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司馬遷的生平及心態(tài)變化,一、20歲以前—率真、自由、宏大?!斑w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太史公自》)進京后,有機會向古文大師孔安國學習古文,向當時今文大師董仲舒學習公羊派《春秋》。,二、壯游天下----飄逸、淳厚、豪邁。壯游路線:“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
2、城,過梁、楚以歸?!保ā短饭孕颉罚?宋代馬存說:“子長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負之時,足跡不肯一日休,非直為景物役也,將以盡天下大觀,以助吾氣,然后吐而為書。今于其書觀之,則其生平所嘗游者皆在焉。南浮長淮,溯大江,見狂瀾驚波,陰風怒號,逆走而橫擊,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夢洞庭之波,彭蠡之渚,涵混太虛,呼吸萬壑而不見介量,故其文停蓄而淵深;見九嶷之芊綿,巫山之嵯峨,陽臺朝云,蒼梧暮煙,態(tài)度無定,靡蔓綽約,春裝如濃,秋飾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紆
3、;,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猶有斑斑,而不知魚腹之骨尚無恙者乎?故其文感憤而傷激;北過大梁之墟,觀楚漢之戰(zhàn)場,想見項羽之喑噁,高帝之謾罵。龍?zhí)④S,千兵萬馬,大弓長戟,俱游而齊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膽栗;世家龍門,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劍閣之鳥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見斧鑿之痕,故其文斬絕峻拔而不可攀躋;講業(yè)齊魯之都,睹夫子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彷徨乎汶陽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溫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保ㄒ姟妒酚浽u林》
4、P16),三、入仕為官---昂揚、深沉、發(fā)奮。奉使西征巴蜀:參加封禪大典:接受遺命:“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自序》)“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自序》)“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38歲繼任太史令。,四、遭遇宮刑----痛苦、自卑、憂憤。42歲參加制定太初歷,并開始著述《史記》47歲遭遇李陵事件。50歲出任中
5、書令。約53歲著成《史記》。近60歲去世。,二、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文學主張,他在《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都說:“《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边@一理論自提出以后,作為我國古典文論中一條歷史貫穿線,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影響非常深遠。歷代思想家和文學家或從文學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系上,或從時代政治的影響上,或從個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著這一理論。,梁代
6、劉勰《文心雕龍.情采》: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詠性情,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不平者乎!,[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昔稱韓非著書,而《說難》、《孤憤》尤為激切,故司馬子長深悲之,為著于篇,顯白其事。夫以非之書,可謂善言人情,使逢時遇合之士觀之,固無異于它書矣。而獨深悲之者,豈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
7、至耶?……然后知韓非之善說,司馬子長之深悲,跡符理會,千古相間,雖欲勿悲,可乎?這是從鑒賞和接受美學的角度來闡發(fā)自己對“發(fā)憤著書”說的理解和認識。,[宋]歐陽修《梅圣詩集序》: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
