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李根林,解 表 藥,解表藥概述 發(fā)散風寒藥 發(fā)散風熱藥,解表藥概述,解表藥的含義 解表藥的性能和功用 解表藥的分類 解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解表藥的含義,凡以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表藥。,解表藥的性能和功用,性能:味辛,主歸肺、膀胱經功用:,主:發(fā)汗解表兼:利尿消腫 止咳平喘 解表透疹 祛風止痛 透表消瘡,主治,外感表證風水水腫咳嗽氣
2、喘麻疹風疹風濕痹痛瘡瘍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 (和有汗)、脈浮等癥,,兼有表證,解表藥的分類,辛溫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解表藥,,,辛涼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主治,惡寒重,發(fā)熱輕 口不渴,脈浮緊,惡寒輕,發(fā)熱重 口渴,脈浮數,主治,因時 春季+ 辛涼解表藥 夏季+ 祛暑化濕藥 冬季+ 辛溫解表藥 秋季+ 滋陰潤燥藥因地 北方嚴寒用藥宜重 南方炎熱用藥宜輕因病 體虛外感 + 補
3、養(yǎng)藥 溫病初期 + 清熱藥 中病即止不可過汗 藥后防風蓋被微汗 表虛自汗陰虛盜汗 瘡瘍日久淋病失血因藥 辛散之品不宜久煎 溫服喝開水助藥力 禁忌生冷油膩之品,,解表藥用量宜輕,,解表藥用量宜重,雖有表證也應慎用,解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麻 黃,《神農本草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麻黃的來源,草麻黃,麻黃科草本狀小灌
4、木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ge. 和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的草質莖。主產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間采收,陰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搗絨用。,麻黃藥材,草麻黃,中麻黃,木賊麻黃,[商品名] 草麻黃,木賊麻黃,中麻黃,西麻黃。 以莖粗、干燥、
5、色淡綠、內心充實、味苦澀者為佳。 注意:在目前藥材商品市場上,除上述三個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矮麻黃(山嶺麻黃)(主產于云南、四川、西藏)、麗江麻黃(小麻黃) (主產于云南、四川)、膜果麻黃(主產于甘肅、青海、新疆和內蒙古)、雙穗麻黃(主產于我國東北和新疆地區(qū))、藏麻黃(主產于四川、云南、西藏)、單子麻黃(主產于我國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等的草質莖.亦作麻黃入藥使用,但非正品。多在當地自產自銷。,麻黃處方用名
6、,中文:麻黃、 生麻黃、凈麻黃: 偏于發(fā)汗解表炙(水、蜜)、麻黃、麻黃絨:偏于止咳平喘,英文:麻黃【醫(yī)】ephedra〔中藥〕,麻黃性能及功效,性能: 辛、微苦,溫, 歸肺、膀胱經。功用: 發(fā)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麻黃歸經,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
7、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手太陰肺經循行圖 Lung 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循行線 ※紅色線條—體表循行線,麻黃歸經,《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
8、,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 Bladder 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循行線 ※紅色線條—
9、體表循行線,麻黃性能分析,味辛主散輕揚升發(fā)性溫勝寒,,,,發(fā)散風寒,,入太陽之經走肌表,,入肺經,,,開毛竅,宣肺氣,通水道,,入太陽之腑溫膀胱,,,,,開腠發(fā)汗而解表,肺氣宣暢而喘止,氣化正常而水消,麻黃作用特點,宣肺氣,散風寒,“宣”,“散”,麻黃的功用,⒈ 發(fā)汗解表 風寒感冒。,,外感風寒表實證,陽氣集于肌表,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痛、脈浮有力,,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宣肺氣開腠理,邪正相爭,腠理密閉
