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以多種自身抗體產生和多器官損害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程遷延反復,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已有研究表明SLE的發(fā)生與 T、B淋巴細胞的高度活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機體的免疫異常有關,其中以 B細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異常最為突出。B細胞通過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介導組織和器官損傷,遞呈抗原給自身反應性
2、 T細胞,以及產生可溶性介質觸發(fā)、維持炎癥反應,參與SLE發(fā)病機制的多個環(huán)節(jié)。
核轉錄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B)是參與細胞內信號轉導的重要轉錄因子,對T細胞的活化、增殖以及調節(jié)B細胞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表達起著關鍵作用。已有證據顯示,B細胞受體(B cell receptor, BCR)介導的NF-?B信號通路的激活參與了SLE的發(fā)病。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β, PKCβ)是BC
3、R介導的NF-?B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因子,可以通過BCR介導的NF-?B信號通路的激活,對成熟B細胞的存活起重要作用。B淋巴細胞瘤xL(B-cell lymphoma xL,Bcl-xL)和B淋巴細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是Bcl-2蛋白家族的兩個成員,均具有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F-?B可以誘導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等表達失調,PKCβ缺陷的B細胞存活時間短也與Bcl-2、Bcl-x
4、L的表達失調有關。同時,Bcl-2、Bcl-xL還可以通過影響B(tài)細胞功能造成大量自身免疫性抗體堆積,參與SLE的發(fā)病過程。
目前已有在中國華中、華南地區(qū)4199例SLE病人和8255例健康對照中的研究表明,PKCβ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rs16972959與SLE遺傳易感性相關,但缺少在皖籍漢族人群中的報道,且未研究rs16972959基因頻率與SLE相關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指標等疾病特征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研究擬分析皖籍漢族SLE患者及
5、健康對照者PKCβ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rs16972959與SLE遺傳易感性之間的關聯(lián)。同時,采用ELISA方法檢測SLE患者和健康對照中PKCβ、Bcl-xL和Bcl-2血漿表達水平,比較兩組間差異,探討三者血漿表達水平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臨床特征,分析PKCβ、Bcl-xL和Bcl-2血漿表達水平與SLE疾病活動度及不同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指標之間的關系。
第一部分蛋白激酶Cβ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
6、目的:比較 SLE患者和健康對照 PKCβ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rs1697295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差異,探討其與SLE遺傳易感性的關系。同時結合臨床特征,分析其與SLE主要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指標之間的關系。
方法:本研究共納入SLE病例400例,均來自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和附屬省立醫(yī)院風濕免疫科,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SLE分類標準。納入健康對照400例,來自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健康體檢中
7、心健康志愿者。采用 TaqMan探針基因分型技術檢測 SLE病例組和健康對照組 PKCβ基因位點rs1697295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結果采用SPSS10.0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比較SLE病例組和健康對照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差異。檢驗水準α=0.05。
結果:
(1)哈迪-溫伯格檢驗:對照組基因分型的結果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χ2=1.523, P=0.217)。
(2
8、) PKCβ(rs16972959)基因分型:SLE患者組rs16972959位點基因A/A, A/G和G/G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3.75%,33.75%和62.50%,對照組分別為8.00%,36.75%和55.25%,兩組基因型的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816, P<0.001)。對兩組間等位基因頻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 PKCβ-34277227A/G(rs16972959)最小等位基因 A的基因頻率在 SLE病例組和對照組間
9、分別為20.63%和26.3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56,P=0.007)。
(3)基因分型與主要臨床癥狀的關聯(lián):rs16972959基因位點A/A, A/G和G/G的基因型分布與蝶形紅斑、盤狀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jié)炎、漿膜炎、腎臟病變和血液學異常均無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均有P>0.05)。
(4)基因分型與主要實驗室指標的關系:rs16972959基因位點A/A, A/G和G/G的基因型分布與抗核抗體、
10、抗雙鏈DNA抗體、抗Sm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和抗核糖核蛋白抗體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均有P>0.05)。而rs16972959基因型分布在抗核糖體 P蛋白抗體陽性組和陰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61,P=0.042)。
結論:該研究人群中 PKCβ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rs16972959)與 SLE的遺傳易感性有關,rs16972959位點的G等位基因與該人群SLE的發(fā)病風險升高有關。
第二部
11、分蛋白激酶Cβ血漿表達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比較SLE病例組與健康對照組、SLE腎炎組與非腎炎組以及活動期SLE病例與非活動期SLE病例之間血漿PKCβ,Bcl-xL和BCL-2表達水平的差異,分析PKCβ,Bcl-xL和BCL-2表達水平之間的相關性以及三者表達水平與SLE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指標之間的關系。
方法:選取80例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和附屬省立醫(yī)院風濕免疫科確診的SLE患者作為病例
12、組,收集一般情況、臨床資料和實驗室資料。所有的患者均符合1997年修訂的SLE分類標準。選取80例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健康體檢中心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收集一般情況資料。采用 ELISA試劑盒分別檢測PKCβ、Bcl-xL和BCL-2的血漿表達水平。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PKCβ、Bcl-xL和BCL-2血漿表達水平之間的差異。使用SPSS10.0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結果:
13、r> (1) SLE病例組和健康對照組血漿中PKCβ的表達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2, P=0.535);SLE病例組 Bcl-xL血漿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0, P<0.001);Bcl-2在SLE病例組中的血漿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8, P=0.031)。
(2) SLE病例組和對照組血漿中PKCβ表達水平與Bcl-xL和Bcl-2表達水平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均
14、有P>0.05),SLE病例組中Bcl-xL與Bcl-2血漿表達水平之間也無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rs=0.035,P=0.820),而對照組Bcl-xL與Bcl-2血漿表達水平呈負相關(rs=-0.342,P=0.007)。
(3) SLE相應臨床表現(xiàn)陽性組與陰性組之間PKCβ、Bcl-xL和Bcl-2血漿表達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有P>0.05)。
(4) SLE不同實驗室指標與PKCβ和Bcl-2血漿表達水平之間均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IgA腎病及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Peli-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mRNA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TGAM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分析.pdf
- RIP2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6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9血清水平及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SOCS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mRNA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趨化因子受體6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19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CLEC16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性研究.pdf
- SLC15A4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TMEM39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STAT4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mRNA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4血清水平和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RAK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群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Pre-miRN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TRAIL基因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部分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VISA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22RA1基因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相關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