8、,殆窮者而后工也。,[明]李贄《雜說》: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蓄極積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shù)奇于千載。,[清]劉鶚《老殘游記自序》:《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
9、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發(fā)憤著書”的理論內(nèi)涵及學說意義:第一:它明確指出窮愁困辱是成就偉人的一個條件,是取得創(chuàng)作成功的一種動力。因為只有窮愁困辱帶來的坎坷和磨難,才使得作家對社會和人生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才能使他們產(chǎn)生非凡的激情,吐發(fā)不平的思慮,從而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第二:窮愁困辱所結(jié)之“思”,之“怨”,如不能通其道,在功業(yè)上發(fā)展,那就應當“述往事,思來者”,在作品中噴涌而出,形成思想的火花,使生命永生不
10、息。,三、《史記》的結(jié)構(gòu)體例,《史記》由五體組成:1、《本紀》十二篇。2、《表》十篇。3、《書》八篇。4、《世家》三十篇。5、《列傳》七十篇。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原題《太史公書》,東漢桓靈之際,始專名《史記》。,紀傳體: 指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始創(chuàng)于司馬遷的《史記》?!妒酚洝酚伞氨炯o”、“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組成,其中“本紀”、“世家”、“列傳”都是人物傳記。后來班固《漢書》去
11、掉“世家”并入“傳”,這樣就只有“紀”、“傳”兩種了。后世由此稱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為紀傳體。,本紀:記載從黃帝到武帝各代帝王的興廢和政治大事。裴松之《史目》:“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張守節(jié)《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正義》:“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tǒng)理眾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紀?!眲⒅獛住妒吠ň矶贰侗炯o》:“蓋紀者,綱紀庶品,網(wǎng)羅萬物,論篇目之大者,其莫過于此乎!”本紀之義有二:一為法則、綱要之意。二為記載
12、國君之言事專用。,十表: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種。是按世代年月分別記載歷史大事。司馬貞《史記》卷13《三代世表.索隱》:“《禮》有《表記》,而鄭玄云‘表,明也?!^事微而不著,須表明也,故言表也?!北淼挠靡庥腥阂皇潜黼[微之事,使之鮮明。二是擴大紀傳的記事范圍。三是與紀傳互為經(jīng)緯,是聯(lián)系紀傳的橋梁。,八書:是有關(guān)天文、歷法、水利、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記載專章。司馬貞《史記》卷23《禮書.索隱》:“書者,五經(jīng)六籍總名也。此之《八書》,記
13、國家大體?!卑藭欠珠T別類的文化制度史。,世家:主要記載諸侯王大事間而述及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時事跡。劉知幾《史通》卷二《世家》:“案世家之為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xù)。”;“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其編次之體,與本紀不殊,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加以它稱,名為世家?!笔兰抑x有三:一是記諸侯列國史。二是載傳代家史。三是與《本紀》同體,均編年記事,因有別于天子等第而別名“世家”。,列傳:是歷代上自將相,下至游俠,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傳
14、記。司馬貞《史記》卷61《伯夷列傳.索隱》 :“列傳者,謂敘列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故曰列傳?!?列者,陳也,傳,本為經(jīng)注之說明,司馬遷借以傳人,記功臣賢人之言行以注《本紀》,表示人臣拱衛(wèi)主上。,四、司馬遷的修史理想,究天人之際:即探討天道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guān)系。在時代氛圍的籠罩下,司馬遷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論的影響。(《絳侯周勃世家》、《吳王濞列傳》)從整體上看,他能從敘述史實出發(fā),客觀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動,基本上擺脫天道、
