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白葉枯病是由黃單胞水稻變種引起的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嚴重影響著水稻的產(chǎn)量和品質。挖掘新的抗性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種是目前控制病害發(fā)生最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
對植物抗性基因的研究一直以來是植物分子生物學領域的熱點,迄今從不同宿主中分離出的多個抗性基因中僅有少部分為隱性抗性基因,這些隱性抗性基因的具體作用機理目前尚不能用廣為接受的顯性抗性基因的作用機理來進行解釋。
從水稻中已鑒定出了38個主效抗白葉枯病基因,已被定位的有2
2、7個,其中僅有5個為隱性抗性基因。位于第5號染色體短臂的xa5是其中典型的一個隱性抗性基因,編碼轉錄因子ⅡAγ小亞基,和其它顯性或者隱性抗白葉枯病基因存在抗性互作,基因結構和其它典型抗性基因的結構都不一樣,說明了xa5基因抗病機理的特異性。
xa5的序列在水稻抗病品種和感病品種中有兩個堿基的差異導致了纈氨酸突變成谷氨酸,而且該突變的氨基酸位點位于蛋白三維結構的表面,可能與蛋白的互作相關。
1.OsXa5和OmXa5基
3、因的表達特性
分別構建OsXa5和OmXa5基因的亞細胞定位的載體和自身互作載體,通過農(nóng)桿菌共浸潤的方法,在煙草體細胞中觀察到OsXa5和OmXa5均為核內定位的基因,未觀察到兩者存在自身互作的現(xiàn)象。為進一步了解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達,分別取野生型石狩白毛4個不同生育期的根、莖和葉片,通過半定量PCR檢測基因出基因在水稻的全生育期均有表達,且以在最大分蘗期的葉片中表達量最大。水稻野生型石狩白毛2h和24 h后通過半定量PCR檢
4、測基因的表達情況。發(fā)現(xiàn)兩個不同處理時間段基因的表達量差異不顯著。但在乙烯、干旱和高溫脅迫處理水稻植株24 h后,基因的表達量與2h的處理組相比略有變化,推測OsXa5基因可能參與了植物體應對乙烯和干旱脅迫的應答途徑,且基因的表達還受到高溫脅迫的影響。
2.OsXa5和OmXa5抗病性鑒定及轉錄組研究
超表達目的基因并通過基因工程將其導入水稻等模式作物中已成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將OsXa5和OmXa5基因超表達后
5、,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法轉入野生型石狩白毛的愈傷組織中,借助PCR檢測法和卡方檢驗篩選獲得OsXa5和OmXa5的純合超表達水稻植株OsXa5-OE和OmXa5-OE。
對超表達植株種子的萌發(fā)狀況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石狩白毛相比,OsXa5-OE的種子萌發(fā)率的差異不顯著,而OmXa5-OE種子的萌發(fā)率較低;對生理表型特征的觀察,發(fā)現(xiàn)OsXa5-OE平均每株苗的葉片數(shù)目較少,OmXa5-OE平均每株苗的葉片數(shù)目較多,且OsXa5-O
6、E比OmXa5-OE較早出現(xiàn)衰老的葉片。OsXa5-OE和OmXa5-OE的分蘗數(shù)目少于野生型石狩白毛,OsXa5-OE的莖干長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長度均明顯小于野生型石狩白毛和OmXa5-OE。通過對水稻植株的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測定,對照組野生型石狩白毛的結實率顯著高于轉基因水稻植株OsXa5-OE和OmXa5-OE,且OsXa5-OE的結實率顯著高于OmXa5-OE,但三者的千粒重差異不顯著。超表達OsXa5基因能夠導致水稻植株的矮化
7、,推測可能是由于轉基因水稻植株體內的矮桿主效基因作用的結果,也可能是受到赤霉素和油菜素類固醇等植物生長調劑的影響。超表達OmXa5基因使水稻植株種子的結實率顯著下降,推測可能是由于OmXa5基因來源于疣粒野生稻,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疣粒野生稻的性狀,具體原因尚未明確。未發(fā)現(xiàn)超表達OsXa5和OmXa5基因對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有明顯的影響。
為研究超表達OsXa5和OmXa5基因的植株對病原菌抗性的影響,在植株的最大分蘗期通過剪
8、葉法接種病原菌黃單胞水稻變種菲律賓生理小種PXO99,PXO280和PXO341。對病斑的延伸情況進行觀察并在接菌21 d后測量并統(tǒng)計病斑長度。通過對病斑長度的測量發(fā)現(xiàn)病原菌黃單胞水稻變種菲律賓菌株PXO99,PXO280和PXO341對OsXa5-OE和OmXa5-OE均存在致病性,且三個小種間的致病性存在差異,以菲律賓菌株PXO99的致病性最強,PXO341的致病性最弱。與對照組野生型石狩白毛相比超表達OsXa5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植
