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信息網(wǎng)絡中造謠、傳謠事件多發(fā),《刑法修正案(九)》專門出臺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進行規(guī)制。本罪的及時出臺具有重要意義,但司法實踐對其構成要件中“社會秩序”、“虛假信息”、“信息網(wǎng)絡、其他媒體”、“編造、傳播”等要素的認定標準并不明確,可能造成本罪的不當擴大化適用。因而對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進行準確的司法認定,從理論上講,有助于完善虛假信息犯罪體系的構建;從實踐的角度看,有助于司法工作人員在類似案件中掌握好定罪量刑標準,也利
2、于對公民網(wǎng)絡言論自由的有效保護。
全文共計三萬余字,共分五個部分,主要從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概述、“社會秩序”的司法認定、“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的司法認定、“信息網(wǎng)絡或其他媒體”的司法認定、“編造、傳播”的司法認定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一部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概述。該部分主要介紹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歷史沿革、立法背景和設立本罪的意義。本罪可追溯至1997年《刑法》對數(shù)個虛假信息類犯罪的規(guī)定
3、,發(fā)起于2003年《刑法修正案(三)》對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設立,在2013年相關司法解釋出臺“網(wǎng)絡型尋釁滋事罪”后設立時機成熟。本罪的立法背景在于網(wǎng)絡謠言日益泛濫,并已嚴重危及社會秩序,通過設立本罪有利于完善虛假信息類犯罪體系,更為契合罪刑法定原則,也有助于有效規(guī)制網(wǎng)絡造謠、傳謠行為,但也存在構成要件不明確等缺陷,有待于對其進行準確解釋和認定。
第二部分“社會秩序”的司法認定。社會秩序或社會公共秩序作為本罪侵犯的客
4、體,實踐中存在著能否涵蓋心理秩序、網(wǎng)絡秩序的爭議,以及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和造成嚴重后果的程度不明晰的問題。心理恐慌過于抽象、難以把握,容易造成取證困難,不宜將其視為社會秩序;網(wǎng)絡秩序的法益重要性與現(xiàn)實社會秩序相比不具有等量性,不應認定為社會秩序;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程度應當結合形式上的轉發(fā)量、閱讀量等和實質上的受影響場所的性質、社會活動的重要程度、受影響場所的人數(shù)、時間、范圍等綜合認定;“嚴重后果”的標準可結合造成人員傷亡的人數(shù)、程度、經(jīng)濟
5、損失的大小、國家形象和政治形象的影響等綜合制定。
第三部分“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的司法認定。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作為本罪的對象,存在著四類信息認定不清,容易與恐怖信息、尋釁滋事信息相混淆的情況,以及虛假信息的認定標準不明確,易與表達情緒性言論混為一談、虛假程度難以判斷的問題?!半U情、疫情、災情、警情”應當包括突發(fā)傳染病疫情信息、劫持航空器威脅、重大災情、重大疫情等虛假信息,但不宜包括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
6、脅等恐怖信息和歪曲行業(yè)形象或擾亂道德秩序的虛假信息;虛假信息的虛假性不應包括表達情緒性言論,其虛假程度應當從內(nèi)容的相符度、發(fā)生的現(xiàn)實可能性、誘導性、具體性、來源的非正當性等方面判斷。
第四部分“信息網(wǎng)絡、其他媒體”的司法認定。實踐中,“信息網(wǎng)絡”和“其他媒體”的認定過于抽象和泛化,應當以公共性作為認定標準。對于封閉式及時通訊軟件和封閉式信息發(fā)布平臺,不能認定為信息網(wǎng)絡,半開放式和開放式信息發(fā)布平臺則應予以認定。傳單、小廣告以及
7、宣傳廣播、喇叭等具有公共性,應視為“其他媒體”,電話、短信則應視情形對待,一對一撥打電話、發(fā)送短信不具有公共性,不能認定為“其他媒體”;群發(fā)短信和多次隨機撥打電話則應視為“其他媒體”。
第五部分“編造、傳播”行為的司法認定。實踐中對于單純編造、編造后放任他人傳播的行為應否認定為“編造、傳播”存在爭議。而信息網(wǎng)絡中傳播行為則難以界定。應當明確單純編造行為不構成犯罪,編造并放任他人傳播的則可擴大解釋為“編造+傳播”;向特定人傳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中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行為.pdf
- 論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刑法規(guī)制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pdf
- 網(wǎng)絡謠言犯罪的刑法立法規(guī)制——兼議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pdf
- 虛假訴訟罪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 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 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犯罪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pdf
- 故意傷害罪的司法認定.pdf
- 故意傷害罪的司法認定研究.pdf
- 論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
- 虛假訴訟罪司法適用問題研究.pdf
- 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的司法認定.pdf
- 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及立法完善.pdf
- 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及合理完善.pdf
- 故意毀壞財物罪司法疑難問題研究.pdf
- 侵占罪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 運輸毒品罪的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 虛假訴訟罪司法適用相關問題的思考.pdf
- 貸款詐騙罪的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 尋釁滋事罪司法認定問題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