10、,散風寒,風寒外襲,麻黃發(fā)汗解表作用分析,麻黃,味辛發(fā)散,主入肺膀胱經,性溫散寒,肺外合皮毛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宣肺氣,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發(fā)汗作用較強,麻黃主治風寒感冒掌握要點,辛溫解表峻品,多用于外感風寒的感冒重證,即風寒表實證。 常與桂枝相須為用,( 麻黃發(fā)汗力大小與配伍桂枝有關)如麻黃湯《傷寒論》。 多用生麻黃。 尚有散寒通滯作用,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麻黃的功用,⒉ 宣肺平喘 咳嗽氣喘。,
11、,風寒外襲,咳喘,,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肺失宣降,肺氣壅遏,,散風寒,宣肺氣,麻黃宣肺平喘作用分析,麻黃,辛散苦泄,主入肺經,溫通宣暢,肺主宣發(fā)肅降,開宣肺氣而平喘,為平喘要藥,麻黃主治咳喘掌握要點,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適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的喘咳實證。 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湯。 經配伍可治療多種咳喘癥: 寒痰停飲,痰多清稀+細辛、干姜、半夏等:小青龍湯。 肺熱壅盛,高熱喘急+石膏、杏仁、
12、甘草:麻杏石甘湯。 多炙用,麻黃的功用,3.利水消腫 風水水腫。,,風寒襲表,,,肺失宣降,散風寒,宣肺利水,水液代謝失常,,表現(xiàn)特點:,水腫兼惡寒、發(fā)熱等表證,麻黃利水消腫作用分析,麻黃,開宣肺氣而利水消腫,主入肺膀胱經,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下輸膀胱,上開肺氣,,麻黃主治水腫掌握要點,宣肺利尿之要藥,適用于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的水腫證。 每與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黃湯”。 若
13、兼見內熱及脾虛者,可配伍石膏、生姜、甘草及白術等藥。 麻黃用量可逐漸加大。,麻黃使用注意,用法用量:3-10克。 宜先煎,去浮沫。 禁 忌: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腎不 納氣之喘咳忌用。 發(fā)汗用麻黃莖,止汗用麻黃根,發(fā)大汗去節(jié)(凈麻黃),發(fā)小汗用水炙或,麻黃現(xiàn)代研究,化學成分: 多種生物堿(麻黃堿、偽麻黃堿)、揮發(fā)油、糖類化合物、有機酸等 藥理作用: 興奮中
14、樞神經 影響汗腺分泌 抗過敏和抗疲勞 利尿 抑制流感病毒,桂 枝,《名醫(yī)別錄》 《珍珠囊》:“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fā)汗,去皮膚風濕?!薄 侗窘浭枳C》:“其用之道有六:曰和營、曰通陽、曰利水、曰下氣、曰行水、曰補中?!?桂枝的來源,樟科常綠喬木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嫩枝。主產于廣東、廣西及云南省。春季割取嫩枝,曬干或陰干,切成薄
15、片或切段。,肉桂,桂枝,桂枝處方用名,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 桂枝【醫(yī)】cassia twig〔中藥〕,桂枝性能及功用,性能: 辛、甘,溫, 歸心、肺、膀胱經。功用: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桂枝歸經,《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
16、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手少陰心經循行圖 Lung 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循行線 ※紅色線條—體表循行線,桂枝性能分析,辛溫發(fā)散,甘溫助陽,外能發(fā)散風寒,內能溫通血脈
17、,為風寒外感、寒凝血滯、陽不化氣等證之要藥。其發(fā)汗之力雖不及麻黃,然其味甘力緩又無傷陽之弊,故風寒感冒虛實皆可應用??傊鹬δ軠赝ㄒ簧碇枤?,流暢血脈。,桂枝藥性特點,桂枝作用特點,“溫”,“通”,,,溫陽氣,通經脈,桂枝的功用,1.外感風寒表證表實無汗證:配麻黃表虛有汗證:配白芍,風寒外襲,外感風寒表虛證,衛(wèi)陽不足,腠理不固,惡寒、發(fā)熱、自汗或汗出惡風,脈浮緩無力,,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辛散而不傷陰,解表而不大汗,營衛(wèi)失調,桂
18、枝解表作用分析,桂枝,辛甘溫煦,入肺膀胱經,甘溫助陽,可外行肌表而奏解表之功,發(fā)汗力較和緩,桂枝溫經作用分析,溫通經脈(溫經),,經脈氣血溫通而條暢,助陽化氣(助陽),溫助人體陽氣,,,溫助心陽,溫化水濕,桂枝的功用,2.寒凝血滯諸痛證。 胸陽不振,胸痹心痛:配枳實、薤白 中焦虛寒,脘腹冷痛:配白芍、飴糖 血寒瘀阻,經閉腹痛:配當歸、桃紅 風寒濕痹,肩肢酸痛:配附子、姜黃3.痰飲,蓄水
19、證。配茯苓、白術4.心陽不振,心悸,脈結代。配炙甘草,結脈:脈來緩弱,不規(guī)則間歇代脈:指規(guī)則間歇多由心血不足,心陽不振所致,痰飲:心脾陽虛,水濕內停所致,蓄水證:膀胱氣化不行所致水腫,小便不利,《藥品化義》:“專行上部肩臂,能領藥至痛處。”,周 身,上,,發(fā)汗解?。猴L寒表證,中,,,,溫通胸陽:胸痹心痛,溫通心陽:心
