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咳嗽病因分布及感染后咳嗽調查.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通常將病程介于3~8 周,以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者定義為亞急性咳嗽。
   國內外指南均認為亞急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為感染后咳嗽(cough post infection,CPI,又稱感冒后咳嗽),但可供參考的研究數(shù)據(jù)不多,目前僅見Kwon的一篇調查報道。感染后咳嗽是與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相關的一種疾病,發(fā)病率不清,是否與非典型病原體持續(xù)性感染有關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調查國內亞急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在此基礎上,觀察感染后咳嗽治療后咳嗽癥狀

2、變化、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亞急性及慢性咳嗽的發(fā)生率,最后調查感染后咳嗽是否存在非典型病原體持續(xù)性感染的因素。
   第一部分:亞急性咳嗽病因分布及臨床特征
   目的:
   調查亞急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臨床特征。
   方法:
   納入以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X線胸片無明顯病變的亞急性咳嗽患者,仔細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行誘導痰細胞學分類、肺通氣功能+氣道高反應性檢查,選擇性進行鼻竇片或CT、2

3、4h pH監(jiān)測等檢查。根據(jù)檢查結果和治療反應,明確診斷。分別比較不同病因的亞急性咳嗽患者的咳嗽時相、性質、誘發(fā)因素及伴隨癥狀等。病因分布以某種病因占病因總數(shù)的百分率表示,病因總數(shù)系單病因和復合病因的總和。分析咳嗽特征、伴隨癥狀的病因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方差齊時各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最小顯著差異法(LSD),方差不齊時各組間采用Kruskal-Wallis法。兩組間比較采用Ma

4、nn-Whitney U檢驗。
   結果:
   1.入選116例資料完整的成人亞急性咳嗽患者。其中男45例,女71例,年齡18~75歲,平均40.8±13.2歲,平均咳嗽病程為5.2±1.7周;
   2.明確診斷107例(92.2%),其中單一病因104例,雙病因3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合并上氣道咳嗽綜合征1例,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合并上氣道咳嗽綜合征2例)。病因分布頻率:感染后咳嗽45例(38.1%),嗜酸

5、粒細胞性支氣管炎22例(18.6%),咳嗽變異性哮喘17例(14.4%),上氣道咳嗽綜合征12例(10.1%),變應性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3例。
   3.咳嗽變異性哮喘組以夜間為主的咳嗽及總的夜間咳嗽發(fā)生率分別為29.4%(5/17)、82.3%(14/17),均高于感染后咳嗽組[2.2%(1/45)、33.3%(15/45),χ2=7.363、χ2=11.909,均P<0.01],以夜間為主的

6、咳嗽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特異性為98.9%。
   結論:
   感染后咳嗽、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亞急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夜間咳嗽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有診斷價值。
   第二部分:感染后咳嗽治療后咳嗽病程變化
   目的:
   觀察感染后咳嗽患者治療后咳嗽病程變化。
   方法:
   對明確診斷為感染后咳嗽的患者聯(lián)合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及減充血劑治

7、療1~2周。以日間、夜間咳嗽癥狀積分和視覺模擬評分(VAS)為標準,評估治療后第3天、第7天以及自然病程第8周患者咳嗽情況。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
   結果:
   1.治療前平均日間咳嗽癥狀積分為3(3,4)分,治療后第3 天、第7 天隨訪時平均日間咳嗽癥狀積分分別為3(0,4)分、2(0,4)分;治療后第7天咳嗽消失率為33.3%,咳嗽癥狀總體改善率達71.1%。

8、
   2.病程第8周平均日間、夜間咳嗽癥狀積分分別為1(0,4)分、0(0,2)分;93.4%(42/45)患者咳嗽癥狀已消失或明顯緩解。
   結論:
   感染后咳嗽患者聯(lián)合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及減充血劑治療有效,絕大多數(shù)患者在8周內癥狀緩解,少部分患者咳嗽頑固,可遷延至慢性期。
   第三部分: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發(fā)生率調查
   目的:
   觀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發(fā)生率。

9、
   方法:
   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141例,于病程第4~16周進行電話隨訪,記錄咳嗽持續(xù)時間、伴隨癥狀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
   結果:
   病程中出現(xiàn)咳嗽的患者137例(97.2%,137/141),73.0%(103/141)的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咳嗽時間限于1周以內;持續(xù)1~2周、2~3周的患者均占7.8%;3周以

10、上的咳嗽12例,達8.5%(12/141),其中4例病程超過8周。
   結論:
   咳嗽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常見的癥狀,絕大多數(shù)流感患者咳嗽病程不超過3周,少數(shù)患者咳嗽可出現(xiàn)遷延至亞急性或慢性期。
   第四部分:亞急性咳嗽病原學調查
   目的:
   觀察感染后咳嗽患者是否存在非典型病原體遷延性感染。
   方法:
   亞急性咳嗽患者57例,治療前留取患者痰標本、雙份咽拭

11、子標本。一份咽拭子行百日咳鮑特氏菌培養(yǎng);第二份咽拭子及痰標本行百日咳、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核酸擴增檢測。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
   結果:
   1.亞急性咳嗽患者57例,肺炎衣原體陽性率22.8%,百日咳鮑特氏菌、肺炎支原體檢測均為陰性。
   2.感染后咳嗽29例,非典型病原體檢測陽性者3例,均為肺炎衣原體,百日咳鮑特氏菌及肺炎支原體檢測均為陰性。

12、>   3.所有感染后咳嗽患者均未再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聯(lián)合抗組胺/減充血劑治療后咳嗽消失或明顯緩解。
   結論:
   初步調查顯示感染后咳嗽患者不存在非典型病原體持續(xù)感染因素,有待擴大病例數(shù)進一步證實。
   本研究小結:
   1.感染后咳嗽、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亞急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夜間咳嗽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有診斷價值。
   2.感染后咳嗽患者病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