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花斑癬(tineaversicolor,pityriasisversicolorPV)是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淺表真菌感染性疾病。馬拉色菌是一種雙相真菌,在特定的致病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的影響下,可從孢子相轉換到菌絲相從而致病。以往對花斑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病原學、皮損色素改變機制、治療以及馬拉色菌的菌種鑒定等幾個方面。近年來,對花斑癬的流行病學研究日益增多,歐洲、美國、非洲都做過該病在一般人群發(fā)病率的研究。盡管高
2、溫和潮濕是花斑癬發(fā)病的必要條件,但相同環(huán)境下會出現某一個體發(fā)病而另一個體不發(fā)病的情況。國內外均有該病的家系研究報道,一些患者有親緣關系的親屬患病而配偶不患病,這提示遺傳因素在花斑癬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但其遺傳模式目前尚無明確定論。本文旨在研究花斑癬臨床流行病學特征、探討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在花斑癬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和可能的遺傳模式。 研究對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調查表的方式對503例花斑癬患者及其家系進行遺傳流行病學問卷調查,應用
3、Epiinfo6.0軟件、SPSS13.0軟件、Falconer法、Penrose法、復合分離分析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 結果①503例花斑癬患者發(fā)病年齡從1月到61歲,平均發(fā)病年齡是22.85+10.36歲;平均病程為25.76~42.38月。②男性患者346(68.79%)例,女性患者157(31.21%)例,男女比例為2.2:1。男、女患者平均首發(fā)年齡分別為23.45~10.5l歲和21.53+9.91歲(t=1.9
4、4,P>O.05)。男女患者的首次發(fā)病高峰年齡均是10-29歲,20-29歲年齡段的男女患者色素減退、色素沉著以及花斑狀皮損的發(fā)生率存在差異(x2=6.15,P<0.05)。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更容易并發(fā)其它淺表真菌感染和多汗(x2=8.87,P<0.05;x2=13.72,P<0.05)。③503例患者中有家族史者106例(21.07%),其中男66例,女40例。有家族史患者與無家族史患者平均發(fā)病年齡分別為19.40~10.16歲和23
5、.77~10.23歲,差異有顯著性(t=3.92,P 6、⑤先證者一、二、三級親屬的發(fā)病率分別為5.31%、1.65%和0.28%,呈現隨親緣關系的疏遠而遞減:先證者一、二、三級親屬的患病率高于對照組一、二、三級親屬,提示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⑥花斑癬患者一、二、三級親屬的遺傳度分別為48.13~3.41%、40.114-5.63%和27.20~14.48%,三者加權平均遺傳度為45.584-2.69%。⑦通過Penrose法和復合分離分析,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環(huán)境模式、非傳遞模式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