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b>  呂祖謙教育思想探析</b></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2、 人文教育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dǎo)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l

3、t;/b></p><p>  中文摘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  英文摘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引言iii</b></p><p>  一、呂祖謙教育思想的形成1</p><p>  (一)、呂祖謙之生平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影響1</p&

4、gt;<p>  (二)、呂祖謙之哲學觀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影響1</p><p>  二、呂祖謙的教育思想的論述2</p><p>  (一) “明理治心”的教育目的2</p><p><b>  1、明理2</b></p><p><b>  2、治心3</b></p

5、><p> ?。ǘ爸v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的教育方針3</p><p> ?。ㄈ爸y而進、求同存異”治學態(tài)度的倡導(dǎo)5</p><p><b>  1、知難而進5</b></p><p><b>  2、求同存異5</b></p><p><b> ?。ㄋ?/p>

6、)教育方法6</b></p><p>  1、重視德行、倫常與道德行為之培育6</p><p>  2、強調(diào)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6</p><p>  3、提倡學無止境的求知精神6</p><p>  4、鼓勵敢于存疑、獨立思考的探索意識6</p><p>  三、呂祖謙教育思想對當時社會及后世的影

7、響7</p><p><b>  參考文獻1</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摘要】呂祖謙是南宋時期理學浙東學派領(lǐng)袖,與朱熹,張栻齊名,號稱“東南三賢”。 他畢生致力于封建主義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辦了麗澤書院,形成了以他為旗幟的“婺學”。在教育理論方面,他調(diào)和朱,陸和永嘉學派,永康學派的特色,提出“講實理

8、,育實才而求實用”的原則,在教學經(jīng)驗方面也提出了具體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自身的教育思想體系。通過對呂祖謙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導(dǎo)下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理念的論述和研究,更全面更深刻的呈現(xiàn)呂祖謙的教育思想,探討該教育思想對當今的借鑒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p><p>  【關(guān)鍵詞】 思想背景;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影響</p><p>  【Abstract】Lu Zuqian

9、a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eo-Confucian East Zhejiang school leader, and Zhu Xi, Zhang Shi as famous, known as "South-East and". His lifelong commitment to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feudalism, founded the

10、Lize Academy, became to him a banner of "Wuxue".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theory, he reconciled Zhu, Lu and the Yongjia school, Wing Hong school of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speaking real acting, finishing

11、 for the only real practical" principle, teaching experience has </p><p>  【Keyword】Background; education theory, educational methods education effect</p><p><b>  引言</b></p&g

12、t;<p>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原籍壽州(治今安徽鳳臺),生于婺州(金華)。祖呂好問(1064—1131)字舜徒,南宋初年“以恩封東萊郡侯”,始定居婺州金華(今屬浙江)。當時,學人多稱其伯祖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為“東萊先生”,呂祖謙則稱為“小東萊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稱呂祖謙為“東萊先生”了。他是南宋以來我國最重要的學者之一,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亦為浙東婺學的創(chuàng)始

13、人。</p><p>  呂祖謙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對呂祖謙的研究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特點。封建社會后期對呂祖謙的研究主要是在他的理學思想、史學思想方面,教育思想也有涉及,但是不多。到了近現(xiàn)代,對呂祖謙的研究較以往增加不少。有的是闡述呂祖謙的整個思想體系的,如《呂祖謙思想初探》,有把他與同時期的思想家歸為一類的,如《浙東學術(shù)精神研究》,還有以評傳形式研究的,如《呂祖謙傳》等。在這些著作中,都涉及到了他的哲學思想

14、、史學思想、教育思想,對于研究其教育思想最具價值的就是《呂祖謙思想初探》和《浙東學術(shù)精神研究》。本文將在這些基礎(chǔ)上,對呂祖謙的教育思想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p><p>  一、呂祖謙教育思想的形成</p><p>  呂祖謙自出世以來,深受家學影響,博取眾長,不師一說,成才后畢其一生心血致力于封建主義的教育事業(yè)。無論是在居官時期還是在離職期間,無論是在身體健康時還是在病中,他都沒停止過講學

15、活動和著述事業(yè)。由此形成了對后世教育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呂祖謙教育思想。</p><p>  (一)、呂祖謙之生平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影響</p><p>  呂祖謙的教育思想的形成無不與其生世有關(guān)。呂祖謙所出生的是宋代官僚世族兼書香門第的家庭。少時治學,本于深厚的家學,得到父輩指點。呂祖謙的學術(shù)影響,與張栻、朱熹鼎立,時人并譽為東南三賢;身后人又稱與朱熹、陸九淵三分天下。其學術(shù)風格“以關(guān)、洛為宗