20、悸脈代,溫暖脘腹:胃痛腹痛,下,,溫暖胞宮:經閉痛經,溫通經絡:風濕痹痛,溫通陽氣:痰飲蓄水,桂枝的功用總結,桂枝使用掌握要點,作用特點:重在溫通,外散風寒,內助陽氣。溫通周身之陽。既治風寒表實無汗證,又治風寒表虛有汗證,有汗能止,無汗能發(fā),與配伍有關。主治寒凝諸痛癥,尤以肩臂疼痛為主。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慎用。,桂枝現(xiàn)代研究,桂枝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桂皮醛等。桂枝煎劑有降溫解熱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
21、菌、傷寒桿菌、常見致病皮膚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緩解胃腸道痙攣及利尿、強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麻黃與桂枝的功用區(qū)別,,味辛性溫肺、膀胱發(fā)汗解表,麻黃,,兼苦降泄,重在宣散,發(fā)寒力強,主治表實無汗;又宣肺平喘(咳喘)、利水消腫(風水),桂枝,,兼甘入心,重在宣通,發(fā)寒力弱,主治有汗無汗;又溫經通陽(風濕痹痛、胸痹、心悸,痛經腹痛、痰飲蓄水),,相風須寒為表用證,,辛溫解表藥:掌握藥的
22、主要性能特點,散寒解表,,麻黃,,重在宣散,表實無汗,兼平喘、利水(風水),,桂枝,,重在溫通,有汗無汗,兼溫經通陽(痹痛、痛經、腹痛、痰飲),,紫蘇,,輕型感冒,兼行氣寬中、安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胎動不安)解魚蟹毒(魚蟹中毒:腹痛吐瀉),,防風,,風藥潤劑,風寒風熱,兼勝濕止痛(風濕痹痛)止痙(破傷風證)止瀉(肝郁侮脾:腹痛泄瀉),,荊芥,,風藥潤劑,風寒風熱,兼透疹消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表證)炒炭止血
23、(出血癥),,羌活,,祛風勝濕止痛較強,善治療太陽頭痛及風濕肩臂(上半身)疼痛,,白芷,,芳香通竅,止痛力強,善治療陽明風濕疼痛(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兼燥濕止帶(帶下過多)消腫排膿(瘡瘍腫毒),,細辛,,陽虛外感,通竅止痛力強, 治療多種疼痛(頭痛、牙痛、鼻淵、風濕痹痛)兼溫肺化飲(寒痰停飲:氣你喘咳),風寒表證,,,,,,,,,,發(fā)散風寒,辛 荑,白 芷,蒼耳子,細 辛,藁 本,羌 活
24、,桂 枝,防 風,荊 芥,胡 荽,檉 柳,麻 黃,生 姜,善行頭面而通鼻竅,善治陽明風濕頭面疼痛,兼燥濕止帶、消腫排膿(帶下、瘡癰腫毒),散風除濕 通竅止痛,善于止痛(陽虛外感)溫肺化飲(肺寒痰飲、頭痛牙痛痹痛),善治上半身疼痛及太陽疼痛,善治巔頂疼痛,表實表虛皆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寒凝疼痛痰飲心悸),兼祛風止痙止痙,兼清利頭目,理血消腫,消食開胃,祛風除濕,表實無汗癥 宣肺平喘利尿 (咳喘、風水、痹證),香
25、 薷,善治暑月外感,兼解暑利濕 (水腫腳氣),紫 蘇,兼理氣安胎寬中,解魚蟹中毒,兼溫中止嘔止咳,解南星、半夏毒,蔥 白,兼散寒通陽解毒,通鼻竅主鼻淵,,祛風勝濕,,風藥潤劑,風寒風熱,,發(fā)表透疹,利水消腫,,健胃,,止嘔解毒,風寒表證,發(fā)散風寒藥功效簡表,,,發(fā)散風寒藥功效(一),,,發(fā)散風寒藥功效(二),,,發(fā)散風寒藥主治(一),,,發(fā)散風寒藥主治(二),,,發(fā)散風寒藥主治(三),,紫 蘇,《名
26、醫(yī)別錄》 《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滇南本草》:“發(fā)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紫蘇來源,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Var Crispa(Tunb.)Hand-Mazz.和尖紫蘇P.frutescens(L.)Brill Var acuta (Thunxb.) Kudo的葉。,紫蘇,紫蘇梗,紫蘇葉,紫蘇要點,處方用名: 紫蘇、紫蘇葉、嫩蘇
27、葉:偏于發(fā)汗解表 紫蘇梗、老蘇梗、帶葉蘇梗、嫩蘇梗:偏于行氣寬中性能功效: 辛、溫。 歸肺、脾經。發(fā)汗解表,行氣寬中。辛溫行散,葉輕如肺,能發(fā)散風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為風寒咳嗽、脾胃氣滯所常用,此外,又解魚蟹之毒,與生姜相似。臨床應用: 外感風寒(輕型感冒),內兼氣滯者用之更良。 脾胃氣滯,胸悶嘔吐。 適于魚蟹變質,食后吐瀉、腹痛。
28、 不宜久煎。,生姜,姜,生姜,生姜片,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莖。各地均產。9--11月間采挖,除去須根,切片生用或煨熟用。,生姜說明,處方用名: 生姜、生姜片、生姜汁。性能功效: 辛,溫。歸肺、脾、胃經。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藥性說明: 生姜辛溫發(fā)散,入肺經外能發(fā)汗,內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風寒咳嗽,入胃經又善溫中止嘔,治多種嘔吐。掌握
