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sICAM-1的動態(tài)變化及與紅細胞聚集性的相關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近年來,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而影響病人預后的主要因素在于其慢性并發(fā)癥出現的早晚及其嚴重程度,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粘附分子在其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研究證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血管內皮細胞表達ICAM-1上調,介導白細胞聚集粘附血管內皮細胞,誘導一系列免疫炎癥反應,阻塞微血管;在大血管并發(fā)癥方面主要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進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存在于人的血清中,與炎

2、癥反應呈正相關,其主要來源于ICAM-1通過細胞膜脫落或細胞壞死裂解的方式,也可能是ICAM-1mRNA的不同剪接形式的不同表達蛋白直接進入血液形成的可溶形式,可間接反映ICAM-1水平,測定簡單易行,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存在于糖尿病人體內的另一個特點是紅細胞聚集、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變。那么,sICAM-1與紅細胞聚集之間有沒有一定關聯(lián)呢?目前為止還未有報道。本研究是首先制備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過檢測其成摸后0、4、8、12

3、、16周sICAM-1的濃度,觀察其動態(tài)變化;同時段檢測空腹血糖、血液流變學各指標(主要是紅細胞聚集指數和低切變率下全血粘度),以了解糖尿病大鼠隨病情進展sICAM-1的變化趨勢,探討其與紅細胞聚集性的關系,為臨床早期發(fā)現、治療并發(fā)癥提供客觀依據。 方法:健康7周齡清潔級近交系Wistar大鼠120只(河北醫(yī)科大學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重180-220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兩組:正常組(controlgroup,CON)50只,

4、雌雄各半,作為對照;實驗組(trialgroup,TRI)70只,雌雄各半。正常組動物喂養(yǎng)普通飼料:蛋白質占23%,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5%;實驗組動物喂養(yǎng)高脂飼料:在10000g普通飼料中加入150g食鹽、50g白糖、2000g豬油、400g麻油、2000g花生、900g雞蛋,其碳水化合物48%,脂肪22%,蛋白質20%。2月后實驗組大鼠腹腔注射30mg/kg鏈脲佐菌素(STZ)(以PH4.4的0.1mol/1檸檬酸鈉緩沖液配制

5、成1%濃度),正常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量的檸檬酸鈉緩沖液。一周后給所有動物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大鼠禁食12h后尾靜脈取血測空腹血糖,然后按2g/kg體重灌胃50%葡萄糖溶液,2h后尾靜脈取血測2h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mmol/l者為造模成功。從造模成功者中選取血糖較高的大鼠50只(雌雄各半)納入正式試驗,做為糖尿病組(diabetesgroup,DIA)。采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將正常組和糖尿病組

6、各分為0周、4周、8周、12周、16周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分別于以上時段空腹取血測定觀測值。正常組一直喂普通飼料,糖尿病組繼續(xù)喂高脂飼料,以防血糖回落,每2周測體重和空腹血糖(均為禁食10-12小時,尾靜脈取血),空腹血糖<7.0mmol/l為剔除條件。 于試驗第0、4、8、12、16周禁食10-12小時,1%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開腹下腔靜脈取血7ml,5ml放入肝素抗凝管交專人立即測血液流變學各指標,主要是紅細胞聚集

7、指數和低切變率下全血粘度值;2ml室溫下自然凝固,1500轉/分離心10分鐘后,分離血清,置于-80℃超低溫冰箱保存,待標本收集完全后同批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sICAM-1濃度。 所用數據輸入SAS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q檢驗,兩者之間相關性關系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統(tǒng)計學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1實驗過程中,

8、無一例動物死亡,成模前正常組大鼠體重穩(wěn)定增長,血糖值均正常((4.68±0.66)mmol/l);實驗組大鼠體重增加較正常組快,成模前血糖亦在正常范圍((4.33±0.34)mmol/l)。 2正式實驗后正常組大鼠隨年齡增長,血糖值穩(wěn)定,均在正常范圍,各時間段之間無明顯差別(P>0.05),體重穩(wěn)定增加,紅細胞聚集指數、低切變率下全血粘度及細胞間粘附分子-1濃度均無明顯變化(見附表1)。糖尿病組大鼠隨著病程的進展,各階段血糖值一

9、直處于高值,無明顯增長或降低,各時間段之間無明顯差別(P>0.05);糖尿病鼠成模后體重增加緩慢甚至降低,但與正常組同時段比無明顯差異(見附表2)。 3糖尿病組大鼠成模0周時紅細胞聚集指數與正常組比較無明顯差別(t=0.44,P=0.66>0.05),sICAM-1濃度與正常組比較亦無明顯差別(t=0.55,P=0.59>0.05),全血低切粘度與正常組無明顯差別,1.0(1/s)值(t=0.72,P=0.48>0.05),10

10、(1/s)值(t=0.06,P=0.95>0.05)。 4隨糖尿病病程進展,糖尿病大鼠紅細胞聚集指數、低切變率下全血粘度值逐漸增加,成模0周與4周無明顯差別,8周、12周、16周與最初兩周差別明顯,P值<0.01;后三時段與同時段正常組相比明顯增加(見附表2)。 5隨糖尿病病情進展,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濃度逐漸增高,各時間段相比隨病程延長濃度逐漸增高,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與同時段正常組相比均

11、有顯著差異(見附表2)。 6血清sICAM-1與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1.0(1/s)粘度值、10(1/s)粘度值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r=0.9189,0.9165,0.9022),P值均<0.01。 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的濃度隨著病程的進展逐漸增加,且與紅細胞聚集性密切相關。sICAM-1濃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引起增高的糖基化終產物(AGEs)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