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診斷學,,一、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nèi)容,診法診病辨證病案,1.診 法,診法是中醫(yī)診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通過四診所收集到的病情資料,是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主要依據(jù)。,2.診 病,診病亦稱辨病,即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病名的診斷。疾病的病名,是對該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規(guī)律所作的概括與抽象描述,即該疾病的代名詞。,3.辨 證,辨證,指通過對各種臨床資料的綜合、分析,對疾病當前的病理本質(zhì)作出判斷,辨識為完整證
2、名的診斷思維過程。 辨證主要包括八綱辨證(辨證總綱)臟腑辨證。,4.病 案,病案又稱病歷(主要包括門診病案、住院病案),古稱診籍,是臨床有關(guān)診療等情況的書面記錄。它要求把病人的詳細病情、病史、診斷和治療等情況,都如實地記錄下來。病案是臨床醫(yī)療、科研、教學的重要資料。病案書寫是臨床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二、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則,1. 整體審察 2. 診法合參 3.辨證求本 4. 病證結(jié)合,1.整體審察,人
3、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2.四診合參,望 聞 問 切四者具備,才能見病知源,3.辨證求本,辨證求本,找出疾病本質(zhì)及其規(guī)律性第一,全面收集臨床資料 第二,分析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三,聯(lián)系各種因素,進行判斷,4.病證結(jié)合,癥 癥狀證 證候既要做出病名診斷,又要做出征候診斷,咳嗽,咳嗽(風寒襲肺)咳嗽(風熱犯肺)咳嗽(肺陰虧虛)咳嗽(燥邪傷肺)咳嗽(痰熱壅肺)咳嗽(肝火犯肺)咳嗽(痰濕蘊肺
4、),第一章 望 診,1、概念:望診,是醫(y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局部表現(xiàn),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進行有目的審察,用以診察了解疾病的一種方法。 2、原理: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心為主宰,臟腑為中心,身形各部在經(jīng)絡(luò)的聯(lián)系與溝通作用下,也“內(nèi)屬臟腑”,從而使內(nèi)臟與形體各部之間構(gòu)成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觀察機體表現(xiàn)的各種外象,便可測知臟腑功能強弱及氣血陰陽盛衰,判斷疾病情況。 3、地位:“望而知之謂之神”。,注意事項,
5、一是注意光線 二是注意診室溫度 三是注意受檢部位充分暴露 四是注意整體判斷 五是注意動態(tài)觀察 六是注意望診與其它診法有機結(jié)合,望診的內(nèi)容,神、色、形、態(tài)頭頸、五官、舌象、皮膚、絡(luò)脈、排泄物、分泌物等,望診,面診舌診望小兒食指脈絡(luò),面部色診的原理,1、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手足三陽經(jīng)皆上行于頭面,故面部的血脈豐盛,為臟腑氣血之所榮。 2、 面部皮膚薄嫩,其位最高,其色澤變化易于外露。 3、易于觀察。,五色與五臟
6、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肝------青------木心------赤------火脾------黃------土肺------白------金腎------黑------水,圖1、 圖2,常色,常色可分為主色和客色兩種。,主色: 由于先天個體差異,偏于以某色為主,百歲不變。 客色: 因各種非疾病因素影響而發(fā)生正常變化的面色。如氣候、晝夜、情緒,飲食饑飽等,⑴ 白色主?。?主虛證、寒證、脫血、奪
7、氣。病人面色發(fā)白,多由氣虛血少,或陽衰寒盛,氣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脈絡(luò)所致。 淡白無華伴唇甲舌色淡-血虛 蒼白-陽氣暴脫或陰寒內(nèi)盛,黃色主?。?主脾虛、濕證。病人面色發(fā)黃,多由脾虛機體失養(yǎng),或者濕邪內(nèi)蘊、脾失運化所致。 萎黃-脾胃氣虛,氣血不足 黃胖-脾虛濕盛 黃疸-陽黃-鮮如桔色-濕熱蘊蒸 陰黃-晦暗如煙熏-寒濕內(nèi)阻 面色蒼黃-肝郁脾虛,赤色主?。?主熱證,有熱
8、而面部脈絡(luò)擴張,氣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見于虛陽上越的病人。 滿面通紅-實熱 兩顴發(fā)紅-虛熱 顴紅如妝-戴陽(真寒假熱),青色主?。?主寒證、疼痛、氣滯、血瘀、驚風。病人面見青色,多由寒凝氣滯,或痛則不通,或瘀血內(nèi)阻,或筋脈拘急,使面部脈絡(luò)血行瘀阻所致。 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心陽虛,心血瘀阻 小兒面青眉間鼻柱唇周發(fā)青-驚風,黑色主病,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病人面色發(fā)黑,多因腎陽虛衰
