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動脈壁上聚集了脂質、細胞外基質和炎癥細胞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研究表明,很多種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參與AS的形成。了解AS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及細胞學機制,將有助于預防和治療AS所導致的臨床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人的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含有220個氨基酸的
2、糖蛋白,在缺少維甲酸等誘導劑的條件下,CREG能通過拮抗E1A誘導的轉錄激活和細胞轉化,抑制人的胚胎瘤細胞增殖和VSMC的表型轉化,并促進其成熟分化。PCI術后再狹窄和AS疾病均有VSMC的遷移和增殖等病理性細胞行為參與其中。而以往本室研究已證明,CREG作為一種保護因子通過拮抗VSMC的遷移和增殖等表型轉化的生物學行為,抑制了PCI術后再狹窄。然而,CREG對AS中VSMC表型轉化的調控作用研究尚未見報道。
目的:探討C
3、REG在AS發(fā)生、發(fā)展中對VSMC表型轉化的調控作用和分子機制。
方法:
1.標本
(1)人的AS血管來源于截肢手術的糖尿病病人,正常血管來源于器官捐贈者。(2)新西蘭大白兔給予正常喂養(yǎng)和高脂喂養(yǎng)1月或者2月。高脂飼料:1%膽固醇,10%脂肪,10%蛋黃粉。白兔麻醉后取主動脈根部血管。(3)apoE(-/-)小鼠購自北京大學動物實驗中心,8周齡斷奶后給予高脂喂養(yǎng)(添加21%脂肪和0.25%膽固醇
4、)。
2.免疫組化和免疫熒光染色
(1)石蠟切片的免疫組化:組織分離后,PBS清洗,浸入4%福爾馬林溶液,4℃過夜。固定的組織按酒精梯度脫水,石蠟包埋。切成5μm厚的切片,烤箱烘干后脫蠟,按梯度酒精復水。切片用3%甲醛過氧化氫孵育30min,去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然后在室溫下用4%小牛血清(BSA)孵育60min,阻斷非特異性抗體。加入1∶100的一抗(抗CREG,SMαactin,SM MHC和CD31抗體
5、),4℃過夜;PBS清洗后加入1∶150稀釋的二抗90min,PBS清洗后用0.05%DAB染色2min,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后封片。光學顯微鏡照相。(2)冰凍切片的免疫熒光:組織分離后于4%多聚甲醛浸泡30min,7.5%蔗糖PBS脫水過夜。將組織包埋于OCT中冷凍,而后切成5gm的冰凍切片,3%過氧化氫去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4%BSA封閉后加入一抗及帶有熒光標記的二抗,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3.VSMC培養(yǎng)
6、r> VSMC來源于心臟移植手術中人的非AS動脈,經胰酶消化后的VSMC在10%胎牛血清(FCS)DMEM中培養(yǎng)傳3-5代。VSMC經傳代后種植于0.4%FCS的DMEM中培養(yǎng)48h,添加100gg/mL oxLDL刺激不同時間點。如果用阻斷劑時,將ERK阻斷劑提前加入細胞培養(yǎng)皿中,30min后給予100μg/mL oxLDL刺激。
4.蛋白純化和western blot分析
細胞和組織勻漿在裂解液中裂
7、解后,15000g離心10min收集上清,測定總蛋白濃度。蛋白經濃縮膠、分離膠電泳后,轉移至PVDF膜。加入一抗及帶有HRP的二抗,添加ECL試劑盒中的熒光劑,曝光顯影。
5.AS斑塊定量分析
將HE染色及油紅染色的照片經Image-pro plus6.0軟件系統(tǒng)分析,計算斑塊面積所占的百分比。
6.ELISA分析上清中的TNF-α和IL-1β
細胞經oxLDL刺激后,在指定時間點
8、收集上清,按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定量分析TNF-α和IL-1β含量。
結果:
1.CREG在AS血管中表達下調
(1)新西蘭白兔高脂喂養(yǎng)1-2月,動脈血管行免疫組化染色,發(fā)現(xiàn)高脂喂養(yǎng)1月時血管內膜開始增厚,內膜細胞增生活躍。與對照組相比,VSMC標志蛋白SMα-actin和SM MHC表達下降,同時CREG表達也下調。Western blot分析顯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CREG在高脂喂
9、養(yǎng)的AS血管中表達明顯下調。(2)在人的AS血管中,CREG無論在內膜還是在中膜,表達均明顯下降,同時VSMC標志物Sma-actin和SM MHC也下降。(3)在apoE(-/-)小鼠高脂喂養(yǎng)2周內,CREG在動脈血管中的表達不是降低,而是明顯升高,高脂喂養(yǎng)第4周CREG表達急劇下降,而后又逐漸上升,但不能升至正常水平。同時核轉錄因子NF-κB隨著時間的推移,表達逐漸升高。
2.oxLDL刺激VSMC下調CREG,過表達
10、CREG抑制VSMC增殖
(1)oxLDL刺激VSMC12~24h后,CREG蛋白表達降低,同時SMα-actin和SM MHC表達也下降,P-ERK1/2表達卻上調。在CREG低表達組(CREG-DOWN)細胞給予ERK阻斷劑PD98059(50μmol/L)后再添加oxLDL,細胞增殖受到抑制。經oxLDL刺激24h,CREG正常表達(CREG-NR)組的細胞數(shù)量明顯多于CREG高表達(CREG-UP)組,而CREG-
