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膽堿能神經(jīng)刺激肽及其前體蛋白對胰島β細胞影響與利拉魯肽作用相關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組織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20歲以上的人群中,年齡標化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達15.5%。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約60%糖尿病患者來自此人群。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呈復雜及多方面性,2008年Banting獎獲得者Defrozon教授總結近年研究進展,提出胰島β細胞分泌缺

2、陷、肌肉組織葡萄糖攝取減少、肝糖輸出增加、脂毒性、腸促胰島激素減少、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增加及中樞對葡萄糖攝取的抑制反應下降8種2型糖尿病發(fā)病相關的病理生理機制。這些因素導致機體對葡萄糖攝取及儲存、處理能力下降。而早在糖耐量減低階段,胰島β細胞數(shù)量已有明顯下降,在確診2型糖尿病時,胰島β細胞數(shù)量下降可達60%,功能喪失可達80%。因此針對胰島β細胞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研究至關重要。
   大量研究業(yè)已證

3、實,神經(jīng)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可激活胰島β細胞膜3型毒蕈堿樣膽堿能受體(type3 muscarinicacetylcholine receptors,M3R),進而作用于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途徑引起胰島素分泌的擴增。而應用佛泊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直接興奮PKC后,反而引起β細胞鈣離子外流,抑制胰島素釋放,抑制乙酰膽堿擴增胰島素釋放作用。在中樞海馬組

4、織,海馬膽堿能神經(jīng)刺激肽前體蛋白(Hippocampal Cholinergic Neurostimulating Peptideprecursorprotein,HCNP-pp)經(jīng)類糜蛋白酶裂解為HCNP。HCNP是含有11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可通過激活膽堿乙?;D(zhuǎn)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促進乙酰膽堿合成,進而活化膽堿能神經(jīng)受體系統(tǒng)。然而,HCNP對胰島β細胞是否具有提高ChAT活性、活化M3

5、R,進而促胰島素分泌,目前尚無文獻報道。
   HCNP-pp廣泛存在于組織細胞中,又稱為磷脂酰乙醇胺結合蛋白(phosphatidyl-ehanolamine-bindingprotein,PEBP)及raf-1激酶抑制蛋白(Raf-1kinaseinhibitorprotein,RKIP)。它可抑制raf-1激酶磷酸化,進一步抑制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號

6、轉(zhuǎn)導途徑的活化,抑制細胞增殖。已有研究證實,MAPK在胰島β細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HCNP-pp特異地存在胰島β細胞,作為Raf-1特異性抑制劑,可抑制β細胞增殖。然而,糖尿病狀態(tài)下胰島HCNP-pp含量如何變化,是否與β細胞增殖能力下降相關,目前尚無文獻報道。
   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在“腸—胰島軸”中起重要作用。它作用于β細胞上G蛋白偶聯(lián)的特異性受體,不但通

7、過環(huán)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徑起“腸促胰島素”作用,還與乙酰膽堿協(xié)同作用活化膽堿能神經(jīng)受體引起胰島素分泌。此外,細胞培養(yǎng)及動物實驗業(yè)已證實GLP-1可激活MAPK通路,促進β細胞增殖。利拉魯肽作為人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類似物,在促進胰島素分泌及促進β細胞增殖均有明顯作用,可能成為治療糖尿病前期理想藥物。然而利拉魯肽是否可阻抑糖尿病前期的進展,利拉魯肽的上述作用是否與HCNP及其前體蛋白相關,目前尚無文獻報道。
   綜上所述,本課

8、題以β細胞株INS-1細胞及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為研究對象,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相關研究:1,觀察HCNP對INS-1細胞胰島素分泌的影響;通過對ChAT、M3R基因水平檢測,探討HCNP對INS-1細胞作用的相關途徑。2,觀測利拉魯肽干預的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胰島β細胞增殖及胰島素分泌的變化;進一步對不同狀態(tài)的OLETF大鼠胰島細胞HCNP-pp、HCNP及GLP-1R的蛋白、基因水平進行檢測,同時檢測ChAT及M3R基因表達,

9、探究利拉魯肽影響胰島增殖、胰島素釋放的可能機制。
   第一部分HCNP對INS-1細胞胰島素分泌的影響
   目的:
   探討HCNP對INS-1細胞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及可能的作用途徑
   方法:
   (1)HCNP合成及純度檢測:應用固相化學合成技術人工合成含11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序列為:H-Ala-Ala-Asp-Ile-Ser-Gln-Trp-Ala-Gly-Pro-Leu-OH.采

10、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譜及電噴霧質(zhì)譜法對產(chǎn)物進行分離純化。
   (2)INS-1細胞的培養(yǎng)及活性鑒定: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養(yǎng)基及在37℃,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細胞。倒置相差顯微鏡觀察生長情況。
   (3)胰島素釋放實驗:80%INS-1細胞融合成片時,應用0.1%胰酶及0.1%EDTA混合液消化、吹散。接種于6孔板中,每孔6×105個細胞。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HCNP組、HCNP+PMA組。對照

