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研究同一患者的CBCT轉(zhuǎn)化的二維側位片(CCB)和數(shù)字化頭顱側位片(LCR)對于上氣道相同解剖部位的測量結果是否有差異,并且進行兩種測量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2、研究Mimics17.0、Dolphin11.8和Invivo5.1三種不同測量軟件對于同一患者上氣道的相同解剖部位的測量結果是否存在差異,并且進行三種測量軟件的可靠性分析;
3、研究錐形束CT(CBCT)和螺旋CT(MSCT)對同一患者
2、上氣道相同部位的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結果是否有差異,并且進行兩種CT的可靠性分析;
4、研究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和OSAHS患者的CCB和CBCT,分析上氣道二維三維的差異性,并且所有測量項目與多導睡眠監(jiān)測(PSG)中的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和最低血氧飽和度(SPO2)進行相關性分析。
方法:
1、將48例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CB和LCR分別導入Winceph8.0中進行上氣道矢狀面的距離測量
3、;同一測試者分別進行三次測量;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配對t檢驗來檢驗不同測量的可靠性和統(tǒng)計學差異;
2、將48例個別正常(殆)志愿者的CBCT分別導入Mimics17.0、Dolphin11.8和Invivo5.1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同一測試者分別進行三次測量;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配伍組方差分析來檢驗不同測量方法的可靠性和統(tǒng)計學差異;
3、將20例阻
4、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患者的CBCT和MSCT分別導入第二部分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最高的軟件Mimics17.0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同一測試者分別進行三次測量;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配對t檢驗來檢驗不同測量方法的可靠性和統(tǒng)計學差異;
4、將17例OSAHS患者和20例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CB分別導入Winceph8.0中進行上氣道矢狀面的距離測量;將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和O
5、SAHS患者的CBCT分別導入Mimics17.0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不同測量方法的統(tǒng)計學差異;person相關性分析測量指標與AHI、SPQ的相關性。
結果:
1、分別對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CB和LCR進行上氣道測量,測量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用配對t檢驗發(fā)現(xiàn)兩組不同測量方法所得的PNS-Ba、PNS-Ad1、H-C3、H-FH有統(tǒng)計學差異;每
6、項測量項目都進行三次測量,發(fā)現(xiàn)ICC值均大于0.75,說明兩種測量方法可靠性均較高,但CCB的ICC平均值為0.930,而LCR的ICC平均值為0.830,說明CCB可靠性高于LCR;
2、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BCT分別導入Mimics17.0、Dolphin11.8和Invivo5.1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測量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用配伍組方差分析檢驗結果顯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Mimics17.0、Dolph
7、in11.8和Invivo5.1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結果基本相同,所以不同的軟件間是可以進行比較的;同一測試者用三種軟件分別進行三次測量,ICC值均大于0.75,說明三種測量方法可靠性均較高,但是Mimics的ICC的平均值為0.944、Dolphin的ICC平均值為0.889而Invivo的ICC平均值為0.807,表明Mimics的可靠性最高、Dolphin次之而Invivo最低;
3、將OSAHS患者的CBCT和M
8、SCT分別導入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最高的軟件(Mimics17.0)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測量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二者在鼻咽、舌咽段氣道體積的測量值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在口咽段氣道體積的測量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并且它們的表面積和橫截面積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種不同體位拍攝的CT,雖然鼻咽、舌咽段氣道的體積沒有變化,但是上氣道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同一測試者對每個患者的兩種CT分別進行三次測量,發(fā)現(xiàn)ICC值均大于0.
9、75,說明兩種測量方法可靠性均較高,CBCT的ICC平均值為0.933、MSCT的ICC平均值為0.921,這說明兩種測量方法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性;
4、將OSAHS患者和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CB分別導入Winceph8.0中進行上氣道距離的測量,檢查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取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再對它們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NS-UPW、SPP-SPPW、U-MPW、TB-TPPW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CBCT分別導入Mimi
10、cs17.0中進行上氣道體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取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所有的實驗結果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用person相關性分析對OSAHS患者的二維三維測量指標與PSG中AHI值、SPO2值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AHI值與S5、S6、U-MPW、TB-TPPW呈負相關,SPO2值與V3、S3、H-FH呈正相關、與H-C3呈負相關,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
1、個別正常(牙
11、合)的CCB和LCR在骨性標志點的測量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軟組織標志點的測量值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種測量方法可靠性均較高,但CCB可重復性高一于LCR;
2、個別正常(牙合)的CBCT分別導入Mimics17.0、Dolphin11.8和Invivo5.1中六項測量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三種軟件的測量方法可靠性均較高,但是Mimics的重復性最高,Dolphin次之而Invivo最低;
3、OSAHS患者的CBCT和MS
12、CT分別導入Mimics17.0中,在鼻咽和舌咽段氣道的體積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口咽段氣道的體積有統(tǒng)計學差異,它們表面積和橫截面積的測量結果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種CT的可靠性和重復性均較高,且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
4、OSAHS患者和個別正常(牙合)志愿者的二維測量中軟組織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三維測量的所有測量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與口咽、舌咽段氣道的表面積和矢狀距離呈負相關,最低血氧飽和度與舌咽段的體積和橫截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上氣道的MRI研究.pdf
- 上氣道阻力綜合征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上氣道睡眠動態(tài)MRI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困難氣道的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上氣道CT測量及臨床意義.pdf
- 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麻醉管理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診治
- 無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兒童上氣道及舌骨X線頭影測量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呼吸調(diào)節(jié).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記憶功能研究.pdf
- 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性激素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上呼吸道CT容積測量.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上氣道阻塞部位的簡便無創(chuàng)定位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懸雍垂結構改變的研究.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顱咽結構分析.pdf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主觀睡眠質(zhì)量及其影響因素.pdf
-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上氣道多層螺旋CT評價.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