9、,水寒內(nèi)盛,血失溫養(yǎng),脈絡(luò)拘急,血行不暢所致。 黑而暗淡-腎陽虛-內(nèi)分泌失調(diào) 黑而干焦-腎陰虛-溫病后期 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血瘀日久, 眼眶周圍色黑-腎虛水飲,寒濕帶下,注意事項,1、注意病色與常色的比較 2、注意整體色診與分部色診的結(jié)合 3、注意面部色澤的動態(tài)變化 4、注意非疾病因素對面色的影響,舌 診,舌診,又稱望舌,它是通過觀察舌象的變化,了解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用以診察了解疾病的一
10、個重要方法,是中醫(yī)診法的特色之一,在中醫(yī)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診斷價值,是中醫(yī)有別于西醫(yī)的診法之一。,舌診原理,1、舌與經(jīng)絡(luò)相連 舌與經(jīng)絡(lu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手少陰心經(jīng)沿食道,之別系舌本;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沿咽喉,分別夾舌本、絡(luò)舌本;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根、散舌下。它們分別直接或間接聯(lián)絡(luò)臟腑。 2、舌與臟腑功能相關(guān) 舌為心之苗,心氣通于舌,因心主血脈而藏神,故舌體的色澤變化,從而反映“心主血脈”的功能;舌體運動是否靈活自如,語言是否
11、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舌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氣蒸化谷氣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適應(yīng),故舌象的變化,可以反映全身營養(yǎng)和代謝的功能,氣血的生化狀況。 腎藏精,在液為唾;脾在液為涎,均為津液組成部分,關(guān)系著舌體之潤燥,反映脾腎的功能。 總之,人體內(nèi)部的變化,臟腑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盈虧均可反映于舌象的變化。,舌體分候臟腑理論,臟腑病變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即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變;舌中部多反映
12、中焦脾胃的病變;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腎的病變;舌兩側(cè)多反映肝膽的病變。 根據(jù)臨床觀察,提示某些臟腑病變在舌象變化上有一 定的規(guī)律,但并非絕對,還需結(jié)合其它癥狀,加以分析辨別。,舌診的方法,1、望舌的體位和伸舌姿勢 望舌時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臥位,但必須使舌面光線明亮,便于觀察。伸舌時必須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舌體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盡量張口使舌體充分暴露。 2、診舌的方法 觀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側(cè),后舌根。先
13、看舌體的色質(zhì),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斷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鐘后,重復(fù)望舌一次。 除了望診了解舌象外,還必須配合其它診察方法。刮舌法和揩舌法。此外,還可以通過詢問、了解舌上味覺的情況以及舌部的異常感覺,舌體運動是否靈活,同時借助聞診,聽其語言是否清晰幫助判斷。,舌診注意事項,舌診作為臨床診斷疾病的一項重要依據(jù),則必須注意排除各種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虛假舌象。 ?、?光線影響: 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光線要直接照
14、射到舌面。光照的強弱與色調(diào),常常會影響正確的判斷。 ?、?飲食或藥品影響: 飲食和某些藥物可以使舌象發(fā)生變化。飲服某些食物或藥物,可以使舌苔著色,稱為“染苔”。如飲用牛乳、豆?jié){等可使舌苔變白,蛋黃、核黃素可將舌苔染成黃色。諸如此類,應(yīng)予排出。 ③口腔對舌象的影響: 牙齒殘缺,可造成同側(cè)舌苔偏厚;鑲牙可以使舌邊留下齒印;張口呼吸可以使舌苔變干等等,這些舌象異常,不能作為機體的病理征象,應(yīng)予鑒別,避免誤診。,舌診的內(nèi)容,舌診主要觀察
15、舌體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囿w包括舌的顏色、形質(zhì)和動態(tài),以判斷臟腑虛實,氣血盛衰。望舌苔包括診察苔質(zhì)和苔色情況,以分析病邪的深淺,邪正的消長,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象淡紅鮮明,舌質(zhì)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簡稱“淡紅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提示臟腑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盈、胃氣旺盛。,望舌體,1、望舌神 舌神,即舌之神氣。舌體運動靈活,舌色紅潤,鮮明光澤,為有神之舌,諸病皆吉,預(yù)后良好;舌
