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探討腦出血患者的血腫周邊有無“半暗帶”出現(xiàn)、以及“半暗帶”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規(guī)律。 1)腦出血患者血腫周邊有無“半暗帶”的出現(xiàn),血腫周邊“半暗帶”出現(xiàn)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以及“半暗帶”在時間上的演變規(guī)律。 2)觀察腦出血病人血腫周邊出現(xiàn)的“半暗帶”與血腫的位置關系,以及“半暗帶”在空間上的演變規(guī)律。 2.探討藥物干預治療對血腫周邊“半暗帶”在時間和空間上變化規(guī)律的影響。 方法 對符合
2、入選標準的腦出血患者,在發(fā)病1<'±>、3<'±>、5<'±>、25<'±>天時采用MRI掃描技術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每次MRI檢查包括常規(guī)掃描、彌散加權成像、波譜掃描和灌注加權成像;通過對圖象的處理得到研究所需指標:rrADC值、異常ADC區(qū)體積、rrCBV值和rrCBF值,以及rrNAA值和rrLac值。引用最初針對于腦梗塞治療時間窗的腦缺血半暗帶的定義,運用灌注標準和代謝標準來判斷腦出血患者血腫周圍是否出現(xiàn)“半暗帶”。 將符
3、合入組標準的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除采用一般基礎治療外,在第1次MRI檢查后發(fā)病48h內另加用尼莫同靜脈滴注治療;對照組患者的基礎治療與治療組完全相同,只是不使用尼莫同靜脈滴注治療。 結果 1.運用灌注標準和代謝標準兩個標準來判斷,在腦出血患者的血腫周邊,在所觀察的四個時間點上均有出現(xiàn)“半暗帶”。但兩種評定標準下出現(xiàn)“半暗帶”的百分率和趨勢有不同: 1)定義出現(xiàn)有“半暗帶”的患者,為陽性病例
4、。對觀察的30例病例中,運用灌注標準判斷:陽性病例為7例,陽性百分率為23.33%;運用代謝標準判斷:陽性病例為28例,陽性百分率為93.33%。 2)在所有觀察的ADC異常區(qū)中,根據(jù)灌注標準判斷:在1、3、5、25天觀察到存在有“半暗帶”區(qū),陽性百分率分別為6.15%、1.02%、1.83%、3.57%;而根據(jù)代謝標準判斷:在1、3、5、25天觀察到存在有“半暗帶”區(qū),陽性百分率分別為44.68%、43.10%、49.23%、
5、51.72%。 2.“半暗帶”區(qū)在血腫的上、下、前、后、內、外6個方向均有出現(xiàn),以在血腫的內側出現(xiàn)最多。“半暗帶”區(qū)的形態(tài)呈現(xiàn)斑片狀,并非環(huán)狀。以灌注標準判斷:出現(xiàn)1個“半暗帶”區(qū)的病例有5例,出現(xiàn)2個的病例有2例,其陽性百分率分別為16.67%和6.67%;以代謝標準判斷:出現(xiàn)“半暗帶”區(qū)的個數(shù)為1、2、3、4、5、6、10的病例數(shù)分別為4、8、6、3、3、3、1例,其陽性百分率分別為13.33%、26.67%、20.00%、
6、10.00%、 10.00%、 10.00%、 3.33%。 3.我們研究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病例,在血腫的內側區(qū)距血腫約1cm處出現(xiàn)梗死灶。 4.治療組和對照組“半暗帶”區(qū)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 1)血腫周邊“半暗帶”出現(xiàn)情況:在研究觀察的1、3、5、25天時,根據(jù)灌注標準判斷:出現(xiàn)“半暗帶”陽性百分率在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無統(tǒng)計差異(P>0.05);而以代謝標準判斷:5天時“半暗帶”出現(xiàn)的陽性百分率在治療組與對照組
7、分別為33.33%、68.89%,兩者之間有統(tǒng)計差異(P<0.05)。 2)DWI:以灌注標準和代謝標準判斷:在1、3、5、25天時,“半暗帶”區(qū)rrADC值兩組間無統(tǒng)計差異(P>0.05)。以灌注標準判斷:3天時,治療組和對照組異常ADC區(qū)體積(單位:mm<'3>)有顯著差異(P<0.01,治療組的值為310.91±186.34,對照組值為611.01±716.63)。以代謝標準判斷:3、5天時,兩組異常ADC區(qū)體積有顯著差異
8、(P<0.01,3天時治療組和對照組的值為574.03±535.00和1257.79±2156.33,5天時其值為298.42±268.45和984.06±1950.2),治療組異常ADC區(qū)的體積小于對照組。 3)PWI:①rrCBV值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5、25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半暗帶”區(qū)rrCBV值有顯著差異(P<0.01,5天時治療組和對照組其值分別為1.55±1.20和0.96±0.40,25天時兩組其值分別為0.
