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4 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昂揚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在寫作中學習應用。3.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樸質、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4.學習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點。一、導入新課顯示白楊樹的圖片。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欣賞一種樹,這種樹叫白楊樹。請同學們對照圖片說說這種樹的特征,并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說說你由這種樹聯(lián)想到了什么?【教學提示】白楊
2、樹筆直的干,向上收攏的枝葉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戍邊士兵、保國的將軍等。教師宜在引導學生對白楊樹整體進行關注,從而導入新課。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簡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寫作背景:這篇散文寫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由于中國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
3、戰(zhàn)線瀕于分裂的局面,中國共產(chǎn)黨肩負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1940 年 5 月,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在延安參觀講學期間,親身體察了解放區(qū)軍民的斗爭生活,看到了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風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變后,作者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便寫下了此文。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并說說朗讀時應把握怎樣的情感基調。明確:朗讀時應讀出文中的激情與豪氣,讀出
4、深蘊其中的贊美之情。2.本文的題目為《白楊禮贊》 ,而作者也確實是在不斷地贊揚白楊樹,請你找到文中贊揚白楊樹的語句,說說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贊美白楊樹的,從哪幾個方面贊美了白楊樹。明確:第 1 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第 1 段是總體的贊美,與題目對應,也承接后文)第 4 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第 4 段的贊美是在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后發(fā)出的,白楊樹在黃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
5、種意境美)第 6 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第 6 段的贊美是在第 5 段描寫白楊樹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之后發(fā)出的,贊嘆白楊樹的形美與神美)第 8 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里由白楊樹的品質聯(lián)想到當?shù)厝嗣竦钠焚|,白楊樹已經(jīng)具有了象征意義,既是贊美白楊樹,又是贊美人)第 9 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總結性的贊美,與前文所有的贊美形成呼應)探究二:通過本文的學習
6、,我們明顯地感受到白楊樹的挺拔象征著樸實堅韌的農(nóng)民士兵,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著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的革命精神。為什么白楊樹會如此具有象征意義呢?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對象征手法有怎樣的認識?請結合文本分析。明確:(1)作者最初在描寫白楊樹時極盡筆墨對白楊樹的外部形態(tài)及內在品格進行描繪贊美,已賦予其人性化的特征。當作者用四個反問句點明之時,這象征意義便立即凸顯出來。(2)從本文的象征手法運用來看,象征手法首先是一種結構立意上的技巧,而不是語言運
7、用上的技巧,所以它不像比喻等修辭手法,不是簡單說“北方的勞動民眾像挺直的白楊樹一樣堅韌” ,而是先刻畫白楊樹,再點出其象征意義。這也說明了在運用象征手法時,宜先對某一事物做具體描繪,突出它具有象征意義的特點,再賦予其象征意義。此外,本文是托物言志類散文,而如何將物與志相結合呢?象征的手法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途徑。三、板書設計白楊禮贊白楊樹 Error! ――→不平凡(線索) {生長環(huán)境 外部形態(tài) 內在品格}――→(象征)可取之處本文
8、從托物言志類散文的文體特征出發(fā),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及思想感情之后,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象征這一表現(xiàn)手法,突出象征手法與托物言志類散文之間的聯(lián)系,深化學生對此類文章的認識。不足之處本文需重點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如在寫作技法上,就有欲揚先抑、象征、烘托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值得重點教學;在價值觀上,本文也可重點突出革命精神。但為了讓學生達到“識文知類”的效果,只能將象征手法的運用重點突出,其他點只是點到為止。取舍或有欠缺,需在多次教學過程中進行更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