,(三)問診,主要是通

9、過詢問患者本人或陪同者,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經過、現在癥狀、飲食起居、既往病史、家族史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便得到全面的資料,準確掌握病情的一種方法。明代 張景岳《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四)切診,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主要是指運用指端的感覺,體察患者的脈象和觸按病變局部,以

10、觀察臟腑氣血變化、陰陽盛衰、寒熱虛實,從而推斷機體的整體狀況和疾病的性質、部位、預后等方法。,,1.脈診用手指觸按患者的脈搏以探查脈象,了解病情變化的一種診病方法。(1)診脈的部位: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法。寸口診法:即切按患者橈動脈的腕后淺表部分。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分。共六脈:右寸侯肺,右關侯脾,右尺侯腎(命門) 左寸侯心,左關侯肝,左尺侯腎(2)脈診的方法(3)正常脈象:三部有脈

11、,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jié)律整齊。(4)病脈與主病,,2.按診就是用手直接觸摸或按壓患者的某些部位,以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病情的輕重等情況的一種診病方法。(1)按肌膚——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熱、潤燥,以及腫脹等情況(2)按手足——探明寒熱(3)按脘腹——了解涼熱、軟硬度、脹滿、腫塊、壓痛等情況,二、中醫(yī)護理評估的內容,神志、面色、形態(tài)、五官頭面、皮

12、膚、舌象、語音、呼吸、咳嗽、體氣、嘔吐、寒熱、汗出、頭身、胸腹、四肢、疼痛、飲食口味、睡眠、二便、經帶、情志、生活起居,第二節(jié) 中醫(yī)護理診斷,中醫(yī)護理診斷是指接受護理者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而此問題是屬于護理職責范圍內的,并且是運用中醫(yī)基礎理論和護理手段來解決的護理問題,為護理程序的第二階段。重要環(huán)節(jié),一、中醫(yī)護理診斷和健康問題的特點,(一)以中醫(yī)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體現辨證施護原則(二)運用中醫(yī)術語描述病情(三)遵循中西醫(yī)

13、結合的原則(四)符合三因制宜的原則,二、形成中醫(yī)護理診斷的過程,即辨證過程辨證:中醫(yī)認識和診斷疾病的方法。過程:進行護理或提出護理問題的過程。從整體觀出發(fā),運用中醫(yī)理論將四診所收集的病史、癥狀、體征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總結,判斷疾病的病因、病變的部位、性質和正邪盛衰以及各種病變間的關系,從而做出護理診斷或提出護理問題的過程。,三、中醫(yī)護理診斷和健康問題的陳述方式,1、二段式陳述2、三段式陳述,第三節(jié) 中醫(yī)護理辨證,辨證

14、:是指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將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病史資料,通過分析、綜合、歸納,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況、判斷為某種證的診斷過程。目的:為論治提供可靠依據。,一、八綱辨證與施護要點,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8個辨證的綱領;是從各種具體證候的個性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普遍規(guī)律的共性,適用于臨床各科的辨證。中醫(yī)辨證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張景岳:“凡診脈施治,必須先審陰陽,乃為醫(yī)道之綱領,

15、陰陽無謬,治焉有差”,表證的寒熱虛實鑒別,表證和里證的鑒別要點,寒證和熱證的鑒別要點,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鑒別,虛證和實證的鑒別,亡陰證與亡陽證的鑒別要點,二、臟腑辨證與施護要點,(一)心與小腸辨證施護1.心病辨證2.心病護理措施3.心與小腸病健康教育,,(二)肺與大腸病辨證施護1.肺病辨證2.肺病護理措施3.大腸病辨證4.大腸病護理措施5.肺與大腸病健康教育,,(三)肝與膽病的辨證護理1.肝病辨證2.肝病的護理

16、措施3.膽病辨證4.膽病的護理措施5.肝與膽健康教育,,(四)脾與胃病的辨證護理1.脾病辨證2.脾病的護理措施3.胃病辨證4.胃病護理措施5.脾與胃的健康教育,,(五)腎與膀胱辨證護理1.腎病辨證2.腎病護理措施3.膀胱病辨證4.膀胱病護理措施5.腎與膀胱的健康教育,第四節(jié) 中醫(yī)護理計劃的制訂、實施及評價,一、護理計劃的制訂1.中醫(yī)護理計劃的基本形式2.制訂中醫(yī)護理計劃的基本要求二、護理實施三、護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