16、體運動異常,舌色晦暗,干枯無光,為無神之舌,諸病皆兇,預(yù)后不良。 2、望舌色 舌色即舌體顏色。一般分為淡紅、淡白、紅絳、青紫舌幾種。,淡紅舌,舌象特征 :舌體顏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 形成 :心氣充足,陽氣旺盛,鼓動血液則色赤,而胃氣,亦上榮于舌,故色質(zhì)顏色為淡紅。 臨床意義 :淡紅舌為氣血調(diào)和的征象,常見于正常人,或表證初起。,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淺淡,白色偏多紅色偏少,稱為淡舌。若舌色全白無血色,則稱為枯白舌。
17、 形成:氣血虧虛,血不榮舌;陽氣虛衰,運血無力,舌失血充,故舌質(zhì)淺淡。 臨床意義 :主氣血兩虛、陽氣虛衰。,紅絳舌,舌象特征:舌色較正常舌色紅,呈鮮紅色者,稱為紅舌;舌色 深紅者,稱為絳舌。 形成: 陽熱亢盛,氣血上壅 ┓ 熱入營血,血熱充斥 ┣ 熱斥血絡(luò)─→紅絳舌 陰虛火旺,虛火上炎 ┛ 臨床意義:實熱證 :苔黃燥或芒刺,多因邪熱亢盛,熱入氣分而舌紅;熱入營血,血液濃縮而舌絳。 虛熱證 :
18、苔少或無苔,多因熱病傷陰,或陰虛火旺。,青紫舌,舌象特征:全舌青紫或泛現(xiàn)青紫 形成原理 : 熱入營血,氣血壅滯┓ 陰寒內(nèi)盛,氣血不暢┣瘀血凝滯─→ 青紫色 暴力外傷,氣滯不通┛ 臨床意義: 主氣血運行不暢(即血瘀證、熱證、寒證) ?、偕嗲嘧蠞駶櫍Π锥?多屬陽虛陰盛,氣血不暢之證。 ?、谏嗲嘧仙罱{,苔少而干━ 多屬熱毒熾盛,深入營血之證。 ?、凵嗲嘧隙?,有瘀斑點━多屬瘀血內(nèi)阻,絡(luò)脈瘀滯之證。,
19、望舌苔,望舌苔要注意苔質(zhì)和苔色兩方面的變化。 1、望苔質(zhì) 苔質(zhì),即舌苔的質(zhì)地、形態(tài)。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膩松、腐霉、剝落等方面的改變。,厚薄苔,舌象特征: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苔稱薄苔,又叫見底苔;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之苔則稱厚苔,又稱不見底苔。故“見底”、“不見底”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標準。 臨床意義:舌苔的厚薄變化,主要反應(yīng)邪正的盛衰。 病位在表,病情較輕,未傷胃氣,可見到薄苔;病位在里,病情較重
20、,可見到厚苔。舌苔由薄變厚,提示邪氣漸盛,為病進。舌苔由厚轉(zhuǎn)薄,則提示正氣勝邪,為病退的征象。,潤燥苔,舌象特征:舌苔干濕適中,不滑不燥,稱為“潤苔”;舌面水分過多,伸舌欲滴,捫之濕而滑,稱為“滑苔”。舌苔干燥少津,甚則舌苔干裂,稱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如砂澀手,稱“糙苔”。 臨床意義:舌苔潤燥主要反映體內(nèi)津液盈虧和輸布情況。 潤苔:屬正?;蝻L寒表證、濕證初起、食滯、瘀血。 滑苔:為水濕之邪內(nèi)聚的表現(xiàn),主寒、主濕。
21、 燥苔:提示體內(nèi)津液已傷。多屬高熱、吐瀉傷津?! 〔谔Γ嚎捎稍锾M一步發(fā)展而成,多屬津傷已極。 總之,舌苔由潤變燥,表示熱重津傷,或津失輸布;反之舌苔由燥轉(zhuǎn)潤,主熱退津復(fù),或飲邪始化。,腐膩苔,舌象特征:苔質(zhì)疏松,顆粒較大,邊中皆厚,刮之易去,似豆腐渣堆鋪舌面者稱為“腐苔”。苔質(zhì)致密,顆粒較小,邊薄中厚,刮之難去,似蠟浮涂于舌面者稱為“膩苔”。 形成:腐苔 ── 陽熱有余,蒸化胃中腐濁之氣上泛于舌。
22、 膩苔 ── 濕濁內(nèi)盛,郁遏陽氣,濕濁停聚于舌面。 臨床意義: 腐苔主食積胃腸、或痰熱內(nèi)蘊 。 膩苔主濕濁、痰飲、食積。,剝落苔,舌象特征: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舌面光滑無苔者,稱為剝苔。 舌苔大片剝落,邊緣突起,界限清楚,剝落部位時時轉(zhuǎn)移,稱為地圖舌。 形成:胃氣虧損,不能上熏于舌;胃陰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 意義:一般主胃氣匱乏,胃陰枯涸或氣血兩虛,亦是全身虛弱的一種征象。 先
23、天性剝苔是生來就有的剝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望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顏色。其變化主要有白苔、黃苔、灰黑苔三類,臨床上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相兼出現(xiàn)。各種苔色變化需要同苔質(zhì)、苔色、舌的形質(zhì)變化結(jié)合起來,作具體分析。,白苔,舌象特征:有厚、薄之分,是最常見的苔色,其它各色舌均 可由白苔轉(zhuǎn)化而成。 臨床意義: 主表證、寒證?! ∩噘|(zhì)淡紅 ── 見于正常人。 薄白苔---質(zhì)地干燥 ─
24、─ 多屬風熱表證。 厚白而膩 ── 多屬濕濁、痰飲、食積之證。 厚白苔- 厚膩而干 ── 多屬濕濁內(nèi)蘊,化熱傷津之證。,黃苔,舌象特征:黃苔有淡黃、深黃和焦黃苔之別。黃苔多 分布于舌中,亦可滿布于全舌。黃苔多與紅絳舌同見。 臨床意義:黃苔主熱證,里證。舌苔由白轉(zhuǎn)黃,提示邪已化熱入里,苔色愈黃,邪熱愈甚。黃厚而干(糙)-邪熱津傷,燥結(jié)腑實 舌苔黃而膩,多屬濕熱內(nèi)蘊、痰
