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組織損傷后會進行自我修復,在修復過程中組織生長過度和異常增生,形成瘢痕,是創(chuàng)傷后愈合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外科修復的熱點、難點話題。分析影響臨床預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Ⅰ型膠原、Ⅲ型膠原構成比發(fā)生了變化。本實驗采用Plasma對不同時期的兔耳增生性瘢痕進行照射,經過觀察各實驗組與對照組中Ⅰ型膠原、Ⅲ型膠原構成比的變化情況及瘢痕組織中膠原纖維的分布特征,探討Plasma治療增生性瘢痕不同時期的區(qū)別,為臨床確定Plasma治療增
2、生性瘢痕的最佳時期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選取體重在2.5±0.18kg的雄性新西蘭大白兔6只,用圓形環(huán)鉆沿兔耳耳腹長軸各做6個直徑為8mm,深及軟骨表面的圓形全層皮膚創(chuàng)面缺損,各創(chuàng)面間隔1.0cm,6只兔子共形成72個圓形創(chuàng)面。隨機將72個瘢痕創(chuàng)面分成6組,分別行Plasma治療和對照(不做任何治療):
1增生期治療組(n=12):造模后1個月(增生期)行Plasma照射治療。Plasma參數:定點TIP
3、,直徑12毫米,像束點間距1毫米,能量設定為80瓦,無套管治療頭(熱效應弱,剝脫效應強)重復掃描4次。Plasma治療術后21天取材。
2消退期治療組(n=12):造模后2個月(消退期)行Plasma照射治療。治療參數、取材時間同1組。
3成熟期治療組(n=12):造模后3個月(成熟期)行Plasma照射治療。治療參數、取材時間同1組。
4增生期對照組(n=12):作為增生期治療組的空白對照,不做治療,與1
4、組同時取材。
5消退期對照組(n=12):作為消退期治療組的空白對照,不做治療,與2組同時取材。
6成熟期對照組(n=12):作為成熟期治療組的空白對照,不做治療,與3組同時取材。
經脫水、浸蠟、石蠟包埋等步驟后,將標本做成厚度約為5.0μm組織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Masson和天狼猩紅染色后分別觀察每個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兔耳增生性瘢痕膠原纖維
5、的分布特征;用苦味酸-天狼猩紅偏振光法以及圖像分析技術對各實驗組及對照組兔耳增生性瘢痕組織中Ⅰ型膠原纖維、Ⅲ型膠原纖維的構成比進行測定,以反映Plasma治療增生性瘢痕的成效。
將各實驗組及對照組兔耳增生性瘢痕組織中Ⅲ型膠原占的比例進行統(tǒng)計,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選擇 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進行完全隨機分組兩因素析因設計與方差分析,設定P<0.01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
6、
對照組
增生期:局部腫脹充血,逐漸增厚,高出周圍正常皮膚,凸出表面,外形不規(guī)則,表面呈紅色,質實韌,未超出原術野范圍;光鏡下見排布紊亂的膠原纖維大量增生,可見旋渦結構,微血管增生明顯。
消退期:瘢痕組織厚度有所減低,硬度也開始向軟轉化,顏色由紅色向淺紅轉變、輕度萎縮;光鏡下可見到外形粗大、較增生期更密集、排列進一步紊亂、膠原結節(jié)少見膠原纖維及減少的微血管。
成熟期:瘢痕組織厚度明顯減低,但仍然高
7、出于皮膚表面,質地較正常皮膚硬,中央部位色白,明顯萎縮;光鏡下顯示膠原纖維外形變細、更加密集、排列明顯紊亂且無膠原結節(jié),同時微血管進一步減少。
治療組
增生期:瘢痕組織質地較軟、觸之有彈性,顏色變淺,光鏡下可見到膠原纖維變細,顏色由深變淺,膠原排列有序。
消退期:瘢痕組進一步變軟、彈性增加,顏色變淡,光鏡下可見到纖維變細,顏色明顯變淺,膠原排列疏散、規(guī)則的瘢痕組織膠原纖維。
成熟期:瘢痕組織變得更
8、加平軟,彈性和顏色更與周圍皮膚更加接近,光鏡下可見真皮層變薄,成纖維細胞減少;與消退期相比,膠原纖維變得細而長,排列更加有序。
2偏光顯微鏡觀察與圖象分析
對照組
增生期:Ⅰ型膠原纖維約占57%,束狀分布、黃色、粗大且排列無序;Ⅲ型膠原纖維約占43%,網疏狀分布、綠色、細絲狀,分布于Ⅰ型膠原周圍。
