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最具形上思想的文獻之一,《中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歷代儒者對《中庸》的詮釋,形成了獨具中國哲學特色的《中庸》詮釋史,是中國經(jīng)典詮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言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介紹西方詮釋學理論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在創(chuàng)建具有中國特色經(jīng)典詮釋學方面做出較大貢獻并對學術界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四位學者傅偉勛、成中英、湯一介、黃俊杰的理論,并對中國經(jīng)典詮釋學的建立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第二節(jié)為學術史回顧,通過對學術史的梳

2、理,指出學術界對中庸學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第一,多探討中庸的思想體系,缺少從縱向上把歷代學者的《中庸》詮釋放置到經(jīng)學史、思想史演進的脈絡中進行考察;第二,多采用西方的哲學分析和表達方式,缺少對中國哲學自身個性及其特質的反思,具有用西方哲學范式來詮釋中國經(jīng)典文本的傾向;第三,很少有學者自覺地采用西方詮釋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中庸》文本的詮釋史。本文即基于此而選擇《<中庸>詮釋史研究》為題,力圖通過對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主要思想家對《中庸》

3、文本詮釋的梳理,來探討經(jīng)學史、思想史演進的脈絡及儒家經(jīng)典詮釋學的特色。第三節(jié)介紹本文研究的方法及擬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探討《中庸》的成書及孟荀對《中庸》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探討《中庸》的成書過程。自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中庸》為子思所作以來,一直為學界承襲,到北宋歐陽修首開懷疑《中庸》非子思所作以來就一直聚訟紛紜,許多學者如崔述、翟灝、錢穆、馮友蘭等人均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據(jù)學術界對郭店楚簡中與子思及其后學相關文獻的研究,認為

4、《性自命出》作為迄今為止所見到的關于先秦心性論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獻,最有可能是《中庸》的先導。第二節(jié)為探討《中庸》的主體思想。從天命人性論來看,《中庸》明確提出“天命之謂性”,人性的本原來自于天,將人性的道德力量歸原于天之所命,從而賦予人性以道德力量,這樣就將傳統(tǒng)的天命思想進行了改造,使之與人性相通。從工夫論來看,誠首先是天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碧斓乐\指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及自然萬物存在的終極根源,從

5、而賦予誠本體論意義。同時誠也是一種至高的道德境界,人道之誠表明一種人性之善。誠的作用即是溝通天、人,通過誠,人就可以認識和體察天之道以及認識和把握人之道。可見,《中庸》以誠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天道與人道相溝通、內(nèi)圣與外王相連接的理論體系,基本奠定了儒家心性之學的基礎。第三節(jié)探討孟子和荀子分別以性善論和性惡論對《中庸》思想的發(fā)展。
   第二章探討東漢經(jīng)學大師鄭玄在《禮記注》中對《中庸》的詮釋。鄭玄生于東漢后期,以當時流行的氣化宇宙論

6、和陰陽五行說來詮釋《中庸》,如釋天命為“天所命生人者也",亦即人是由天自然所生,來自于天,即為天命。此“天”非謂先秦自然之天或道德之天,而是漢代經(jīng)由董仲舒改造后的“陰陽五行”、“天人通感”之天。在“道”、“教”的詮釋中突出了統(tǒng)治者在修飭人道、推廣教化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生活于亂世的鄭玄希望有一明君來推行教化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愿望?!拔ǘY能為之中”,可見鄭玄是把禮視為避免過與不及、以禮制中、衡量中庸的標準,這里,鄭玄突出了禮的作用。這與鄭玄

7、生活的東漢晚期社會動蕩禮義蕩然無存的現(xiàn)實是分不開的,鄭玄希望以禮來整飭綱常,因此其在經(jīng)典詮釋中往往突出禮的價值。鄭玄對《中庸》的詮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力圖通過經(jīng)典的詮釋來表達對政治的看法;在詮釋過程中也表達了企慕圣賢的愿望。在詮釋原則上有以經(jīng)證經(jīng)的原則、今古文兼宗的原則以及文字簡約的原則等幾個方面。
   第三章探討唐代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對《中庸》的詮釋以及李翱在《復性書》中對《中庸》思想的闡發(fā)。唐代孔穎達主持

8、編纂的《五經(jīng)正義》是對魏晉以來五經(jīng)義疏的一次系統(tǒng)的大整理,不僅南北經(jīng)學得以統(tǒng)一,也使得唐初經(jīng)學達到空前的高度?!抖Y記正義》對《中庸》的詮釋,有以下諸多方面的詮釋特點:一是維護儒家正統(tǒng)地位、重建儒家倫理道德的詮釋目的;二是“疏不破注”的詮釋原則;三是以體用觀為指導的義理詮釋:四是注重對經(jīng)義、注義之推衍與發(fā)揮;五是貫融參證的詮釋方法;六是引緯證經(jīng)等。中唐之后,儒學復興,《中庸》作為心性義理之學的代表性文獻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李翱在《復性

9、書》中主要對《中庸》的核心范疇進行新的詮釋。如在性情論上《中庸》雖然內(nèi)蘊的是儒家的性善論,但是《中庸》僅言“天命之謂性”,并沒有明確宣示性善論。而李翱在肯定了孟子的性善論和子思的“天命之謂性”的基礎上,在性情說上取得突破,建立了性情統(tǒng)一的學說。在對誠的詮釋中,李翱以“天道”為誠,并認為人“盡性”、“復性”也是誠。這樣,李翱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的理路,而且將天人合一的連接點放在“誠”、“性”兩個范疇上。
   第四章探討南宋理