11、組INS-1細胞給予RPMI1640液培養(yǎng),HCNP組INS-1細胞給予人工合成HCNP50pg/ml與RPMI-1640液共培養(yǎng),HCNP+PMA組INS-1細胞予人工合成HCNP50pg/ml與RPMI-1640液共培養(yǎng)并在行胰島素釋放實驗前加10nMPMA培養(yǎng)18小時。將各組INS-1細胞置于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棄上清,含3.3mmol/L葡萄糖KRBH液預培養(yǎng)40min,提取上清液,測定胰島素濃度。3.0mlKRBH液再

12、次沖洗后依次加含5.6、16.7mmol/L葡萄糖及新斯的明20μmol/L、氯化膽堿100μmol/L的KRBH液培養(yǎng)40min收集上清液,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測定胰島素含量。
   (4)qRT-PCR檢測ChAT及M3R基因表達水平:80%INS-1細胞融合成片時,應用0.1%胰酶及0.1%EDTA混合液消化、吹散。接種于6孔板中,每孔6×105個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及HCNP組;INS-1細胞經(jīng)Trizol液裂解,按說明書提

13、取總RNA,-80℃保存。設計ChAT、M3R基因mRNA序列的特異性引物,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ChAT及M3R基因表達水平。
   結果:
   (1)在葡萄糖濃度為3.3mmol/L、5.6mmol/L及16.7mmol/L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胰島素含量。3.3mmol/L時,對照組、HCNP組及HCNP+PMA組分別為8.36±0.97、8.27+0.79、7.94±0.97μIU/ml;5.6mmol/L時,

14、對照組、HCNP組及HCNP+PMA組分別為8.48±0.92、10.09±1.41、8.36±1.05μIU/ml;16.7mmol/L時,對照組、HCNP組及HCNP+PMA分另為8.73±0.75、10.82±1.32、8.88±1.01μIU/ml。當葡萄糖濃度為3.3mmol/L時,HCNP組胰島素含量較對照組及HCNP+PMA組無顯著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535,P=0.592);葡萄糖濃度達5.6mmol/L時,

15、HCNP組胰島素含量較對照組及HCNP+PMA組均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340,P=0.006);同樣,給予16.7mmol/L葡萄糖刺激INS-1細胞時,HCNP組胰島素含量較對照組及HCNP+PMA組均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836,P<0.001)。
   (2)HCNP處理組ChAT(3.01±0.47×105拷貝)及M3R(1.06±0.18)兩者mRNA含量顯著升高,對照組兩者含量分別為:1.

16、01±0.30、0.72±0.15;兩組相比,ChAT、M3R基因表達水平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hAT(t=-8.837,P<0.001),M3R(t=-3.546,P=0.005)。
   結論:
   (1)在3.3mmol/L葡萄糖濃度時,HCNP對INS-1細胞的胰島素釋放無明顯作用,而在5.6mmol/L及16.7mmol/L葡萄糖濃度下,HCNP可促進INS-1細胞胰島素釋放,佛波酯可抑制HCNP此作用,

17、提示HCNP作用可能通過PKC途徑促進胰島素釋放。
   (2)HCNP組ChAT、M3R基因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HCNP促進胰島素釋放作用與INS-1細胞增高的ChAT、M3R基因表達相關。
   第二部分利拉魯肽干預的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胰島細胞HCNP-pp、HCNP變化對胰島β細胞功能、增殖的影響
   目的:
   觀測不同劑量利拉魯肽干預的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HCNP-pp及HC

18、NP變化對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早期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及胰島素陽性細胞密度的影響,探究GLP-1R與HCNP-pp、HCNP的相關性。
   方法:
   (1)OGTT試驗、早期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及胰島素陽性細胞表達密度檢測:雄性4周齡OLETF大鼠飼養(yǎng)8-10周后,禁食15小時,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葡萄糖2g/kg,胃管灌入)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別檢測30、60、90、120分鐘鼠尾靜脈血糖,按國際慣用的大鼠糖尿病診斷參考標準:

19、血糖峰值>16.7mmol/L和糖負荷2小時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之一為糖耐量減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將處于IGT階段的OLETF大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8只;分別給予100μg/kg(L-100組)、200tg/kg(L-200組)利拉魯肽及生理鹽水1.0mL/kg(PBO組),一日兩次腹腔內(nèi)注射。LETO組大鼠給予生理鹽水1.0mL/kg腹腔內(nèi)注射。在給藥12周再次行OGTT試驗

20、,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方法檢測早期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糖負荷后30min胰島素增量與葡萄糖增量的比值)即ΔIns30/ΔGlu30=(Ins30-FINS)/(Glu30-FPG);取胰腺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胰島素陽性細胞表達密度(Insulin-positivecellsdensity,Ins-PCD)。
   (2)胰島細胞HCNP-pp、ChAT、M3R及GLP-1RmRNA熒光定量分析:將胰島細胞應用Trizol液裂解,按說明

