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d33b582f-2e0b-4e48-8e2a-f31920719aec/d33b582f-2e0b-4e48-8e2a-f31920719aecpic.jpg)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對病理性心肌肥大形成的抑制作用及相關機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d33b582f-2e0b-4e48-8e2a-f31920719aec/d33b582f-2e0b-4e48-8e2a-f31920719aec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實驗利用腹主動脈縮窄大鼠模型及離體心肌細胞,從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分別探討心肌肥大發(fā)生時及其發(fā)生受到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影響后胞外刺激分子的合成變化、胞內分子信號轉導與核內特異性基因表達模式的改變,從而闡釋病理性心肌肥大與多個信號分子之間的關系以及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對心肌肥大的作用和相關機制。 1.大鼠腹主動脈縮窄模型的制備及其效果的探討 探討、改進大鼠腹主動脈縮窄模型的制備術式并探究對大鼠腹主動脈的
2、合適縮窄程度。對兩組大鼠分別施行傳統(tǒng)術式與改良術式,然后用改良術式將另外四組大鼠的腹主動脈內徑分別縮窄至0.5mm、0.6mm、0.7mm和0.8mm,對比評價各組的存活率以及造模效果。 結果:顯示:(1) 改良術式組大鼠術后存活率90.00%(27/30)顯著高于傳統(tǒng)術式組66.67%(20/30);(2) 0.8mm組大鼠存活率86.67%(26/30)顯著高于0.7mm組63.33%(19/30),0.6mm組43.33%
3、(17/30)及0.5mm組3.33%(1/30);(3) 0.8mm組與0.7mm組兩組大鼠的平均動脈壓、左心室重量指數(shù)、左心室室壁厚度以及心肌細胞直徑均無顯著性差異。 以上結果證實,采用改良術式將腹主動脈在結扎點處的內徑縮窄至0.8mm,與將其內徑縮窄至0.7mm、0.6mm或0.5mm相比,能在不影響造模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大鼠模型的存活率。 2.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負向調控血管緊張素Ⅱ及其1型受體的表達水平
4、 本實驗利用腹主動脈縮窄的大鼠模型及培養(yǎng)的心肌細胞,從在體和離體水平分別研究心肌內蛋白合成總量與心率、血壓、心肌內一氧化氮(NO)和血管緊張素Ⅱ(ATII)含量的關系,以及NO前體物質L-精氨酸(L-Arg)對上述指標和心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與ATII受體表達的影響,進而探討L-精氨酸對病理性心肌肥大的影響作用及相關機制。 實驗動物分四組:(1) 假手術組;(2) 手術組:按前述方法造成大鼠
5、腹主動脈的機械性縮窄;(3) L-Arg組:腹主動脈縮窄術后即灌飼L-Arg600mg/kg·day-1;(4) 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組:腹主動脈縮窄術后同時灌飼L-Arg 600mg/kg·day-1及L-NAME 50 mg/kg·day-1。術后6周,測量各組大鼠心率、血壓、左心室重/體重比值、左室心肌蛋白合成總量和NO、ATⅡ的含量以及ACE mRNA的表達量。離體培養(yǎng)的心肌細胞亦分四組:(1)對照組:分離培養(yǎng)乳鼠
6、心肌細胞,無處理因素;(2)ATⅡ組:分離培養(yǎng)心肌細胞72小時后,培養(yǎng)液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3)ATⅡ+L-Arg組:分離培養(yǎng)心肌細胞72小時后,培養(yǎng)液同時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和L-Arg(終濃度100μmol/L);(4)ATⅡ+L-Arg+L-NAME組:分離培養(yǎng)心肌細胞72小時后,培養(yǎng)液同時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L-Arg(終濃度100μmol/L)和L-NAME(終濃度1
7、5μmol/L)。施加處理因素后48小時,收集各組心肌細胞,檢測NO生成量、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達量,以及ATⅡ的1型受體(ATR1)、2型受體(ATR2)mRNA的表達量。 結果:顯示:(1)L-Arg提高了腹主動脈縮窄大鼠心肌內NO含量,降低了心肌ATⅡ含量、心肌蛋白合成總量、左心室重/體重比值以及ACEmRNA的表達量;L-NAME可消除L-Arg的上述作用;(2)在離體條件下,與ATⅡ組
8、相比,ATⅡ+L-Arg組心肌細胞NO含量、iNOS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達量均有提高,ATR1 mRNA表達水平下降;ATⅡ+L-Arg+L-NAME組與ATⅡ組就上述指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各組細胞ATR2 mRNA表達水平無明顯差異;(3)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心肌內蛋白合成總量與血壓水平、心率之間均不存在回歸關系,而心肌NO和ATⅡ含量則可作為心肌內蛋白合成總量的預測因子;(4)心肌內ATⅡ含量、ACE mRNA表達量及心肌細胞A
9、TR1 mRNA表達量均與NO含量之間存在線形負相關關系。 以上結果證實:(1)心肌肥大的形成與心肌內NO、ATⅡ含量密切相關;(2)L-Arg通過增強心肌iNOS表達,致NO生成增加。NO可減少心肌內ATⅡ生成,并通過調控心肌ACE及ATR1表達來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大的形成;(3)ATR2并未參與上述過程。 3.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抑制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徑的磷酸化激活 在離體培養(yǎng)心肌細胞發(fā)生肥大反應時,探討
10、L-精氨酸(L-Arg)對心肌細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R)及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達的影響,進而闡明MAPK在心肌肥大發(fā)生中的作用以及L-Arg對心肌細胞肥大反應的影響作用和相關機制。用血管緊張素Ⅱ(ATⅡ)、ATR抑制劑Saralasin、L-Arg和L-NAME(L-硝基精氨酸甲酯)分別作用于心肌細胞,實驗分組:(1) 對照組:無處理因素;(2) ATⅡ組:培養(yǎng)液中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1);(3) AT