15、天命思想的影響。(《伯夷列傳>),通古今之變:就是要通過對三千年歷史的發(fā)展變化的考察來尋求促成這些變化的原因。為此,司馬遷確定了自己研究歷史的方法即“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從歷史事件的因果關(guān)系中去尋求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既突出了司馬遷對治亂興衰規(guī)律的總結(jié),也表現(xiàn)出他進步的政治思想。,成一家之言:其一:“一家言”的結(jié)構(gòu),融會貫通百家學說以建立統(tǒng)一的新思想體系。。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其
16、成敗興壞之理以志古自鏡。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創(chuàng)立百科全書式的紀傳體通史,奠定史學的獨立地位。,五、《史記》名篇賞析《李將軍列傳》,藝術(shù)成就:[1]以“善射”為骨。[2]對比襯托,突出重點。第一與匈奴射雕者對比,突出李廣的高超射技。第二與名將程不識對比,突出李廣的治軍簡易。第三與李蔡對比,突出李廣的懷才不遇。[3]、選材典型,剪材得當。[4]、文淺情深,韻味悠長。,精彩評述:明代茅坤《史記鈔》說:“李將軍于漢為
17、最名將,而卒無功,故太史公極意摹寫淋漓,悲咽可涕?!鼻宕T普稹妒酚浽u注冊·李將軍列傳》也說:“傳目不曰李廣,而曰李將軍,以廣為漢名將,匈奴號之曰飛將軍,所謂不愧將軍之名者也。只一標題,有無限景仰愛重?!边@些評論都是非常準確的。,牛震云《史記評注》:“一篇精神在射法一事,以廣所長在射也。開端廣家世世受射,便是一傳之綱領(lǐng),以后敘射匈奴,射雕,射白馬將,射追騎,射獵南山中,射石,射虎,射闊狹以飲,射猛獸,射裨將,皆敘廣善射之事實
18、?!畯V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云云,又‘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云云,正寫廣善射之神骨。末附李陵善射、教射,正與篇首‘世世受射’句收應,此以廣射法為線索貫穿者也?!?《史記》名篇賞析:《項羽本紀》,思想意義:[1]、它歌頌了項羽的豐功偉績,表現(xiàn)了一種進步的歷史觀(巨鹿之戰(zhàn))。[2]、如實地寫出了項羽的種種弱點和錯誤,揭示了他必然失敗的命運,表現(xiàn)了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致命弱點之一:殘暴。致命弱
19、點之二:不善用人。致命弱點之三:缺乏政治頭腦。,藝術(shù)特色[1]、精于剪材:選取一生中三件大事。,巨鹿之戰(zhàn):首先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突出他目無強秦的偉大氣魄和正確無誤的戰(zhàn)略部署。其次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展示楚兵呼聲震天的聲威及項羽猛若雄獅、威如天神的雄姿。,鴻門宴:這場刀光劍影的鴻門宴體現(xiàn)出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因為它標志著兩種轉(zhuǎn)折。歷史的轉(zhuǎn)折。劉項命運的轉(zhuǎn)折。,,垓下之圍:寫了項羽的悲劇結(jié)局。但也沒有忘記突現(xiàn)他的英雄本色。選材上司
20、馬遷在突出描寫重大事件的同時,也沒有忽略一些典型細節(jié)。[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3]采用互見法:,互見法;是《史記》選擇、安排材料以反映歷史、表現(xiàn)人物的一種方法??煞譃橛袩o互見和詳略互見。對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傳中未寫,在他傳中寫了,這是有無互見。對某些史實和某些人物的事跡,在一篇傳中詳寫,在其它傳中略寫,這是詳略互見。采用互見法,有時是為了避免行文的重復,有時則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精彩點評: 吳見思曰:“項
21、羽力拔山氣蓋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軍處,斬宋義處,謝鴻門處,分王諸侯處,會垓下處,精神筆力,直透紙背,靜而聽之,殷殷闐闐,如有百萬之軍藏于汗青之中,令人神動?!保ā妒酚浾撐摹罚?李晚方《讀史管見》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迄今正襟讀之,猶覺喑啞叱咤之雄,縱橫馳騁于數(shù)頁之間,驅(qū)數(shù)百萬甲兵,如大風卷籜,奇觀也?!?名篇賞析:《魏其武安侯列傳》,相關(guān)史實及思
