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卒中偏癱患者坐位站起活動的電生理特征及其活動受姿勢的影響
目的:坐位站起活動是重要的功能性活動。這一部分將對照觀察正常成人和卒中偏癱患者的實際坐位站起活動,研究兩者在活動時下肢主要肌肉的電生理特征上的差異,以及此活動受不同姿勢影響。
方法:經(jīng)篩選的29例卒中偏癱患者,及21例作為對照的正常成年人在4種姿勢下進行坐位站起活動,即(1)雙足平行上肢自然位;(2)雙足平行上肢Bobath握手位;(3)上肢自然位時健
2、足在患足前20cm;(4)上肢自然位時患足在健足前20cm。同時記錄雙側(cè)股四頭肌、腘繩肌、脛前肌和腓腸肌的表面肌電活動。另外,用測力計測定雙側(cè)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最大自主收縮。
結(jié)果:卒中偏癱患者健側(cè)股四頭肌、腘繩肌、脛前肌和腓腸肌的肌力體重比分別為0.38±0.19、0.17±0.13、0.11±0.07和0.16±0.10,患側(cè)的分別為0.24±0.13、0.08±0.10、0.05±0.06和0.05±0.05,正常對照者
3、分別為0.48±0.18、0.41±0.18、0.20±0.08和0.28±0.16。除健側(cè)股四頭肌肌力和正常對照沒有顯著差異外(P=0.074),偏癱者健側(cè)的其他肌力均顯著弱于正常對照(P<0.01),而又顯著強于患側(cè)(P<0.01)。在姿勢1時,正常對照和偏癱患者的坐位站起時間分別為1.36±0.29秒和3.97±2.41秒,差別有統(tǒng)計意義。偏癱患者在姿勢2、3、4進行坐位站起的時間分別為3.94±1.84秒、4.37±2.28秒和
4、4.31±2.91秒。4種姿勢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在姿勢1時,偏癱患者健側(cè)股四頭肌肌電的平均波幅(μV)、最大波幅(μV)和曲線下面積(μ V.S)分別為97.46±7.35、402.83±49.57和1203.2±164.57,患側(cè)分別為55.39±5.98、224.72±27.08和652.30±90.94,正常對照者分別為55.39±5.98、224.72±27.08和652.30±90.94?;紓?cè)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顯著地弱于健
5、側(cè)和正常對照(p≤0.001),患側(cè)的曲線下面積雖顯著低于健側(cè)(P=0.001),卻與正常對照無顯著差異,健側(cè)的曲線下面積則顯著超過正常對照(P=0.006)。偏癱患者健側(cè)腘繩肌肌電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線下面積分別為45.58±8.04、260.95±77.07和296.51±77.26,患側(cè)分別為25.22±2.72、124.34±18.81和302.41±40.52,正常對照分別為45.58±8.04、260.95±77.07和
6、296.51±77.26。患側(cè)腘繩肌的平均波幅和曲線下面積顯著弱于健側(cè)(p=0.02),患側(cè)胭繩肌的平均波幅也顯著弱于正常對照(p=0.04),但其曲線下面積和正常對照無統(tǒng)計差異。健側(cè)腘繩肌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正常對照無統(tǒng)計差異,但其曲線下面積要顯著超過正常對照(p=0.01)。偏癱患者健側(cè)脛前肌肌電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線下面積分別為21.82±3.09、125.67±24.14和247.20±44.02,患側(cè)分別為27.42±4
7、.66、85.17±12.87和333.27±82.01,正常對照分別為48.35±5.60、163.44±17.09和296.73±42.32?;紓?cè)脛前肌SEMG均顯著弱于健側(cè)(P<0.001)。健側(cè)脛前肌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線下面積雖和正常對照無統(tǒng)計差異,但曲線下面積顯示出了增大的趨勢(p=0.07)。偏癱側(cè)脛前肌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雖弱于正常對照(P<0.05),但其曲線下面積和正常對照無差異。偏癱患者健側(cè)腓腸肌肌電的平均波幅
8、、最大波幅和曲線下面積分別為21.82±3.09、125.67±24.14和247.20±44.02,患側(cè)分別為14.54±1.88、57.04±8.63和178.72±37.76,正常對照分別為17.57±1.96、98.55±15.97和125.97±20.09。患側(cè)腓腸肌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均顯著弱于健側(cè)(p<0.05)。健側(cè)腓腸肌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雖和正常對照無統(tǒng)計差異,但曲線下面積卻顯著超過正常對照(p=0.029)。偏癱患者