11、Ⅱ+Saralasin組:培養(yǎng)液同時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1)和ATⅡ受體抑制劑Saralasin(終濃度0.1μmol·L-1);(4) ATⅡ+L-Arg組:培養(yǎng)液中同時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1)和L-Arg(終濃度100μmol·L-1);(5) ATⅡ+L-Arg+L-NAME組:培養(yǎng)液中同時加入ATⅡ(終濃度0.1μmol·L-1)、L-Arg(終濃度100μmol·L-1)和L-NAME(終濃
12、度15μmol·L-1)。然后以[3H]-亮氨酸摻入法檢測細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色法檢測一氧化氮(NO)生成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檢測ATR及p38 MAPK的表達水平。 結果:顯示:(1)給予L-Arg可緩解ATⅡ引起的心肌細胞NO合成量下降,減弱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ngiotensin Receptor Type 1,ATR1)表達及下調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并降低心肌細胞蛋白合成速
13、率;(2)ATR抑制劑Saralasin在降低ATR1表達水平的同時顯著下調p38 MAP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總P38 MAPK表達水平未見明顯變化;(3)心肌ATR1表達水平及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與NO合成量之間存在線性負相關關系。 以上結果證實:(1) p38 MAPK的磷酸化激活經(jīng)由ATR1介導;(2) L-Arg可致心肌細胞NO合成量增加,后者可抑制ATR1介導的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調,進而抑制心
14、肌細胞肥大反應;(3) ATR2未參與p38MAPK的磷酸化激活過程。 4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抑制鈣離子介導的鈣調神經(jīng)磷酸酶途徑的活化 利用急性分離的心肌細胞,探討L-精氨酸對胞內游離鈣離子濃度([Ca2+]i)及鈣調神經(jīng)磷酸酶(CaN)表達的影響,進而闡述CaN途徑在心肌肥大發(fā)生中的作用及其與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之間的關系。 腹主動脈縮窄的術式及實驗動物分組如前所述:(1) 假手術組:(2)手術組:按
15、前述方法造成大鼠腹主動脈的機械性縮窄;(3)L-Arg組:腹主動脈縮窄術后即灌飼L-Arg 600mg/kg·day-1;(4)L-NAME組:腹主動脈縮窄術后同時灌飼L-Arg 600mg/kg·day-1及L-NAME 50 mg/kg·day-1。6周后,取各組大鼠心臟,利用Bradford法檢測左室心肌總蛋白含量,并以比色法檢測NO生成量。急性分離各組大鼠的心肌細胞,以熒光測定法檢測胞內游離鈣離子濃度:并運用RT-PCR檢測Ca
16、N和胚胎期特異性基因心房利鈉因子(ANF)的表達水平。以胚胎基因ANF表達水平顯著上調作為心肌肥大形成的標志。 結果:證實:(1)心肌細胞內游離鈣離子濃度與CaN的表達水平是參與心肌肥大形成過程的重要因素;(2)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可顯著降低心肌細胞內的游離鈣離子濃度并下調CaN的表達水平,抑制CaN途徑的活化。 結論: 1.與傳統(tǒng)術式相比,改良術式能夠提高腹主動脈縮窄術后動物模型的存活率。 2.采用
17、改良術式將腹主動脈在結扎點處的內徑縮窄至0.8mm,與將其內徑縮窄至0.7mm、0.6mm或0.5mm相比,能在不影響造模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大鼠模型的存活率。 3.心肌肥大的形成與心肌內NO、ATII含量密切相關;L-精氨酸通過增強心肌iNOS表達,致NO生成增加。NO可減少心肌內ATII生成,并通過調控心肌ACE及.ATR1表達來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大的形成。 4 ATR2未參與ATII和L-精氨酸分別介導的心肌肥大形成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精氨酸、氨基胍對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尿蛋白的影響.pdf
- 一氧化氮與一氧化氮合酶對心肌的保護作用.pdf
- 一氧化氮抑制AngⅡ誘導新生大鼠心肌細胞肥大反應的機制.pdf
- 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途徑對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合成與釋放的影響.pdf
- 一氧化氮(NO)對水稻萌發(fā)、生長及相關機理的研究.pdf
- 一氧化氮的癲癇病理調節(jié)機制研究.pdf
- 地塞米松對哮喘小鼠體內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一氧化氮、細胞因子與病理性妊娠相關性研究.pdf
-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變應性鼻炎中的作用.pdf
- 病理性心肌肥厚時相關信號分子的研究及L-精氨酸對心肌肥厚的作用.pdf
- 一氧化氮作用機理培訓資料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系統(tǒng)對卵巢切除鼠骨丟失的影響.pdf
- 一氧化氮的作用及泄漏應急處理措施
- 一氧化氮模擬心肌預處理保護及其機制研究.pdf
- 凡納濱對蝦一氧化氮途徑及調控研究.pdf
- 外源性一氧化氮對羅非魚的影響.pdf
- l-精氨酸脂質體對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基因表達的影響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劑和一氧化氮供體對大鼠內毒素性肺損傷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 內皮素-1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與Eales病的相關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