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成骨及成軟骨分化研究
目的:建立并完善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方法,探討其體外成骨及成軟骨分化能力。
方法:
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培養(yǎng):自愿者知情同意,按標準骨髓穿刺程序,從髂后上棘處抽取骨髓5-10mL,肝素抗凝,加于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上,離心,以1x106個細胞接種于含基礎培養(yǎng)基(lO%FBS低糖DMEM,100U
2、/mL青霉素,100U/mL鏈霉素)的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72h后首次換液,以后每隔3d換液。
2.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鑒定:取培養(yǎng)至3代(P3)的細胞,抗體標記后,流式細胞儀檢測BMSCs表面抗原的表型(CD44、CD73、CD90);
3.BMSCs的成骨分化誘導及鑒定:取培養(yǎng)至第3代細胞,以3x105/孔接種于6孔板中。實驗分為4組:對照組、成骨誘導1,2,3周組。對照組用基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成骨
3、誘導組用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含體積分數(shù)10%FBS低糖DMEM培養(yǎng)基,0.1μmol/L地塞米松,50mg/L抗壞血酸,10mmol/Lβ-磷酸甘油鈉,100U/mL青霉素,100U/mL鏈霉素)分別培養(yǎng)1,2,3周。進行堿性磷酸酶活性測定、Gorimo、茜素紅、Vonkossa染色鑒定,并RT-PCR檢測成骨細胞特異基因I型膠原、堿性磷酸酶(ALP)、骨鈣素(OCN)、骨唾液酸蛋白(BSA)、骨橋蛋白(OPN)及骨連接蛋白(ONN)基因的
4、表達。
4.BMSCs的成軟骨分化誘導與鑒定:取培養(yǎng)至第3代細胞,以3x105/孔接種于6孔板中。實驗分為4組:對照組、成軟骨誘導1,2,3周組。對照組用基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成軟骨誘導組用成軟骨誘導培養(yǎng)基(1mmol/L丙酮酸鈉0.1mmol/L抗壞血酸,0.1umol/L地塞米松,1%ITS,10ng/LTGF-β1)分別培養(yǎng)1,2,3周。進行阿爾新藍染色及Ⅱ型膠原免疫組化鑒定,并RT-PCR檢測成軟骨細胞特異性基因Coll
5、ageⅡ、CollageX、COMP及aggrecan的表達。
結果:
1.相差顯微鏡觀察:原代BMSCs培養(yǎng)72h后換液,即可觀察到貼壁細胞,細胞形態(tài)短小,呈長梭形、紡錘形。培養(yǎng)至7d,細胞明顯增多、變長、變大,長梭形、紡錘形形態(tài)更加明顯。14d時,細胞基本鋪滿皿底,細胞排列呈螺旋狀或漩渦狀。傳代培養(yǎng)中,細胞基本保持長梭形的形態(tài)。
2.流式細胞儀(FCM)檢測發(fā)現(xiàn)BMSCs陽性表達間充質細胞表
6、面標志CD44、CD73、CD90,陽性率均90%以上。造血干細胞表面標志CD34、CD45表達陰性。
3.BMSCs成骨誘導鑒定:成骨誘導后,Gomori、茜素紅、VonKossa染色均為陽性,BMSCs中ALP少量表達,成骨誘導3d、6d、2w、3w、4w時ALP活性顯著增強,并隨著誘導時間的增長,ALP活性亦隨之增加。RT-PCR顯示誘導的BMSCs有CollagenI、ALP、OCN、BSP、OPN、ONN基因的表
7、達。
4.BMSCs成軟骨誘導鑒定:成軟骨誘導后,阿爾新藍染色陽性,BMSCs誘導四周后的微球免疫組化顯示有Ⅱ型膠原的表達。RT-PCR顯示誘導的BMSCs有成軟骨細胞特異性基因CollageⅡ、CollageX、COMP及aggrecan的表達。
結論:
1.建立了一整套穩(wěn)定、成熟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yǎng)、擴增方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陽性率高,傳代不喪失遺傳穩(wěn)定性,為以后的BMSCs臨床應用
8、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2.BMSCs具有很好的成骨及成軟骨分化特性,可用于自體移植,無免疫排斥反應,可成為組織工程較為理想的種子細胞。
第二部分、Corin在骨代謝過程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機制研究
Corin是心臟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Ⅱ型跨膜絲氨酸蛋白酶,可將心鈉素前體(pro-atrialnatriureticpeptide,pro-ANP)轉化成有活性的ANP,從而調節(jié)血壓和心臟功能。最近有研究報道
9、,corin在發(fā)育著的骨組織中也有表達,骨代謝是骨形成(成骨細胞)和骨吸收(破骨細胞)不斷重復進行的過程,骨質疏松癥是骨代謝疾病中最常見的形式,骨質疏松癥的形成主要是因為骨吸收超過了骨形成,進而引起骨量的減少。那么研究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orin及骨代謝過程中corin的表達,有助于進一步了解corin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參與骨代謝過程的生理病理意義。
目的:
體外模擬體內骨形成的過程,探討corin在骨