29、說明: 作用較弱,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 用于胃寒嘔吐,素有“嘔家圣藥”之稱。 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生姜炮制品作用特點,生姜: 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辛 風寒感冒 、胃寒嘔吐 、風寒咳嗽。姜汁: 溫 止嘔化痰開竅------嘔吐、寒痰、閉證。煨姜: 溫中止瀉------中寒腹痛。姜皮:辛涼
30、 和脾行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生姜皮,生姜與紫蘇功效比較,辛溫肺脾發(fā)汗解表解魚蟹毒,,,生姜,紫蘇,長于溫中止嘔,為止嘔要藥,又能溫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中毒。,長于行氣寬中,并能安胎。蘇葉偏于發(fā)散風寒,蘇梗偏于行氣寬中安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魚蟹中毒腹痛吐瀉等證,,荊 芥,《神農本草本經》,“主寒熱,鼠瘺,瘰疬生瘡,下瘀血,除濕痹。”,荊芥來源,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31、 tenuifolia Briq. 的地上部分。 主產于江蘇、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秋冬采收,陰干切段。 生用、炒黃或炒炭。,,荊 芥,荊芥藥材,荊芥藥材,荊芥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荊芥、荊芥穗、荊芥炭。又荊芥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性能功效 辛,微溫。歸肺、肝經。 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性能說明 本品性平不烈,以辛為用,長于散風,外感風寒、風熱
32、均為常用。 炒炭止血。 應用特點 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表寒表熱皆可用之。 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吐衄下血??捎糜诙喾N出血癥。 本品氣味芳香,入湯劑不宜久煎。,防風,《神農本草本經》《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防風來源,防風藥材,防 風,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Sap
33、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 主產于東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春秋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防風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防風、關防風、北防風。 性能功效 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性能說明 本品辛散祛風,微溫不燥,甘緩不峻,通治諸風,故名防風,不論外風內風均可應用。防風質松而潤,祛風之力較強,為“風藥之潤劑”
34、、“治風之通用藥”。 應用要點 發(fā)表散風:用于感冒頭痛,風疹瘙癢。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風熱頭痛、 風疹瘙癢?! ?勝濕止痛:可治風濕痹證,關節(jié)疼痛,四肢攣急?! ?止痙:適于破傷風角弓反張、抽搐痙攣。 止瀉: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瀉?! ?本品炒用,尚可治腸風下血。,荊芥與防風功效比較,辛性微溫溫而不燥發(fā)表散風炒炭止血,,荊芥,,防風,發(fā)汗力大,透散力強,兼能透疹、療瘡。,祛風力勝,為治風病
35、之通用藥,且能勝濕止痛、解痙。內、外風均治。,,外感表證風寒風熱便血崩漏風疹瘙癢,,香 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 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Mackawa的全草。主產于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果實成熟后割取全草,曬干、切段生用。,,海州香薷,藥材香薷,香薷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香薷、陳香薷、香薷穗、西香薷。性能功效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發(fā)汗解表,化濕
