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細胞分析項目質量要求及性能驗證,,前言,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標準專業(yè)委員會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本標準起草人:彭明婷、周文賓、谷小林、李臣賓、吳際、陸紅、江虹、李建英。,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臨床血液學檢驗常規(guī)項目(全血細胞計數(shù)和凝血血試驗)的分析質量要求及驗證方法。本標準適用于使用血液分析儀和血凝儀的臨床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
2、機構或體外診斷企業(yè)的內部質量控制、外部質量評價及檢測系統(tǒng)的性能驗證,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WS/T 407 醫(yī)療機構內定量檢驗結果的可比性驗證指南WS/T 408 臨床化學設備線性評價指南,,CLSI EP9-A2 用患者樣本進行方法學比對及偏倚評估:批準
3、指南~第二版(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1、驗證 verification 提供客觀證據(jù)以認定規(guī)定要求得到滿足。,,2、攜帶污染 carryover 由測量系統(tǒng)將一個檢測樣品反應攜帶到另一個檢測樣品反應的分析物不連續(xù)的量
4、,由此錯誤地影響了另一個檢測樣品的表現(xiàn)量。,,3、精密度 precision 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獨立檢測結果間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度量通常以不精密度表示。,,4、不精密度 imprecision 同一實驗室用同種方法在多次獨立檢測中分析同一樣品所得結果的離散程度。,,5、批內精密度 within-run precision 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對同一被測物進行連 續(xù)測量所得結果間的一致程度。注
5、:批內精密度又稱為重短性。,,6、日間精密度 inter-day precision 在不同天內對同一被測物進行重復測量所得結果間的一致程度。,,7、線性 linearity 檢測樣本時,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直接按比例關系得出分析物含量的能力。,,8、正確度 trueness 一系列檢測結果的均值與靶值之間的一致程度,以偏倚表示。,,9、偏倚 bias 同一實驗室用同種方法在多次
6、獨立檢測中分析同一樣品所得結果的均值與靶值之間的差異。 注1:靶值可以是參考方法測定值、有證標準物質定值或其他適當定值,如室間質量評價計劃的統(tǒng)計值。 注2:偏倚一般通過分析有證標準物質及其他適當參考物質、與參考方法或已知正確度的其他方法(如公認的指定比對方法)比對而獲得。 注3:偏倚可用絕對值或相對值表示。 注4:偏倚有方向性,即可能是正偏倚或負偏倚。,,10、準確度 accuracy 單次檢測結果與參考值間的一致程度
7、,以 誤差表示。,,11、總誤差 total error 實驗室用某方法在多次獨立檢測中分析某 樣品所得各個結果值與靶值之差在一定置 信區(qū)間內的最大允許范圍。,,12、可比性 comparability 使用不同的檢測程序測定某種分析物獲得的檢測結果間的一致性。結果間的差異不超過規(guī)定的可接受標準時,可認為結果具有可比性。,全血細胞計數(shù)的分析質量要求及驗證方法,1 本底計數(shù)1.1 本底
8、計數(shù)檢測要求血液分析儀本底計數(shù)各參數(shù)的結果應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血液分析儀本底計數(shù)的檢測要求,5.1.2 驗證方法用稀釋液作為樣本在分析儀上連續(xù)檢測3次,3次檢測結果的最大值應在允許范圍內。,,2 攜帶污染2.1 攜帶污染檢測要求血液分析儀的攜帶污染率應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血液分析儀攜帶污染檢測要求,,2.2 驗證方法 分別針對不同檢測項目,取一份高濃度的臨床樣本(EDTA-K2或EDTA-K3抗凝靜脈血)
9、,混合均勻后連續(xù)測定3次,測定值分別為H1、H2、H3; 再取一份低濃度的臨床樣本,混合均勻后連續(xù)測定3次,測定值分別為L1、L2、L3。按式(l)計算攜帶污染率。,,式中:CR -攜帶污染率;L1 -低濃度臨床樣本的第1次測定值; L3——低濃度臨麻樣本的第3次測定值; H3——高濃度臨床樣本的第3次測定值。,,2.3 臨床樣本濃度要求 不同檢測項目所選高、低濃度樣本的濃度水平應符合表3的要求