9、物體對病原菌黃單胞水稻變種的抗性,而超表達OmXa5能夠提升植株對病原菌黃單胞水稻變種的抗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利用基因芯片技術篩選到OsXa5-OE中與野生型石狩白毛相比的有188個差異表達基因并通過定量PCR的驗證。在篩選獲得的差異表達基因中,有139個基因呈上調表達的趨勢,49個基因呈下調表達的趨勢,其中包含WRKY家族基因,細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與泛素相關的基因,與乙烯信號途徑相關的基因和過氧化物酶類的基因等。說明OsXa
10、5基因在植物體的防御反應信號途徑中是一個重要的效應因子。參與了植物體中的多種信號途徑。
3.OsXa5和OmXa5互作因子的篩選驗證
為進一步了解OsXa5和OmXa5的互作因子,構建了水稻酵母雙雜交cDNA文庫,并對文庫質量進行了檢測,符合篩庫的標準。分別以OsXa5和OmXa5作為酵母雙雜交誘餌蛋白,自激活實驗表明,OsXa5和OmXa5對酵母菌株MaV203的生長沒有毒性,3AT的濃度均為25 mM。通過共轉法
11、從水稻cDNA文庫中篩選互作的因子,初步篩選獲得了73個與OsXa5存在潛在互作的陽性克隆,59個與OmXa5存在潛在互作的陽性克隆。通過序列的比對分析以及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的驗證。共篩選獲得了4個與OsXa5互作的因子,分別是類似的組蛋白H2A.2.1(Os05g0461400),類似泛素(Os09g0420800),類似的光系統(tǒng)Ⅱ放氧復合蛋白1(Os01g0501800)和過氧化氫酶同工酶(Os02g0115700)。3個與OmXa
12、5互作的因子,分別是類似光系統(tǒng)Ⅱ10 kDa多肽(Os07g0147500)、類似捕光復合物Ⅰ(Os06g0320500)和類似谷胱甘肽-S-轉移酶Cla47(Os10g0530500)。從體內互作層面上證實OsXa5參與了植物體內的多種抗逆信號途徑。OmXa5與光合作用途徑中的一個類似效應因子互作,表明OmXa5可能與光合作用介導的信號途徑相關,同時參與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防御ROS的過程,介導了植物體抗病反應的發(fā)生。
4.O
13、sXa5和OmXa5的原核表達及GST Pull-Down
由于酵母雙雜交技術和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均是在生物體內驗證因子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而在體外是否互作還尚未知曉,因而通過構建OsXa5和OmXa5帶有GST標簽的融合蛋白,利用L-Arabinose和IPTG在低溫條件下誘導融合蛋白在上清中的表達,并粗提水稻野生型石狩白毛的愈傷總蛋白,進行GST Pull-Down實驗,通過SDS-PAGE的檢測找出差異條帶,割膠回收后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用野生稻有利基因導入栽培稻的研究.pdf
- 茶陵野生稻OrCrRlkl基因的功能研究.pdf
- 重復序列和抗性基因在栽培稻與野生稻基因組中的比較分析.pdf
- 雜草稻的特性鑒定及與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演化關系分析.pdf
- 栽培稻秈粳亞種基因組的比較研究及藥用野生稻的比較核型分析.pdf
- 野生稻、栽培稻及其遠緣雜交后代的分子遺傳差異研究.pdf
- 疣粒野生稻(Oryza granulata)內生真菌資源挖掘、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和功能初探.pdf
- 野生稻特異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鑒定.pdf
- 20701.水稻xa5及抗病相關基因xa5pg1的功能分析
- 水稻重組自交系的基因型鑒定及栽培稻和藥用野生稻基因組序列比較分析.pdf
- 野生稻與栽培稻rDNA的ITS序列分析及系統(tǒng)學意義.pdf
- 38201.云南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抗稻瘟病pita39;等位基因的研究與利用
- 藥用野生稻抗逆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pdf
- 擬南芥CBF3等位基因AtCRAP2的克隆及抗寒功能研究.pdf
- 中國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及栽培稻起源探討
- 利用等位酶位點分析東鄉(xiāng)野生稻的遺傳多樣性.pdf
- 利用中高度重復序列對栽培稻與幾個野生稻基因組的比較分析.pdf
- 冬凌草核型分析及高桿野生稻與寬葉野生稻基因組FISH分析.pdf
- 普通野生稻落粒性及紫色性狀基因的定位與表達分析.pdf
- 栽培一粒小麥不同Glu-Alx等位基因的分子鑒定.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