25、飲化熱、食積熱腐之證; 舌苔黃而滑,多屬陽虛寒濕,痰飲化熱,或復(fù)感濕熱之邪。,灰黑苔,舌象特征:灰苔與黑苔同類。淺黑苔即稱為“灰苔”;深灰苔 即稱為“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黃苔轉(zhuǎn)化而成, 其中苔質(zhì)潤燥是鑒別灰黑苔寒熱屬性的重要指征。 臨床意義: 多見于熱極傷陰;陽虛陰甚或腎陰虧損,痰濕久郁等證。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熱之重證 ─ 多因里熱已極,
26、 熱熾津傷所致。舌苔灰黑而潤 ─主里寒之重證─ 多因陽虛寒極, 痰飲寒濕內(nèi)阻所致。,舌診的臨床意義,1、判斷邪正盛衰2、辨別病位淺深 3、區(qū)別病邪性質(zhì) 4、推斷病勢進展估計病情預(yù)后 5、指導(dǎo)立法處方,望小兒指紋,將小兒食指按指節(jié)分為三關(guān): 食指第一節(jié)(掌指橫紋至第二節(jié)橫紋之間)為“風關(guān)” ; 食指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橫紋至第三節(jié)橫紋之間)為“氣關(guān)”
27、; 食指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橫紋至指端)為“命關(guān)” ; 以上三關(guān)合稱“虎口三關(guān)”。三歲以內(nèi),望指紋的臨床意義,小兒正常指紋的表現(xiàn)是:淺紅微黃,隱現(xiàn)于風關(guān)之內(nèi),既不明顯浮露,也不超出風關(guān)。其形態(tài)多為斜形、單支,粗細適中。 望小兒病理指紋的要點,可概括為: 浮沉分表里,紋色辨病性,淡滯定虛實,三關(guān)測輕重,浮沉,(1)、指紋浮顯:為病邪在表,見于外感表證,因外邪襲表,正氣抗邪,鼓舞氣血趨向于表,故指紋浮顯。 (2)、指紋沉隱
28、:為病邪在里,見于內(nèi)傷里證,因邪氣內(nèi)困,阻滯氣血難于外達,故指紋沉隱。,顏色,(1)、指紋鮮紅:屬外感表證。因邪正相爭,氣血趨向于表,指紋浮顯,故見鮮紅。 (2)、指紋紫紅:屬里熱證。因里熱亢盛,脈絡(luò)擴張,氣血壅滯,故見紫紅。 (3)、指紋青色:主疼痛、驚風。因痛則不通,脈絡(luò)氣滯血郁,或肝風內(nèi)動,筋脈拘急,脈絡(luò)郁阻,故見青色。 ?。?)、 指紋紫黑:為血絡(luò)郁閉,病屬重危。因?qū)嵭翱菏ⅲ姆螝馑?,脈絡(luò)瘀阻,故見紫黑。
29、 (5)、指紋淡白:屬脾虛、(疳積):指小兒面黃肌瘦,腹臌脹,營養(yǎng)障礙,伴有慢性消化不良等特征的病癥。因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不能充于脈絡(luò),故指紋也變淡。,長短,(1)、指紋顯于風關(guān):是邪氣入絡(luò),邪淺病輕??梢娪谕飧谐跗稹?(2)、指紋達于氣關(guān),其色較深:是邪氣入經(jīng),邪深病重。 (3)、 指紋達于命關(guān),其色更深:是邪入臟腑,病情嚴重。 (4)、指紋透關(guān)射甲(即直達指端),其色紫黑:是病屬兇險,預(yù)后不良。,形狀,(1)、 指紋
30、增粗,分支顯見者,多屬實證,熱證。是因邪正相爭,氣血壅滯所致。 (2)、 指紋變細,分支不顯者,多屬虛證、寒證。是因氣血不足,脈絡(luò)不充所致。,第二章、聞診,概念: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用以來診斷疾病的方法。 內(nèi)容: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 原理:由于聲音和氣味都是在臟腑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中產(chǎn)生的,所以通過聲音與嗅氣味的異常變化便可診察病情。,問診,問診是醫(yī)生通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地詢問,了解疾病的起始、發(fā)展及治療
31、經(jīng)過,現(xiàn)在癥狀和其它與疾病有關(guān)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問診的內(nèi)容,問診的內(nèi)容:包括一般情況、主訴、現(xiàn)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詢問之時,應(yīng)根據(jù)就診對象,如:初診或復(fù)診、門診或住院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詢問。,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jīng)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切診,包括脈診和
32、按診,脈診,脈診,亦名切脈,是指醫(yī)生用手切按病人有關(guān)動脈,根據(jù)脈動應(yīng)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別病癥的診察方法。 切脈以斷病,是中醫(yī)學獨特的診斷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 傳統(tǒng)脈診是依靠醫(yī)者手指的靈敏觸覺力加以體驗識別的,因此,學習脈診既要熟悉脈學的基本知識,又要掌握切脈的基本技能,反復(fù)訓練,仔細體會,才能逐步識別各種脈象,并有效地運用于臨床。,脈象形成的原理,脈象是脈動應(yīng)指的形象。脈象的產(chǎn)生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
