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p><p> 論 文 題 目 :中西文化面子觀差異對比分析</p><p><b> 目 錄</b></p><p> 摘要 ………………………………………………………………………………………………I</p><p> Abstract …………………………
2、………………………………………………………………Ⅱ</p><p> 引言 ………………………………………………………………………………………………Ⅲ</p><p> 1.文獻綜述 ………………………………………………………………………………………1</p><p> 2.面子涵義 ………………………………………………………………………………………1<
3、/p><p> 3. 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觀 ………………………………………………………………1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1</p><p> 3.2.中國文化中的面子…………………………………………………………………………2</p><p> 3.3.中西方面子的差異……………………………………………
4、……………………………2</p><p> 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顧及策略……………………………………………………………3</p><p> 4.1.言行舉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3 </p><p> 4. 2選擇合適的語言形式…………………………………………………………………………4</p>
5、<p> 4.3. 選擇合適的面子技巧 ………………………………………………………………………4</p><p> 4. 4滿足聽話人的積極面子要求…………………………………………………………………5</p><p> 4. 5滿足聽話人的消極面子要求。………………………………………………………………5</p><p> 4. 6避免直言不諱,不
6、直接觸及聽話人的面子。………………………………………………5</p><p> 5結語 …………………………………………………………………………………………66.注釋………………………………………………………………………………………………7</p><p> 7.參考文獻 ……………………………………………………………………………………7</p><p&g
7、t; 8.致 謝 …………………………………………………………………………………………8</p><p><b> 摘要</b></p><p> 禮貌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策略, 隨著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異,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概念上、內容上、機制上以及所體現(xiàn)的價值
8、觀上。我們應了解這些差異,以便能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p><p> 關鍵詞:“面子”文化,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p><p><b> Abstract</b></p><p> As a soci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universal. I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
9、stern cultural contexts, the ways of face perception and express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face percep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uch diff
10、erenc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ion,content,face-saving mechanism and its value.We shoul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successfully carry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p> Keywo
11、rds:”Face”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p><p>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p><b> 引 言</b></p><p> 英漢兩種語言表達禮貌時都注意到了面子問題。而面子問題又是人們交往時彼此要考慮的社會因素。人們不僅要盡力維護自己的面子,
12、 還要時刻關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損害。面子是人們交際中的心理現(xiàn)實,而維護面子是言語交際的最終目的,并且是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但是,兩種語言對面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協(xié)同交際雙方的面子卻不無差異。</p><p> 中西文化面子觀差異對比分析</p><p><b> 文獻綜述</b></p><p> Ron Scollon,Suzanne wo
13、ng Scollon 在Interculturel Communication一書中提到“世界上的人類交往中沒有不要面子的交際”[1],但中西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對面子的認識、關注程度以及處理面子問題的方式不同;在中國,面子是調節(jié)和支配中國人社會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則。面子行為就是維持社會關系和諧與穩(wěn)定的工具性行為。中國人為了面子,一般不會輕易地拒絕他人的請求,即使是一時不能滿足他人的請求,也會采取其他一些不久或補償性的行為。在,而在西方
14、,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義為:“每個社會成員希望擁有的個人自我形象。望在交際活動中自己的行為自由不受侵犯,不愿個人的擁有行動和自由受到干涉。”但面子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在當今全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價值觀都在變革之中,面子領域在交際過程中是否也有新的突破?本文論述和研究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子問題在交際過程中應用的區(qū)別,對交際效果產生的影響以及相互融合的趨勢,從其文化根源上找出相互融合與理解的途徑, 對面子策