9、4種姿勢下的股四頭肌和胭繩肌的患側(cè)/健側(cè)AUC比值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此外,患者健、患側(cè)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AUC/MVC比值均顯著超過正常對照(P<0.05)(患側(cè)股四頭肌與正常對照相比例外,P=0.078),但健側(cè)和患側(cè)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
結(jié)論:偏癱患者在進行SitTS運動時,患側(cè)的關鍵肌活動弱于健側(cè),表現(xiàn)出不對稱性。此不對稱性除因偏癱本身病理導致外,還存在健側(cè)代償,以及健患雙側(cè)肌肉使用比例增加的因素在內(nèi)。
10、偏癱患者足部姿勢的改變可能不一定影響肌電的對稱性,但患足在后卻可能增加SitTS難度,因此不推薦患足在后作為實用的SitTS策略。
第二部分 健康青年人模擬站-坐-站運動中平衡參數(shù)的重測信度研究
目的:了解在不同條件下,在多態(tài)平衡測定練習系統(tǒng)上進行模擬站-坐-站運動時所測平衡參數(shù)的重測信度,研究該評價方法在臨床應用中的可靠性。
方法:年齡為20-58歲的29名健康成年人,于3種不同的狀態(tài)下,在多態(tài)平衡評定和
11、練習系統(tǒng)上各進行5次背部支撐的模擬站-坐-站運動,3種狀態(tài)分別為減重(承重0.75體重)、正常承體重和抗阻(承重1.25體重),測試過程中須根據(jù)足底壓力視覺反饋控制重心。運動結(jié)束后由系統(tǒng)自動計算出運動過程中的平衡參數(shù),包括平均重心(cm)、額狀面最大擺幅(cm)、額狀面平均擺幅(cm)、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cm)、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cm2)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cm/s)。測試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測試后的第7天進行第二次測試。
結(jié)
12、果:在減重狀態(tài)下的模擬站-坐-站運動中,第1次,第2次測定的平均重心、額狀面最大擺幅、額狀面平均擺幅、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分別為1.23±0.98/1.25±1.01、11.83±6.00/9.48±5.02、2.32±0.90/2.19±0.96、34.94±16.66/33.74±17.52、698.88±333.11/674.80±350.50和232.99±113,49/189.68±100.4
13、4,兩次測定參數(shù)的差別無統(tǒng)計意義(P>0.05),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5、0.81、0.88、0.85、0.85和0.82;在正常承體重狀態(tài)下的模擬站-坐-站運動中,第1次,第2次測定的平均重心、額狀面最大擺幅、額狀面平均擺幅、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分別為1.24±0.90/1.09±1.29、7.05±4.41/7.74±3.22、1.89±0.69/2.02±0.84、25.87±10.43/24
14、.51±11.44、517.37±208.58/490.15±228.73、和141.04±88.25/154.78±64.38,兩次測定參數(shù)的差別無統(tǒng)計意義(P>0.05),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48、0,36、0.80、0.87、0.87和0.36;在抗阻狀態(tài)下的模擬站-坐-站運動中,第1次/第2次測定的平均重心、額狀面最大擺幅、額狀面平均擺幅、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分別為0.99±0.92/0.83
15、±1.00、6.66±4.28/6.00±2.73、1.68±0.77/1.56±0.76、21.73±10.79/17.84±7.71、434.68±215.68/356.78±154.25、和133.13±85.54/120.06±54.64,兩次測定參數(shù)的差別無統(tǒng)計意義(P>0.05),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0、0.38、0.90、0.79、0.79和0.38。
結(jié)論:模擬站-坐-站運動的姿勢圖評價是一種新的功能評定方
16、式,平均重心、額狀面平均擺幅、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和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在反映姿勢的對稱性和穩(wěn)定性的同時,在正常人群中有其可重復性。該方法有用于該運動中平衡能力輔助評價的潛質(zhì)。
