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研究將鹿群放入草場后草和鹿兩種群的相互作用。草的生長遵從研究將鹿群放入草場后草和鹿兩種群的相互作用。草的生長遵從Logistic規(guī)律,年固有規(guī)律,年固有增長率增長率0.8,最大密度為,最大密度為3000(密度單位)(密度單位),在草最茂盛時每只鹿每年可吃掉,在草最茂盛時每只鹿每年可吃掉1.6(密度單(密度單位)的草。若沒有草,鹿群的年死亡率高達位)的草。若沒有草,鹿群的年死亡率高達0.9,而草的存在可使鹿的死亡得以補償,在草,而草的
2、存在可使鹿的死亡得以補償,在草最茂盛時補償率為最茂盛時補償率為1.5。作一些簡化假設,用差分方程模型描述草和鹿兩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過。作一些簡化假設,用差分方程模型描述草和鹿兩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就以下情況進行討論:程,就以下情況進行討論:(1)比較將)比較將100只鹿放入密度為只鹿放入密度為1000和密度為和密度為3000的草場兩種情況。的草場兩種情況。(2)適當改變參數(shù),觀察變化趨勢。)適當改變參數(shù),觀察變化趨勢。解:設解:設1草獨立生
3、存,獨立生存規(guī)律遵從Logistic規(guī)律;2草場上除了鹿以外,沒有其他以草為食的生物;3鹿無法獨立生存。沒有草的情況下,鹿的年死亡率一定;4假定草對鹿的補償率是草場密度的線性函數(shù);5每只鹿每年的食草能力是草場密度的線性函數(shù)。記草的固有增長率為r,草的最大密度為N,鹿獨立生存時的年死亡率為d,草最茂盛時鹿的食草能力為a,草對鹿的年補償作用為b;第k+1年草的密度為,鹿的數(shù)量為,第k年草的密度為,鹿的數(shù)量為。草獨立生存時,按照Logisti
4、c規(guī)律增長,則此時草的增長差分模型為,但是由于鹿對草的捕食作用,草的數(shù)量會減少,則滿足如下方程:()(1)鹿離開草無法獨立生存,因此鹿獨立生存時的模型為,但是草的存在會使得鹿的死亡率得到補償,則滿足如下差分方程:()(2)另外,記初始狀態(tài)鹿的數(shù)量為,草場密度初值為。gtext(x0=3000)gtext(草場密度)gtext(鹿群數(shù)量)》比較將》比較將100100只鹿放入密度為只鹿放入密度為10001000和密度為和密度為3000300
5、0的草場兩種情況的草場兩種情況(繪制曲如圖1所示):由圖中可以看到,藍色曲線代表草場密度的初始值為1000時,兩種群變化情況;而紅色曲線則代表草場密度的初始值為3000時,兩種群的變化情況。觀察兩種情況下曲線的演變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大約4050年左右時間后,兩種群的數(shù)量將達到穩(wěn)定。使用使用MatLabMatLab計算可以得到,當計算可以得到,當,即兩種群數(shù)量的,即兩種群數(shù)量的平衡點為(平衡點為(18001800,600600)。)。為進一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類具擴散的兩種群相互作用的傳染病模型.pdf
- 兩種離子液體與溶菌酶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兩種延遲整流鉀通道離子流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雙酚A與深圳灣兩種海洋微藻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兩體相互作用bec中的混沌同步研究
- 10008.重金屬鉛鎘與兩種淡水藻的相互作用
- 論英漢兩種語言間的相互作用與外來詞的引進.pdf
- 苯噻草胺與水田植物DNA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涼粉草膠結構、性質及與淀粉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兩種赤潮微藻與兩種輪蟲相互作用對氣候因子變化響應的實驗生態(tài)學研究.pdf
- 交替相互作用和兩溫度伊辛模型的隨機共振.pdf
- 早熟禾和黃豆DNA的提取及與苯噻草胺的相互作用研究.pdf
- 激波和堆積粉塵和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分子間弱相互作用體系的理論研究:氫鍵、范德華相互作用和鹵鍵.pdf
- 兩體相互作用BEC中的混沌同步研究.pdf
- 中國FDI和區(qū)位的相互作用研究.pdf
- 川西北高寒草甸中兩種蚯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pdf
- 宿主-寄生物相互作用種群模型的動態(tài)復雜性研究.pdf
- 藥物相互作用
- 5206.分子間相互作用與其磁耦合相互作用的關聯(lián)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