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辨太陰病脈證并治,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傷寒論教研室張橫柳教授,概說,一、太陰生理太陰之氣:脾胃及其經(jīng)脈功能綜合體現(xiàn)。胃主受納腐熟,脾主運化。胃之腐熟是脾主運化之基礎,脾的運化又促進胃之受納腐熟,可見脾胃關系甚為密切。脾主運化精微與水濕又須賴肺的肅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經(jīng)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梢娖⑽阜喂δ荜P系密切。此外,肺之肅降尚須大腸傳導功能配合,這些功
2、能完成又依靠其經(jīng)脈互相溝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運行。,但是從太陰病篇原文記述僅僅討論了脾胃功能,尤其是脾主運化水濕內停的病變。肺雖屬手太陰,但論中條文未涉及肺的生理病理,也沒談及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方面問題。二、太陰病機平素脾虛風寒直中太陰三陽誤治轉屬,,脾虛失運寒濕內阻,,兩者互為因果關系,三、太陰臨床特征 腹?jié)M 時腹自痛 嘔吐下利,食不下四、治則:溫中散寒 健脾燥濕四逆輩 五、歸轉,,脾陽
3、恢復太過—陽明病脾陽恢復利止—病愈小便不利—寒濕發(fā)黃,,取決于脾陽恢復程度,第一節(jié) 太陰病辨證綱領,原文273: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鞭。提要:述太陰病的提綱證分析:腹?jié)M—脾陽受傷、運化失職、寒濕內停、氣機不暢。為太陰之特征,亦屬主證。,陽明:實熱內阻,腑氣不通,腹?jié)M不減。 太陰:脾虛失運,寒濕內阻,腹?jié)M時減。下利—益甚—嘔吐 食不下 治禁:從病機,主
4、證分析,忌下是無疑,若下,脾胃大傷,寒濕愈甚至凝結故云 “必胸下結硬”,腹?jié)M,,,脾病及胃胃氣上逆,脾氣不升,寒濕下注,脾陽與寒濕消長所定,為臨床難點、要點,第二節(jié) 太陰病本證,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提要:述太陰病的證治分析: 自利不渴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治則四逆輩—理中、四逆、真武湯等—方藥,,脾氣不升寒濕下注言寒濕屬陰示里虛寒證,,故“屬太陰”
5、前后互應文法—癥狀,脾虛失運,寒濕阻滯—病機,討論:為何不直接具體方藥而以“四逆輩”? 從病機:脾陽與寒濕消長。從臟腑相關論:脾腎關系甚密切。體現(xiàn)仲景不株守一方是辨證論治精神或視為“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施治”的實例示范。原文概括了太陰主證、病機、治則方藥于一條原文中并不多見。,第三節(jié) 太陰病兼變證,一、太陰兼表證 原文276: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提要:太陰表證的證治 分
6、析:脈浮可發(fā)汗,宜桂枝湯,,太陰里虛寒證不甚而,有發(fā)熱惡寒四肢煩痛,,二、太陰腹痛證 原文279: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提要:太陰誤下,邪陷太陰的證治 分析:腹?jié)M時痛—太陰誤下,中焦脾胃氣機不和氣滯 瘀阻脾絡 大實痛—腹?jié)M時痛的重證,治法:腹?jié)M時痛—通泄?jié)駸嵋园财⒔j—桂枝加芍藥湯 大實痛—泄熱消滯—桂枝加大黃湯 討論:,,273條“若下
7、之,必胸下結硬” 為脾陽重傷,279條“腹?jié)M時痛” “大實痛”,,脾胃氣機不和氣滯瘀阻脾絡,太陰病誤下二種轉歸及表現(xiàn),273腹?jié)M,時腹自痛279“腹?jié)M時痛”,,機理不盡相同,,里虛并有下利—四逆輩,里虛不甚兼有氣滯郁滯脾絡—桂枝加芍藥或桂枝加大黃湯。,原文280: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提要:承279條再告誡,太陰脾本為虛,若有279的病理機轉,
8、在治療時應用白芍、大黃之時應謹填。同時本條文補述太陰病主脈一弱 三、太陰發(fā)黃證 原文259:傷寒發(fā)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提要:太陰寒濕發(fā)黃的成因、機理及治禁 分析: 傷寒↑過汗,,身、目、溲黃黃如晦暗,溫中散寒化濕退黃切忌攻下,,—脾陽受傷 寒濕中阻此即“寒濕在里不解故也”,第四節(jié)太陰病預后,原文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緊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若
9、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提要:太陰陽復的機理與表現(xiàn)分析:傷寒脈浮而緩 手足自溫(要點),,辨表證不在太陽而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 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原文187: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提要:太陰陽復太過轉出陽明,經(jīng)曰:“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199條所述陽明濕熱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