消退期:Ⅰ型膠原纖維增加,約占全視野的83%,外形粗大,排列明顯紊亂,相互聚集形成團塊,相比之下Ⅲ型
9、膠原纖維少,所占比約17%,分布于Ⅰ型膠原周圍。
成熟期:Ⅰ型膠原纖維大量增加,約占整個視野的92%以上,排列更加紊亂,呈竹節(jié)狀,Ⅲ型膠原少見,所占比約為8%。
治療組
增生期:膠原纖維排列較增生期對照組有序,Ⅰ型膠原纖維為53%左右,低于對照組,而Ⅲ型膠原在47%左右,比例提高。
消退期:可見排列較對照組規(guī)則、疏散的膠原纖維,Ⅰ型膠原纖維所占比例為69%,且型膠原纖維所占比明顯高于消退期對照組,
10、約占31%。
成熟期:可見排列疏散并趨于一致的膠原纖維,更接近于正常組織,Ⅰ型膠原纖維所占比例為75%,Ⅲ型膠原纖維所占比顯著增高,約占25%。
3統(tǒng)計學分析
分別統(tǒng)計各實驗組及對照組兔耳增生性瘢痕組織中Ⅰ型膠原、Ⅲ型膠原所占的比例;應用SPSS13.0對各組標本Ⅲ型膠原所占的比例行兩因素多水平的析因分析,以P<0.01作為判斷差異顯著性的標準。結果表明:在增生性瘢痕的三個不同階段,Ⅲ型膠原所占的比例不同且
11、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F=307.038,P=0.000<0.01),Plasma治療后,Ⅲ型膠原在瘢痕組織中所占的比例明顯增加(F=142.806,P=0.000<0.01)。分析表明,Plasma對增生性瘢痕中Ⅲ型膠原的增加程度在不同時期的亦有顯著差別(F=16.214,P=0.000<0.01)。與對照組相比分別為:成熟期增加17%;消退期增加14%;增生期增加4%。因而,跟據統(tǒng)計學結果認為:Plasma治療兔耳增生性瘢痕在成熟期效果最
12、好,其次為消退期,最后為增生期。
結論:
1 Plasma治療后,瘢痕組織質地改善明顯,由質地實韌變得柔軟而有彈性。將正常皮膚與瘢痕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形態(tài)進行比較后發(fā)現,治療組瘢痕組織中Ⅰ、Ⅲ型膠原比值降低,更接近于正常皮膚中比例,膠原纖維形態(tài)也趨向于正常皮膚膠原纖維,這可能是微等離子體治療增生性瘢痕的機理之一。
2 Plasma對不同時期增生性瘢痕的治療效果截然不同。在增生期微等離子體治療增生性瘢痕的效果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等離子體射頻治療增生性瘢痕的臨床研究.pdf
- HA在增生性瘢痕不同時期的表達及意義.pdf
- 微等離子束治療增生性瘢痕的臨床研究.pdf
- 正常皮膚、瘢痕疙瘩和不同時期增生性瘢痕中巨噬細胞分布的比較研究.pdf
- TGF-B3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不同時期的表達及意義.pdf
- C-Kit、PI3K在不同時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達.pdf
- 微等離子體與點陣Er-YAG激光(2940nm)治療兔耳增生性瘢痕療效的比較研究.pdf
- 微等離子體射頻對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數量及IL-8表達的影響.pdf
- 深Ⅱ度燒傷后不同時期Bcl-xl、Bax蛋白與增生性瘢痕相關性的研究.pdf
- 微等離子體射頻對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療效及對其MCP-1含量影響.pdf
- 點陣Er-YAG激光(2940nm)對兔耳增生性瘢痕不同時期膠原重塑的影響.pdf
- 微針陣列給藥技術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療的研究.pdf
-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不同時期治療方法的選擇.pdf
- 微針陣列給藥技術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療的研究
- 增生性瘢痕放射治療的基礎研究.pdf
- 等離子體基礎構件及等離子體天線的研究.pdf
- 不同時期信鴿的飼料配方
- 等離子體及等離子體覆蓋物體的電磁特性研究.pdf
- 不同時期女性的營養(yǎng)建議
- 激光微等離子體輻射特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