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內鏡黏膜切除術(EMR)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結直腸側向發(fā)育型腫瘤(LSTs)的臨床應用姓名:胡健聰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外科學指導教師:蘭平20100526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EMR與ESD治療結直腸側向發(fā)育型腫瘤(LSTs)的臨床應用與完整切除率較高(整塊切除率EMR組400%,ESD組948%,P0001;完整切除率EMR組378%,ESD組879%,P0001)。大小920mm的病例中,兩組病變的
2、完全切除率相近(EMR652%,ESD882%,P=0196)。EMR組l例、ESD組4例病例在行內鏡治療后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其余98例病例中共有72例(735%)在本中心接受了內鏡隨訪。兩組平均隨訪時間無統計學差異(EMR組15o士88月,ESD組120士75月,P0124)。EMR組7例病例(25%)出現腫瘤局部復發(fā),較ESD組局部復發(fā)率高(2例,45%,PO028),局部復發(fā)病例均再次接受EMR或ESD治療。2組病例遲發(fā)性出血率
3、相近(EMR1例,ESD2例,P=100),ESD組穿孔率較高(ESDl例,EMR0例),但兩者無統計學差異(P=1oo)。所有并發(fā)癥均在內鏡下治療避免了外科手術。病變大小為EMR治療LST病變整塊切除的影響因素(P=o002)。結論:結合染色放大內鏡或NBI檢查,結直腸LST病變適合內鏡治療。ESD盡管操作時間長,但整塊切除率高、復發(fā)率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EMR相近,是治療結直腸LST病變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適用于直徑較大的病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食管黏膜下腫瘤的臨床應用.pdf
-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類癌的臨床價值.pdf
-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消化道病變的對比研究.pdf
- 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
- 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
- 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esd)訓練模型的應用和改良
-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及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直腸癌的臨床評價.pdf
- 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治療食管黏膜下腫物的研究.pdf
- 經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治療食管固有肌層腫瘤的臨床應用.pdf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黏膜病變的實踐總結.pdf
- 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治療食管固有肌層腫瘤.pdf
- 金屬鈦夾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及黏膜下剝離術中的應用.pdf
-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及內鏡隧道剝離術對胃異位胰腺的診治價值研究.pdf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完全性切除早期胃癌影響因素的臨床分析.pdf
- 經內鏡胃黏膜下腫瘤全層切除術的優(yōu)化以及消化道固有肌層腫瘤經內鏡切除的臨床觀察.pdf
- 內鏡黏膜下切除技術治療上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臨床價值.pdf
- 內鏡下胃息肉切除術臨床路徑
- 內鏡下胃息肉切除術臨床路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