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et Gerdemann)是大豆上寄生性很強、經(jīng)濟危害性大的重要病原卵菌之一。本學位論文在對河南省大豆疫霉進行分離的基礎(chǔ)上,對不同地理來源的大豆疫霉的形態(tài)學進行了鑒定及酯酶同工酶電泳,并對其核糖體DNA的ITS 序列分析,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
采用殺菌劑作用下的大豆疫霉土壤葉碟誘捕法對河南省大豆田采集到的276 份土樣進行了誘捕分離,共分離到菌株2 株,分離到
2、的菌株均分離自新鄉(xiāng)市封丘縣,分離出菌株的頻率為0.72%。
對分離到的菌株運用形態(tài)學鑒定和下胚軸傷口接種致病性的檢測方法對它們進行了鑒定。結(jié)果表明分離到的菌株,菌絲無隔、呈近直角分枝、分枝處縊縮,可形成膨大體、直徑2.5~11.3μm,平均值為5.7μm。孢子囊頂生,無乳突,呈倒梨形,不脫落,內(nèi)層出。孢子囊長25.0~64.6μm,平均為43.1μm,寬15.0~50.0μm,平均為26.9μm,長寬比約為1.6。分離到的
3、這2個菌株均為同宗配合。藏卵器球形,直徑為25.0~46.3μm,平均為36.09μm,卵孢子圓形、淡黃色、直徑為22.5~36.8μm,平均為31.36μm;雄器大多側(cè)生,少數(shù)圍生。參考主要疫霉菌分類檢索表,將上述分離物鑒定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致病性鑒定中,這2個菌株均對合豐35大豆品種具有致病性,發(fā)病癥狀與大田植株自然發(fā)病癥狀相同,根據(jù)柯赫氏法則可證實這2個菌株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
4、ojae)。
對分離到的菌株使用下胚軸接種法分別接種于14個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大豆品種上,結(jié)果分離到的菌株分屬2個不同的致病型,其中編號為HN20的菌株的致病型為2,3a,3b,4,5,編號為HN32的菌株的致病型為1b,2,3c,4,5,6,7。
使用大豆疫霉ITS 序列特異性引物對分離到的菌株進行PCR擴增,分離到的菌株能夠擴增出一條300bp的條帶,測序比對后,證實分離到的菌株為大豆疫霉株。對分離到的菌
5、株和前期從山東分離到的菌株進行酯酶同工酶分析,供試的7個菌株酯酶同工酶條帶具有相似性,它們共同擁有1 條Rf 值為0.526的特異性酶帶,而且沒有其他特異性酶帶存在。因此可以將酯酶同工酶分析做為鑒定大豆疫霉的輔助性手段。
對分離到的2 株大豆疫霉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初步研究。結(jié)果表明,分離到的大豆疫霉菌株對孔雀綠具有敏感性,當濃度大于0.5μg/Ml 時幾乎完全抑制菌絲生長,當濃度小于0.125μg/Ml,對菌絲生長則幾乎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宿州地區(qū)大豆疫霉的分離與鑒定.pdf
-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型研究.pdf
-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分析及分子鑒定.pdf
-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鑒定及分子標記.pdf
- 16846.大豆疫霉拮抗菌株的篩選、鑒定及拮抗作用
- 大豆疫霉外泌蛋白類激發(fā)子的鑒定.pdf
- 河南省乙型腦炎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分子特性分析.pdf
- 安徽懷遠地區(qū)大豆疫霉的鑒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pdf
- 大豆疫霉分子檢測及SSR標記的開發(fā).pdf
- 河南省乙型腦炎病毒的分離鑒定及E基因進化分析.pdf
- 大豆疫霉致病必需的RxLR效應因子的鑒定和功能分析.pdf
- 大豆疫霉侵染早期機制的分子解析.pdf
- 大豆疫霉效應分子的功能研究.pdf
- 河南省大豆品種的演化分析.pdf
- 大豆疫霉轉(zhuǎn)錄組研究及GPR功能分析.pdf
- 河南省自然發(fā)酵酸菜中優(yōu)良乳酸菌的分離鑒定及應用.pdf
- 大豆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篩選及抗性遺傳分析.pdf
- 大豆miRNA的鑒定與在抗疫霉根腐病中的功能分析.pdf
- 大豆疫霉bZIP轉(zhuǎn)錄因子PsBZPl的功能研究.pdf
- 大豆對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和QTL的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