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管生成是多數情況下血管新生的重要方式——從創(chuàng)傷愈合到特定性生理周期(女性月經周期),從多種人類疾病的發(fā)生到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血管生成參與眾多重要生理性和病理性過程。
血管生成是由多步驟組成的復雜過程:首先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發(fā)生降解,接著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ECs)從已有血管中出芽,隨后ECs經歷增殖、遷移、分化而形成血管,最后平滑肌細胞被募集至新生的血
2、管上。ECs不僅是構成血管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血管生成過程重要的“執(zhí)行者”。
近年來隨著體外血管生成體系的應用、體內基因剔除/敲入小鼠模型的建立,對血管生成機制的研究也不斷深入,發(fā)現多條信號途徑在細胞、分子水平調控血管生成和ECs功能。Notch信號途徑因參與調控ECs的多種功能,決定ECs的命運,而成為備受關注的調控信號。
Notch信號途徑是進化中高度保守的、通過細胞與細胞之間直接接觸而激活的信號途徑,參與調控包
3、括細胞增殖、分化、凋亡、命運決定等多種重要過程。當相鄰細胞間Notch配體與其受體接觸時,Notch受體的胞內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就會釋放進入細胞核,與核內DNA結合蛋白——重組信號結合蛋白-J(Recombination signal binding protein-Jκ,RBP-J)結合,從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轉錄。在缺少NIC的情況下,RBP-J則通過募集多種轉錄共抑制分子而發(fā)揮抑制轉錄的
4、作用。本室前期研究發(fā)現:RBP-J可通過與LIM蛋白KyoT2結合而募集多種轉錄共抑制分子。但是,KyoT是由選擇性拼接形成的分子亞家族,與RBP-J結合的只有KyoT2嗎?是否還有其它KyoT分子能和RBP-J結合?這種結合對Notch信號途徑有什么樣的調控作用?對ECs的功能又有怎樣的影響?
基于上述設想,本課題發(fā)現了KyoT另一個剪接變異體KyoT3,深入研究了與RBP-J結合的LIM蛋白家族KyoT3的組織分布與細胞定
5、位,尋找其與RBP-J結合的直接證據,闡明KyoT3對Notch信號途徑的調控作用,探究KyoT家族成員對ECs的功能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發(fā)現了KyoT家族的新異構體。
首先,通過以小鼠胚胎cDNA文庫為模板,經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獲得 KyoT家族另一剪接變異體,KyoT3。KyoT3,其全長為969 bp,編碼包含323個氨基酸的大小為36.26
6、KD的蛋白質。KyoT3的N-端是與KyoT1相同的3個半LIM結構域,在LIM結構域之后為KyoT1所不具備的3個核定位信號(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和1個出核序列(Nuclear export sequence,NES)。與KyoT2相同的是:KyoT3也擁有由C-端27個氨基酸構成的RBP-J結合基序,這提示KyoT3可能也具有與KyoT2相似的功能。利用位于KyoT3序列上的酶切位點Xh
7、oⅠ,將KyoT3分為前后2段,通過對2段分別擴增后再拼接的方式,在不改變KyoT3序列、不引入新堿基的情況下,成功構建pMD18-T-KyoT3,為進一步研究KyoT3的功能打下基礎。
其次,探明了 KyoT3在組織中的分布和細胞內的定位,并確認其在細胞核內的定位依賴于其 NLS。提取小鼠不同組織器官的RNA,經過反轉錄為cDNA之后,采用KyoT3特異性引物,通過PCR的方法研究KyoT3在組織內的分布,發(fā)現KyoT3的m
8、RNA在小鼠脾臟、胸腺、睪丸、卵巢、小腸、結腸、心臟、大腦、胎盤、肺臟、肝臟、骨骼肌、腎臟和胰腺都有表達,說明其組織分布十分廣泛。為明確 KyoT3在細胞內的定位,構建了含 KyoT3全長的pEGFP-C2-KyoT3和pEGFP-N1-KyoT3;僅含NLS的pEGFP-C2-NLS和pEGFP-N1-NLS;不含有NLS的pEGFP-C2-KyoT3N和pEGFP-N1-KyoT3N質粒。Western blot的方法發(fā)現其中C2-
9、KyoT3N的表達量很低后,通過其它5種質粒分別轉染HeLa細胞,而確定了KyoT3主要分布于細胞核內,并且KyoT3在細胞核內的定位是依賴于其3個串聯的NLS實現的。
最后,通過免疫共沉淀驗證了KyoT3與RBP-J之間的相互作用,并進一步明確了KyoT3具有抑制RBP-J依賴的轉錄的作用。構建了帶Myc標簽的pCMV-Myc-KyoT3真核表達質粒,通過與帶Flag標簽的pCMV-RBP-J-Flag共轉染HeLa細胞的方
10、式,采用免疫共沉淀實驗,利用不同的抗體檢測,確認了KyoT3和RBP-J之間存在物理相互作用。隨即使用雙熒光報告基因系統,在HeLa細胞和HEK293細胞內證實KyoT3具有抑制RBP-J依賴的轉錄的作用,并且這種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效應。此外,通過將KyoT3與NIC質粒共轉染HeLa細胞,24 h后用實時定量PCR的方法檢測下游基因Hes-1的mRNA水平的方法,結果也表明:共轉染KyoT3和NIC時,KyoT3能顯著抑制NIC激活的H