10、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中庸》的詮釋思想。朱熹對《中庸》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詮釋。朱子對《中庸》的詮釋以其中和說為基礎。在中和舊說中,朱子以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心,具有割裂心性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情的忽視等方面的理論缺陷。通過“己丑之悟”,朱子形成中和新說。首先,對未發(fā)已發(fā)有新的看法。未發(fā)已發(fā)均應從“心”上來區(qū)分;其次,在朱子中和新說中“情”得到了安頓;第三,朱子在新說中增加了“主敬”之修養(yǎng)功夫的內(nèi)容。朱子中和新說實際上就是對《中庸》中和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同

11、時又以中和新說對《中庸》文本進行詮釋。朱子建立以理為本體的哲學體系,并以之對《中庸》進行本體詮釋,對《中庸》核心范疇性、命、道、誠進行新的理學化詮釋。如朱子認為“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天即天理,天命即為天道,此為從形上言;而氣成就萬物之形體。由于人物之生均稟賦此天理而形成性,性即理,此性即指所稟賦之天地之性,是至善。性與道都是天理,但是由于氣稟不同而形成圣人與眾人之差異。在“尊德性”與“道問學”上,朱子雖然對格物致知之“道問學”功夫極

12、為看重,但是其對于尊德性并未忽視,而是各有所重。朱子《中庸》詮釋的特點有以繼承和發(fā)揚儒家道統(tǒng)為綱領指導《中庸》詮釋和以義理詮釋為主、兼重文字訓詁的兩大詮釋原則。
   第五章為探討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對《中庸》的詮釋。船山以其氣本體論對《中庸》進行詮釋,指出“天即以氣言,道即以天之化言,固不得謂離乎氣而有天也”,氣為理的載體,理秩序乎氣,理為氣中之理,兩者共同作用使萬物化生。這樣就完全否定了朱子在理氣論上理先氣后的觀點。在朱

13、子那里都是從理本體來談論心、性、天,把心、性、天都最終統(tǒng)一到理上去。而船山則是從氣本體出發(fā)來談論心、性、天,把心、性、天都最終統(tǒng)一到氣上去。在性命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船山提出了“命日受,性日生”之說,從而辨證地解決了性命之間的關系。在中和性情論上,船山也與朱子有異。首先,朱熹以心統(tǒng)性情,已發(fā)為性,已發(fā)為情,未發(fā)之中為體,已發(fā)之中為用。而船山主張無論未發(fā)之中還是已發(fā)之中均是體。其次,朱子以未發(fā)為性已發(fā)為情,船山認為未發(fā)之時性中有情,心涵性

14、情。再次,朱子以道心與人心、天理與人欲截然二分;船山在對《中庸》的詮釋中對朱子這一觀點進行了修正,指出人心之中涵有性情,性為情之體,這樣人心與道心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船山對《中庸》的詮釋過程中,有著“兼綜漢宋”的詮釋宗旨、實學化的詮釋立場、護教學的詮釋目的以及跨文本詮釋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六章探討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在《中庸注》中對《中庸》的詮釋??涤袨椤吨杏棺ⅰ返淖幱诩孜鐟?zhàn)爭失敗和戊戌變法失敗之后國家危機日益加重

15、之時。在《中庸注》中,康有為從外王學即經(jīng)世致用的立場來進行詮釋,闡發(fā)變革改制以自強從而挽救民族危機。同時從康有為思想發(fā)展的歷程來考察,《中庸注》的著成正值康有為思想基本成熟時期,以今文經(jīng)學之《春秋》三世說與《禮運》大同說,同時糅合佛學與西學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并以之對儒家經(jīng)典進行重新詮釋??涤袨閷θ寮医?jīng)典的系統(tǒng)詮釋有以下基本立場,第一,西學中源的立場;第二,改良主義的立場;第三,政治學的立場。康有為在《中庸注》中貫徹其大同三世進化說以及

16、進化論,如在對《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詮釋中,康有為更是以三統(tǒng)三世說來解釋“三重”。在《中庸注》中康有為還從人性論上證明進化與維新即是“盡人性”,為其維新改良主張增添了理論上的說服力??涤袨樵凇吨杏拐f》中不惜曲解《中庸》文義以申己說,闡發(fā)其改制變法理論??涤袨樵凇吨杏棺ⅰ分羞€對孔子進行了神化和圣化。如在《中庸注》中,康有為通過對《中庸》首章的詮釋,指出孔子乃受“天命”而改制。又如在對《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17、詮釋中,康有為承襲漢代董仲舒及緯書神化孔子的手法,把孔子描繪為一個“天縱之神”,“神人惟孔子”,說孔子“為蒼帝之精,作新王受命”。在康有為那里,孔子儼然成為一個受天命以拯救世人的大教主。這樣,康有為把孔子說成是全體國民信仰崇敬的教主、圣人、君子、天子、素王,把孔子的歷史地位推上了中國歷史的最高峰。借助詮釋《中庸》,康有為還闡發(fā)了其新仁學的思想。如在《中庸注》中,康有為認為仁為天德,仁也是人德:對人而言,仁即為博愛之德。顯然康有為是針對當

18、時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家所提倡的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博愛學說,力圖在其新仁學中調(diào)融兩者的沖突;同時他還把仁看做是太平世的特征之一??涤袨槿收f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以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來解釋“仁”的含義。如在對《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章的注解中,康有為用牛頓力學知識來給仁下定義,“仁從二人,人道相偶,有吸引之意,即愛力也,實電力也。”以新仁學為基礎,康有為還大力表彰孝道。由于身處近代社會動蕩和轉型時期,康有為援西入儒,采用西方近代進化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