21、書提取總RNA,-80℃保存。qRT-PCR法測定胰島HCNP-ppmRNA、ChATmRNA、M3RmRNA及GLP-1RmRNA表達水平(單位均以×105拷貝表示,下同)。
   (3)胰島細胞HCNP-pp、GLP-1R蛋白表達分析:提取胰島細胞總蛋白,用Bradford法測定蛋白含量。以每毫升樣品中的毫克蛋白量(mg/ml)表示。Β-actin作為HCNP-pp的內(nèi)參照,采用Western印跡方法,增強化學發(fā)光法顯示蛋白

22、條帶,測定大鼠胰島CT-HCNP-pp、NT-HCNP-pp及GLP-1R蛋白的相對含量。
   結果:
   (1)OGTT試驗、ΔIns30/ΔGlu30及Ins-PCD:經(jīng)12周利拉魯肽干預,PBO組大鼠空腹血糖(8.39±1.14mmol/L)、糖負荷2小時血糖(11.45±1.23mmol/L)均顯著高于L-100組(7.15±0.84,8.60±1.23)、L-200組(6.45±0.61,7.59±0.47

23、)及LETO組(7.15±0.84,8.60±1.2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大鼠空腹血糖(F=22.925,P<0.001),糖負荷2小時血糖(F=40.805,P<0.001)。而ΔIns30/ΔGlu30(3.85±0.19)較L-100組(8.90±0.37)、L-200組(9.55±0.25)及LETO組(11.99±0.31)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895,P<0.001);同PBO組胰島素陽性細胞表達密度(0.

24、67±0.08,個/μm2)相比,L-100組(0.68±0.07)胰島素陽性細胞表達密度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L-200組(0.84±0.08,)、LETO組(0.90±0.08)胰島素陽性細胞表達密度顯著增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5.968,P<0.001)。
   (2)大鼠胰島細胞HCNP-pp、GLP-1R、ChAT及M3R基因表達情況:與PBO組HCNP-ppmRNA(5.38±1.47)相比較,LE

25、TO組(3.07±0.80)、L-100組(3.58±0.79)及L-200組(3.32±0.65)相對表達水平下降;與PBO組ChATmRNA(0.85±0.21)、M3RmRNA(0.21±0.05)及GLP-1RmRNA(10.97±2.90)相比,LETO組(分別為:3.33±0.53,0.51±0.08,17.27±3.18)、L-100組(分別為:1.73±0.21,0.38±0.05,15.O2±3.36)及L-200組(

26、分別為:1.78±0.46,0.44±0.09,17.43±4.24)三者相對表達水平均明顯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HCNP-ppmRNA(F=8.563,P<0.001),ChATmRNA(F=55.106,P<0.001),M3RmRNA(F=27.201,P<0.001),GLP-1RmRNA(F=6.012,P=0.003)。
   (3)大鼠胰島細胞HCNP-pp、GLP-1R蛋白表達情況:與PBO組CT-HCNP-

27、pp(0.78±0.04)、NT-HCNP-pp(0.75±0.04)蛋白相對含量及NT-HCNP-pp/CT-HCNP-pp比值(0.96±0.O2)相比較,L-200組(分別為:0.66±0.04,0.53±0.02,0.85±0.04)及LETO組(分別為:0.68±0.05,0.57±0.06,0.84±0.07)均明顯減低,L-100組(分別為:0.73±0.02,0.69±0.01,0.95±0.02)NT-HCNP-pp/

28、CT-HCNP-pp比值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PBO組GLP-1R蛋白相對含量(0.64±0.04)相比,L-100組(0.76±0.03)、L-200組(0.80±0.03)及LETO組(0.81±0.07)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T-HCNP-pp(F=12.973,P<0.001),NT-HCNP-pp(F=18.250,P<0.001),NT-HCNP-pp/CT-HCNP-pp比值(F=17.632,P<0.00

29、1),GLP-1R(F=20.467,P<0.001)。
   (4)大鼠胰島細胞HCNP-pp與GLP-1R蛋白、基因表達相關性分析:不同組別大鼠胰島細胞CT-HCNP-pp(0.711±0.061)、NT-HCNP-pp(0.640±0.094)及NT-HCNP-pp/CT-HCNP-pp(0.897±0.071)與GLP-1R(0.750±0.083)蛋白相對水平呈負相關;同樣,HCNP-ppmRNA(3.872±1.35

30、3)與GLP-1RmRNA(15.106±4.252)表達水平呈負相關。CT-HCNP-pp:y=-0.886X+1.380(R=0.649,t=-4.429,P<0.001);NT-HCNP-pp:y=-0.623X+1.148(R=0.701,t=-5.107,P<0.001);NT-HCNP-pp/CT-HCNP-ppy=-0.685X+1.364(R=0.582,t=-3.717,P=0.001);HCNP-ppmRNA:y=-

31、1.563X+2.11(R=0.498,t=-2.982,P=0.006)。
   結論:
   (1)利拉魯肽具有改善IGT階段OLETF大鼠血糖、早期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及胰島β細胞數(shù)量,可阻抑糖尿病前期的進展。
   (2)安慰劑組OLETF大鼠12周后87.5%進展為2型糖尿病狀態(tài);胰島細胞GLP-1R下降、HCNP-pp增多,HCNP減少。提示上述指標變化與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
   (3)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