第三部分不同承重狀態(tài)對卒中偏癱患者模擬站-坐-站運動身體穩(wěn)定性和對稱性的影響
目的:了解不同承重狀態(tài)對正常成年人和卒中偏癱患者模擬站-坐-站運動中身體穩(wěn)定性和對稱性的影響。
方法:29例卒中偏癱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于3種不同的狀態(tài)下
17、,在多態(tài)平衡評定和練習系統(tǒng)上各進行5次背部支撐的模擬站-坐-站運動,3種狀態(tài)分別為減重(承重0.75體重)、正常承體重和抗阻(承重1.25體重),測試過程中須根據(jù)足底壓力視覺反饋控制重心。運動結(jié)束后由系統(tǒng)自動計算出運動過程中的平衡參數(shù)。
結(jié)果:在進行正常承體重模擬站-坐-站運動時,偏癱患者的平均重心、額狀面平均擺幅、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額狀面最大擺幅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分別為3.83±3.82、5.57±3.5
18、7、115.71±88.07、2314.26±1761.87、13.50±4.67和269.95±93.47,正常對照則分別為1.67±1.27、2.28±1.14、26.55±13.52、531.05±270.47、7.62±3.37和152.30±67.34,偏癱患者的平衡參數(shù)要顯著大于正常對照(ANOVA檢驗,P<0.05)。隨承重改變,正常人和偏癱患者均顯示了有統(tǒng)計意義的穩(wěn)定性平衡參數(shù)差異:減重、完全承重和抗阻三種情況之間,正常
19、人的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額狀面最大擺幅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及偏癱患者的額狀面最大擺幅和額狀面?zhèn)确綌[速是顯著不同的(ANOVA檢驗,P<0.05),參數(shù)隨承重增加而減小。偏癱患者的重心移動軌跡總長度和重心移動軌跡總面積未因承重變化而顯著改變,但體現(xiàn)了改變趨勢(ANOVA檢驗,P=0.093~0.111)。而在兩種人群中,對稱性參數(shù)平均重心均未隨承重情況的改變而改變。左側(cè)偏癱和右側(cè)偏癱患者在進行模擬站-坐-站運動時,其平衡
20、參數(shù)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ANOVA檢驗,P>0.05)。
結(jié)論:在進行模擬站-坐-站運動時,偏癱患者的側(cè)方姿勢控制的穩(wěn)定性和對稱性要差于正常人,但不同半球損害間引起的差異并不明顯。隨承重增加,正常人和偏癱患者均顯示了更好的姿勢穩(wěn)定性,但姿勢對稱性沒有變化。
第四部分卒中偏癱患者坐位站起活動與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肌力、肌張力、本體覺等因素,與卒中偏癱患者坐位站起時間及模擬站-坐-站運動中身體穩(wěn)定性和對
21、稱性的關系。了解坐位站起時間及模擬站-坐-站運動中身體穩(wěn)定性和對稱性與運動功能的關系。
方法:29例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實際狀態(tài)下的坐位站起并計時,然后在多態(tài)平衡評定和練習系統(tǒng)上各進行背部支撐的模擬站-坐-站運動,運動結(jié)束后由系統(tǒng)自動計算出運動過程中的平衡參數(shù)。其他的評價包括髖、膝、踝主要肌肉的肌力、踝跖屈肌張力、踝位置覺,以及坐位站起時間、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運動指數(shù)、簡化Fugl-Meyer下肢運動評分和Bar
22、thel指數(shù)。統(tǒng)計分析坐位站起時間、平衡參數(shù)與上述測定結(jié)果的相關關系。
結(jié)果:坐位站起時間與健側(cè)股四頭肌肌力呈中度負相關(r=-0.40,P<0.05),坐位站起時間與患側(cè)股四頭肌肌力無顯著相關,但呈低度負相關的趨勢(r=0.326,P=0.097),坐位站起時間與其它肌力無顯著相關(P>0.05)。坐位站起時間與踝跖屈肌張力、踝位置覺無顯著相關(P>0.05)。正常承重平衡參數(shù)與踝位置覺、踝跖屈肌張力以及健、患側(cè)肌力均無顯著
23、相關(P>0.05),也與RMI、BBS、S-FM、BI無顯著相關(P>0.05)。
結(jié)論:坐位站起時間和股四頭肌肌力有關。尚未尋找到模擬站-坐-站運動平衡參數(shù)與其他運動功能評定結(jié)果間的相關關系。
第五部分視覺反饋模擬站-坐-站運動對卒中偏癱患者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
目的:了解能否通過視覺反饋的模擬站-坐-站運動,來改善卒中偏癱患者SitTS/StandTS活動的穩(wěn)定性和對稱性,或是其他相關的運動功能和ADL
24、。
方法:29例患者隨機分成2組,第1組12例為反饋練習+常規(guī)康復組(研究組),第2組17例為常規(guī)康復組(對照組)。研究組是在普通偏癱康復訓練(5次,周,40min/次,4周)的基礎上進行模擬SitTS/StandTS活動的視覺反饋練習(5次,周,20min/次,4周),對照組為普通偏癱康復訓練(5次,周,40min/次,4周)。在練習前后評價患者的坐位站起和10m步行時間、模擬站-坐-站運動的平衡參數(shù)、肌力、下肢簡化Fugl