33、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guān)。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內(nèi)連臟腑,外達肌表,運行氣血,周流不休,所以,脈象成為反映全身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脈象形成的有關(guān)因素有三:,1.心臟搏動是形成脈象的動力 2.氣血運行是形成脈象的物質(zhì)基礎(chǔ) 3.五臟協(xié)同是脈象正常的前提,診脈的部位和方法,診脈部位歷來就有多種?!端貑?#183;三部九候論》有三部九候診法;《靈樞·終始》提出人迎寸口相參合的診法;《素問·五臟別論》提出獨取寸口
34、可以診察全身狀況的論述。,三部九候診法,三部九候診法見于《素問》,是一種最古老的診脈方法。又稱遍診法,即遍診上、中、下三部有關(guān)的動脈。上為頭部、中為手部、下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為九,故稱為三部九候診法。 三部九候診法的用意是何處脈象有變化,便可提示相當部位、經(jīng)絡(luò)、臟腑發(fā)生病變的可能,而不是用一處或幾處脈象來測知全身情況。,,人迎寸口診法,人迎(頸總動脈)寸口診法,是對人迎和寸口脈象相互參照,進行
35、分析的一種方法。 該診法出自《靈樞·終始》:“持其脈口(寸口)人迎,以知陰陽有余不足,平與不平?!薄 ∪擞缈谠\法是用二部相互參照來進行診斷,它比遍診法簡單。,寸口診法,“寸口”及“寸、關(guān)、尺”的概念 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寸口診法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橈后高骨)內(nèi)側(cè)的一段橈動脈的搏動現(xiàn)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一種診察方法。 寸口脈分為寸、關(guān)、尺三部,高骨內(nèi)側(cè)下方為關(guān)部,關(guān)前為寸部,關(guān)后為尺部。兩手各有寸關(guān)尺
36、三部,共六部脈。寸關(guān)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獨取寸口脈診全身疾病之理,寸口位于手太陰肺經(jīng)的原穴部位,是脈之大會,手太陰肺經(jīng)起于中焦,故在寸口可以觀察胃氣的強弱。 臟腑氣血皆通過百脈朝會于肺,所以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能反映于寸口脈象。 寸口部位表淺,易于感知。,寸關(guān)尺分候臟腑,現(xiàn)在臨床上大致認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 左關(guān)候肝膽,右關(guān)候脾胃, 兩尺候腎。,診脈方法,1、體位 病人的體位是
37、正坐或仰臥,腕關(guān)節(jié)下墊一松軟的脈枕。 2、平臂 無論正坐或仰臥位,前臂應(yīng)自然平展,與心臟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 3、時間 診脈最理想的時間是清晨,實則不必為拘,隨時可診。,布指,(1)、交叉取脈:即醫(yī)生以左手診病人右手的脈,右手診左手的脈。 ?。?)、中指定關(guān):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內(nèi)側(cè)下方定關(guān)位,再以食指在關(guān)前定寸位,以無名指在關(guān)后定尺位。 ?。?)、指目觸脈:三指微曲弓形,使指端齊平,觸脈,疏
38、密適當。,指力指法,輕手循之曰“舉”(即用較輕的力觸按至皮膚),稱為“舉法”,又稱“浮取”、“輕取”。 重手取之曰“按”(即用較重的力觸按至筋骨),稱為“按法”,又稱“沉取”、“重取”。 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即用不輕不重的觸按至肌肉),稱為“尋法”,又稱“中取”。,調(diào)息 (平息),即調(diào)息切脈,其意義有二:一是以息計數(shù),一呼一吸,名為一息,正常情況下,一息脈跳四次(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鐘16~18次,每次呼吸脈動4次,間或
39、5次,正常人的脈搏次數(shù)為每分鐘72~80次)。二是強調(diào)醫(yī)生切脈時,須調(diào)勻呼吸,全神貫注于指下。,候五十動,其本意是指每次切脈的時間,不應(yīng)少于脈來五十至,目前在臨床應(yīng)用中實際不得少于一分鐘,必要時可延長。,脈象要素,脈象要素通常以位、數(shù)、形、勢四方面進行分析歸納,以四要素統(tǒng)括28脈。 “位”是指脈搏位置的深淺;“數(shù)”是指脈跳的至數(shù)和節(jié)律;“形”是指脈道的粗細、長短以及脈管的硬度和脈搏往來的流利度;“勢”是指脈搏力量的強弱,而脈
40、的硬度和流利度也都與“勢”密切相關(guān)。,平脈,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 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平脈形態(tài)特征,平脈形態(tài)是三部有脈,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jié)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相應(yīng)正常變化。,平脈特點,平脈的特點是有胃、神、根。有胃氣:總的說來,平人脈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從容和
