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抑菌濃度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誘導沙眼衣原體耐藥性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近年來,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發(fā)病率在西方國家已超過淋病,居性傳播疾病的首位,我國的患病率亦迅猛增加,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NGU中,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cs,Ct)感染是最常見的。泌尿道的Ct感染可導致多種疾病,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后遺癥。因此,治療Ct感染十分重要。Ct主要對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喹諾酮類及利福平等抗生素敏感。而四環(huán)素類及喹諾酮類不能用于孕婦及嬰幼兒,臨床治療Ct時多使用大

2、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隨著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在臨床上廣泛的應用,Ct耐藥性的報道也陸續(xù)出現(xiàn)。細菌對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耐藥機制主要是:①ermB基因引起的靶位改變。②主動外排。③50S核糖體突變:包括23S rRNAII區(qū)及V區(qū)以及L4、L22的突變。④鈍化酶的產生。近年國外對氟喹諾酮和利福平耐藥的Ct突變株已經(jīng)在體外被成功誘導,并發(fā)現(xiàn)喹諾酮類是QRDR基因突變,而利福平則是rpoB基因突變。體外誘導肺炎衣原體對阿奇霉素耐藥不成功,但誘導CtL2型

3、卻成功。目前國內對Ct耐藥情況的報道較少,更沒有關于誘導耐藥問題的文獻報道。本實驗擬在體外測定紅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對Ct的敏感性,并用次抑菌濃度的三種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誘導Ct耐藥突變,探討其誘導耐藥機制。
   目的:測定紅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對Ct的MIC,再用次抑菌濃度的藥物誘導Ct的耐藥,通過基因分析,探討其耐藥的產生機制。
   資料與方法:
   1.標本的收集與培養(yǎng)
   臨床株13株

4、,標準株l株。用細胞培養(yǎng)法進行培養(yǎng)和傳代。
   2.藥物敏感實驗
   2.1設置藥物濃度(單位mg/L)。
   2.2確定能引起90%以上細胞感染的Ct的接種量。
   2.3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
   3.次抑菌濃度誘導耐藥
   在生長培養(yǎng)液中加入1/2MIC濃度的紅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進行Ct的接種與收集。連續(xù)傳代,每四代測定MIC,當測得MIC≥4倍誘導前MIC

5、,則誘導耐藥成功。
   4.耐藥機制的研究方法
   4.1 L4耐藥機制的研究:制備基因組DNA,PCR擴增L4,測序。
   4.22 3S rRNA耐藥機制的研究:提取總RNA,逆轉錄制備cDNA,PCR擴增23SrRNA,測序。
   結果:
   1.MIC:經(jīng)過對13株臨床Ct標本的測定,證實紅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范圍分別為:0.5~1mg/L,0.5~1mg/L,0.0

6、4~0.16mg/L。
   2.13株臨床標本均成功誘導了對大環(huán)內酯類的耐藥性。
   3.基因分析顯示,L4的臨床株和標準株均有相同的突變,其突變與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耐藥無關。23SrRNA有A2059G、A2057G、T2611C、A2093T位點的突變,與耐藥性有關,而所產生的A2131T和C2452A位點突變可能為無義突變。沒有誘導出在細菌中常見的A2058突變。
   結論:
   1.就目前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