16、,而旁稽載籍,不見涯涘,心平氣和,不立涯異”,又秉承家學,主張“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德”,強調(diào)以“廣大為心,以踐履為實”,人稱得“中原文獻之傳”。這種學術(shù)風格秉承于呂氏家學,呂氏家學素有不名一師、博采諸學、蓄德明志的風格。呂祖謙治學以來,主要游弋于兩宋理學諸家,承祖上家學遺風,會歸于自家學問,恪守“中原文獻”之統(tǒng),不名一師、不私一說,融經(jīng)鑄史、經(jīng)世致用。</p><p>  除此之外,呂祖謙在求學問術(shù)之時,曾師學于林

17、子奇、汪應(yīng)辰、胡憲等人,在其學術(shù)上能博取眾長與汪應(yīng)辰有一定的師承關(guān)系。汪應(yīng)辰是江西信州人,在宋時曾主張抗金,反對議和,被貶建州后,汪以講學為事,“博綜百家,粹然為淳儒”,這一點極大影響了呂祖謙。胡憲(1086-1162年)字原仲,自號籍溪先生,南宋祟安(今屬福建)人。以讀書不務(wù)多為訓,主張“學者治經(jīng)術(shù),商論義理,可以問人。至于出處,不可與人商量”。胡憲為人和平,好佛老,作風寬厚。呂祖謙也深受其影響,學術(shù)上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各家學術(shù),故而能

18、“雜博”廣覽博取,形成了他“不師一說”、“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的教育思想。</p><p>  (二)、呂祖謙之哲學觀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影響</p><p>  呂祖謙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學思想和政治觀在教育領(lǐng)域中的具體體現(xiàn)。他的教育方針是:“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講實理”是指的教育指導(dǎo)思想,“育實材”說的是培養(yǎng)目標,“求實用”是治學態(tài)度和目的。</p><p

19、>  首先是呂祖謙對理和心的理解。對理和心的理解上,呂祖謙堅持“循其天理,自然無妄”的天理觀,以心御氣的心學。他認為天理是合一的,理就是禮,因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凡事符合封建等級品名的主觀意識都是天理,出現(xiàn)了把心定在對封建主義的信仰上的觀點。那么由這一觀點,就可以將它與明禮、治心的教育目的相聯(lián)系。點明呂祖謙的天理觀為他的教育思想奠定基礎(chǔ),實質(zhì)上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p><p>  其次是天理觀對其教育思

20、想的影響。呂祖謙的性本善的人性觀和守初心的修養(yǎng)論、理欲義利觀、忠孝觀和仁禮說。通對這些思想的描述,一方面了解他的倫理觀念,另一方面與他所提倡的在教育中重視教化,主張“仰稱夫明天子教養(yǎng)之實德”,竭力向人們灌輸以封建人倫綱常為中心的思想理論。</p><p>  二、呂祖謙的教育思想的論述</p><p>  呂祖謙是中國后期封建社會中的著名教育家,以畢生之心血致力于封建主義教育事業(yè)。由于其治

21、學向來以嚴謹篤實著稱,因而四方之士慕名前來師從其學,朱熹之子、張栻之女都曾先后投其門下。呂祖謙在教育方面有不少精彩的論述和真知灼見,有“明禮治心”的教育目的,“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的教育方針,“知難而進、求同存異”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對當今教學具有借鑒意義的教學方法,所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加以認真地研究與總結(jié)。</p><p>  (一) “明理治心”的教育目的</p><p>  呂祖謙十

22、分重視“教化”的作用,這也是他作為宋代儒學承繼了孔子儒學的代表認為要爭取民心對封建統(tǒng)治的歸附,最好的辦法是良好而高明的封建教化,“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因此,他指出封建教育者要自覺地從思想上與封建等級制度保持高度一致,只有重視封建主義教育,教育才能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wù)。只有搞好了這樣的封建教育,才可以達到整飭風化、嚴肅綱紀的目的,為了達到教化的目的,呂祖謙提出“明理治心”思想,這是呂祖謙教育

