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前區(qū)淺層解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仁者仁醫(yī)裘法祖,中國外科的一把寶刀 ,中國外科學之父,開創(chuàng)了“裘派”新的手術方法(裘氏刀法),推動中國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發(fā)展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主編《外科學》、《一般外科手術學》、《醫(yī)學百科全書》等規(guī)劃教材。,裘法祖簡介,1914年生,浙江杭州人。1932年,之江大學附屬高中畢業(yè),同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yī)學預科。 1936年,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前期結業(yè),前往德國留學。 1939年,畢業(yè)于德國慕尼黑大學

2、醫(yī)學院,獲醫(yī)學博士學位。 1939年-1945年,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許華平(Sch-waibing)醫(yī)院外科住院醫(yī)師、副主任醫(yī)師,獲德國外科??漆t(yī)師頭銜。 1945年-1946年6月,德國土爾茲市立醫(yī)院外科主任。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中美醫(yī)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漢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現(xiàn)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外科主任、教授。 1978年-1984年,任武漢醫(yī)

3、學院副院長、院長。 1985年-2000年,同濟醫(yī)科大學名譽校長。 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0年,獲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醫(yī)學科學獎2001年,中國醫(yī)學基金會醫(yī)德風范終身獎。,裘法祖,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y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yī)。佛者,慈愛為懷,普濟眾生。仙者,才智出眾,技藝超群。 “裘式刀法” 特點:第一,手術做的解剖非常清楚。第二,對器官保護得很好,所有器官,不多損傷一個。有的人打開肚子做別的手術,順手牽羊把闌尾也

4、切掉了,裘教授不會的,做得快,干凈利索。第四,病人恢復得快。 強調外科醫(yī)師要做到“會做、會寫、會講”21世紀的醫(yī)生應當是“五星級”醫(yī)生,即:保健服務的提供者、決策者、交流者、社區(qū)領袖和管理者 倡導“三基(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裘法祖寄語,局部解剖學(一)Regional Anatomy,概 念 人體分部下肢前區(qū)淺層結構解剖 下肢前區(qū)淺層結構操作要點,基 本 概 念,局部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

5、各局部的由淺入深的組成結構、形態(tài)特點,以及各部主要器官或結構的形態(tài)shape 、位置location 、毗鄰relation關系的科學,是系統(tǒng)解剖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學習局部解剖學的目的是通過實地尸體解剖和觀察,鞏固系統(tǒng)解剖學的知識,加深對人體各局部解剖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臨床課程和臨床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主 要 內 容,1. 表面解剖:骨性標志、肌性標志、體表投影2. 淺層結構:淺血管、皮神經、 淺淋巴3. 深層結構:

6、血管、神經、肌肉、骨與關節(jié)、 器官 或結構,人體分部,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和會陰背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下肢局部解剖學(一),一、概 述,二、下肢基本結構,皮膚 淺筋膜 深層結構,三、下肢前區(qū)解剖,四、操作方法,淺層結構 深層結構,境界與分區(qū) 表面解剖,一、概 述,境界:前方以腹股溝與腹部為界;后方以髂嵴與腰、骶部為界;上內側與會陰部相

7、鄰。分部:可分為臀hip、股thigh、膝knee、小腿leg、踝ankle及足部foot。,二、表面解剖,(一)表面標志,,肌性標志:腹股溝韌帶股四頭肌髕韌帶股二頭肌腱半腱肌半膜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跟腱,骨性標志:髂前上棘股骨大轉子髕骨腓骨頭脛骨粗隆脛骨前緣內踝外踝跟結節(jié),(一)體表標志,,骨性標志:恥骨結節(jié)恥骨嵴恥骨聯(lián)合上緣髂后上棘髂結節(jié)坐骨結節(jié)股骨內、外上髁股骨內、外側髁收肌結節(jié)

8、舟骨結節(jié)第5趾骨粗隆,(五)體表投影,臀上血管與神經的出盆點臀下血管與神經的出盆點坐骨神經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三、下肢基本結構,1. 皮膚skin厚薄程度皮膚紋理2. 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疏密程度脂肪多少皮神經淺血管淺淋巴管和淋巴結3. 深層結構深筋膜骨筋膜鞘及其內容肌群血管神經束,四、下 肢 分 區(qū),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間連線,髕骨底上方兩橫指的環(huán)行線,

9、,脛骨粗隆的環(huán)行線,外、內踝尖的連線,膝前區(qū),小腿前外側區(qū),踝前區(qū),,趾背,股前區(qū),足背,內、外踝基部的環(huán)行線,各趾根部的連線,,,,,,,,,,,,,(一) 皮 膚 skin,股前內側區(qū)皮膚厚薄不均,內側部較薄而柔軟,皮脂腺較多;外側部較厚。小腿前內區(qū)皮膚較厚而緊,多毛發(fā),移動性小,血液供應較差。,五、下肢前區(qū)淺層結構,股前區(qū)淺筋膜富含脂肪。近腹股溝處可分為脂肪層和膜性層,分別與腹前壁下部的脂肪層(Camper筋膜)和膜性層(Sc

10、arpa筋膜)相續(xù)。其中膜性層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約1cm處與股部深筋膜融合。小腿前區(qū)淺筋膜較疏松,含少量脂肪。,(二)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1. 淺 靜 脈,(1) 大隱靜脈great saphenous v.起止與行程:起于足背靜脈弓的內側,經內踝前方約1厘米處→小腿內側→膝關節(jié)內側→股骨內側髁后方→大腿內側→大腿前面→隱靜脈裂孔→穿過篩筋膜,注入股靜脈。屬支:在其末端,主要有旋髂淺靜脈superfici