41、緩,節(jié)律一致。 有神之脈的形態(tài)是柔和有力。 有根:尺脈沉取應(yīng)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形態(tài),平脈的生理變異,(1)四季氣候:平脈相應(yīng)四時氣候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2)地理環(huán)境:南方地處低下、氣候偏溫、空氣濕潤,人體肌腠緩疏,故脈多細軟或略數(shù);北方地勢高,空氣干燥,氣候偏寒,人體肌腠緊縮,故脈多表現(xiàn)沉實。(3)性別:性別不同,則體質(zhì)有差異,脈象亦不同。婦女脈象較男子濡弱而略快,婦女婚后妊娠,脈常見滑數(shù)而沖和。,,(4
42、)年齡: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每分鐘脈搏120次;五、六歲的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青年體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漸衰,脈搏較弱。兒童脈象較軟,老人脈多弦硬。 (5)體格:身軀高大的人,脈的顯現(xiàn)部位較長;矮小的人,脈的顯現(xiàn)部位較短。瘦人肌肉薄,脈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脈常沉。運動員脈多緩而有力。凡常見六脈沉細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陰脈;六脈常見洪大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陽脈。
43、(6)情志:如喜則傷心而脈緩,怒則傷肝而脈急,驚則氣亂而脈動等,當情志恢復(fù)平靜之后,脈象也就恢復(fù)正常。,,(7)勞逸:劇烈運動和遠行之后,脈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脈多遲緩,腦力勞動之人,脈多弱于體力勞動者。 (8)飲食:飯后,酒后脈多數(shù)而有力;饑餓時脈象稍緩而無力。 此外,有一些人,脈不見于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名叫斜飛脈;若脈出現(xiàn)在寸口的背側(cè),名叫反關(guān)脈。,常見脈象,《內(nèi)經(jīng)》記載脈象21種,我
44、國最早的脈學專書《脈經(jīng)》提出24種脈象,宋崔嘉彥《脈訣》增補革、牢二脈,《瀕湖脈學》增長脈,提出27種,李士材的《診家正眼》又增加疾脈,故近代多從28種脈論述。,1、浮脈,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舉之泛泛而有余。其脈位表淺。 臨床意義:浮脈反映病邪在經(jīng)絡(luò)肌表的部位,主表證,亦主虛證。 脈理:邪襲肌腠,衛(wèi)陽抵抗外邪,則脈氣鼓動于外,應(yīng)指而浮。,2. 沉脈,脈象特征:輕取不應(yīng),重按始得。其脈位深沉,位于皮下筋骨。臨床意義:
45、沉脈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 脈理:邪郁于里,氣血內(nèi)困,則脈沉而有力;若臟腑虛弱,正氣不足,陽虛氣陷,不能升舉,脈氣鼓動無力,故脈沉而無力。,3. 遲脈,脈象特征: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相當于每分鐘脈搏60次以下)。臨床意義:遲脈主寒證,有力為寒積,無力為虛寒 脈理:寒凝氣滯,陽失健運,故脈象見遲,遲而有力為冷積實證;遲而無力,多屬虛寒。 脈遲不可概認為寒證,如邪熱結(jié)聚,阻滯血脈流行,也可見遲脈,但遲而有力,按之必實,如傷
46、寒陽明病脈遲可下之類。所以臨證當脈癥合參。,4. 數(shù)脈,脈象特征:脈率增快,一息脈來五至以上 (相當于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 。臨床意義:數(shù)脈主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 脈理:邪熱亢盛,氣血運行加速,故見數(shù)脈,必數(shù)而有力;久病陰虛,虛熱內(nèi)生,脈也見數(shù),但數(shù)而無力;若陽虛外浮而見數(shù)脈,則數(shù)大而無力,按之豁然而空。生理性數(shù)脈可見于兒童(每分鐘110次左右)和嬰兒(每分鐘120次左右)。正常人在運動和情緒激動時,脈率也加快。,5
47、. 洪脈(附大脈),脈象特征:脈體寬大,充實有力,狀若波濤洶涌,來盛去衰。其脈位浮淺。臨床意義:洪脈主氣分熱盛,亦主邪盛正衰。 脈理:內(nèi)熱充斥,脈道擴張,氣盛血涌,故脈見洪象,若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久泄等病證見洪脈,則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6. 微脈,脈象特征:脈形細小,脈勢軟弱,按之欲絕,若有若無。 臨床意義:微脈主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脈理:陽衰氣微,無力鼓動,故見微脈。久病脈微,是正氣將絕;新病脈微主陽氣暴脫。,
48、7. 細脈(小脈),脈象特征:脈細如線,但應(yīng)指明顯。臨床意義:細脈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又主濕病。 脈理:營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氣虛則無力鼓動血液運行,故脈體細小而軟弱無力;濕邪阻遏脈道,氣血運行不利,也見細脈;若溫熱病昏譫見細數(shù)脈,是熱邪深人營血或邪陷心包的證候。,8. 散脈,脈象特征:浮散無根,稍按則無,至數(shù)不齊。其脈位浮,脈形散亂,脈勢軟弱。臨床意義:散脈主元氣離散,臟腑之氣將絕。 脈理:氣虛血耗,陰陽不斂,元氣耗散,脈氣