10、形成過程中的表達情況,檢測骨質疏松病人血清中可溶性corin水平,探討corin的表達與骨質疏松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進而探討corin在骨代謝過程(成骨發(fā)生及破骨吸收)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作用。
方法:
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培養(yǎng)及成骨及成軟骨分化,及分化過程中mRNA的提取。
2.利用反轉錄PCR(RT-PCR)技術對BMSCs,成骨細胞、成軟骨細胞corinmRNA的表達進行分析
11、;
3.實時定量PCR(qRT-PCR)檢測BMSCs、成骨誘導(1,2,3周)、成軟骨誘導(1,2,3周)corinmRNA的表達;
4.采集正常人、單純骨折病人、骨量減少及骨質疏松癥病人的外周血于2小時內3,000g離心10min,取上層血清,分裝保存。
5.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檢測125例正常人、102例單純骨折病人
12、、53例骨量減少病人、101例骨質疏松癥病人血清標本的可溶性corin。
結果:
1.CorinmRNA在BMSCs、成骨細胞及成軟骨細胞中均有表達。
2.隨著BMSCs成骨及成軟骨誘導時間的逐漸增加,corinmRNA的表達量也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3.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癥病人血清中的corin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與單純骨折組(510±228and478±183pg/mLvs.6
13、95±248pg/mLand706±345pg/mL,P<O.001),而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癥病人組相比、正常對照組與單純骨折組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在骨質疏松癥病人組,無論男性與女性患者血清corin水平均顯著低于正常男性與女性(男性組894±257vs.643±198pg/mL,P<0.05;女性組595±172vs.438±155pg/mL,P<O.001);
5.在骨量減少與骨質疏
14、松癥組,我們發(fā)現(xiàn)血清corin值與病人骨密度值存在線性相關關系(P=0.03)。
6.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提示病人病史高血壓病,(P<0.05)是一個相關因素。另外,性別也是血清corin水平的獨立相關因素(P<0.001)。
結論:
1.Corin在BMSCs、成骨細胞及成軟骨細胞中均有表達,且在骨及軟骨形成的過程中corin的表達是上調的。
2.與正常人比較,骨質疏松癥病人血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胃黏膜癌變過程中胃泌素表達變化及其生物學機制.pdf
- KLF4表達調控機制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pdf
- 甲苯的神經毒性及其生物學機制研究.pdf
- 南極磷蝦中氟在貯藏過程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及其生物學毒性評價.pdf
- SHP2在喉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作用研究.pdf
- PRP基因在睪丸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功能初步研究.pdf
- Dp71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研究.pdf
- mICOS-Ig在mDCs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效應的研究.pdf
- 間皮素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pdf
- 卵母細胞體外成熟過程中卵丘細胞上基因表達譜變化及其生物學意義.pdf
- SAC-TRAIL重組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研究.pdf
- Schlafen2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pdf
- VEGF真核表達載體在HaCaT細胞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的研究.pdf
- 支鏈氨基酸代謝調控及其生物學新功能的研究.pdf
- 腦膜瘤中整合素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pdf
- 牦牛重組干擾素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研究.pdf
- Angioarrestin的克隆表達及其生物學作用機理的初步研究.pdf
- 人IFN-β在畢氏酵母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研究.pdf
- 穩(wěn)態(tài)磁場參數(shù)對其生物學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pdf
- PRPS2在精子發(fā)生過程中的生物學功能及其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