11、DOWN組細胞數(shù)量又明顯高于CREG-NR組。Brdu陽性細胞數(shù)在CREG-DOWN組最多,其次為CREG-NR組,CREG-UP組最少。這表明:CREG過表達明顯抑制VSMC增殖,而CREG低表達則促進了VSMC的增殖。
3.CREG過表達抑制NF-κB p65核轉位,降低了TNF-α和IL-1β分泌
(1)在三組細胞中,血清饑餓后添加100μg/ml oxLDL刺激12~24h,提取核蛋白后行wester
12、n blot檢測NF-κB p65。在CREG-NR組細胞中,核內NF-κB表達明顯增多,在CREG-UP組細胞中NF-κB表達僅輕度上升,而CREG-DOWN組細胞中,NF-κB表達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同時應用ELISA方法檢測三組上清中分泌TNF-α和IL-1β的變化。經刺激24h,三組細胞分泌的TNF-αIL-1β有明顯差異,CREG-UP組細胞上清中分泌TNF-α和IL-1β明顯少于其他兩組(P<0.
13、05)。
4.體內過表達CREG能夠減緩AS進程
apoE(-/-)小鼠高脂喂養(yǎng)8周后,將帶有CREG和GFP的腺病毒(AD-GFP-CREG)4.75×1010pfu經尾靜脈注入體內,只帶有GFP的腺病毒(AD-GFP)作為對照,繼續(xù)給予6周高脂喂養(yǎng)。注射后1~5周在動脈血管壁上均可檢測到外源性CREG和GFP蛋白。在1~2周時CREG和GFP表達逐漸增高,并在2周時達到高峰,而后CREG和GFP組表達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RK4對動脈粥樣硬化中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吡格列酮對兔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以血管平滑肌細胞為靶標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功效成分篩選及其作用機制初探.pdf
- 中醫(yī)補腎法對去勢兔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平滑肌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血管平滑肌亞群與動脈粥樣硬化
- CREG表達調控人血管平滑肌細胞HITASY表型轉換機制研究.pdf
- 兩種木賊提取物對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大鼠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影響.pdf
- 內皮祖細胞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與表型轉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動脈粥樣硬化兔血管平滑肌細胞鈣激活鉀通道活性和α亞單位表達的變化.pdf
- 熊果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其機制研究.pdf
- 脂欣康干預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及平滑肌細胞泡沫化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調控人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的膜受體機制.pdf
- 大鼠嚴重燒傷后結腸平滑肌及其小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的實驗研究.pdf
- 周期性張應變對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的影響及其機制.pdf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及其阻斷劑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機理的研究.pdf
-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巨噬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分布的實驗研究.pdf
- 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對兔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平滑肌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功能影響研究.pdf
- 大黃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機制研究.pdf
- 穿心蓮內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pdf
- Myocardin-miR--206-Connexin43信號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