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體寄生蟲學,,一、人體寄生蟲學概念,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六、寄生蟲生活史,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七、寄生蟲的營養(yǎng)與代謝,八、寄生蟲的分類系統,4,一、人體寄生蟲學概念,人體寄生蟲學(Human Parasitology),概念:又稱醫(y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

2、),是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長發(fā)育、繁殖規(guī)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也是預防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基礎課程。,血吸蟲病,疥瘡,利什曼病,5,人體寄生蟲學,,,,,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6,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請觀看“活阿米巴”視頻,返 回,滋養(yǎng)體,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葉足蟲綱(Class Lobosea),滋養(yǎng)體,7,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

3、a donovani),前鞭毛體,前鞭毛體,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鞭毛蟲綱(Class Zoomastigophorea),返 回,8,請觀看“滋養(yǎng)體”視頻,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滋養(yǎng)體,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鞭毛蟲綱(Class Zoomastigophorea),返 回,滋養(yǎng)體,9,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環(huán)狀體,成熟裂殖體,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孢子蟲綱(Clas

4、s Sporozoa),10,結腸小袋纖毛蟲(Balantidium coli),滋養(yǎng)體,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纖毛蟲綱(Class Ciliophora),11,似蚓蛔線蟲(Ascaris lumbricoides),成 蟲,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線蟲綱(Class Nematoda),12,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成 蟲,成 蟲,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吸蟲綱(Class Trem

5、atoda),13,鏈狀帶絳蟲(Taenia solium),成 蟲,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絳蟲綱(Class Cestoda),14,豬巨吻棘頭蟲(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成 蟲,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棘頭蟲綱(Class Metacanthocephala),吻突,15,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廄腐蠅(Muscina stabulans),二、人體寄

6、生蟲學范圍,返 回,昆蟲綱 (Class Insector),16,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蛛形綱(Class Arachnida),17,蝲蛄(Cambaroides spp.) 石蟹(Potamon  spp.),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甲殼綱(Class Crustacea),18,

7、蜈蚣(centipede),二、人體寄生蟲學范圍,返 回,多足綱(Class Chilopoda),19,目前,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熱帶病培訓研究特別規(guī)劃署聯合倡議要求重點防治的10種熱帶?。函懠?、血吸蟲病、絲蟲?。馨徒z蟲病和盤尾絲蟲?。?、利什曼病、錐蟲病(非洲錐蟲病和美洲錐蟲?。⒙轱L病、結核病和登革熱,除麻風病、結核病和登革熱外,其他都是寄生蟲病。,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20,WHO(2011年)報告全世界瘧

8、疾每年的發(fā)病人數達2.16億,每年死亡人數近70萬,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瘧疾(malaria),瘧疾病人,21,血吸蟲?。╯chistosomiasis)感染人數2.4億每年死亡人數1.5萬,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血吸蟲病人,22,淋巴絲蟲?。╨ymphatic filariasis)感染人數1.2億致殘人數達4000萬,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淋巴絲蟲病人,23,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感染人數1200萬

9、每年5.9萬人死亡,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利什曼病人,24,此外,腸道寄生蟲感染也十分嚴重,特別是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農業(yè)地區(qū),據估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感染蛔蟲,7.4億人感染鉤蟲,7.95億人感染鞭蟲。,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25,鉤蟲?。╝ncylostomiasis)7.4億人感染,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鉤蟲病人,26,蛔蟲?。╝scariasis)超過10 億人感染,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27,阿米巴痢疾(a

10、mebicdysentery)6000萬人感染 每年死亡人數10萬,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28,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我國大部分處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寄生蟲種類繁多,可以感染人體的寄生蟲在我國有229種。建國初期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五大寄生蟲?。ǒ懠?、血吸蟲病、絲蟲病、黑熱病和鉤蟲?。┝餍蟹浅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盡管上述寄生蟲的防治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有些寄生蟲仍有流行,如血吸蟲病、黑熱病等,此外,腸道寄生蟲的感染在我

11、國仍十分嚴重。,29,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新現寄生蟲病是指新識別的和未知的寄生蟲病,如湄公血吸蟲病、亞洲牛帶絳蟲病、棘阿米巴病、東方次睪吸蟲病和微小隱孢子蟲病等。再現寄生蟲病是指一些早已熟知,發(fā)病率已降至很低,不再被視為公共衛(wèi)生問題,但現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蟲病,如瘧疾、血吸蟲病、囊尾蚴病、內臟利什曼病、弓形蟲病、廣州管圓線蟲病等。,30,三、寄生蟲病的流行概況,開展寄生蟲的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致病機制等研究;構建寄生蟲病綜合防

