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臨床診治的回顧性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 肺栓塞(PE)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疾病之一,盡管近幾年在診斷及治療上有了較大發(fā)展,但其死亡率仍高居不下。同時,PE的早期誤診率也較高,國內外相關文獻表明,其誤診率可高達30%,耽誤了最佳的診斷及處理時機。由此可見,早期快速診斷、判斷患者嚴重程度、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對其預后的影響極為重要。故我們不僅要提高對PE的重視與學習,加大臨床上尤其是急診情況下的篩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臨床誤診率;同時,在臨床上除了已經確立為“金標

2、準”的造影檢查或優(yōu)于造影檢查的影像學檢查(如螺旋CT)外,還應該加緊對外周血生物標記物的進一步研究,尋找出比目前D-二聚體(DD)有更高敏感性、特異性的診斷指標,盡快應用于臨床,特別是缺乏先進影像設備的基層醫(yī)院。 本研究對象是南方醫(yī)院近10來臨床確診的PE患者。探討在2001年我國“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前后、不同確診時間組別對誤診、住院死亡的影響。應用休克指數(shù)(心率/收縮壓)和或心臟超聲上右室功能不全對患者進行

3、評估,希望能尋找出更好預測臨床不良事件的指標,及時采取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減低住院死亡率。并應用現(xiàn)有的臨床常用指標,如Fg、CRP及DD是否在PE組、對照組患者中存在差異及治療前后的變化,來判斷嚴重度及治療效果。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分為三部分。 一、肺栓塞臨床分析:對南方醫(yī)院1997年1月~2008年7月本院收治85例PE患者,分為2002前組,2002年后組;以發(fā)病至PE診斷明確分為3組:<12h,12h-24h,>

4、24h。分析不同組別間誤診、住院死亡的情況。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以(X±SD)表示,兩獨立樣本、多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配對樣本均數(shù)比較使用t檢驗,結果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超聲心動圖和休克指數(shù)在肺栓塞預后評價中意義:回顧性分析了南方醫(yī)院1997年1月~2008年7月本院收治85例確診PE患者。其中60例患者同時記錄了休克指數(shù)(心率/收縮壓)及超聲心動圖右心功能而

5、入選。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定義為休克指數(shù)≥1,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定義為休克指數(shù)<1。患者有下列≥1項異常心臟超聲指標可定義為右室功能不全:(1)定性指標,右室運動減弱(輕、中、重)。(2)定量指標,①右室擴大:右室/左室舒張末期內徑>1;右室舒張末期內徑>30mm。②肺動脈高壓(右室壓力負荷過大):肺動脈收縮壓>30mmHg;三尖瓣返流速度>2.8m/s。③平均肺動脈壓>20mmHg。臨床不良事件定義為住院死亡及住院并發(fā)癥發(fā)生,包括出血、復發(fā)、

6、心肺復蘇。對以上病人,分為四組: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正常組,血液動力不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正常組,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不全組,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右室功能不全組。分析不同組別患者在臨床不良事件上的發(fā)生率。在心臟超聲指標上,著重觀察右室(RV)>30mm,右室/左室舒張末直徑(RV/LV)>1,收縮期肺動脈壓(SPAP)>30mmHg,中重度三尖瓣返流(TR)這幾個指標對預后的評價意義。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計量資料以(X±SD)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

7、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間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危險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血漿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治療前后的變化:選擇本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以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為主訴的可疑PE患者100例,其中48例確診為PE組,52例被診斷為其他疾病為對照組。以高危、中危、低危來區(qū)分患者的嚴重程度。入院后均檢查Fg、CRP及DD。PE組患者

8、在治療1周后,均復查Fg、CRP及DD。比較PE組與對照組、PE患者中高危、中危、低?;颊咧委熐昂驠g、CRP及DD的變化。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計量資料以(X±SD)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兩樣本率比較采用X2檢驗,不同指標之間用相關回歸分析其相關關系。取P<0.05為顯著性差異。 結果: 一、肺栓塞臨床分析:2002年前組35例,誤診17例(48.6%),住院死亡16例(45.7%);2002年后

9、組50例,誤診12例(24.0%),住院死亡11例(22.0%)。確診時間<12h組40例,誤診2例(5.0%),住院死亡14例(35.0%);12-24h組8例,誤診4例(50.0%),住院死亡4例(50.0%)。>24h組37例,誤診23例(62.2%),住院死亡9例(24.3%)。2002年前后誤診率、住院死亡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9;p=0.021)。其中確診時間不同組間的住院死亡率無顯著性差異(p=0.275),但誤診

10、率有顯著性差異(P=0.000)。 二、超聲心動圖和休克指數(shù)在肺栓塞預后評價中意義: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正常組9例,并發(fā)癥0例、住院死亡0例。血液動力不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正常組2例,并發(fā)癥0例、死亡0例。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右室功能不全25例,并發(fā)癥2例(8.0%)、住院死亡6例(24.0%)。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右室功能不全組24例,并發(fā)癥16例(66.7%)、住院死亡15例(62.5%)。右室功能不全及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PE患者的近期住院

11、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明顯增高(P<0.05)。休克指數(shù)(SI)≥1,右室(RV)>30mm,右室/左室舒張末直徑(RV/LV)>1,收縮期肺動脈壓(SPAP)>30mmHg,中重度三尖瓣返流(TR)對PE患者預后預測有較重要的作用。 三、血漿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治療前后的變化:PE組患者血漿Fg、CRP及DD濃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P<0.05),PE三個亞組間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經治療后PE

12、組血漿Fg、CRP及DD下降明顯(P<0.01),其中有效組下降的程度明顯(P<0.05),無效組有上升趨勢;PE組患者血漿Fg、DD和CRP水平均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 結論: 一、我國肺血栓栓塞癥指南的頒布對減少PE的誤診率、住院死亡率有一定幫助,但PE患者仍有較高的早期誤診率和住院死亡率。 二、右室功能不全及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PE患者有較高的近期住院并發(fā)癥及死亡率。右室(RV)>30mm,右室/左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