49、不緊,故舉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則無,漫無根蒂,有:“散似楊花無定蹤”之說。表示正氣耗散,臟腑之氣將絕的危候。,9. 虛脈,脈象特征:三部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虛。臨床意義:虛脈主虛證。 脈理:氣不足以運其血,故脈來無力;血不足以充于脈,則脈道空虛,故虛脈包括氣血兩虛及臟腑諸虛。,10. 實脈,脈象特征:三部脈舉按均有力。臨床意義:實脈主實證。 脈理: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正邪相搏,氣血壅盛,脈道堅滿,故應(yīng)指有力。,11. 滑脈,脈象特征
50、: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yīng)指圓滑。臨床意義:滑脈主痰飲,食滯,實熱。 脈理:實邪壅盛于內(nèi),氣實血涌,故脈來往甚為流利,應(yīng)指圓滑。生理性滑脈可見于婦女妊娠,是氣血充盛而調(diào)和的表現(xiàn)。正常人脈滑而沖和,是營衛(wèi)充實之象,亦為平脈。,12. 澀脈,脈象特征:脈細而緩,往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與滑脈相反。臨床意義:澀脈主傷精,血少,氣滯血淤,挾痰,挾食。 脈理:李時珍稱之為“病蠶食葉慢而艱?!本澭?,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血行不暢,脈氣往來艱澀,
51、故脈澀而無力;氣滯血淤或食痰膠固,氣機不暢,血行受阻,則脈澀而有力。,13. 長脈,脈象特征:脈形長,首尾端直,超過本位。 臨床意義:長脈主肝陽有余,陽盛內(nèi)熱等有余之證。 脈理:《醫(yī)碥·四診》云:“溢出三指之外為長。”陽亢、熱盛、痰火內(nèi)蘊,使氣逆壅盛,脈道充實,故脈象長而硬滿,超過尺寸。生理性長脈可見于正常人。脈長而和緩,是中氣充足,升降流行暢通,氣血都無虧損的脈象。即所謂“長則氣治”。,
52、14. 短脈,脈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滿部。臨床意義:短脈有力為氣郁,無力為氣損。 脈理:《醫(yī)碥·四診》云:“歉于三指之中為短?!睔馓摬蛔?,無力鼓動血行,故脈短而無力, 所謂“短則氣病”。又有因氣郁血瘀,或痰滯食積,阻礙脈道,以致脈氣不伸而見短脈,則短澀而有力。故短脈不可概作不足論,應(yīng)注意脈之有力無力。,15. 弦脈,脈象特征:端直而長,如按琴弦,脈勢較強、較硬。臨床意義:弦脈主肝膽病,諸痛,痰飲,瘧疾。亦主虛勞,胃氣衰
53、敗。 脈理: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以柔和為貴。邪氣滯肝,疏泄失常,氣機不利,諸痛,痰飲,阻滯氣機,脈氣因而緊張,則出現(xiàn)弦脈。張仲景云:“瘧脈自弦”。虛勞內(nèi)傷,中氣不足,肝病乘脾,亦常見弦脈;若弦而細勁,如循刀刃,便是胃氣全無,病多難治。老年人陰血不足,血脈失于濡養(yǎng)而失柔和之性,亦可見弦脈。,16. 芤脈,脈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蔥管。其脈位浮,脈形大,脈勢無力,按之中空,即上下兩旁皆見脈形,而中間獨空。臨床意義:芤脈主失血,傷陰。
54、脈理:《瀕湖脈學》云:“芤形浮大軟如蔥,邊實須知內(nèi)已空?!币蛲蝗皇а^多,血量驟減,營血不足,無以充脈,或津液大傷,血不得充,血失陰傷則陽無所附而散于外,故見芤脈。,17. 緊脈,脈象特征:脈來緊張,狀如牽繩轉(zhuǎn)索。其脈勢緊張有力,堅搏抗指。 臨床意義:緊脈主寒、痛、宿食?!对\家正眼》云:“緊脈有力,左右彈人,如絞轉(zhuǎn)索,如切緊繩。”脈理:寒邪侵襲人體,阻
55、礙陽氣,寒邪與正氣相搏,以致脈道緊張而拘急,故見緊脈。寒邪在表,脈見浮緊;寒邪在里,脈見沉緊。劇痛、宿食之緊脈,也是寒邪積滯與正氣相搏的緣故。,18. 緩脈,脈象特征:一息四至、來去緩怠。其脈率稍慢于正常脈而快于遲脈。臨床意義:緩脈主濕病,脾胃虛弱。 脈理:濕性粘滯,氣機為濕所困,或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以充盈鼓動,故脈見緩怠無力,弛縱不鼓。生理性緩脈見脈來從容不迫,應(yīng)指均勻,和緩有神,是神氣充沛的正常脈象。,19. 革脈,脈象特征:
56、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其脈形浮弦大,有搏指感,重按則豁然而空。臨床意義:革脈多主精血虧虛,陽氣外浮。 脈理:由于正氣不固,精血不藏,以致氣無所戀而浮越于外,脈來如按鼓皮,外強中干。臨床常見亡血,失精,半產(chǎn),漏下,如老年人出血即可見革脈。,20. 牢脈,脈象特征:脈位沉,輕取中取均不應(yīng),其形大體長,勢微弦,力強,堅牢不移。臨床意義:牢脈主陰寒內(nèi)實,疝氣癥瘕。 脈理:因陰寒內(nèi)積,陽氣沉潛于下所致。牢脈主實,有氣血之分,癥積、
57、腫塊,是實在血分;瘕聚、疝氣,是實在氣分。若牢脈見于失血,陰虛等證,便屬危重征象。,21. 弱脈,脈象特征:極軟而沉細。臨床意義:弱脈主氣血不足,陽虛。 脈理:血虛脈道不充,則脈細;氣虛則脈搏乏力,則脈位深沉、軟弱無力。弱脈主氣血不足,陽虛氣弱之病。病后正虛,見脈弱為順;新病邪實,見脈弱為逆。,22. 濡脈,脈象特征:浮而形細,勢軟,搏動力弱,不任重按,按之則無。臨床意義:濡脈主諸虛,又主濕。 脈理:因陰虛不能斂陽則脈浮軟,精血
58、不充則細弱。濕氣阻壓脈道,阻遏脈道,也見濡脈。,23. 伏脈,脈象特征: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其脈位較沉脈更深,脈隱伏于筋下,附于骨上,輕取、中取、重取均不見,診查時需用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動筋肉,才能觸到脈象搏動,甚則伏而不見。臨床意義:伏脈主邪閉,厥證,也主痛極。脈理:因邪氣內(nèi)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伏而無力為氣血虛損,陽氣欲絕,不能鼓脈于體表所致。若兩手脈潛伏,同時太溪與趺陽脈都不見的,屬險證。,24. 動脈,脈象
