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腦血管病日益嚴重地危害人類健康,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所占比例為80%。近年來,隨著缺血半暗帶理論的提出及急診動脈溶栓的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患者發(fā)生出血性轉化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了。同時,有研究顯示血壓水平與出血性轉化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隨著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深入開展,一個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對于那些血管閉塞經(jīng)動脈溶栓得到即時再通的患者,他們的血壓應當如何調控才能得到最大的療效,即既能有效改善預后,又能防止可能出現(xiàn)的
2、并發(fā)癥,主要為出血性轉化。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觀察不同血壓水平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腦梗死及并發(fā)癥的影響,為臨床工作提供治療參考。 材料與方法:44只大鼠隨機分配到四組:低血壓組,正常血壓組,高血壓組及尿激酶/高血壓組,每組11只。大鼠在全麻下應用Zea Longa法制作缺血2小時/再灌注24小時模型。各組大鼠于再灌注起始調控血壓:升壓組泵入腎上腺素使其平均動脈壓升高20mmHg,維持1小時;正常血壓組泵入生理鹽水,維持1小時;低
3、血壓組泵入硝普鈉,使其平均動脈壓降低20mmHg,維持1小時;尿激酶/高血壓組于再灌注起始同時泵入腎上腺素及尿激酶,血壓升高20mmHg,維持1小時。血壓調控完畢,各組大鼠再灌注24小時。記錄股動脈插管后5分鐘,線栓后15分鐘,再灌注起始,再灌注30分鐘及再灌注結束五個時間點的血壓及術中的血氣,血糖及肛溫的變化。評價大鼠栓塞2小時及再灌注24小時神經(jīng)功能。再灌注24小時,處死大鼠,取腦,分析梗死體積,記錄出血性轉化的發(fā)生,進行免疫組織化
4、學及病理分析。 結論: 1.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血壓變化對其梗死灶及相關并發(fā)癥影響的相對穩(wěn)定模型,且可以比較真實的模擬臨床相關情況。 2.大鼠缺血再灌注期血壓變化會明顯影響其預后:升高血壓明顯改善大鼠神經(jīng)功能預后;而同時應用尿激酶,則雖然有所改善,但不如前者明顯;降低血壓則會導致大鼠神經(jīng)功能癥狀的惡化。 3.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血壓變化可能會影響大鼠腦梗死部位發(fā)生出血性轉化的發(fā)生率:過度降低血壓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旋磁場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針刺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UTP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茶氨酸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振通膠囊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 大鼠急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備和Hephastin表達變化的研究.pdf
- 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NGB、SOD、MDA的變化研究.pdf
- 褪黑素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腦脈泰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炎癥級聯(lián)反應變化的影響.pdf
- 黑蘇嘎-25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電針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補體的影響.pdf
- 缺血后適應對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阿司匹林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VEGF表達的影響.pdf
- 缺血后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肢體缺血預處理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自噬的影響.pdf
- 電針任督脈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癥反應的影響.pdf
- 阿司匹林對BMSCs移植治療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電針對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NMDAR-NO-cGMP通路的影響.pdf
- 褪黑素對SD大鼠腦缺血再灌注誘發(fā)的自噬的影響.pdf
- α-硫辛酸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及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