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xué)課件-2.溫里藥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溫 里 藥,,,,,,,,溫 里 藥,掌握溫里藥的含義、功效、適應(yīng)范圍;本章藥物的性能特點,配伍方法,用法用量和禁忌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的功效及應(yīng)用,掌握附子與干姜與肉桂功用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干姜與生姜,肉桂與桂枝等功用異同熟悉花椒,丁香,小茴香,功用特點及兼有功效。,《內(nèi)經(jīng)》“寒者熱之?!薄侗窘?jīng)》“療寒以熱藥?!薄夺t(yī)學(xué)心悟》“溫者,溫其中也。”,含 義,凡具溫?zé)嶂?,以溫里祛寒為主要作用,治療里寒證的藥物稱

2、溫里藥。又叫祛寒藥。,溫里散寒——偏補中焦陽氣,散在里陰寒。溫腎回陽——補命門真火助腎陽,挽回陽氣欲絕。溫經(jīng)止痛——散寒通絡(luò),宣暢氣機止痛。健運脾胃——促食欲增加,消化旺盛。,作 用,,適應(yīng)范圍,里寒證,臟寒證,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肺經(jīng)虛寒咳嗽氣喘,痰稀色白。,腎陽不足腰膝冷痛,陽痿宮冷。,寒滯肝脈寒疝腹痛,寒凝經(jīng)閉痛經(jīng)。,亡陽證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熱證,真熱假寒,陰虛火旺,津虧血虛及孕婦慎用或忌用。,使用注

3、意,根據(jù)病情,恰當選藥配伍。,溫?zé)嵩锪?,易傷陰助火不宜持續(xù)使用。,,,,,附 子《本經(jīng)》,為毛茛科 ,烏頭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采收,加工為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采 制,來 源,,,,,附 子《本經(jīng)》,,,,,附 子《本經(jīng)》,附 子《本經(jīng)》,附子、熟附子、熟附片、制附子、淡附片、川附子、生附子。,附 子《本經(jīng)》,處方名,性 能,功 效,甘、辛,熱。有毒。歸心、腎、脾經(jīng)。,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

4、痛。,1.亡陽證,大辛大熱,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 為回陽救逆要藥 。,配干姜、甘草,四逆湯,兼氣脫,配人參,參附湯,附 子《本經(jīng)》,應(yīng) 用,,,,,,,附 子《本經(jīng)》,2.陽虛證,胸痹心痛心悸氣短——薏苡附子散,下元虛寒 腰膝冷痛,陽痿遺精 ——配熟地、肉桂——桂附八味丸,脘腹冷痛 脾虛泄瀉 ——配干姜、黨參——附子理中湯,陰寒水腫 ——配白術(shù)、茯苓——

5、真武湯,應(yīng) 用,附 子《本經(jīng)》,應(yīng) 用,3.寒濕痹證,以寒勝疼痛劇烈者為宜 ——桂枝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煎服,3~15g 。,用量用法,有毒,用量不宜過大。入湯劑先煎30—60分鐘熱證,陰虛火旺,真熱假寒病人禁用。孕婦慎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使用注意,附 子《本經(jīng)》,干 姜《本經(jīng)》,來 源,姜科,干燥根莖。,處方名,干姜,淡干姜,干 姜《本經(jīng)》,干

6、 姜《本經(jīng)》,干 姜《本經(jīng)》,性 能,辛, 熱。歸脾、胃 、心 、肺經(jīng)。,功 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干 姜《本經(jīng)》,應(yīng) 用,1.亡陽證 回陽救逆力較弱,常須與附 子相伍為用: 相須相使——增強回陽救逆之功 相殺——降低減輕附子毒性 ——四逆湯 通脈四逆湯,干 姜《本

7、經(jīng)》,應(yīng) 用,2.腹痛、嘔吐、泄瀉 脾胃寒證 二姜丸 脘腹冷痛——半夏干姜散 嘔吐泄瀉 理中丸,,脾胃虛寒要藥,3.寒飲痰喘,痰稀色白 ——細辛、五味子 ——小青龍湯,干 姜《本經(jīng)》,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陰虛內(nèi)熱、血熱妄行者忌用。,附子與干姜比較,回陽救逆力強,兼能溫中