36、和中,利水消腫。 藥性說明 本品辛溫發(fā)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黃而力弱, 適于夏月著涼及風水水腫。故有“夏月麻黃”之稱。應用特點 陰暑證 水腫腳氣,香薷與麻黃功效比較,性味辛溫發(fā)汗解表利水消腫,,麻黃,,香薷,,發(fā)汗之力較強、散寒之力較大,主要用于風寒表實證。其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常用于肺氣壅遏的咳嗽氣喘,以及風水水腫等證。,發(fā)汗、散寒之力不如麻
37、黃,而善于和中化濕, 常用治陰暑證,其治水腫,偏于發(fā)越陽氣,和中化濕以利水消腫,多用治脾虛濕盛之水腫。,,,外感風寒水腫小便不利,,羌 活,《藥性論》 《用藥法象》:“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頸項難伸?!? 《湯液本草》:“羌活氣雄,治足太陽風濕相搏,頭痛、肢節(jié)痛、一身盡痛者,非此不能除?!?羌活來源,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
38、及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根莖及根。主產于四川、甘肅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羌活,羌活藥材,羌活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羌活、西羌活、川羌活。性能功效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散寒祛風,勝濕止痛。藥性說明 本品辛溫發(fā)散,苦溫除濕,既除肌表風寒之邪,又祛經絡寒濕痹阻,作用較強,且偏上偏表,適于上半身風濕痹痛。應用說明 散寒祛
39、風:用于風寒感冒,頭痛身痛。善治風寒濕邪襲表。 勝濕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肩臂疼痛。本品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 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血虛痹痛,陰虛頭痛慎用。,羌活、白芷、細辛與藁本 功效比較,,白 芷,《神農本草經》 《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 《本草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蛇傷、刀
40、箭金瘡?!?白芷來源,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的根。主產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白芷,藥材白芷,白芷掌握要點
41、,處方用名 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性能功效 辛,溫。歸肺、胃經。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藥性說明 辛散祛風止痛,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尤以善散陽明風寒見長,為陽明頭痛、鼻淵頭痛要藥。兼可排膿療癰。 應用說明 用于外感風寒,頭痛、鼻塞?! ?用于陽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本品辛散而燥,尤以善散陽明經的風濕之邪而止頭額疼痛見長,且芳香上達,
42、善通鼻竅?! ?用于帶下過多。本品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 用于瘡癰腫毒。本品能消腫排膿,止痛。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及毒蛇咬傷。,細 辛,《神農本草經》 《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細辛來源,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細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43、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前兩種習稱“遼細辛”,主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后一種主產于陜西等地。夏秋采收,陰干生用。,北細辛,華細辛,藥材細辛,細辛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細辛、北細辛、遼細辛、華細辛、炙細辛、細辛末。
44、性能功效 辛,溫。有小毒。肺、腎、心經。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藥性說明 本品辛散溫通,芳香走竄,能達表入里,既散表寒,又祛里寒, 長于止痛,故為少陰頭痛要藥。此外,又有溫肺化飲之功。應用要點 用于風寒感冒,陽虛外感。本品祛風散寒,達表入里,表寒、里寒證均可使用。 用治頭痛,鼻淵,牙痛,痹痛。辛香走竄,祛風寒,通鼻竅,止疼痛。 用于寒痰停飲,氣逆喘咳。即