9、63±0.42和0.62±0.20);以代謝標準判斷:治療組與對照組“半暗帶”區(qū)rrCBV值,在3天時有顯著差異(P<0.01,其值為1.54±2.18和1.16±0.67),5天時有統(tǒng)計差異(P<0.05,其值為1.39±1.07和1.24±1.44)。②rrCBF值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5、25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半暗帶”區(qū)rrCBF值有顯著差異(P<0.01,5天時治療組和對照組其值為1.55±1.26和1.02±0.56,25
10、天時兩組其值分別為0.84±0.52和0.59±0.16)。以代謝標準判斷:3、5天時,兩組的“半暗帶”區(qū)rrCBF值有顯著差異(P<0.01,3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其值為1.54±2.85和1.17±0.68,25天兩組的值分別為1.41±1.18和1.37±2.00);治療組rrCBV值和rrCBF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4)<'1>HMRS:①rrNAA值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在25天時,兩組間“半暗帶”區(qū)rrNAA值有統(tǒng)計差異
11、(P<0.05,其值為0.66±0.02和0.64±0.23)。以代謝標準判斷:3天時,兩組間“半暗帶”區(qū)rrNAA值有顯著差異(P<0.01,其值為0.85±0.80和0.63±0.25),25天有統(tǒng)計差異(P<0.05,其值為0.79±0.36和0.64±0.20)。治療組rrNAA值好于對照組。②rrLac值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25天時,兩組間“半暗帶”區(qū)rrLac值有顯著差異(P<0.01,其值為0.83±0.55和2.24±
12、1.98)。以代謝標準判斷:3、25天時,“半暗帶”區(qū)rrLac值兩組間有統(tǒng)計差異(P<0.05,3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其值為1.14±0.66和1.34±1.03,25天兩組其值為1.29±1.02和2.01±1.58)。治療組的rrLac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5.治療組和對照組陽性病例相關情況比較: 1)兩組陽性病例數(shù)出現(xiàn)情況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①治療組有3例陽性病例,陽性率為25.00%。②對照組有4例陽性病例,陽性
13、率為22.22%。以灌注標準判斷,兩組陽性病例數(shù)無統(tǒng)計差異(P>0.05)。以代謝標準判斷:①治療組12例陽性病例,陽性率100%。②對照組中16例陽性病例,陽性率88.89%。總病例30例,陽性病例28例,百分率為93.33%。以代謝標準判斷,兩組陽性病例無統(tǒng)計差異(P>0.05)。 2)兩組陽性病例的NIHSS評分、血腫量和水腫量比較:灌注標準和代謝標準判斷:5天時,兩組的陽性病例NIHSS評分有統(tǒng)計差異(P<0.05,灌注
14、標準判斷,兩組值分別為8.50±5.45和11.00±2.83,代謝標準判斷,兩組值為8.00±4.69和11.82±6.00)。其余觀察天數(shù),兩組陽性病例NIHSS評分都無統(tǒng)計差異(P>0.05);在各觀察時間,血腫量和水腫量比較均無統(tǒng)計差異(P>0.05)。 3)兩組陽性病例NIHSS評分、血腫量和水腫量差值及比值的比較:以灌注標準判斷:25天時,兩組陽性病例血腫量差值有統(tǒng)計差異(P<0.05,其值為28.17±8.63和1
15、2.93±0.00)。5天時,兩組陽性病例血腫量差值都無統(tǒng)計差異(P>0.05);代謝標準判斷:25天時,兩組陽性病例血腫量差值和血腫吸收率都有統(tǒng)計差異(P<0.05,其值分別為17.56±13.03和6.54±9.36,0.97±0.05和0.49±0.64)。兩組陽性病例NIHSS評分的差值及比值都無統(tǒng)計差異(P>0.05)。治療組血腫量差值和血腫吸收率均高于對照組。 6.治療組和對照組病例相關情況的比較: 1)兩組
16、病例NIHSS評分、血腫量和水腫量比較:5天時,兩組病例NIHSS評分有統(tǒng)計差異(P<0.05,其值為7.56±4.71和11.82±6.00),治療組病例NIHSS評分好于對照組;在各觀察時間點,兩組血腫量和水腫量比較均無統(tǒng)計差異(P>0.05)。 2)兩組病例NIHSS評分、血腫量和水腫量差值及比值的比較:25天時,兩組病例血腫量差值(分別為17.56±13.03和6.54±9.36)和血腫吸收率(分別為0.97±0.05和
17、0.49±0.64)都有統(tǒng)計差異(P<0.05)。但5天時兩組病例血腫量差值和血腫吸收率都無統(tǒng)計差異(P>0.05)。在5天和25天時,兩組病例的水腫量差值和水腫吸收率都無統(tǒng)計差異(P>0.05)。 結論 1.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周圍存在有斑片狀“半暗帶”,其出現(xiàn)的時間和空間規(guī)律與腦梗塞半暗帶出現(xiàn)的時間和空間規(guī)律不同。 2.尼莫同能減少血腫周邊“半暗帶”的出現(xiàn)。 3.尼莫同能在急性和亞急性期減少“半暗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急性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患者血腫周邊局部腦血流量的研究.pdf
- 1 高血壓腦出血的半暗帶損傷(綜述);2 應用神經(jīng)內窺鏡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病例分析).pdf
- 血腫周圍半暗帶及其時間窗的實驗研究.pdf
-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增大與腦微出血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腦出血血腫擴大機制和防范
- 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相關因素分析.pdf
- 腦出血患者食譜
- 高血壓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與出血部位、血腫形態(tài)及出血量等因素關系的研究.pdf
- 腦血通對大鼠腦出血后血腫灶周邊組織自噬作用的影響.pdf
- CD36與腦出血患者血腫吸收及炎癥反應相關性研究.pdf
-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循環(huán)microRNAs表達譜的初步研究.pdf
- 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相關因素分析.pdf
- 腦出血急性期血腫擴大影響因素研究.pdf
- 腦出血患者血腫周圍水腫與血清中炎性因子變化的關系.pdf
- 腦出血血腫擴大的影像征象研究新進展
- 腦出血患者的護理
- 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治療腦出血的療效研究.pdf
- 鐵離子致腦出血后血腫周圍組織損傷研究.pdf
- 血漿c-Fn與原發(fā)性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關系的初步研究.pdf
- 腦出血后血腫的病理演變過程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