22、想內(nèi)涵:隱約地揭露了最高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即皇帝和太后之間相互爭權(quán)、互相傾軋的內(nèi)幕。篇章分析:文章寫的最精彩的是魏其設(shè)宴、灌夫罵座和東朝廷辯。文章通過對這三幕具有戲劇性沖突的描寫,不僅把他們?nèi)说男愿耔蜩蛉缟卣宫F(xiàn)出來,而且也揭示了武帝與王太后之間微妙、緊張的關(guān)系。,精彩點評:吳見思曰:“三人傳分作三截,各為一章,猶不稱好手。他卻三人打成一片,水乳交融,絕無痕跡。如入田蚡,緊接魏其,先序魏其,帶出灌夫,其神理可見。三人有一人單序處
23、,兩人雙序處,三人合序處,竟有撇卻三人于虛空別序處,不可不細看也。其寫醉語、怒語、對簿語、忙語、閑語,句句不同。至武帝亦不直武安,無奈太后何?亦欲廷臣公論,乃諸臣竟不作聲,遂發(fā)作鄭當時,是一肚皮不快活語,一一如妙。”(《史記論文》),李景星曰:“此傳雖曰《魏其武安侯列傳》,實則竇、田、灌三人合傳也。兩個貴戚,一個酒徒,惹出無限風波。頭緒紛繁,如何措手?而太史公獨用力博眾獸手段,構(gòu)成一篇絕熱鬧文字,真是神力。傳以魏其、武安為經(jīng),以灌夫為緯
24、,以竇、王兩太后為眼目,以賓客為線索,以梁王、……、程不識、汲黯、鄭當時、石建許多人為點染,以鬼報為收束,分合聯(lián)絡(luò),錯綜周密,使恩怨相結(jié),權(quán)勢相傾,杯酒相爭,情形宛然在目。而武安侯田蚡恃其寵驕,以瑣屑嫌隙傾殺竇、灌。此尤千古不平之事,故傳又特意寫出。奇文信史,兼擅其長,宜乎于古今史家中首占一席也?!保ā妒酚浽u議》),六、《史記》的文學成就:,(一)、《史記》文學性界說:第一:魏晉以前多是從廣義的文學性入手,只著眼于《史記》文章簡潔,辭
25、采華美。 班固《漢書·司馬遷傳贊》 :“服其善敘事理”; “文章則司馬遷、相如” ?!稌x書卷60《張輔傳》:“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逞辭流離”,“述辯士則辭采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第二:唐人深化了對《史記》文學性的認識,著眼于探討《史記》散文的成就和藝術(shù)風格美。 第三:宋元明清時期的評點家對《史記》文章藝術(shù)美的研究、挖掘更深。宋人已開始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來評價《史記》的文學性。 第四:近現(xiàn)
26、代以來,眾多學者開始全面系統(tǒng)地發(fā)掘司馬遷塑造歷史傳記人物典型形象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將《史記》文學性的研究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史記》的文學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敘事技巧看,司馬遷“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是一位散文大家。第二:從寫人藝術(shù)看,司馬遷開創(chuàng)傳記文學,將歷史人物寫得形象生動,尤其是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會上某一類人,反映了社會形象,有的達到了一定典型化的程度。第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司馬遷無疑是
27、一位語言大師,他用52萬字的篇幅,寫出了近三千年的歷史,而且“逞辭流離”,所以司馬遷是歷史家也是文學家。,(二)、《史記》文學成就闡釋:A.敘事技巧的成熟:[1]、獨到的敘事結(jié)構(gòu):大結(jié)構(gòu)即是司馬遷獨創(chuàng)的“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這五種體例不僅各具筆法,而且又是一個嚴密的系統(tǒng)。它們與前代史書相比,結(jié)構(gòu)更為合理、更為嚴密。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鄭樵《通志》),它成為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主
28、要形式。小結(jié)構(gòu)即是依照作者對傳主的認識了解和發(fā)現(xiàn),以及由此所確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題來具體組織安排的結(jié)構(gòu)。,[2]、合理的敘事時間。敘事速度:《史記》全書的敘事時間是前快后慢;而對一些具體的篇章、人物,司馬遷將重要的事件放大、放慢、詳細的敘述,而一般的事件就一筆帶過,或簡單概括敘述。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筆墨,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敘事順序:《史記》的敘事順序豐富多樣。有順時,按年月日的順序依次序?qū)懰l(fā)生的史實,本紀、世家多采用這種方式