12、治策略、特別重視現場應用的研究;創(chuàng)新傳染性疾病控制模式,加強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措施及預警系統;研發(fā)抗寄生蟲新藥、疫苗和診斷技術及新的有發(fā)展前景的媒介防制技術;發(fā)展信息和通訊技術,利用互聯網促進科研人員的技術交流和寄生蟲病防治知識的普及等。,31,,,,自生生活(free liviing),,01,,共生生活(symbiosis),,02,,共棲(commensalism) 互利共生(mutualism)寄生(pa

13、rasitism),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32,共生(symbiosis)凡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現象,稱為共生。在共生現象中根據共生生物之間的利害關系,又可分為共棲、互利共生和寄生三種現象。,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33,(1)共棲(commensalism) 兩種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稱為共棲。舉例:魚—大魚人—結腸內阿米巴,四、寄

14、生關系及其演化,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34,(2)互利共生(mutualism)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雙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稱為互利共生。 舉例:??~白蟻—鞭毛蟲,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35,(3)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居住場所給受益者,這種關系稱寄生。受益者稱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稱為宿主(hos

15、t)。 舉例:(鉤蟲—人),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類型,36,1.植物寄生于植物2.植物寄生于動物3.動物寄生于植物4.動物寄生于動物,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寄生關系的普遍性,菟絲子寄生于豆科植物,綠藻寄生于蠑螈的胚胎,棉鈴蟲寄生于棉花,鉤蟲寄生于人,37,1. 形態(tài)結構變化消化道退化固著器官產生生殖器官發(fā)達2. 生理功能的變化將能量代謝改為以糖酵解方式獲取能量3. 繁殖能力的加強生殖系統

16、的發(fā)達和繁殖方式多樣化,寄生關系的演化,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固著器官—吸盤、小鉤,生殖器官發(fā)達—雌雄同體,38,4. 侵襲力的變化分泌致病因子分泌穿孔素和酶類5. 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更換表被糖蛋白,產生新抗原抗原偽裝6. 基因變異或重組環(huán)境變化的壓力使寄生蟲的基因出現突變或重組,四、寄生關系及其演化,寄生關系的演化,39,屬寄生關系的兩種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而寄生蟲屬其中的營寄生生活的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

17、原生生物。,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40,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體內寄生蟲(endoparasite),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寄生蟲的類別,寄生關系,寄生部位,機會致病性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41,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42,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機會性致病寄生蟲(opportu

18、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蟲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時處于隱性感染狀態(tài)。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蟲體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強,導致宿主出現臨床癥狀,此類寄生蟲稱機會性致病寄生蟲。如剛地弓形蟲、微小隱孢子蟲。,剛地弓形蟲滋養(yǎng)體,隱孢子蟲卵囊,43,類別 1. 終宿主(definitive host) 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2. 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

19、。若有兩個以上中間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為第一、第二中間宿主。,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44,3. 保蟲宿主(reservoir host) 亦稱儲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蟲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動物。后者在一定條件下可將其體內的寄生蟲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將這些脊椎動物稱之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 4. 轉續(xù)宿主(transport host) 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適宜宿主后不能發(fā)育為成蟲,但能存活并長期維持幼蟲狀態(tài)。

20、只有當其有機會侵入適宜宿主體內時,才能發(fā)育為成蟲。此種非適宜宿主稱為轉續(xù)宿主。,五、寄生蟲與宿主類型,45,1. 寄生蟲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蟲完成一代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完整過程。 2. 生活史類型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fā)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間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fā)育到感染期后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肝吸蟲、豬肉絳蟲等

21、。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六、寄生蟲生活史,46,病 史 詢 問,寄生蟲生活史模式圖,,,,,,流 行 病 學,病 原 學 診斷,致 病 作 用,人體內寄生階段(寄生部位),排離人體階段(排離的方式),人體外發(fā)育階段(外環(huán)境或宿主),進入人體階段(感染方式),六、寄生

22、蟲生活史,47,成蟲(肺),,蟲卵 (痰),,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貓、犬、野生肉食動物),(水),幼蟲(肌肉),,(野豬),,,(經口),六、寄生蟲生活史,衛(wèi)氏并殖吸蟲生活史,48,-----人 (終宿主) -----虎、豹等動物 (保蟲宿主) -----川卷螺 (第一