10、。,,表3 攜帶污染率驗證樣本的濃度要求,,3 批內精密度3.1 批內精密度檢測要求 批內精密度以連續(xù)檢測結果的變異系數(shù)為評價指標,批內精密度應達到廠家說明書的要求,檢測正常濃度水平新鮮血的批內精密度至少應符合表4的要求。,,表4 批內精密度檢測要求,,3.2 驗證方法 取一份濃度水平在上述檢測范圍內的臨床樣本,按常規(guī)方法重復檢測11次,計算后10次檢測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和標準差,按照式(2)計算變異系數(shù)。,,式中:CV
11、-變異系數(shù);s——標準差;,——算數(shù)平均值。,,4 日間精密度4.1 日間精密度檢測要求 日間精密度以室內質控在控結果的變異系數(shù)為評價指標,日間精密度應符合表5的要求。,,表5 日間精密度檢測要求,,4.2 驗證方法 至少使用兩個濃度水平(包含正常和異常水平)的質控品,在檢測當天至少進行一次室內質控,剔除失控數(shù)據(jù)(失控結果已得到糾正)后按批號或者月份計算在控數(shù)據(jù)的變異系數(shù)。,,5 線性
12、5.1 線性驗證檢測要求 線性回歸方程的斜率在1±0. 05范圍內,相關系數(shù)r≥0.975或r2≥0.95。 WBC、RBC、Hb和Plt項目滿足要求的線性范圍在廠家說明書規(guī)定的范圍內。5.2 驗證方法 驗證方法參照《臨床化學設備線性評價指南》 (制定過程中),,6 正確度6.1 偏倚 正確度驗證以偏倚為評價指標,偏倚應符合表6的要求。,,表6 正確度驗證
13、的允許偏倚,,6.2 驗證方法 至少使用10份檢測結果在參考區(qū)間內的新鮮血樣本,每份樣本檢測兩次,計算20次以上檢測結果的均值。 以校準實驗室的定值或臨床實驗室內部規(guī)范操作檢測系統(tǒng)(如使用配套試劑、用配套校準物定期進行儀器校準、儀器性能良好、規(guī)范地開展室內質量控制、參加室間質量評價成績優(yōu)良、檢測程序規(guī)范、人員經(jīng)過良好培訓的檢測系統(tǒng))的測定均值為標準,計算偏倚。,,7 不同吸樣模式的結果可比性7.1
14、適用條件使用不同吸樣模式檢測樣本并報告結果時。,,7.2 可比性要求 同一臺血液分析儀不同吸樣模式的結果可比性應符合表7的要求。,,表7 血液分析儀不同吸樣模式的結果可比性要求,,7.3 驗證方法 每次校準后,取5份臨床樣本分別使用不同模式進行檢測,每份樣本各檢測兩次,分別計算兩種模式下檢測結果均值間的相對差異,結果應符合表7的要求。,,8 實驗室內的結果可比性8.1 偏差 實驗室內
15、的結果可比性以相對偏差為評價指標,相對偏差應符合表8的要求。,,表8 檢測項目濃度范圍樣本數(shù)量 所占比例相對偏差,續(xù)表8,續(xù)表8,,,8.2 驗證方法8.2.1 新儀器使用前,配套檢測系統(tǒng)至少使用20份臨床樣本(濃度要求見表8),每份樣本分別使用臨床實驗室內部規(guī)范操作檢測系統(tǒng)和被比對儀器進行檢測,以內部規(guī)范操作檢測系統(tǒng)的測定結果為標準,計算相對偏差,每個檢測項目的相對偏差符
16、合表8要求的比例應≥80%。,,8.2.2 新儀器使用前,非配套檢測系統(tǒng)按CLSI頒布的EP9-A9文件與配套檢測系統(tǒng)進行比對,至少使用40份臨床樣本(濃度要求見表8),計算相對偏差,每個檢測項目的相對偏差符合表8要求的比例應≥80%。然后再按5.8.2.1的方法進行驗證。,,8.2.3 常規(guī)檢測儀器使用過程中,至少使用20份臨床樣本(血細胞計數(shù)項目所選標本的濃度水平應符合表8的要求,其他檢測項目所選標本應含正常、異常濃度水平各占50%
17、;比對可分次進行)定期(至少半年)進行一次結果比對,每個檢測項目的相對偏差符合表8要求的比例應≥80%。,,8.2.4 以下情況,可按WS/T 407的方法和要求進行比對:a) 室內質控結果有漂移趨勢時;b) 室間質評結果不合格,采取糾正措施后;c) 更換試劑批號(必要時);d) 更換重要部件或重大維修后;e) 軟件程序變更后;f) 臨床醫(yī)生對結果的可比性有疑問時;g) 患者投訴對
18、結果可比性有疑問(需要確認時);h) 需要提高周期性比對頻率時(如每季度或每月一次)。,比對樣本,樣本類型 臨床標本:首選比對物質 其他物質:室間質評或其他參考物質樣本濃度水平 需已知比對物質不同濃度水平對應的結果 不精密度 至少檢測兩個濃度水平(正常和異常水平),比對結果不符合要求的處理措施,維持結果的可比性需要以檢測系統(tǒng)各質量控制環(huán)節(jié)標準化操作為前提,必要時通過校準
19、改善結果的可比性即不同檢測系統(tǒng)通過結果的數(shù)字轉換獲得結果的一致性。結果不可比且難以糾正時,應與臨床進行溝通,用不同的參考區(qū)間和/或醫(yī)學決定水平并在檢驗報告單上明確標識。,比對樣本的濃度范圍和檢測次數(shù),以質控品總均值±20%作為比對樣本的濃度選擇范圍 依據(jù)合并CV值,查找附錄A的表A.1,確定比對樣本的重復檢測次數(shù),,9 準確度9.1 總誤差 準確度驗證以總誤差為評價指標,用相對偏差表示,相對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