15、略的不同運用原則。</p><p> 2.面子涵義“面子”,亦稱“禮貌原則”,在社會語言學研究領域,學者們一般把其定義為“交際事件中的參與者所相互給予的、相互協(xié)同的公共意向”(賈玉新,1997)[2],“是有選擇行為的自主權以及自己的觀點能得到對方的認可,具體地說面子就是每個人為自己爭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何自然,2001)[3]。Erving Goffman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中人們有效地為自己贏得的正面的
16、社會價值,它是個人的自我體現(xiàn)”。英國學者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發(fā)表的題為《語言應用的普遍現(xiàn)象:禮貌現(xiàn)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一文中提出了面子論,即“人們在交際中保留特定的面子是基于交際的雙方都是有理性的社會成員,具有為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而選擇適當?shù)慕浑H方式的推理能力。而保留面子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交際雙方的良好的社會關系,使交際的目的得到更好的
17、順利實現(xiàn)”。</p><p> 3.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觀.</p><p> “面子”(face)在不同的語言背景之下所對應的意義是等價的,從字面上講就是對人或者有機體的臉部的一種稱呼。但是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史而言,人是社會性和群體性的動物,行為和話語都與自身的社會地位、尊嚴、榮譽及外在形象等價值因素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以下就分別探討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面子觀。</p>
18、<p> 3.1. 西方文化中的面子</p><p> 面子的概念是首先由中國的人類學家Hu Hsien Chin介紹到西方的。美國的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以西方文化為基礎,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詳盡地探討。他在20世紀50年代從社會學角提出了“面子”(face)問題。他將面子定義為“一個人積極正面社會價值。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社會人,人們不可避免的要進行交際,在交際過程中, 面子
19、就表現(xiàn)為個體擁有的社會形象”。后來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義為: “每個社會成員希望擁有的個人自我形象。面子分為兩類: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積極面子是指在交際活動中,個人的正面形象或“個性”,包括希望這種自我形象受到贊許的愿望。消極面子是指在交際活動中,人們希望有自己的地域權、行動權、不被打擾的權利;希望在交際活動中自己的行為自由不受侵犯,不愿個人的擁有行動和自由受到干涉。理想的情況是在交際中每個人最好要顧及他人的面子需求。
20、然而,面子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交際者在一切交際中都必須謹慎措辭,恰當?shù)皿w,既要維護積極面子又要維護消極面子”。</p><p> 3.2.中國文化中的面子</p><p> 中國人對于研究“面子”觀念之所以饒具興味,一則因為借此可以看出人們獲取聲譽以及穩(wěn)固或提升地位的兩組標準,同時又可以了解在同一個文化架構之內各種不同的態(tài)度如何互相妥協(xié)?!熬妥置鎭砜?,兩個詞的意思都是指身體的“臉”部。
21、其中之一是“面子”,代表在中國廣受重視的一種聲譽,這是在人生歷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和夸耀而獲得的名聲,也是借著個人努力或刻意經營而累積起來的聲譽。要獲得這種肯定,不論在任何時候自我都必須仰賴外在環(huán)境。另一個是“臉”的概念,美國人雖然略有所知,卻未曾真正地了解它。這是團體對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這種人無論遭遇任何困難,都會履行應盡的義務;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表現(xiàn)出自己是個正直的人。它代表社會對于自我德性之完整的信任,一旦失去它,則個
22、人便很難繼續(xù)在社群中正常運作?!澳槨辈坏蔷S護道德標準的一種社會約束力,也是一種內化的自我制約力量”。(Hu,Hsien-Chin)。魏然[5]認為“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里的“面子”包括四種主要特點:有關系的、社會的、等級的和道德的”。</p><p> 首先,“面子”在中國的文化中被概念化為關系,甚至是關系的同義詞。Ting Tooney提出“給面子,其他面子導向和尊重面子是集體主義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些應該
23、歸并為人際交往中面對面磋商模式?!盫olkema也認為“面子作為中間媒介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部分”;其次,中國人觀念里的“面子”具有社會性。根據(jù)胡先晉的理論,面子是一個公眾的,是社會制約力的意識體現(xiàn)。他也對中國的面子觀給出來了解釋:“一個人只有在互惠、互相依賴的有點才能體會到面子。面子理論是建立在社會角色的基礎上,所以具有減少個體地位的功效”;第三,中國的面子觀具有天生的等級性。以臉為中心的模式鼓勵通過從權威,適應社會階級及趨向。Chang
24、和Halt追根溯源認為中國的面子觀來源于孔子的儒家思想。面子的應用是根據(jù)家庭里等級制度,即年齡、血緣、社會自然等級來決定的;第四、中文里的面子定義具有深刻的道德性,而臉只是道德模式最基本的載體,胡定義臉或者面為“一個集體對于某個良好道德名譽的人有尊重”,而丟面子指的是“一個集體的人對某個不道德或者不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的譴責”。而害怕丟面子使人不意識道德的界限并尊守傳統(tǒng)傳承的社會價值。</p><p> 3.3.