23、思想的最直接的寫照。</p><p><b>  1、明理</b></p><p>  “理”是指封建道德綱常。在呂祖謙看來封建統(tǒng)治者必須對人們從小就進行封建倫理綱常的教化,要使得全社會的人都懂得按照封建倫理辦事,如果老百姓不學會以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那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一種最危險的威脅。而要讓百姓自覺自愿的遵守風機倫理綱常要通過教育這個手段來實現(xiàn)。因此,為使封建

24、綱常扎根于百姓心中,呂祖謙提出要對他們進行道德和禮義的教化。</p><p>  呂祖謙將“小人”、“女人”、“夷狄”看成是天生的陰類,這些人充滿“惡念”,因此最容易觸犯封建倫理綱常,最容易違背天理作出破壞社會統(tǒng)治的事來。呂祖謙還以自己的觀點剖析了當時百姓難于遵循封建軌道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圣學(儒學、理學)不明”、“教化不行”,為此,他主張通過講圣學,“制惡于未萌”、“養(yǎng)正于蒙”盡到教育者的教化之職責。在教學內(nèi)容

25、上,呂祖謙指出“為學須識義、利、遜、悌、廉、恥六個字”,后來在他的書院教學實踐中,其親手訂立的《學規(guī)》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在《學規(guī)》中將對封建主義的孝悌忠信的身體力行看作是學習的根本任務(wù)。</p><p><b>  2、治心</b></p><p>  呂祖謙的世界觀受“心學”影響甚篤,因而在本體論上心學傾向明顯。在教育思想上主張以“存養(yǎng)此心”作為學習封建倫理綱

26、常的先決條件。即為學“須識得正心”,也就是要用封建倫理綱常來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敬畏之心。在呂祖謙看來,治心——“心”與天是同一的是"明理"的根本目的所在。他把心分為道心和外心,心即為不好的心,是私心,人一旦有私心就容易產(chǎn)生惡念,做出壞事。因此,他提出要通過教育來立實心,以使人們的思想與封建等級制度保持一致。呂祖謙一生熱衷于“講學”,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xiàn)其教育目的——培養(yǎng)封建社會所需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p>

27、。</p><p>  總之,無論是明理還是治心,其目的只有一個:即要求人們從心底里認為封建等級制度及其倫理綱常神圣合理,從而在思想上自覺地與其保持一致。因而,當理學對于封建統(tǒng)治所起的作用,在最初尚未被愚蠢的封建統(tǒng)治者所充分認識的時候,呂祖謙深表不安。</p><p> ?。ǘ爸v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的教育方針</p><p>  培養(yǎng)人才、使事業(yè)后繼有人,這在

28、任何時代都是必須的重要任務(wù)。尤其在南宋初期,當北方大片國土淪陷、朝廷偏安臨安的時候,呂祖謙批評了朱熹與陸九淵所主張培養(yǎng)的“醇儒”,指出這些人實際上是一些空談理學的道學家,只會盡忠盡節(jié),無補于封建統(tǒng)治。為此,呂祖謙在朱、陸的人才觀和永嘉學派葉適、永康學派陳亮偏重實用的人才觀基礎(chǔ)上,提出既要為儒必備又要注重實用的人才觀,即教育要遵循“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的教育方針。</p><p>  首先,呂祖謙認為封建教育從

29、屬于封建政治統(tǒng)治,必須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wù)。因此,封建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是能以封建道德律己,能替封建地主階級事業(yè)出力效勞,尤其在地主階級的事業(yè)處于危難的時候,能為其出謀劃策、有實才實學的人,因此教育必須以“實理”教育學生,所以“講實理”成為了呂祖謙所主張的教育指導(dǎo)思想。</p><p>  講“實理”說到底就是培養(yǎng)人們對封建主義的忠誠,使封建倫理綱常扎根于心。他說“大抵為學之道,當先立其根本,忠信乃實德也,有此實德則可以進

30、德修業(yè)”,又說“為學須識義、利、遜、悌、廉、恥六個字,于此守之不失為善人,于此上行之而著,習矣而察,便是精義妙道”。這里說的“實德”和“精義妙道”即為“實理”,呂祖謙認為這是封建教育的根本所在,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其它的一切都無從談起。</p><p>  其次,“育實材”是呂祖謙所提出的封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達到這一教育目的,呂祖謙除了強調(diào)教育要培養(yǎng)能為封建統(tǒng)治者效力的人才外,還從培養(yǎng)“實材”的目標出發(fā),指出學