45、可外散表寒,又能下氣消痰,溫肺化飲?! ?此外,本品辛溫行散,芳香透達,吹鼻取嚏,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 煎服,2~5g;入丸散劑,用0.5~1g。外用適量。 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干咳忌用。反藜蘆。,藁 本,源于《本經》 《珍珠囊》:“治太陽頭痛,巔頂痛,大寒犯腦,痛連齒頰?!?《本草正義》:“藁本味辛氣溫,上行升散專主太陽太陰之風寒
46、濕,而能疏達厥陰郁滯,功用與細辛、川芎、羌活近似。”,藁本,藥材藁本,藁本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藁本、川藁本、香藁本、凈藁本。性能功效 辛,溫。膀胱、肝經。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藥性說明 辛溫香燥,氣雄而烈,藥性上達,善治風寒巔頂頭痛,及風濕痹證。應用要點 用于風寒感冒,巔頂頭痛。善達巔頂,以發(fā)散太陽經風寒濕邪見長。 用于風寒濕痹。本品能除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 寒
47、滯肝脈脘腹疼痛。,蒼耳子,源于《本經》 《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要藥分劑》:“治鼻淵鼻瘜,斷不可缺,能使清陽之氣上行巔頂也?!?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果實,蒼耳,藥材蒼耳子,蒼耳子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苦,溫,有小毒。歸肺經。散風除濕,通竅止痛。藥性說明 辛散溫通,苦溫除濕,長于散風除濕通竅,為風寒頭痛、痹痛、鼻淵所常用。 應用
48、要點 用于鼻淵頭痛,風寒頭痛。 用于風寒濕痹。 本品與地膚子、白鮮皮、白蒺藜等藥同用,治風疹瘙癢。又本品研末,用大風子油為丸,還治疥癬麻風,皆取散風除濕的作用。 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量服用易致中毒。,辛 夷,源于《本經》 :“主五臟身體寒熱,頭風腦痛,面 。” 《本草綱目》:“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后鼻瘡?!薄靶烈闹翜?,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所
49、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蹦咎m科植物望春花 Magnolia biondii Pamp.、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 或武當玉蘭 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望春花,玉 蘭,藥材辛夷,辛夷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辛夷、木筆花、迎春花。性能功效 辛、溫。歸肺、胃經。發(fā)散風寒,宣通鼻竅。 藥性說明 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為治鼻淵頭痛要藥。應用要點
50、 用于風寒頭痛。用治外感風寒,頭痛鼻塞。 用于鼻淵頭痛。本品辛溫發(fā)散,芳香通竅,其性上達,升達清氣,藥勢上行于頭面,善通鼻竅,專治鼻淵。為鼻淵頭痛要藥。 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內服時宜用紗布包煎。,辛夷與蒼耳子功效比較,發(fā)散風寒宣通鼻竅,,辛夷,,蒼耳子,藥勢上行于頭面,善通鼻竅,專治鼻淵。,又能祛風濕、止痛,又可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以及風疹瘙癢等證。,,鼻淵頭痛鼻塞
51、流涕不聞香臭外感風寒,,蔥 白,源于《本經》 :“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本草從新》:“發(fā)汗解肌,通上下陽氣,仲景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并加之以通脈回陽。若面赤格陽于上者,尤須用之?!?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近根部的鱗莖。,蔥,藥材蔥白,蔥白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蔥白、蔥白頭。性能功效 辛、溫。歸肺、胃經。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 藥性說明 本品辛散溫通,其性走竄,外
52、能發(fā)汗解表,內可通達陽氣,然藥力較弱,用于風寒外感及陰盛格陽證,多作輔藥用。應用要點 用于風寒感冒。適用于風寒感冒癥情較輕者。 用于陰盛格陽下利脈微,陰寒腹痛?! ?外敷有散結通絡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滯不下,乳房脹痛等證;治瘡癰疔毒,兼有解毒散結的作用。,胡 荽,源于《嘉祐本草》 “拔四肢熱,止頭痛,療痧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本草綱目》