25、中西方面子的差異</p><p> 3.3.1.歷史淵源</p><p> 雖然Brown和Levinson認為其包括面子理論在內的禮貌理論具有普遍性,但禮貌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約,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到特定文化中去理解“面子”的差異性。</p><p> 西方文化源于公元前20世紀左右的大希臘文化,后者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這使得西方文化在誕生之初就
26、帶有民主自由的烙印。在神權之上、藐視人權的中世紀之后,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剛剛沖破封建主義的桎梏,新興的資產階級中就涌現(xiàn)出大批人文主義者,他們將人性和人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來,這種人文主義思想逐步在西方文化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它強調個人的權利和價值,形成了一種以“個人自由”為核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西方“面子”理論中的“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形成的。</p><p>
27、 中華文化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是“天人合一”和“仁愛”。在這一理論體系中,個人被看作社會和整個人類的一分子。要根據(jù)自己的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品質。因此,中國文化具有高度重視社會整體、強調個人服從整體的悠久歷史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張以“仁愛”之心待人。孔子的這種“仁愛”思想與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等級觀念緊密相連。在這種等級體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豎式的,它強調個人重嚴格按照自己在等級體系
28、中的位置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在最大程度上服從于自己所在的社團或社會,以期達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標準。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面子”不盡相同。</p><p> 3.3.2.“面子”的中西文化差異</p><p> 首先,在中西文化中,“面子”一詞涵蓋的意義不同。漢文化中的“面子”強調公共面子。公共面子不是個人愿望的遷就,而是強調個體行為和群體觀念、評價的和諧統(tǒng)一。而Brown和Levinson
29、的“面子”則強調個人面子(Mao,1994),即“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Brown&Levinson,1987)。其次,中英文化對消極面子的認同程度不同。在漢文化中很難找到一個與消極面子對等的概念。根據(jù)Mao(1994)的研究,“面子的自我取向特性在西方是適用的,而在強調個體歸屬與群體的中國文化中并不適用”。因此,中國人的面子概念并沒有包括消極面子這一部分。因此,漢文化中的“面子”更接近與Bro
30、wn和Levinson提出的積極面子,因為中國人都希望得到群體的接納、認可和尊重,而不崇尚過度地滿足個人行為的自由。例如,在和別人吃飯時,中國人會不停地勸對方“多吃點”、“別??曜印?,從而營造一種和諧一致的氣氛,以顯示禮貌、客氣,以及和對方屬于同一群體的資格。相比而言,西方文化更注重對消極面子的保護。在社交禮儀中,西方人特別推崇“盡量避免給他人帶來不便”這一原則。這樣就給對方留有更多</p><p> 另外,在
31、中國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極為重視“謙虛”,如稱呼自己及家人為“鄙人,賤內”,而稱呼他人為“尊夫人,令郎”等。又如中國人在受表揚時,常常要將成績歸功于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末了還不忘加上工作做得很不夠,還有許多缺點等自謙的話。對于這些,西方人也許會覺得中國人“虛偽,不誠實”,但事實上,中國人受到贊美時,往往就是否定對方的贊美,自貶一番以示謙虛。以貶己達到尊人的目的是漢文化最突出的特點,這與西方社會中人們通常遵循的謙虛準則——“盡量縮小對自己
32、的表揚,盡量貶低自己,以免構成對他人面子的威脅”的準則有著本質區(qū)別。所以,當兩種文化走到一起時,西方人在某些場合的自謙也可能構成對中國人面子的威脅。如清朝時,李鴻章出訪美國,曾在美國所設宴席上對客人說過這樣一番話:“今天承蒙各位光臨,非常榮幸,我們備有粗茶淡飯,沒有什么可口東西,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請大家包涵。”第二天,報紙上刊登了這一講話的譯文,餐館老板大為光火,說李鴻章玷污了他的餐館的名聲(在中國,正規(guī)得體;在西方,卻構成面子威脅,
33、有損餐館聲譽)。</p><p> 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顧及策略</p><p> 人際交往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對方建立暫時性的平等關系,確立雙方可接受的某種親近程度。而交際意圖也在實際上存在著差異,交際雙方若要達到交際目的、取得交際成功,就要保持交際地位的平衡和適當?shù)挠H密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沖突較明顯;交際雙方文化心理比較敏感的場合和區(qū)域,適當?shù)剡\用有效的積極面子和消