23、中間宿主) -----溪蟹、蝲蛄 (第二中間宿主) -----野豬 (不能發(fā)育為成蟲)(轉續(xù)宿主),成蟲,幼蟲,,,,六、寄生蟲生活史,例:衛(wèi)氏并殖吸蟲,49,各種寄生蟲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基本相同,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原蟲類寄生蟲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大多與一般動物的相同,如葡萄糖、氨基酸、堿基及核苷、脂肪酸以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蠕蟲消化道有或無。,寄生蟲的營養(yǎng),七、寄生蟲的營養(yǎng)與代謝,寄生蟲的代

24、謝,寄生蟲的代謝主要是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寄生蟲的能量來源主要是通過糖酵解獲得的。大多數寄生蟲的合成代謝種類十分有限。如寄生蠕蟲大多不能合成膽固醇和不飽和脂肪酸,缺乏從初始階段合成脂類的能力。多數原蟲也不能合成膽固醇。,50,根據動物分類系統,寄生蟲屬于動物界中原生動物亞界的3個門,即肉足鞭毛門(Phylum Sarcomastigophora)、頂復門(Phylum Apicomplexa)和纖毛門(Phylum Ciliophora

25、),以及無脊椎動物的4個門類,包括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線形動物門(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頭動物門(Phylum Acanthocephala)和節(jié)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采用二名制,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屬名在前,種名在后。種名后是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年份。如: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

26、rada, 1904)。,寄生蟲的分類和命名,八、寄生蟲的分類系統,51,掠奪營養(yǎng):寄生的蟲荷越多,對宿主營養(yǎng)的掠奪也越嚴重。 機械性損傷:直接損傷或壓迫、機械阻塞、屏蔽作用、對細胞的裂解作用。 毒性與免疫損傷:誘導免疫病理反應。,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1,,寄生蟲對宿主的損害,52,鉤蟲引起的貧血與反甲,蛔蟲在小腸寄生,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掠奪營養(yǎng),請觀看“蛔蟲在小腸寄生”視頻,53,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腸穿孔

27、,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機械性損傷,請觀看“蛔蟲性腸穿孔”視頻,54,血吸蟲引起的腹水和肝脾腫大,蚊叮咬所致過敏,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毒性與免疫損傷,55,寄生蟲一旦進入宿主,機體必然出現防御性生理反應,產生非特異性和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宿主與寄生蟲相互作用,有三種不同結果:(1)宿主將寄生蟲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但寄生蟲感染中這種現象極為罕見;(2)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蟲,并對再感染產生部分抵御能力,大多

28、數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屬于此類型;(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蟲,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發(fā)育甚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蟲病,嚴重者可以致死。許多機會致病原蟲感染屬于此類。,九、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2,,宿主對寄生蟲的抵抗,56,天然免疫 (native immunity)皮膚、黏膜作用補體系統激活和胎盤的屏障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后對蟲體的殺傷作用某些遺傳體質等獲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消除性免疫(steril

29、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伴隨免疫 (concomitant immunity)帶蟲免疫 (premunition),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57,消除性免疫是指宿主能完全消除體內的寄生蟲,并能抵御同種寄生蟲再感染的免疫。(熱帶利什曼原蟲所致的皮膚利什曼?。┓窍悦庖呤侵副患纳x感染后,宿主不能完全清除已感染的寄生蟲,可保持較低水平的蟲負荷狀態(tài),但具有抵抗同

30、種寄生蟲再感染的免疫性。而一旦寄生蟲完全清除,宿主的獲得性免疫也可隨之消失。(帶蟲免疫和伴隨免疫),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58,帶蟲免疫人體感染寄生蟲后,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殺傷體內原有的寄生蟲,但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寄生蟲,但可抵抗同種寄生蟲的再感染。如瘧原蟲感染。伴隨免疫 如人感染血吸蟲后可獲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門靜脈內仍有成蟲寄生和產卵,但宿主對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無損于體內的成蟲。,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59,由于寄生蟲

31、組織結構復雜、生活史階段較多,加之蟲種發(fā)育過程表現的遺傳差別,以及為適應環(huán)境變化有些寄生蟲產生了變異等多種原因,寄生蟲抗原十分復雜。按蟲體結構分類:可分為體抗原、表膜抗原、卵抗原和排泄 - 分泌抗原等;按發(fā)育階段分類:可分為不同的期抗原;按化學成分分類:可分為蛋白、多糖、糖蛋白、糖脂抗原等;按功能分類:可分為診斷性抗原、保護性抗原、致病性抗原等。,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60,免疫應答包括以下幾個過程:(1)抗原處理與提呈(2