29、;有倒時,打破、顛倒自然的時序,將后面的事件放到前面來敘述;有停頓,在敘述一個或兩個事件時,需中斷一個故事,插入另一個故事 。,[3]、多角度的敘事視角:敘事視角是作者將他所認知的世界轉(zhuǎn)化為敘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妒酚洝吩跀⑹聲r,多采用全知和限知兩個敘事角度。全知視角:指敘事者無所不在,無所不知,對要敘述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對所敘述的歷史人物的優(yōu)點、弱點、長處、短處、人物的情感變化、內(nèi)心活動及歷史人物之間隱秘的對話等無所不
30、知。 限知視角:是敘述者被限定在某一范圍、某一局部進行敘事,所知是有限的,作者對于世界人事的審視是通過具體人物的眼光來完成的。,[4]、純熟的敘事語言:第一:敘事語言眉目清晰。 第二:敘事語言生動傳神。 第三:敘事語言或褒或貶,帶有作者的 感情色彩。,第一、抓住特征,精心選材。司馬遷在為歷史人物作傳時,不只是一般地記述他們的事跡,而是盡力寫出他們的精神品格、個性風貌。為此,他總是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礎(chǔ)上,先求對人物的思想性格有
31、一個總體的認識,然后通過對史料的剪材、取舍,穿插安置,來突出人物的特征,寫出他們的鮮明特點。,B.人物塑造的成功:,第二、兩兩對照,烘托人物:對照襯托是司馬遷《史記》中常用的一種手法。它在對比中見義,使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如《李將軍列傳》等。,第三、心理刻畫,展現(xiàn)靈魂: 司馬遷在《史記》中注意采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對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精心的描繪。 [1]、安排人物的獨白來描寫人物的心理。 [2]、以人物自唱的詩歌來
32、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3]、直接寫人物的心理變化。,第四、互文見義,突出重點:司馬遷在《史記》中為突出人物個性和避免重復,獨創(chuàng)了互見法。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七、《史記》的風格特征:濃郁的悲劇氣氛,悲劇人物的劃分:按悲劇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分:[1]、英雄悲?。罕瘎≈魅斯怯兄卮笊鐣饬x的人物,他們的行為對當時的時代和社會有積極的影響。(項羽、陳勝、晁錯等)[2]、普通人的悲劇(荊軻、高漸離、
33、聶政、程嬰、公孫杵臼等),按悲劇原因可分為:[1]、性格悲?。褐副瘎≈魅斯谋瘎≈饕怯蓚€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2]、社會悲?。菏侵副瘎≈魅斯谋瘎≈饕怯缮鐣蛟斐傻?。[3]、性格社會悲?。褐副瘎≈魅斯谋瘎〗Y(jié)局是由個人性格和社會原因多方面造成的。,《史記》的悲劇精神即“有價值的東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悲劇主人公為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進行不懈的奮斗,他們的所作所為展現(xiàn)了人生命的活力。 [2]、悲劇主人公都具有頑強的
34、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們在尖銳的矛盾斗爭中,身處逆境,但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軟弱和退卻而是勇敢奮進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毅力。 [3]、悲劇主人公都具有正義感和高尚的情操。,《史記》的風格特征:愛奇的審美傾向,楊雄在《法言》:“子長多愛,愛奇也?!彼抉R貞《史記索引后序》:“其人好奇而詞省”。曾鞏在《元豐類稿》“斯亦可謂奇矣”。司馬遷的愛奇尚奇及《史記》中奇的具體內(nèi)容可分三個層次:[1]、表層的奇:指那些神話、傳說、異聞等。,[
35、2]、深層的奇:指對那些風流倜儻的特異性歷史人物的推崇與偏愛。 另外,司馬遷的好奇還與他反抗強暴,揭露腐朽和黑暗的斗爭精神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史記》中還記錄了許多富有反抗精神的奇人奇事。,[3]、文學家的愛奇:《史記》作為一部史學和文學結(jié)合得非常完美的杰作,除了司馬遷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功力及它蘊涵豐富的情感外,司馬遷的愛奇、尚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他在記錄歷史人物時,為了突出人物個性,把人物寫活,特意加上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奇異之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