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關于醛、酮親核加成反應的幾點教學體會</p><p> [摘 要]本文從羰基的結構特點入手,通過醛、酮的幾個親核加成反應實例,介紹了與醛、酮進行親核加成的常用試劑、親核加成反應機理,通過結構分析和理論分析判斷不同反應物的反應活性等,揭示了醛、酮親核加成反應本質。 </p><p> [關鍵詞]羰基;醛、酮;化學性質;活性 </p><p>
2、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8-0017-02 </p><p> 醛、酮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其結構上的特點,決定了醛、酮具有非常活潑的化學性質。其中,羰基的親核加成是醛、酮最重要的化學性質之一。 </p><p> 一、有機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判斷和分析,應從官能團結構特征入手。 </p><p> 醛
3、、酮的官能團都含有羰基。其結構特點如下: </p><p> 1、羰基中含有不飽和鍵,化學性質活潑,可發(fā)生加成反應。 </p><p> 2、C原子采用sp2雜化軌道與O原子未雜化的2p原子軌道成鍵,形成平面結構。 </p><p> 3、羰基中的C=O是極性雙鍵。由于O原子的大電負性,使得體系電子云強烈偏向O原子(δ-),同時使得C原子帶部分正電荷(δ+)。
4、 </p><p> 4、Oδ- 比O原子穩(wěn)定;由于C原子的價電子構型為2s22p2,既不易得電子,也不易失電子,所以Cδ+ 使得C原子很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帶異性電荷的親核試劑進攻,引起親核加成反應。 </p><p> 二、常見的親核試劑有:NaOH、NaCN、RO-Na+(醇鈉或醇鉀)、NH3、H2O等。其中的親核部分分別是:OH-、CN-、RO-(烷氧基負離子)、NH3(:N原子)
5、、H2O(:O: 原子)。 </p><p> 三、醛、酮與HCN(NaCN)的親核加成 </p><p> 根據(jù)電子效應,寫出該反應的產(chǎn)物并不難。但筆者認為,重要的并不是結論,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導結論和進一步思考的能力。大學教育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方法。 </p><p> 對于上述反應,應啟發(fā)學生做如下思考: </p><
6、;p> 1、反應為什么可逆? </p><p> HCN是弱酸(Ka 量級為10-10),其解離出的CN-(親核試劑)濃度過低,使得反應很快達到平衡。 </p><p> 2、如何改進這種可逆性? </p><p> 要使反應進行得較為徹底,可以考慮使用更強的親核試劑:NaCN,即在HCN體系中加入NaOH。注意:這個反應不是酸堿中和,所以不應理解為加
7、入的NaOH與反應物HCN反應生成水而使平衡左移。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忽略了該反應的本質為親核加成,反應物應為醛/酮 + CN-(親核試劑),體系中加入NaOH后實際增加了反應物濃度,促使平衡右移。 </p><p> 3、生成物的分類、命名如何? </p><p> 該反應的生成物屬于腈類化合物:α-羥基腈(也可理解為α-氰醇)。 </p><p> 有機化合物
8、的命名是學習有機化學的一項“基本功”,教師和學生經(jīng)常不夠重視。筆者經(jīng)常提醒學生,每當寫出一個有機產(chǎn)物時,都要考慮其(系統(tǒng))命名。 </p><p> 4、生成物可進行其他反應嗎?有其他重要化學性質嗎? </p><p> 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為羧酸是腈類化合物最重要的化學性質,而且可將有害的腈類水解為無毒的化合物。 </p><p> 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推
9、理和聯(lián)想,也可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 </p><p> ?。?)由于產(chǎn)物(羧酸)比反應物(醛、酮)多一個C原子,故此可看作是C鏈增長的反應之一。 </p><p> ?。?)要考慮產(chǎn)物(羧酸)是否存在旋光異構現(xiàn)象。 </p><p> 5、不同的醛、酮加成活性如何排序? </p><p> 這種問題的切入點是反應本質――反應機理。 &
10、lt;/p><p> 對于一個特定的親核試劑(如NaCN),親核加成反應的活性與醛、酮羰基C原子上的電子云密度(電子效應)和是否易于被進攻(立體效應或空間效應)有關。羰基C原子上正電性越強,與羰基C原子相連的原子或基團體積越小,則其反應活性越大。 </p><p> 首先比較醛、酮結構上的異同: </p><p> 可見,無論考慮電子效應還是空間效應,醛的加成活性