59、特征: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shù)有力。關(guān)部尤為明顯,且動搖不定。臨床意義:動脈主痛,驚恐。脈理:動脈主弱主驚,痛則陰陽不和,氣為血所阻滯;驚則氣血紊亂,脈行躁動不安,陰陽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氣血沖動,故脈道隨氣血沖動而呈滑數(shù)有力,但脈體較短。,25. 促脈,脈象特征:脈來數(shù)而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臨床意義:促脈主陽盛實熱,氣血痰飲宿食停滯,亦主臟氣虛弱,陰血衰少。 脈理:陽盛實熱,陰不和陽,故脈來急數(shù)有力而時見歇止。促脈亦主真元衰憊,
60、若促而細小無力,則為臟氣虛弱,陰血衰少,致脈氣不相接續(xù),多是虛脫之象。,26. 結(jié)脈,脈象特征:脈來緩而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臨床意義:結(jié)脈主陰盛氣結(jié),寒痰血瘀,癥瘕積聚。亦主氣血虛衰。 脈理:陰盛而陽不和,故脈緩慢而時一止,凡寒痰瘀血,氣郁不疏,脈氣阻滯,故見結(jié)脈。久病虛損,氣血虛弱,脈氣不繼,多見結(jié)而無力。,27. 代脈,脈象特征:脈來緩而時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方來。臨床意義:代脈主臟氣衰微。亦主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
61、脈理:臟氣衰微,氣血虧損,元氣不足,以致脈氣不能銜接而止有定數(shù)。至于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諸病而見代脈,是因病而致脈氣不能銜接,脈亦見歇止。體質(zhì)異?;驄D女妊娠,也可見到代脈,這些都與臟氣衰微,或一臟無氣之代脈有所不同,不可概作病脈論。,28. 疾脈,脈象特征: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鐘140次以上)。其脈率比數(shù)脈更快。臨床意義:疾脈主陽極陰竭、元氣將脫。亦主熱盛陽極。 脈理:傷寒、溫病在熱極時往往有疾脈,疾而按之益堅是陽
62、亢無制,真陰垂危之候;若疾而虛弱無力是元陽將脫之征。臨床上高熱,脈疾有力,為熱盛陽極之證。勞瘵病亦可見疾脈,多屬危候。生理性疾脈可見于劇烈運動后,嬰兒脈來一息七至也是平脈,不作疾脈論。,六綱脈,,六綱脈,六綱脈,,六綱脈,,六綱脈,,六綱脈,,(二)相兼脈與主病,單一脈:是單一特征脈,如浮、沉、遲、數(shù) 。 相兼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脈象相兼出現(xiàn)的脈。這些相兼脈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個脈所主病的總和。如浮為表,數(shù)為熱,合之即為表熱;浮為
63、表,遲為寒,合之即為表寒。又如浮數(shù)而無力為表虛熱;沉遲而有力為里實寒。,,,沉遲脈,主里寒證,常見于脾腎陽虛,陰寒凝滯的病證。,沉弦脈,主肝郁氣滯,或水飲內(nèi)停。,沉澀脈,主血瘀,尤常見于陽虛而寒凝血瘀者,沉緩脈,主脾虛,水濕停留。,真臟脈,,,凡脈無胃神根的,便是真臟脈,又稱怪脈,敗脈,死脈,絕脈。 元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列怪脈十種,稱為“十怪脈”,后世醫(yī)家在十怪脈中除去偃刀、轉(zhuǎn)豆、麻促,稱為“七絕脈”。,七絕脈 (1),1.釜沸脈:
64、脈在皮膚,浮數(shù)之極,至數(shù)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無根。為三陽熱極,陰液枯竭之候,主脈絕,多是臨死前的脈象。2.魚翔脈: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似有似無,如魚在水中游動。此為三陰寒極,陽亡于外之候。3.蝦游脈:脈在皮膚,如蝦游水,時而躍然而去,須臾又來,其急促躁動之象仍如前。為孤陽無依,躁動不安之候,主大腸氣絕。4.屋漏脈:脈在筋肉之間,如屋漏殘滴,良久一滴,即脈搏極遲慢,濺起無力。此為胃氣營衛(wèi)將絕之候。,七絕脈 (2),5.雀啄脈:脈
65、在筋肉間,連連數(shù)急,三五不調(diào),止而復(fù)作,如雀啄食之狀,此為脾無谷氣已絕于內(nèi)。6.解索脈:脈在筋肉之間,乍疏乍密,如解亂繩狀。這是一種時快時慢,散亂無序的脈象。為腎與命門之氣皆亡。 7.彈石脈:脈在筋肉之下,如指彈石,辟辟湊指,毫無柔和軟緩之象,此為腎氣竭絕之象。,診婦人脈與小兒脈,(一)診婦人脈 1. 診月經(jīng)脈:婦女經(jīng)期氣血調(diào)和,則脈現(xiàn)滑數(shù)。婦人左關(guān)尺脈,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是月經(jīng)將至。寸關(guān)脈調(diào)和,而尺脈絕不至的
66、,月經(jīng)多不利。 閉經(jīng):婦人閉經(jīng)有虛實之分。尺脈虛細澀,是血少的虛閉證;尺脈弦澀,是實閉證。,診妊娠脈:,婦人婚后月經(jīng)停止,脈來滑數(shù)沖和,兼有飲食異于平常,嗜酸或嘔吐等現(xiàn)象者,才是妊娠真候。孕脈和病脈必須鑒別。胎孕有數(shù)脈,勞損亦有數(shù)脈,但勞損脈之數(shù),多兼澀;胎孕脈之數(shù),必兼滑。,按 診,按診是醫(yī)生用手觸、摸、推、按病人的肌膚、胸腹、手足及其它病變部位,配合望、聞、問診,并從局部冷熱、硬軟、疼痛、痞塊或其它異常變化,從而測知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