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中國與荷蘭關系研究_15420.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明代后期中國與荷蘭關系研究姓名:姜衛(wèi)東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中國古代史指導教師:晁中辰20080415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_|罾量魯曼曼皇量量寡曼曼鼉皇鼉皇曼皇曼皇號曼寰皇皇量曾葛鼉鼉鼉舅皇毫II:III曼中文摘要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這時期的中國正處于明朝中后期,政治上一片黑暗。西方人的東來,給腐朽的明王朝很大的沖擊。在明朝后期的中外交往中,中國與荷蘭的交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

2、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擬對明朝后期中國與荷蘭的關系做一全面系統(tǒng)的探討。荷蘭人東來后,最初的目的是想通過外交途徑與中國建立正式的貿易關系。但是,由于中國政府傳統(tǒng)的朝貢政策以及葡萄牙人從中阻撓等原因,導致荷蘭人的計劃破產。在隨后的十幾年間,荷蘭人又想通過各種途徑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均遭到失敗。1622年荷蘭人侵占中國的澎湖列島,導致“澎湖危機“的爆發(fā),雙方經過近兩年的談判、斗爭,最終明朝政府迫使荷蘭人撤離澎湖地區(qū)。這一時期明朝政府與荷蘭東印度公

3、司之間矛盾不斷,但是雙方的貿易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1624年,荷蘭人占據臺灣南部地區(qū),并逐步占領整個臺灣地區(qū)。中荷關系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荷蘭人以臺灣為基地,與中國進行貿易,并繼續(xù)企圖在中國沿海地區(qū)獲得一個貿易據點。由于明朝政府的限制,導致荷蘭人始終不能獲得正式來華貿易的權利。荷蘭人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引誘、迫使中國商人前往臺灣和巴達維亞地區(qū)進行貿易。但是隨著鄭芝龍集團的崛起以及獨霸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荷蘭人只能通過鄭芝龍集

4、團獲得商品。雖然荷蘭人不滿意這種情況而進行反擊,但是終明之世,荷蘭人沒能擺脫這種局面。1619年荷蘭人占領了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地區(qū),并以此為基地建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誘使華人前往巴達維亞,以便發(fā)展當地經濟,維護荷蘭人的統(tǒng)治。但是隨著華人力量的不斷加強,荷蘭人感到統(tǒng)治受到威脅,所以他們采取各種措施限制華人力量的發(fā)展。中荷交往是中西交往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由于明朝政府的盲目自大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政策的錯誤,導致兩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