8、,功偏中下二焦 ,腎陽衰弱多用。,附子,干姜,,溫中散寒回陽中焦虛寒,亡陽厥逆,,溫中暖胃力強,兼能溫肺,功偏中上焦,主中寒證,肺寒咳喘多用。,肉 桂《本經(jīng)》,來 源,樟科,干燥樹皮。,處方名,肉桂,上肉桂、上油桂、桂心,肉 桂《本經(jīng)》,性 能,辛,甘,大熱。歸腎、脾 、心 、肝經(jīng)。,功 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引火歸原。,肉 桂《本經(jīng)》,肉 桂《本經(jīng)》,應(yīng) 用,1.陽痿,宮冷。,2.腹

9、痛,寒疝。,3.腰痛,胸痹,陰疽,閉經(jīng)。,4.虛陽上浮。,為下元虛冷的要藥,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研末沖服,1 ~2g。,使用注意,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忌用。畏赤石脂。,肉 桂《本經(jīng)》,附子 干姜 肉桂,溫里散寒止痛(里寒證如脘腹冷痛等),溫中力強,又溫肺化飲,回陽,主中焦脾胃寒證,痰飲咳喘。,,,回陽救逆力強,偏補命門,溫周身陽氣,主治亡陽證四肢厥逆,諸陽虛證及寒痹等。,主補命門

10、,溫下元,又溫經(jīng)通脈,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虛火上浮,上熱下寒證,經(jīng)閉痛經(jīng),寒疝腹痛,寒痹腰痛,陰疽等。,吳茱萸《本經(jīng)》,來 源,蕓香科,干燥近成熟果實。,處方名,吳茱萸,吳萸,淡吳萸,連吳萸,吳茱萸《本經(jīng)》,性 能,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 、胃 、腎經(jīng)。,功 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吳茱萸《本經(jīng)》,應(yīng) 用,1.寒凝疼痛。,吳茱萸《本經(jīng)》,經(jīng)寒腹痛——桂枝、當歸——溫經(jīng)湯寒疝腹痛——小茴香、川

11、楝子——導(dǎo)氣湯厥陰頭痛——人參、生姜——吳茱萸湯寒濕腳氣——木瓜、檳榔——雞鳴散,肝寒氣滯諸疼要藥,2. 嘔吐泛酸,3. 虛寒泄瀉,應(yīng) 用,吳茱萸《本經(jīng)》,胃寒嘔吐——干姜、甘草——吳茱萸湯肝郁化火——黃連——左金丸,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四神丸,吳茱萸《本經(jīng)》,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適量。,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易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小茴香《新修本草》,來 源,傘形科,

12、干燥成熟果實。,性 能,辛,溫。歸肝、腎、脾 、胃 經(jīng)。,功 效,散寒止痛,理氣和胃。,應(yīng) 用,1.寒疝腹痛,少腹冷痛痛經(jīng)。,2.中焦虛寒氣滯證。,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小茴香《新修本草》,丁 香《雷公炮炙論》,來 源,桃金娘科,干燥花蕾。,性 能,辛,溫。歸脾 、胃、肺、腎經(jīng)。,功 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應(yīng) 用,1.胃寒嘔吐、呃逆。,

13、2.脘腹冷痛。,3.陽痿,宮冷。,使用注意,熱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用。畏郁金。,高良姜《名醫(yī)別錄》,來 源,姜科,干燥根莖。,性 能,辛,熱。歸脾 、胃經(jīng)。,功 效,散寒止痛,溫中止嘔。,應(yīng) 用,1.胃寒冷痛。,2.胃寒嘔吐。,胡 椒《新修本草》,來 源,胡椒科,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性 能,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功 效,溫中散寒,下氣消痰。,應(yīng) 用,1.胃寒腹痛,嘔吐泄瀉。,2.癲癇證

14、。,花 椒《本經(jīng)》,來 源,蕓香科,干燥成熟果皮。,性 能,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功 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應(yīng) 用,1.中寒腹痛,寒濕吐瀉。,2.蟲積腹痛,濕疹,陰癢。,蓽 茇《新修本草》,來 源,胡椒科,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性 能,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功 效,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應(yīng) 用,胃寒腹痛,嘔吐,呃逆,泄瀉。,用法用量,煎服,1.5~3g。外用適量。,蓽澄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