11、都應大于酮。原因可簡單圖解為: </p><p>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練習: </p><p> 例1:排出下列分子發(fā)生親核加成反應活性由大到小的順序: </p><p> 作為更高的學習標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嘗試從上列中由脂肪醛、脂肪酮、脂環(huán)族醛酮、芳香族醛酮、(由脂肪烴基和芳香烴基組成的)“混合醛酮”……等類別進行比較和排序,進而引
12、導并訓練學生從特殊性結論中總結、歸納出一般性規(guī)律的能力。 </p><p> 上述關于一個反應的推論和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一定都講,但需要通過這種啟發(fā)、引導和提示告訴學生:學習一個反應,絕不僅僅是寫出產(chǎn)物那么簡單。人們有時候太注重結果而不過問原因和過程。 </p><p> 四、醛、酮與ROH的親核加成 </p><p> 關于這個反應思考和推論如下: &
13、lt;/p><p> 1、該反應一般不用于醛、酮的分離和提純,也不用于鑒別(沒有顏色、聚集狀態(tài)等明顯變化,無法證明反應發(fā)生與否)。 </p><p> 2、縮醛化學活性低(與醚相似),對氧化劑、還原劑、堿性介質穩(wěn)定,只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一般用于“縮醛保護”―― 有機合成中保護醛基。 </p><p> 例2:由苯甲醛和常用試劑合成4-硝基苯甲醛。 </p&
14、gt;<p> 由于醛基的高活潑性和硝酸的強氧化性,若苯甲醛直接硝化,只能得到3-硝基苯甲酸: </p><p> 要想得到4-硝基苯甲醛,必須在硝化前將易被氧化的醛基保護起來: </p><p> 3、縮醛保護系指保護RCHO、RCOR’ 中的羰基,一般不能用于RCOOH、RCOOR’ 中的羰基(二者反應生成酯類化合物)。 </p><p>
15、 4、半縮醛一般不穩(wěn)定;較穩(wěn)定的環(huán)狀半縮醛可分離得到。如: </p><p> 5、由于前文提過的結構上的原因,縮酮很難生成,除非生成穩(wěn)定的環(huán)狀(半)縮酮。 </p><p> 五、醛、酮與格氏試劑的反應 </p><p><b> 格氏試劑的結構: </b></p><p>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R- 中C原子
16、和Mg原子電負性的較大差值入手,從而判斷和推理出如下結論: </p><p> 1、格氏試劑中R-Mg鍵存在很強的極性; </p><p> 2、鍵的極性越強,越是蘊含斷裂的可能; </p><p> 3、考慮到電負性差異,在外界試劑作用下,R-Mg鍵一旦斷開必定異裂為R- + Mg+,由R- 作為親核試劑向醛、酮的羰基C原子發(fā)起進攻,引發(fā)加成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醛酮親核取代反應
- 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
- 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
- 新型有機鋅試劑的親核加成反應研究.pdf
- [60]富勒烯的親核環(huán)加成反應研究.pdf
- 42030.烯炔對三氟甲基酮亞胺的不對稱加成反應及n叔丁基甲醛腙對環(huán)狀酮亞胺的親核加成反應研究
- 氮雜環(huán)卡賓催化的親核取代反應、親核加成反應及多組分反應研究.pdf
- 酰亞胺的親核加成反應及二氧化碳參與的環(huán)加成反應研究.pdf
- 以N,N-二芐基-α-氨基醛為底物的不對稱親核加成反應研究.pdf
- 炔烴-芳炔的環(huán)低聚反應及親核加成反應研究.pdf
- 有機鋅試劑對醛和酮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研究.pdf
- 聯(lián)烯的自由基反應和缺電子聯(lián)烯的親核加成反應.pdf
- 5苯基2(3h)呋喃酮衍生物對環(huán)狀磺酰亞胺的親核加成反應研究
- 47309.對酮的高效催化加成反應的研究
- 環(huán)己烯乙炔對芳香醛和芳香酮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研究.pdf
- 手性環(huán)狀烯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不對稱親核加成反應研究.pdf
- 膦催化親核加成反應及分子內(nèi)Heck反應合成稠環(huán)化合物的研究.pdf
- 5-苯基-2(3H)-呋喃酮衍生物對環(huán)狀磺酰亞胺的親核加成反應研究.pdf
- 鋰、鋅催化酮硅氫加成反應的研究.pdf
- 聯(lián)烯的一些親電加成反應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