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使用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結合靜息態(tài)下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局部一致性方法(Regional homogeneity,ReHo)觀察腦卒中患者在運動功能相關腦區(qū)的結構和功能改變及其與手運動功能恢復的關系,為皮質下腦卒中患者手運動功能損傷內(nèi)在機制以及功能恢復提供理論
2、依據(jù)。
方法:采用BOLD-fMRI成像技術和VBM測量方法,以靜息態(tài)腦局部一致性和腦灰質密度作為觀測指標。選取13例單側皮質下腦卒中患者作為腦卒中組,給予標準化綜合康復治療訓練,并于發(fā)病20日以及3個月采用Fugl-Meyer進行手功能評分(手+腕),每次評定后使用西門子公司研發(fā)的3.0T magneto verio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進行全腦結構像和靜息態(tài)fMRI掃描,另外選取12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只進行一次同樣序列掃
3、描。采用SPM8統(tǒng)計軟件對腦結構和功能影像進行預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以病灶側初級運動區(qū),運動前區(qū),輔助運動區(qū)和扣帶運動區(qū)作為感興趣區(qū)(Region ofInterest,ROI),比較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后腦灰質密度和ReHo值的動態(tài)變化及與對照組的異同,并SPSS11.5軟件中采用spearman相關檢驗來分析腦卒中組ROI的腦灰質密度和ReHo值與臨床評分之間的可能關聯(lián)。
結果:
1、腦卒中組臨床量表評價結果:康
4、復治療訓練后與康復治療訓練前相比,F(xiàn)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顯著增加(p<0.01)。
2、ROI的VBM分析結果表明: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與對照組相比,腦灰質密度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后與對照組相比,腦灰質密度均減小,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和康復治療訓練后相比,腦灰質密度以康復治療訓練前較高,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5、 3、ROI的ReHo分析結果表明: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和康復治療訓練后分別與對照組相比,ReHo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和康復治療訓練后相比,腦卒中組康復治療訓練前的初級運動區(qū)、運動前區(qū)ReHo均低于康復治療訓練后((p<0.05)),而輔助運動區(qū)和扣帶運動區(qū)的ReHo均高于康復治療訓練后(p<0.05)。
4、腦卒中組ROI腦灰質密度和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
6、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康復治療訓練前的腦灰質密度與康復治療訓練前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初級運動區(qū)0.439、運動前區(qū)0.386、輔助運動區(qū)0.398、扣帶運動區(qū)0.468,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訓練后的腦灰質密度與康復治療訓練后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初級運動區(qū)0.736、運動前區(qū)0.795、輔助運動區(qū)0.594、扣帶運動區(qū)0.668,且均具有顯著性(P<0.0
7、5);Δ密度與Δ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M1區(qū)Δ密度-0.590、PM區(qū)Δ密度-0.635、SMA區(qū)Δ密度-0.778、CMA區(qū)Δ密度-0.809,均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5、腦卒中組ROI的ReHo和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康復治療訓練前的ReHo與康復治療訓練前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初級運動區(qū)0.663、運動前區(qū)0
8、.569、輔助運動區(qū)-0.685、扣帶運動區(qū)-0.569,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訓練后的ReHo與康復治療訓練后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初級運動區(qū)0.848、運動前區(qū)0.731、輔助運動區(qū)-0.730、扣帶運動區(qū)-0.730,且均具有顯著性(P<0.05);ΔReHo與ΔFugl-Meyer手功能評分(手+腕)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M1區(qū)ΔreHo0.721、PM區(qū)ΔreHo0.755、SMA區(qū)Δ
9、reHo0.614、CMA區(qū)ΔreHo0.607,均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結論:
1、與手運動功能相關腦區(qū)灰質密度的異常改變是皮質下腦卒中后腦結構繼發(fā)性損傷的特點,這可能不利于綜合康復治療訓練對手運動功能的恢復。
2、與手運動功能相關腦區(qū)激活模式的改變可能是接受綜合康復治療訓練后手運動功能改善的中樞機制。
3、采用VBM分析方法結合ReHo方法可能有助于探索阻礙以及促進皮質下腦卒中患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康復機器手對腦卒中后手功能恢復療效的研究.pdf
- 運動訓練強度及電刺激對腦卒中恢復機制和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ReHo聯(lián)合VBM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感覺運動皮層功能重塑的fMRI研究.pdf
- 鏡像療法結合通督醒神針法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pdf
- BOLD--fMRI聯(lián)合DTI技術對針刺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恢復機制的初步研究.pdf
- 太極“云手”對腦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研究.pdf
- 機器人對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恢復的療效研究.pdf
- Bold-fMRI聯(lián)合DTI技術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機制的初步研究.pdf
- 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pdf
- 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pdf
- 脊穴點段針刺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pdf
- 強化訓練時間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功能恢復的影響.pdf
- 運動想象訓練促進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pdf
-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對腦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響.pdf
- 手工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pdf
- 基于MPLS的故障恢復機制研究.pdf
- 基于皮質脊髓束重塑的滋補肝腎法促進缺血性腦卒中運動功能恢復的機制研究.pdf
- 低頻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腦卒中患者手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pdf
- 光網(wǎng)絡的快速恢復機制研究.pdf
- 全面危機管理理論下的公共危機恢復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