11、es-1的轉錄。
2.闡明KyoT家族成員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
首先,成功分離和培養(yǎng)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在其中檢測到KyoT家族成員KyoT2的表達。為研究在血管生成中KyoT家族成員的作用,在本室建立了HUVECs的分離、培養(yǎng)的方法,并通過其形態(tài)表現為典型的鋪路石樣、表面CD31分子表達平均約為99%、具有形成管腔的能力,
12、對分離、培養(yǎng)的細胞進行了確認。通過PCR的方法檢測HUVECs中KyoT家族成員的表達。結果發(fā)現:在HUVECs中僅KyoT2表達,于是將研究聚焦于KyoT2。
其次,發(fā)現轉染 KyoT2能使 HUVECs細胞系(HUVEC Cell line,HUVEC-CL)中管腔形成增多,tip細胞的數目增加,細胞增殖減少。在后續(xù)的實驗中,使用脂質體 LTXPLUS瞬時轉染 EGFP-KyoT2于HUVECs和HUVEC-CL,通過計數
13、綠色細胞總數的方法,發(fā)現:無論在 HUVECs或是HUVEC-CL中,與轉染EGFP的對照組相比,轉染KyoT2后細胞增殖減弱,然而轉染KyoT2卻能使HUVEC-CL中管腔形成增多,tip細胞的數目增加。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證實:KyoT另一剪接變異體KyoT3的存在,并明確了其在組織中的分布和細胞內的定位,并且 KyoT3在細胞核內的定位是依賴于其3個串聯的NLS的。KyoT3能夠與RBP-J發(fā)生物理上的相互作用,也因此參與
14、了RBP-J介導的Notch信號途徑的調控。KyoT3能夠抑制RBP-J介導的轉錄激活,并且這種抑制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效應。為研究KyoT家族成員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在本室建立了 HUVECs的分離與培養(yǎng)方法,通過該方法能夠獲得純度高、功能好的HUVECs,作為研究ECs的模型。使用PCR的方法,檢測到僅KyoT2在HUVECs內的表達,因此也將研究重心轉移到KyoT2對ECs的功能影響。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瞬時轉染KyoT2能夠抑制ECs增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蜂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pdf
- 熊果酸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鎂離子濃度的影響.pdf
- KLF4在創(chuàng)傷新生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表達和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痛風炎癥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及其影像學研究.pdf
- GPERshRNA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Ghrelin對缺氧-復氧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pdf
- 丹參酮ⅡA對小鼠腦血管內皮細胞內皮素系統的影響.pdf
- 同種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疫苗誘導小鼠抗肺癌血管內皮細胞免疫效應研究.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αv整合素表達的影響.pdf
- MicroRNAs對血管內皮細胞衰老及血管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腫瘤細胞血管內皮細胞
- 高糖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pdf
- 硒對氟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影響.pdf
- 雌激素對雌鼠心臟、血管內皮細胞雌激素受體含量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模擬失重對肺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pdf
- 細胞膜微粒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血管內皮細胞對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的影響.pdf
- 尼古丁對血管內皮細胞纖溶平衡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