32、)免疫細胞的增值與分化(3)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產生a. 抗原與抗體結合及抗體的功能b. 細胞免疫應答,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61,寄生蟲逃避宿主免疫效應的現象,其可能機制有:(1)解剖位置隔離(2)表面抗原的改變:①抗原變異;②分子模擬和偽裝;③表膜脫落與更新。(3)抑制宿主免疫應答: ①特異性B細胞克隆的耗竭;②Treg細胞的誘導與激活;③蟲源性淋巴細胞毒性因子;④封閉抗體的產生。,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62,寄生蟲往往

33、可誘導宿主產生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應是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超常形式,可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可分為以下幾型:(1)Ⅰ型超敏反應:又稱速發(fā)型(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2)Ⅱ型超敏反應:又稱細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或細胞毒型(cytotoxic type)(3)Ⅲ型超敏反應:又稱免疫復合物型(immune complex type)(4)Ⅳ型超敏反應:又

34、稱遲發(fā)型(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十、寄生蟲感染的免疫,63,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寄生蟲的生活史復雜,有不同的發(fā)育階段,其中能侵入人體的階段稱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蟲侵入人體并能生活或長或短一段時間,若不引起明顯的臨床表現,這種現象稱寄生蟲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有明顯臨床癥狀的寄生蟲感染則稱寄生蟲病(parasitosis)。,64

35、,帶蟲者(carrier):人體感染寄生蟲后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可傳播病原體者。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或在臨床上出現一些癥狀后,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而逐漸轉為慢性持續(xù)感染階段。如血吸蟲感染。隱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是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既沒有臨床表現,又不易用常規(guī)方法檢獲病原體的一種寄生現象。例如肺孢子蟲、弓形蟲、隱孢子蟲等感染。,

36、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1,,帶蟲者、慢性感染和隱性感染,65,人體同時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寄生蟲時,稱為多寄生現象(polyparasitism)。不同蟲種生活在同一宿主體內可能會相互促進或相互制約,增加或減少它們的致病作用,從而影響臨床表現。例如蛔蟲與鉤蟲同時存在時,對藍氏賈弟鞭毛蟲起抑制作用;而短膜殼絳蟲寄生時有利于藍氏賈弟鞭毛蟲的生存。,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2,,多寄生現象,66,幼蟲移行癥(larva migrans)是指

37、某些蠕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發(fā)育為成蟲,這些幼蟲在非正常宿主體內長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變。根據幼蟲侵犯部位不同,可分為內臟幼蟲移行癥(visceral larva migrans)和皮膚幼蟲移行癥(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3,,幼蟲移行癥,67,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內臟幼蟲移行癥是以內臟器官損害為主。如犬弓首線蟲是犬腸道內常見的寄生蟲,而人或鼠不是該蟲適宜宿主

38、。如果人或鼠誤食了其感染性蟲卵,幼蟲不能在非正常宿主體內發(fā)育為成蟲,但可在人或鼠體內移行,侵犯各部組織,造成嚴重損害。皮膚幼蟲移行癥是以皮膚損害為主,如巴西鉤口線蟲和犬鉤蟲引起的匐行疹,禽類的血吸蟲引起人的尾蚴性皮炎和斯氏貍殖吸蟲童蟲引起的游走性皮下結節(jié)或包塊。,68,異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某些寄生蟲在常見寄生部位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內寄生,引起的異位損害,出現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如血吸蟲蟲卵主要沉積在肝、腸,但

39、也可出現在肺、腦、皮膚等部位。又如衛(wèi)氏并殖吸蟲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腦等部位。,十一、寄生蟲感染的特點,4,,異位寄生,69,傳染源 感染了寄生蟲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和保蟲宿主。傳播途徑 經水、食物、經土壤、經空氣、經節(jié)肢動物、經人體直接傳播。易感者 對某種寄生蟲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處于易感狀態(tài)的人群。,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1,,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70,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2,,影響流行

40、的因素,自然因素 包括氣候因素如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以及地理環(huán)境因素。 生物因素 有些寄生蟲在完成生活史過程中需要中間宿主或節(jié)肢動物,這些中間宿主或節(jié)肢動物的存在,決定了這些寄生蟲病的流行。社會因素 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落后的經濟文化,不良衛(wèi)生習慣和衛(wèi)生環(huán)境是引起寄生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71,地方性季節(jié)性自然疫源性,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3,,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4,,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控

41、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72,學習參考,常用寄生蟲學網址,http://www.med.sc.eduhttp://www.dpd.cdc.govhttp://www.ebi.ac.uk/parasiteshttp://www.ncbi.nlm.nih.govhttp://www.who.int/tdrhttp://www.ksu.edu/parasitologyhttp://www.keele.ac.u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