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乙型肝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報告一、生物學特性一、生物學特性(一)種類和病毒分型(一)種類和病毒分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在分類上歸屬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屬,是乙型肝炎的病原體。在鏡下,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可見三種不同形態(tài)的病毒顆粒,即大球形顆粒和管形顆粒。1.大球形顆粒大球形顆粒亦稱Dane顆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顆粒,直徑約42nm,由包膜和核心組成。包膜位于病毒外層,由脂質雙層和病毒編碼的包膜蛋
2、白組成,包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HBsAg即病毒核心內部含病毒的DNA及DNA多聚酶。2.小球顆粒小球顆粒直徑約22nm,是一種空顆粒,是HBV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見的一種。它由HBsAg即病毒的包膜組成。在此顆粒中未檢出DNA及DNA多聚酶,因此無感染性。3.管形顆粒管形顆粒直徑約22nm長度約100~500nm。實際上它是由小球形顆粒聚合成,無感染性。(二)來源(二)來源1965年,Blumberg等首次報道了澳大利亞抗原1967年Krug
3、man等發(fā)現二大利亞抗原與肝炎有關,故稱其為肝炎相關抗原(HAA).隨后證實這種抗原是HBV的表面抗原。1970年,Dane在鏡下發(fā)現HBV完整顆粒稱之為。Dane顆粒。1979年Galibert測定了HBV全基因組序列。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區(qū)。人群HBV攜帶率約為8%~9%攜帶者超過1.2億人。(三)傳染源傳染源主要傳染源為乙型肝炎患者或無癥狀HBV攜帶者。不論在潛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動初期,病人的
4、血清都有傳染性。(四)傳播途徑傳播途徑1.血液和血制品傳播血液和血制品傳播輸血或注射是重要的傳染途徑。此外,外科和口腔手術、針刺、共用剃刀、皮膚粘膜的微小創(chuàng)傷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能導致感染。2.垂直傳播垂直傳播多發(fā)生于胎兒期和圍生期。此外,HBV也可能通過哺乳傳播。3.性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性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攜帶者的精液、陰道分泌物均可檢出HBsAgHBsAg陽性的配偶叫其他家庭成員更易感染HBV表明
5、HBV可以經性途徑傳播。近來有人報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sAg攜帶者唾液標本中檢測到HBsAg及Dane顆粒。因此,HBsAg隨唾液經口徑傳播的途徑應當重視。(五)易感性易感性若未主動或被動免疫過,則體內無抗HBs的人均極為易感。(六)潛伏期潛伏期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30~160d處于潛伏期的HBV感染者因癥狀不明顯,不易被覺察故作為傳染源的危害性比患者更大。(七)劑量劑量效應關系效應關系殺傷功能過強有關,從而造成肝細胞持續(xù)損傷。
6、4.自身免疫反應自身免疫反應HBV感染肝細胞頂,一方面可引起細胞表面抗原的改變,暴露出膜上的肝特異性脂蛋白抗原(LiverspecificlipoproteinLSP);另一方面可能因HBsAg含有與宿主肝細胞蛋白相同的抗原,從爾誘導機體產生對肝細胞膜抗原成分的自身免疫反應。通過研究,發(fā)現確有部分乙肝病人存在對LSP的特異性抗體反應或細胞免疫反應。一般認為,若病人在病程中出現自身免疫反應,則會加強對肝細胞的損傷而發(fā)展成為慢性肝炎。5.乙
7、型肝炎與原發(fā)性肝癌乙型肝炎與原發(fā)性肝癌近年來,關于HBV感染與原發(fā)性肝癌之間的關系,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已有大量證據表明,HBV感染與原發(fā)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有密切關系。研究發(fā)現,初生時即感染土撥鼠肝炎病毒(WHV)的土撥鼠,經3年飼養(yǎng)后100%發(fā)生肝癌,而未感染WHV的土撥鼠則無一發(fā)生肝癌;人群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90%以上的HCC患者感染過HBVHBsAg攜帶者發(fā)生性肝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
8、高217倍;肝癌細胞染色體中有HBVDNA的整合,整合的HBV基因片段的50%左右為負鏈DNA5末端片段,即X基因片段。X基因片段的X蛋白通過廣泛的反式激活作用和多種生物學作用影響細胞周期,促進細胞轉化,最后發(fā)展成HCC。(九)變異性變異性HBVDNA多聚酶缺乏校正功能不能糾正病毒復制中產生的變異。HBVDNA的4個F區(qū)均可發(fā)生變異,導致病毒的抗原性和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改變。S基因編碼的“a”抗原表位基因可發(fā)生點突變或插入突變,使其抗原
9、性改變,導致免疫逃逸。此外,“a”抗原性改變使現有的診斷方法不能檢出HBsAg臨床上雖有HBV感染,但HBsAg卻呈陰性結果,出現所謂的“診斷逃逸”。preC基因的變異常發(fā)生在1896位核苷酸,使之由鳥嘌呤(G)變?yōu)橄汆堰?A),導致preC區(qū)的第28位密碼子由TGG變?yōu)榻K止密碼子TAG從而不能轉譯出完整的HBsAg,導致病毒逃避機體的免疫清除作用。病毒基因突變導致的免疫逃逸作用在HBV感染慢性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長期接受逆轉錄
10、酶抑制或DNA聚合酶抑制劑治療的過程中,HBV的P區(qū)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耐藥性變異。(十)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HBV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對低溫、干燥、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均耐受,不被70%乙醇滅活。高壓滅菌法、100℃加熱10min和環(huán)氧乙烷等均可滅活HBV,0.5%過氧乙酸、5%次氯酸鈉、5%的碘附和3%漂白粉也可用消毒。但應指出,對外界抵抗力方面,HBV的傳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并不一致。上述消毒手段僅能使HBV失去傳染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IgG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評估報告
- 乙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實驗研究.pdf
- 丙型肝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
- 乙型肝炎病毒HBsAG DNA疫苗的實驗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臨床研究.pdf
- RNA干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的實驗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與乙型肝炎病毒療效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預防
- 乙型肝炎病毒母嬰阻斷指南
- 20 丙型肝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
-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
- 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指南
-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 RNA干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外實驗研究.pdf
- 土貝母皂甙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pdf
- 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篩選評價體系的建立及肝康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三
- 乙肝轉陰散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