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合并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診斷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本文分三個部分進行探討:
  第一部分:標本庫的建立與血液凝血、抗凝、纖溶系統(tǒng)常用實驗室指標的檢測
  目的:通過收集血液病臨床疑診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及血液樣本,建立較大規(guī)模的標本庫,然后進行一系列血漿因子檢測,探索血液病合并DIC患者的實驗室指標檢測結(jié)果變化的特點,方便后期研究篩選或提出能提高血液病合并DIC診斷的實驗室指標及其合理界值,并比較三個不同診斷標準對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并發(fā)DIC的診斷效能,進

2、而對中國DIC診斷標準提出改進意見等。
  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血液病研究所診治的血液病臨床疑診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患者連續(xù)靜脈血標本。收集并整理患者對應(yīng)的臨床病例資料。所有標本均進行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相關(guān)指標篩查,包括血小板計數(shù)(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PT國際標準化比值(PT-INR)、纖維蛋白原(FIB)、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降

3、解產(chǎn)物(FDP)、D-二聚體(D-D)、凝血酶時間(TT)、甲苯胺藍糾正實驗(ATT)、抗凝血酶Ⅲ復合物(ATA)、FⅧ活性等。每例患者對應(yīng)的每份標本都分別用國際血栓與止血協(xié)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ISTH)DIC積分系統(tǒng)、日本衛(wèi)生福利部(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JMHW)DIC積分系統(tǒng)和2012

4、年中國DIC診斷專家共識進行評價,并統(tǒng)一記錄。
  結(jié)果:共收集160例血液病臨床疑診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患者的579份靜脈血漿標本進行連續(xù)性觀察,結(jié)果用FDP或D-D作為纖溶標志物的ISTH標準診斷為DIC(+)78例,DIC(-)82例,其中以FDP作為纖溶標志物的ISTH標準診斷為DIC(+)45例,DIC(-)115例;用JMHW標準診斷為DIC(+)57例,DIC(-)103例;用2012年中國專家共識診斷為DIC(+)43

5、例,DIC(-)117例。三種不同標準診斷中,各個指標的陽性率不盡相同。
  結(jié)論:血液病臨床疑診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患者的診斷,三種診斷標準的診斷結(jié)果各不相同。進一步研究對三種診斷標準進行客觀評價,判斷其對血液病合并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診斷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DIC篩查實驗中,各個指標的診斷價值也各不相同,有待進一步評價。
  第二部分:三種DIC診斷標準在血液病合并DIC診斷中的應(yīng)用評價
  目的:評價國際血栓

6、與止血委員會顯性DIC標準(簡稱ISTH標準)、日本衛(wèi)生福利部標準(簡稱JMHW標準)和2012年DIC診斷中國專家共識(簡稱中國標準)三種診斷標準在血液病合并DIC診斷中的價值。初步探討國際上常用于診斷DIC的實驗室指標對血液病合并DIC的診斷價值。
  方法:對血液病伴有凝血和(或)纖溶異常的患者160例進行相關(guān)凝血指標的測定,通過觀察各診斷標準在28天死亡率情況,分別計算它們的死亡特異度和敏感度,評價它們的診斷一致率和診斷差

7、異。分析各項指標的變化與三種DIC診斷標準間的關(guān)系。
  結(jié)果:中國標準、ISTH標準、JMHW標準診斷敏感性分別為26.9%(43/160)、28.1%(45/160)、35.6%(57/160);DIC(+)28天死亡率分別為32.6%(14/43)、37.8%(17/45)、31.6%(18/57);死亡敏感度分別為56.0%、68.0%、72.0%;死亡特異度分別為78.5%、79.3%、71.1%。三種不同診斷標準中,D

8、IC(+)組 PLT、FDP、D-D、PT-INR及PT等指標均值和DIC(-)組各項檢測指標均值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ISTH標準和JMHW標準中,DIC(+)組FIB均值和DIC(-)組FIB均值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是,中國標準中,DIC(+)組FIB均值和DIC(-)組FIB均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7)。診斷為DIC(+)時中國標準、ISTH標準、JMHW標準的各項指標

9、的均值分別為:PLT26.14×109/L、28.44×109/L、37.25×109/L;FIB3.24g/L、3.62g/L、2.57g/L;FDP24.65μg/ml、61.35μg/ml、48.34μg/ml;D-D8.29μg/ml、11.89μg/ml、9.71μg/ml;PT-INR1.37、1.52、1.51;PT16.9s、18.11s、18.04s。
  結(jié)論:JMHW標準診斷的敏感性及28天死亡敏感度是三者中

10、最高的,28天死亡特異度最高的是ISTH標準。三種DIC診斷標準對于血液病合并DIC的診斷準確性均有待提高。需要繼續(xù)設(shè)計大樣本研究,通過設(shè)定目前常用的指標合適的界值對現(xiàn)有診斷標準進行改進,或繼續(xù)探索診斷價值更高的實驗室指標,制訂出更適合于臨床上血液病合并DIC診斷的標準。
  第三部分血液病患者中,診斷DIC常用實驗室指標的觀察和評價
  目的:評價本實驗室用于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篩查的實驗室指標對血液病合并DIC的診斷價值,觀

11、察血液病合并DIC患者的實驗室檢測指標的特征,探索能提高血液病合并DIC診斷效能的實驗室指標及其最佳界值。
  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血液病研究所診治的血液病臨床疑診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160例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及血液樣本。所有樣本均進行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相關(guān)指標篩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PT國際標準化比值(PT-INR)、纖維蛋白原(FI

12、B)、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D-二聚體(D-D)、凝血酶時間(TT)、甲苯胺藍糾正實驗(ATT)、抗凝血酶Ⅲ復合物(ATA)、FⅧ活性等。評價上述指標的檢測陽性率、敏感度、特異度、診斷優(yōu)勢比及診斷一致率,并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
  結(jié)果:對160例血液病臨床疑診彌

13、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患者的579份靜脈血漿標本進行連續(xù)性觀察,結(jié)果用JMHW標準診斷為DIC(+)57例,DIC(-)103例。PLT、APTT、FIB、D-D的敏感度雖然好,但特異度較差,尤其是D-D和PLT。PT-INR、PT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均衡,故診斷一致率較高,其次是FDP。TT、ATT試驗陽性率分別只有19.3%和17.5%。ROC曲線結(jié)果:PT、PT-INR、FIB、FDP及D-D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2、0.824、0.7

14、57、0.933及0.897,且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PLT、APTT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594、0.501,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T、PT-INR、FIB、FDP、D-D最佳診斷界值分別為15.5s、1.18、4g/L、10μg/ml和3μg/ml,相對應(yīng)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2%和80%、80%和73%、81%和60%、93%和83%、84%和82%。
  結(jié)論:PT、PT-INR、FIB、F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