53、:“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氣。” 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芫荽,藥材胡荽,胡荽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胡荽、芫荽、香菜。性能功效 辛、溫。歸肺、胃經。發(fā)表透疹,開胃消食。 應用要點 用于麻疹不透。辛溫香散,能發(fā)表散寒,透疹外達, 用治風寒束表,疹發(fā)不暢,或疹出而又復隱者,可單用煎湯局部熏洗,或配伍其他解表透疹藥同用。
54、 本品能開胃消食,增進食欲,可用于食療及飲食調味。 因熱毒壅盛疹出不透者忌服。,檉 柳,源于 《開寶本草》 《本草圖經》:“治痧疹熱毒。” 《本經逢原》:“獨入陽明,故其功專發(fā)麻疹?!?檉柳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嫩枝葉。本品又名觀音柳、西河柳、赤檉柳。,檉柳,藥材檉柳,檉柳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檉柳、赤檉柳、西河柳、觀音柳。性能功效 辛,平。歸肺、
55、胃、心經。發(fā)表透疹,祛風除濕。 應用要點 用于麻疹不透。辛散透發(fā),功專發(fā)表透疹,主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毒內陷,疹發(fā)不暢者。 本品煎湯沐浴,治風疹瘙癢?! ?用于風濕痹痛。本品有祛風除濕作用,配羌活、獨活、秦艽還治風濕痹證。 麻疹已透者不宜用,用量過大令人心煩。,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李根林,薄 荷,《新修本草》
56、 《新修本草》:“主賊風傷寒,發(fā)汗,治惡氣心腹脹痛?!薄?《用藥法象》:“清頭風,除風熱。” 《本草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疬、瘡疥、風瘙癮疹。”,薄荷來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莖葉。我國南北均產,尤以江蘇產者為佳。收獲期因地而異,一般每年可采割2~3次。鮮用或陰干切段生用。,薄荷,藥材薄荷,薄荷處方用名,商品名 太倉薄荷、蘇薄荷、南薄荷、
57、杭薄荷、薄荷。 以葉多而肥、色綠、無根、干燥、香氣濃者為佳。 處方名 中文: 薄荷、卜荷 薄荷葉:長于疏風透疹 薄荷梗:長于下氣寬胸 英文: 薄荷【標】peppermint,薄荷藥性說明,性能 辛,涼。歸肺、肝經功效 疏散風熱
58、 清利頭目 利咽消腫 宣發(fā)透疹 疏肝解郁,薄荷藥性分析,味辛清散性涼清熱芳香走竄,入肺經,入肝經,散上焦風熱而利咽喉,疏肌表風熱而透疹毒,清肝經風熱而利頭目,行肝膽氣滯而解肝郁,疏散風熱,薄荷應用,1.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辛以發(fā)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 邪在衛(wèi)分,頭痛、發(fā)熱、微惡風寒者,,芳香辟穢感受暑濕腹痛吐瀉
59、,薄荷發(fā)散風熱要點,善散上焦風熱,為外感風熱,發(fā)熱咳嗽的要藥。 治療該證一是配伍少量辛溫之品。二是與清熱解毒、芳香辟穢之品相配伍。常配伍銀花、連翹,如銀翹散。 對于外感風寒及濕熱病初起則當禁用 不宜久煎。,薄荷應用,輕揚升浮 芳香通竅,2.清利頭目— 頭痛目赤 利咽消腫—咽喉腫痛,,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風熱上攻頭痛目赤,,風熱壅盛
60、咽喉腫痛,薄荷應用,3. 宣毒透疹——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質輕宣散,,疏散風熱,宣毒透疹止癢,,風熱束表,,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薄荷應用,4.疏肝解郁——肝郁氣滯,胸悶脅痛,肝氣郁滯 情志抑郁暴怒傷肝,,肝失條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脅肋脹痛、走竄不定,舒肝解郁,,薄荷使用注意,煎服,3-6g;宜后下。 其葉長于發(fā)汗,梗偏于理氣。 有汗時,薄荷宜炒用,去其辛味,減低走表之力,以防汗后過多。 入藥以蘇產
61、為佳。 薄荷炭入血分陰分,清血分陰分之風熱和虛熱。 龍腦薄荷又叫雞蘇,散熱解毒比薄荷力強,凡口舌喉腐臭,以此泡汁漱口。 芳香辛散,發(fā)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荷現(xiàn)代研究,化學成分 薄荷新鮮葉含揮發(fā)油0.8-1%,干莖葉含1.3-2%,油的主要成分為薄荷醇,含量8-12%,以及薄荷酮、異薄荷 酮等。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解痙作用 消炎作用,桑 葉,《
