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第一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實踐及其特點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 的物質性活動。,客觀世界,2.實踐的特點,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過程,結果,客觀事物,運動規(guī)律,有目的,有意識,社會關系,歷史,3.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即人們的物質生產(chǎn)活動,這是人類___________的實踐活動。(2)變革的實踐。在階級社會中,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主要表現(xiàn)為的實踐。(3
2、)探索世界規(guī)律的活動。,生產(chǎn)實踐,最基本,社會,階級斗爭,科學實驗,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來源,實踐,相互作用,1.判斷正誤(1)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不存在盲目的實踐。(×)(2)運動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觀點。(×)(3)實踐的具體形式就是實踐的基本形式。(×)(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與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是一回事。(×),2.問題思考(1)實踐是否既是一種客觀活動
3、,又是一種主觀活動?(2)人的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本身能不能成為檢驗認識的標準?為什么?提示:(1)不是。該觀點割裂了實踐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tǒng)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但是,實踐是人的活動,它在人的認識指導下進行,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因此,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2)不能。①人的認識是否正確,這個問題靠人的主觀認識本身無法得到證明。因此,不能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②人的認識是否正確,客觀事物本身也
4、不會“自言其明”。如果客觀事物本身回答這個問題,那么,一切科學探索、研究都成為多余。,如果你參與右面漫畫中的辯論,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為什么?提示:不同意。實踐的構成要素是客觀的,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具有能動性。實踐既連接著主觀,又連接著客觀,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探究一 正確理解實踐的含義及其特點,,2.正確理解實踐的三個特征的內(nèi)涵
5、(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把握兩點:一是原因,實踐的主體、手段、對象以及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都具有客觀性;二是意義,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表明實踐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與人們認識世界的活動的區(qū)別所在。(2)實踐具有能動性,把握兩點:一是內(nèi)涵,即實踐是在人的意識指導下進行的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二是意義,這一特征將人的實踐活動與動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動區(qū)別開來,體現(xiàn)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明確兩方面內(nèi)涵:社會性強調實
6、踐離不開社會關系,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歷史性強調實踐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都具有局限性,同時實踐也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發(fā)展。,3.準確把握實踐的三個特征的關系(1)實踐既具有客觀物質性又具有能動性,表明實踐既不是純粹客觀的活動,也不是純粹主觀的活動,而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在實踐中,意識的目的性、創(chuàng)造性都以客觀性為基礎;另一方面,實踐的客
7、觀性又滲透著能動性,是在人的意識指導下的有目的的活動。只承認客觀物質性否認主觀能動性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而只承認主觀能動性否認客觀物質性則會陷入唯心主義。(2)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表明實踐的客觀物質性與主觀能動性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是歷史的發(fā)展著的,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典例1】 李白的詩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表達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遺憾,如今“嫦娥三號”的成功發(fā)射使中國人真正具備了“上九天攬月”的
8、能力。從哲學上看,這說明( )①實踐活動受客觀條件制約②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③認識具有循環(huán)性和無限性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古人攀月不可得,如今攬月可實現(xiàn),說明實踐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具有社會歷史性,①②正確切題,故選A。認識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③中“循環(huán)性”觀點錯誤。④觀點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干要求。答案:A,[方法技巧] 事例型選擇
9、題答題技巧(1)題型特點:這類題在高考選擇題中很多,在設問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這說明”“這表明”“這體現(xiàn)了”“這是因為”“這啟發(fā)我們”“這告訴”等。(2)解題方法:解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明確設問中“這”指代什么,弄清“這”在材料中重點強調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什么。若設問中“這”字的前邊是句號,一般來說“這”指的是整個材料的主題或中心;若“這”字的前邊是逗號,則“這”一般指材料的最后一句話。,【變式訓練】1.魯濱遜流落在荒島上,一心
10、想回陸地,于是找到了島上最大的一棵樹,制成獨木舟,但他一個人無力把它搬入大海。他制作獨木舟的活動是否屬于實踐活動,有無社會性?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是實踐活動,但無社會性,因為它是獨立的個人活動B.不是實踐活動,它不過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現(xiàn)C.是實踐活動,也具有社會性,因為他制作獨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會賦予的D.不是實踐活動,因為他已經(jīng)遠離社會,回歸自然,解析:魯濱遜流落荒島,看起來好像脫離了社會,但實際上他的技能正
11、是以前在社會中獲得的。 答案:C,2.每年都舉行的“地球一小時”活動節(jié)約的能源雖然有限,但是當環(huán)保意識深入人心并化為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實踐,就會對全球節(jié)能減排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這說明( )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nèi)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 ③實踐具有能動性、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突出特點 ④實踐是人類應對環(huán)境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12、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的特點。②④的說法都錯誤地理解了實踐的特點,故本題選B。答案:B,北宋程頤提出知先行后說,他認為:“須是知了方行得?!彼宰呗窞楸扔?,必須先知道路,然后才能行走。南宋朱熹繼承程頤的知先行后說,“如人行路,不見便如何行?”陸九淵也認為:“知之在先,行之在后?!蓖醴蛑畡t主張行先知后,“故知之非艱,行之惟難,艱者先,先難也,非艱者后,后獲也?!?/p>
13、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角度思考:(1)“知”與“行”體現(xiàn)的是哪兩者的關系?(2)對知與行先后的討論,古人的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呢?,探究二 全面理解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提示:(1)認識與實踐的關系。(2)古人對知行先后的討論都具有片面性。如果截取“行知”一段,則為知先行后,先學知然后行;如果追究到終極本原,應該是行在先。只有用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才能準確解讀知與行的關系。,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原理內(nèi)容:實踐是
14、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2)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xiàn)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易誤警示] 不能認為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動力認識發(fā)展是多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一推動力,但不是唯一動力。實踐是認識發(fā)