34、極面子的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 4.1.在漢文化中,由于受到社會結構、傳統(tǒng)倫理、宗教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做事需要謙虛謹慎,人際交往中言行舉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在相互稱呼中,我們常常使用“你”和“您”的不同形式來表達面子關系;相互問候時,經常會使用“您貴姓?”對稱謂自己及其有關的東西時,用“鄙人”、“愚見”等,而在稱謂他人或有關事物時,則用“高見”、“尊姓”等。而在西方國家,因其文化取向、社會格局、人際關系的不同,對相互稱
35、呼也就保持了一種平等的關系。在表達不贊同時,我們總是會先考慮對方的面子,尤其是權勢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中國人一般不會說出自己的反對意見,而是先肯定,然后很委婉地用“不過”、“當然”等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當受到了贊美的時候,首先都會給予否定的回答,如“哪里,哪里”、“</p><p> 4.2選擇合適的語言形式。</p><p> 比如想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不直接了當?shù)卣f“不行”或“沒有”“不
36、愿意”,而是委婉地說:“我再想想看”,“我們再研究研究”。當對方請你吃某種你不喜歡的食品時,不好拂卻主人的盛情,只好說“我不太習慣它的味道”。當被問及是否喜歡某部作品、某次演出時,即使不喜歡它們也不正面表示出來,而委婉地說“這方面我是外行”,或是挑出該作品、該演出的某一細節(jié)說“我看這一部分還不錯”。這種表達方式隨具體話題、交際場合、雙方關系等等也會有多種變化,并無固定的格式。這種婉言法一度被人們指斥為虛偽而主張廢棄不用。其實在任何一種語
37、言中都大量地存在這類現(xiàn)象,而且該語言社會的每一個成員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掌握它們所暗示的意義和使用它們的規(guī)律。這就是所謂“鑼鼓聽聲、說話聽音”的語言技巧。只是有些人在這方面技巧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我們認為,對原則問題的是非固然應該旗幟鮮明,而對非原則的日常小事,未始不可照顧聽話人的情緒而把話說得委婉一點。更何況,即使對原則問題的表態(tài),有時也應該留有余地。因為我們不能保證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能一次認識清楚。特別是在外交場合,更應該十分謹
38、慎。所以這種婉言法在涉外工作中用得很多。比如說某事是“可取的</p><p> 4.3.根據(jù)交際目的、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及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面子技巧。</p><p> 例如使用批評委婉語的情況: 批評別人前,必須略微地給對方一點贊揚,或說點恭維的話,在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氣氛后,再展開批評批,也就是說先禮后賓。如:“琳達,我們都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工作,也很有積極上進心
39、,這很好,但是,有件事情你做得讓我很難理解,您能給我詳細的解釋一下嗎”?像這樣,當對方陳述完自己的想法后,你就可以向對方發(fā)表自己的批評意。再告訴他正確的方法,在你告訴他做錯了的同時,應告訴他怎樣做才是正確的,這樣,會使批評產生積極的結果。</p><p> 又如贊美別人:贊揚要具體、要實在,不宜過分的夸張,要有的放矢。你說:“你今天真漂亮。”不如說“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漂亮。”說“這主意不錯?!辈蝗缯f:“你怎么
40、就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呢?”。4.4滿足聽話人的消極面子要求。消極禮貌策略是指說話人通過不干預聽話人的行動自由來滿足其消極面子需求,從而達到交際目的。 例, Wife :John told me you were going on a picnic this weekend. Husband: Yes,darl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John and me? W
41、ife: I prefer to go with you . 妻子得知丈夫要與John周末一起去野餐,由于種種原因她不愿意和John一起去,但她并沒有因為不愿意和John一起去而向丈夫發(fā)出威脅。同樣,她用比較中性的言語引出話題,料到丈夫定會邀她同去,然后她抓住時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I prefer to go with you”。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妻子在回復中故意省去John的名字,讓丈夫揣摩自</p><p&
42、gt; 按照布朗和列文森的禮貌理論,積極面子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許,積極禮貌策略就是說話人為了滿足聽話人對積極面子的需求而采取的措施。為此,說話人可以通過表明自己的觀點與聽話人存在某些共同之處來迎合聽話人心意和取悅聽話人的語言的運用,讓聽話人感到自己的行為獲得了說話人的承認和贊許。但切忌運用過分親熱的口氣,這樣不但不能建立友好的感情,反而會引起聽話人反感。例如: Mum: Lucy ,you’ve got a new
43、dress? Daughter: Yes,mum. ? How do you like it? Mum: It’s very beautiful. But not my favourite. 此例中母親想對女兒的新裙子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因為自己的看法可能會傷及女兒的積極面子需求,引起兩人的爭執(zhí)。所以她沒有直接作出負面評價,而是用了個小策略:用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句子“you’ve got a new dress”引出話題