25、-Meyer評分、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運動功能指數(shù)及Barthel指數(shù)。
結(jié)果:治療前,研究組的坐位站起時間、10m步行時間、Brunstrom分級、下肢簡化Fugl-Meyer評分、Berg平衡量表和Rivermead運動功能指數(shù)分別為3.05±1.02s、36.07±16.74s、3.30±0.67、19.80±3.26、37.50±8.95和9.60±2.72,對照組則分別為4.24±2.70s、54.8
26、7±29.04s、2.94±0.97、19.41±5.22、27.47±15.47和7.53±3.47,兩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ANOVA或Mann-Whitney U檢驗,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坐位站起時間、10m步行時間、Brunstrom分級、下肢簡化Fugl-Meyer評分、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運動功能指數(shù)分別為2.93±0.95s、28.19±6.95s、3.80±1.03、24.50±3.10、
27、44.30±4.62、11.60±1.71和85.50±8.65,對照組則為3.99±2.44s、47.43±27.36s、3.41±1.00、21.94±4.79、33.76±15.28、9.82±3.30和71.18±15.57,兩組運動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Mann-Whitney U檢驗,P<0.05)。治療后,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坐位站起時間和10m步行時間有顯著差異(ANOVA檢驗,P<0.05),兩組間其他運動功能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
28、意義(Mann-Whitney U檢驗,P>0.05)。治療前,研究組和治療組的平衡參數(shù)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Mann-Whitney U檢驗,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額狀面平均擺幅要顯著小于對照組(Mann-Whitney U檢驗,P=0.035),兩組間其他平衡參數(shù)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意義(Mann-Whitney U檢驗,P>0.05)。
結(jié)論:模擬站-坐-站運動的視覺反饋練習是一種新的練習方式,它可能在改善姿勢穩(wěn)定性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腦卒中偏癱患者人格特征及其積極心理干預研究.pdf
- 運動想象療法對于卒中后偏癱患者腦功能康復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徵調(diào)音樂輔助氣虛血瘀型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的效果研究.pdf
- 觀察卒中患者偏癱步態(tài)的社區(qū)康復方案療效.pdf
- 腦卒中偏癱患者行為特征、心身功能及其心理干預研究.pdf
- H反射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中的特征表現(xiàn)及分析.pdf
- 正常成人坐站轉(zhuǎn)移髖關節(jié)及足底壓力運動學參數(shù)的研究.pdf
- 功能性力量訓練對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pdf
-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研究
- 不同證型中風偏癱患者心理行為特征及心理干預研究.pdf
- 站比坐更有益于健康
- 偏癱患者運動功能評定概述
- 坐站運動推測上肢殘疾女性最大攝氧量的可行性研究.pdf
- 連續(xù)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研究.pdf
- 坐站運動推測上肢殘疾女性最大攝氧量的可行性研究
- 有關自動氣象站人工站和自動站記錄差值的對比分析
- 房顫患者的卒中預防研究.pdf
-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前人格和生活應激分析.pdf
- 血液透析過程中的運動干預對MHD患者活動功能和健康狀況的影響.pdf
- 缺血性卒中偏癱患者遠期生活質(zhì)量及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