11、al iliac circumflex vein、腹壁淺靜脈superficial epigastric vein、陰部外靜脈external pudendal vein、股內側淺靜脈superficial medial femoral vein和股外側淺靜脈superficial lateral femoral vein,,,大隱靜脈上段屬支的類型,靜 脈 瓣Venous valve,淺靜脈 Superficial vein

12、深靜脈 Deep vein穿靜脈 Perorating vein,大隱靜脈曲張,臨床意義:①大隱靜脈在內踝前方的位置表淺而恒定,是輸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②大隱靜脈及穿靜脈的瓣膜功能不全時,可致大隱靜脈曲張;③大隱靜脈曲張行高位結扎術時,應將其屬支分別切斷結扎,以防復發(fā)。,2. 淺 動 脈,旋髂淺動脈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腹壁淺動脈superficial ep

13、igastric artery陰部外動脈external pudendal artery,,,,3. 皮神經cutaneous nerve,1)股外側皮神經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2)股神經前皮支 anterior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oral nerve3)股神經內側皮支 medi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oral n

14、erve4)閉孔神經皮支 cutaneous branches of obturator nerve5)髂腹股溝神經 ilioinguinal nerve6)生殖股神經股支 femor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nerve,3. 皮神經cutaneous nerve,隱神經 saphenous nerve腓淺神經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4.

15、淺淋巴管5. 腹股溝淺淋巴結,位置 分群 收集區(qū) 流注,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按位置分為上、下兩群。其輸出淋巴管注入腹股溝深淋巴結或髂外淋巴結。上群:沿腹股溝韌帶下方排列,主要收納臍以下的腹前外側壁、臀部、外生殖器、會陰及肛管、子宮的部分淋巴。下群:沿大隱靜脈末段兩側縱行排列,主要收納下肢的淺淋巴管和會陰、外生殖器的部分淋巴。,(二

16、)深層結構,1. 股前區(qū)深層結構大腿深筋膜deep fascia of thigh(闊筋膜 fascia lata)厚而致密髂脛束 iliotibial tract隱靜脈裂孔saphenous hiatus股內側、外側、后肌間隔,(二)深層結構,Saphenous Hiatus隱靜脈裂孔,隱 股 點,,,大腿骨筋膜鞘 osseofascial sheath of thigh,,,,posterior intermuscul

17、ar septum,Lateral intermuscular septum,,,,骨筋膜鞘的構成及其內容,Medial intermuscular septum,Pos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Medial osseofascial sheath,An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小腿骨筋膜鞘osseofascial sheath of leg,四、解 剖 操 作

18、,常用器械及其使用皮膚切口翻皮解剖下肢前內側區(qū)淺層結構,,皮膚切口,翻皮,解剖下肢前區(qū)的淺層結構,1. 注意股前內側區(qū)近腹股溝處,淺筋膜分為兩層,即脂肪層和膜性層。2. 在股前區(qū)淺筋膜內解剖下列結構大隱靜脈及其屬支(腹壁淺靜脈、旋髂淺靜脈、陰部外靜脈、股外側淺靜脈和股內側淺靜脈)淺動脈,如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陰部外動脈)腹股溝淺淋巴結皮神經,如股外側皮神經、股前皮神經3. 在小腿前區(qū)淺筋膜內解剖下列結構隱神經、腓

19、淺神經大隱靜脈4. 在足背淺筋膜內解剖下列結構足背靜脈弓、腓淺神經分支,1.尋找大隱靜脈的方法(1)在恥骨結節(jié)外下方2~3cm處找到隱靜脈裂孔,在尋找穿此孔的大隱靜脈末端。由此向下追蹤大隱靜脈及其屬支。(2)在內踝前1cm處找到大隱靜脈,由此沿小腿前內側向上追蹤至膝關節(jié)后內側及其伴行的隱神經。,,2.在腹股溝韌帶及大隱靜脈根部解剖腹股溝淺淋巴結,3.解剖皮神經,在髂前上棘下方5~10cm處找出從深筋膜穿出的股前外側皮神經,并向

20、上、向下追蹤,觀察其分支分布。表面穿出深筋膜的股神經前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蹤之。在大腿下部找出從縫匠肌表面穿出深筋膜的股神經內側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蹤之,尋找腓淺神經方法,在下腿外側中、下1/3交界處找出找出從深筋膜穿出的腓淺神經的皮支,并向遠側追蹤,觀察其分支分布情況。用拇指從外踝循腓骨向上至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之間夾角處,即為腓淺神經淺出深筋膜處;用剪刀沿腓淺神經向下剪開深筋膜。,解剖足背淺層結構,足背靜脈弓腓淺神經及其分支(

21、足背內側神經和足背外側神經)肥腸神經,闊筋膜:隱靜脈裂孔 髂脛束肌間隔:外側肌間隔股三角 界壁:上、內側、外側界,頂,底 內容:股鞘、股管、股動脈、股靜脈、股神經、股深淋巴結收肌管 界壁:前、后、外側壁 內容:股動脈、股靜脈、隱神經,深層結構,隱靜脈裂孔,清除淺淋巴結和篩筋膜,清理出隱靜脈裂孔的外側緣;用柄插入鐮狀緣深面,向上下鈍性分離,使之與股鞘前壁分開;觀察其上、下角的附著情況。,解剖闊筋膜,保留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