44、,從而讓女兒主動問母親對裙子的看法,然后母親又采用了一個禮貌程度較高的策略,即積極禮貌策略。對女兒的裙子作了“beautiful”</p><p> 又如,妻子:剛跟IT公司的人事部通電話了。</p><p> 丈夫:真的?我想我是四個應聘者中唯一錄取的一個。</p><p> 妻子:是的,你是最優(yōu)秀的。事實上,你們四個都沒有被錄取。 </p>
45、;<p> 在這個例子中,妻子的目的是告訴丈夫其應聘失敗的消息,但考慮到這會威脅丈夫的面子,傷害他的自尊心,因此她沒有直接告訴丈夫這個消息。而是用“剛跟IT公司的人事部通電話了”引起丈夫的急切詢問,然后適時告訴他四名應聘者都沒能被公司錄用,一方面含蓄地道出了事實,達到本次言語交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保護了丈夫的積極面子需求,同時又安慰了丈夫。 4.6.避免直言不諱,不直接觸及聽話人的面子。</p><
46、p> 采用這種策略因說話人的言語行為比較模糊,使得聽話人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對之加以理解,可以避免對聽話人存在潛在的面子損傷之嫌。如說話人說:“It’s hot here.”(這個地方好熱啊)聽話人如理解了說話人的意思,就可以說:“Oh,I’ll open the window then.”(哦,那我給你把窗打開吧)。這樣,不僅聽話人得到了關心他人、考慮周到等贊譽,而且說話人也免去了亂提要求而威脅聽話人的面子之嫌。 </p&
47、gt;<p> 例,Mum:John, you’re listening to music! Son: Yes, mum. Mum: Rock and Roll? Son: Yeah, I think it is wonderful. Mum: Well, I am afraid I don’t have an ear for Rock and Roll. 母親不喜歡聽搖滾樂,但她沒有直接反
48、對兒子,只是說“I am afraid I don’t have an ear for music”,這種模糊的話語提供了多種理解的可能性,避免了對兒子潛在面子的損害。一方面,兒子可以理解為母親是說自己不會欣賞搖滾樂,另一方面,兒子也很容易想到母親不喜歡聽搖滾,自己吵到了母親,她希望自己關掉或關小音量。在需要對他人的意見作出反應,但又不贊同他的看法的時候,使用一些模糊言語,這種策略既可縮小和他人的分歧,維護聽者面子,又不會掩蓋住自己的本
49、意。5.結語</p><p> 關于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現(xiàn)象研究,是一個很值得鉆研的課題,它能向人們提供跨文化交際時的行為準則,幫助人們相互理解、以實現(xiàn)有效交際。作為外語學習者,不僅要關注所學外語的語言知識,還要學習和言語交際相關的語用知識,才能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際時較好地駕馭面子,也能不斷地在維護自己的面子和維護他人的面子中尋求一致,從而使交際成功地進行下去。探討和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的差異,有助于揭
50、示隱含在交際行為中可能引起誤解和沖突等因素,可以加深交際雙方之間的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為交際雙方的活動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p><p><b> 注釋:</b></p><p> [1] 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el Communication[M],1995,p34</p>&
51、lt;p> [2]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P299</p><p> [3]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p><p> [4] ]黃光國,胡先縉.面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P2-3</p><p> [5] 魏然,中國地質外語學院,湖北,點墨,
52、2010(下旬刊)</p><p> 參考文獻:[1]Brown,G,Levins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p> [2]黃光國,胡先縉.面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p>&l
53、t;p> [3].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p><p> [4].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p><p> [5].Mao,L.M.R.1994.Beyond politeness theory:“‘Face’ revisited and renewed”.J ou rnal of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透過中西諺語的對比分析中西文化異同【畢業(yè)論文】
-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中西文化畢業(yè)論文2
- 中西文化英語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面面觀
- 法律畢業(yè)論文查看中西文化差異
- 透過中西諺語的對比分析中西文化異同【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
- 中西文化差異探析
- 中西文化差異1
- 中西文化差異2
- 從請求言語表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畢業(yè)論文
- 從中西委婉語的對比透視中西文化差異本科畢業(yè)論文
- 中西文化差異比較例子
- 中西文化差異比較(英文)
- 中西文化差異英語對話
- 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中西文化的稱謂語差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