15、展的根本動力。,【典例2】 曾幾何時,由于技術所限,人類眼中的海洋只是鄰近的一方水域;隨著造船技術的提高和海上羅盤的使用,人類進入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視野投向更廣闊的海域;而今,借助載人深潛器、大洋鉆探船等高新技術設備,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紗逐步被揭開。這表明( )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趯嵺`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③實踐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軐嵺`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16、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人們對海洋的探索水平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提高,這表明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的發(fā)展不斷為人們認識海洋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從而推動認識的發(fā)展,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③④與題意不符。答案:A,【變式訓練】3.人們在節(jié)能減排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推動著人們加快節(jié)能減排新技術的開發(fā)、應用。這說明( )A.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重要動力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D
17、.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解析:認識產(chǎn)生于實踐的需要,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推動人們?nèi)ミM行新的探索,說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B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C、D兩項說法正確,但題意未體現(xiàn),排除。答案:B,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馮洪錢是一名基層獸醫(yī)工作者。1959年,當?shù)孛耖g老獸醫(yī)用一味草藥治好了20多頭病豬,這使年輕的馮洪錢深受震撼。他立志傳承發(fā)展傳統(tǒng)獸醫(yī)藥事業(yè),編撰《民間獸醫(yī)本草》,滿足社會的需要。他訪
18、問過數(shù)百個獸醫(yī)站,拜訪了成百上千位老獸醫(yī)、老藥農(nóng),廣泛收集民間處方,查閱古醫(yī)書、古農(nóng)書、地方志,追蹤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創(chuàng)辦中草藥百草園、中草藥制藥廠,與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寶素等10多種中草藥制劑,治愈了數(shù)以萬計的疫病牲畜。經(jīng)過千辛萬苦,歷時半個世紀,馮洪錢終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間獸醫(yī)本草》,共計638萬字,插圖2 353幅。書中收錄3 505種中草藥,附方40 000多則?!睹耖g獸醫(yī)本草》“匯古今獸醫(yī)本草之大成,集民間
19、獸醫(yī)經(jīng)驗之精華”,馮洪錢被譽為“當代的李時珍”,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的相關知識,分析實踐在馮洪錢創(chuàng)作《民間獸醫(yī)本草》過程中的作用。解析:審設問可知,本題要求運用實踐與認識的相關知識,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分為四個方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結合材料從以上
20、幾個方面分析即可。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親身的實踐和他人的實踐為馮洪錢提供了研究課題,為《民間獸醫(yī)本草》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材料,驗證了獸醫(yī)中草藥成果的科學性;獸醫(yī)藥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療實踐中的成功應用,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民間獸醫(yī)本草》的目的和價值。,【走進生活】探月再入返回試驗2014年10月24日,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發(fā)射升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1日,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預定區(qū)域順利著陸。科研人員將對回收后的返回器
21、及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研究,為優(yōu)化完善“嫦娥五號”任務設計提供技術支撐。試驗器服務艙將繼續(xù)在太空飛行,并開展一系列拓展試驗。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為確?!版隙鹞逄枴比蝿枕樌麑嵤┖吞皆鹿こ坛掷m(xù)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命題視角】命題角度: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關鍵技術,實施了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即發(fā)射一顆飛行試驗器,飛抵月球附
22、近后自動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經(jīng)跳躍式彈起后,再次進入大氣層,然后著陸。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為確?!版隙鹞逄枴比蝿枕樌麑嵤┖吞皆鹿こ坛掷m(xù)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如何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提示:為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實施試驗,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實驗突破和掌握了關鍵技術,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試驗圓滿成功驗證了方案的正確性,體現(xiàn)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
23、準;關鍵技術突破為探月工程奠定了基礎,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創(chuàng)新預測】1.右圖為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系統(tǒng)啟動多臺相機拍攝出的地月合影圖像(近處為月球),這表明( )①實驗器能延伸人的某些肢體功能?、趯嶒炂魇蔷哂歇毩⒁庾R的人工制造物?、廴擞胁豢煽朔木窒扌裕瑢嶒炂饔懈玫沫h(huán)境適應性?、軐嶒炂骺稍谀承┕δ苌铣饺祟怉.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②觀點錯誤;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更
24、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③觀點錯誤。答案:B,,2.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為確?!版隙鹞逄枴比蝿枕樌麑嵤┖吞皆鹿こ坛掷m(xù)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表明( )A.客觀條件受意識能動作用的制約B.實踐是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C.分析與綜合是統(tǒng)一的科學思維方法D.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解析:本題考查實踐。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為確?!版隙鹞逄枴比蝿枕?/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261
- 第二單元 《探求世界與追求真理》測試題
- 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原理和方法論總結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件
- 2015屆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含答案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4
- 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 專題十唯物論和認識論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 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教案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3
- 6.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 專題十唯物論和認識論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 專題十唯物論和認識論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 專題十唯物論和認識論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 高中政治 第六課之《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4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6
-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