62、神農本草本經》 《本經》:“除寒熱,出汗?!薄 侗静菥V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fā)?!薄 侗静萸笳妗罚骸扒宸螢a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桑葉來源,桑科落葉喬木植物桑樹 Morus alba L. 的葉。 分布于我國南北各省。 經霜后采收,曬干,生用或蜜炙用。,桑,桑葉,桑葉處方用名,桑葉、冬桑葉、經霜桑葉晚桑葉、老桑葉、炙桑葉。,桑葉藥性,性能 苦、甘,寒。
63、歸肺、肝經。 功效 疏散風熱 清肺潤燥 平肝明目,桑葉藥性分析,苦能清泄,甘寒清潤,輕清疏散,,肺 肝,,外:疏散風熱,風熱感冒,肝火上亢,,內:清肺平肝,,燥熱傷肺,肝火上擾,肝陰不足,桑葉應用,1.疏散風熱 :風熱感冒,頭痛咳嗽,溫外病感初風起熱,侵犯,肌體,發(fā)熱、頭痛、咳嗽,甘寒質輕,輕清疏散,,涼散風熱清肺止咳,,配菊花、連翹(桑菊飲),,桑葉應用,2.清肺潤燥 :肺熱燥咳,
64、燥熱,肺,,干咳少痰,甘寒益陰,,涼潤肺燥,,苦寒清泄,,輕散肺熱,,輕者+杏仁、沙參(桑杏湯)重者+石膏、麥冬(清燥救肺湯),,桑葉應用,3.平肝明目:肝陽眩暈,目赤昏花,肝,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苦寒清泄,平降肝陽,配菊花、白芍,肝經風熱,肝火上炎,目赤澀痛多淚(實證),疏散風熱,清泄肝火,益陰養(yǎng)肝,涼血明目,配菊花、枯草,腎,,肝腎不足、眼目昏花(虛癥),滋補精血:黑芝麻,桑葉應用,4.涼血止血:血熱妄行吐血、衄
65、血,桑葉使用注意,煎服,5~1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桑葉蜜制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葉。,菊 花,《神農本草經》 《本經》:“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薄 端幮哉摗罚骸爸晤^目風熱,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風,令消散,利血脈。” 《本草便讀》:“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菊花來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
66、olium Ramat.的頭狀花序。 由于產地、 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為白菊花、杭菊花、滁菊花。 主產于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 花期采收,陰干生用。,菊花,菊花,藥材菊花,菊花處方用名,菊花、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亳菊花杭白菊、黃菊花、杭菊花,菊花藥性說明,性能 辛、甘、苦,微寒。 歸肺、肝經。功效 疏散風熱 平肝明目
67、 清熱解毒,菊花藥性說明,辛寒疏散,甘涼清潤,苦寒清解,,肺肝,,發(fā)散風熱,平肝明目,消腫療瘡,菊花應用,1.疏散風熱: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肌體,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發(fā)熱頭痛咳嗽,,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疏散風熱,,桑葉、連翹(桑菊飲),,菊花應用,疏風清熱,肝,肝經風熱,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肝腎不足,目暗昏花,清肝瀉火,,益陰明目,補益肝腎,,枸杞、熟地,2.平肝明目:目赤
68、昏花,菊花應用,3.眩暈驚風 :清熱平肝,肝,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頭痛眩暈,痙厥抽搐,性寒入肝,,清熱平肝熄風,石決明珍珠母,羚羊角鉤 藤(羚羊鉤藤湯),,菊花應用,4.清熱解毒:疔瘡腫毒,肌體,熱毒,,疔瘡腫毒,甘寒益陰,,清熱解毒善解疔毒,,銀花甘草(甘菊湯),菊花使用注意,煎服,10~15g。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菊花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 含
69、揮發(fā)油,油中為龍腦、樟腦、菊油環(huán)酮等,此外,尚含有菊甙、腺嘌呤、膽堿、水蘇堿、微量維生素A、維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等。藥理研究 1∶1~1∶5菊花水浸劑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高濃度時,對流感病毒PR3和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 菊花制劑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具有降壓作用,還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