31、習者要著重于治國之技藝的學習,認為讀書學習當“求實用”。鑒于這樣的教育觀念,因此,呂祖謙向來提倡培養(yǎng)既維護封建等級名分,又能使地主階級事業(yè)發(fā)揚光大的實用人才。</p><p>  對于如何培養(yǎng)這種人才,呂祖謙指出,對于學習者來說,最要緊的是先選擇好學習的“門戶”,“如人為學不得正當門戶,則雖伏幾案,廢寢興,勞神敝志,亦終無所得而已矣”,也就是說選擇“門戶”對于日后的成就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伴T戶”選準后,還要學會運

32、用科學的方法看書。他強調(diào)指看書學習不“徒玩文采”,主要目的在于從書中汲取養(yǎng)料,開拓視野,培養(yǎng)才能。</p><p>  對被教育的教育,呂祖謙認為必須重視加強對被教育對象的道德教育,他認為道德和“智力”、“才能”相比顯得更為主要?;诖怂岢隽恕叭氯小保匆越?jīng)世致用的觀點提出要講求務(wù)實的學風。“三德”指的是,“至德以為道本”,“敏德以為行本”,“孝德以知逆惡”;“三行”指的是“孝行以親父母”,“友行以尊賢良”

33、,“順行以事師長”。這是呂祖謙的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p><p>  呂祖謙雖然注重德行,強調(diào)“德教為本”,但他并不否認“才能”,并認為道德不能代替才能,只德而無才,對封建國家的興旺發(fā)達起不到什么作用。為此,呂祖謙在三德三行的基礎(chǔ)上,指出對學生的教育還必須聯(lián)系國家的政治法令的得與失進行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日后駕馭國政、通攬全局的本領(lǐng)。此外還著力于要培養(yǎng)學生處理政務(wù)的實際能力,在籌措朝政的過程中能懂得如何整救補闕。呂祖

34、謙認為只有這樣的學生將來才可以成為封建國家的棟梁之材。</p><p>  “求實用”是呂祖謙所倡導(dǎo)的治學目的。他曾這樣說“百工治器,必貴于有用,器而不可用,工弗為也。學而無所用,學將何為也邪”,為了達到這一治學目的,呂祖謙自有一套實用主義的觀點。在他看來所謂實用的東西就是能促進地主階級事業(yè)的發(fā)揚光大,尤其是當封建統(tǒng)治面臨危難之際,有能拿來拯救國家的具體辦法。因此,呂祖謙曾對封建科舉取士的做法作出過曲折的批評,指

35、出所取之人皆是一些只知讀書為中舉做官,其它一切“漠然不知”之人,這樣的人才與國家與社稷皆無一用處,國家之事交由這些人管理非壞事不可。那么,讀書學習怎樣才能“求實用”呢?</p><p>  首先,呂祖謙十分倡導(dǎo)“悍厚篤實”的學風。對學習者提出要潛心于研究,不要空圖虛名,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功力扎實,可以學到經(jīng)世致用的真本領(lǐng)。他本人身體力行,一生不做那種不問世事的“書蠹”。</p><p>

36、;  其次,呂祖謙指出讀書學習主要靠學習者的主觀努力,但不輕視“教”對學者成材所起的作用。他還指出在讀書學習的時候?qū)W習者不應(yīng)該圃于門戶之見,只要有利于學業(yè)精進的都可以學習,他認為在學術(shù)問題上應(yīng)該具備求同存異的氣度和肚量,要懂得兼容并蓄。</p><p>  另外,呂祖謙還指出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敢于跳出前人之窠臼,善于創(chuàng)新,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呂祖謙告誡學者“毋徒襲先儒之遺言,毋作書生之陳語”回答問題,一定要根據(jù)每

37、個人的切身體會,講求“實理之所在”。</p><p>  綜上所述,呂祖謙“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的教育方針,其合理的部分無疑對現(xiàn)今教育工作具有啟迪意義。</p><p> ?。ㄈ爸y而進、求同存異”治學態(tài)度的倡導(dǎo)</p><p>  呂祖謙在長期的治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積淀了他知難而進、求同存異的治學態(tài)度。</p><p><b

38、>  1、知難而進</b></p><p>  呂祖謙將學習看成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活動。認為不能將學習看成易事,要在學習上勇于面對困難,知難而進、持之以恒。故而他對一曝十寒的學習退卻行為極力地加以批評,他說“大抵立天下之功……若振動躁擾,暫作易輟,安能成功”。</p><p><b>  2、求同存異</b></p><p>

39、;  呂祖謙在治學方面也深受家學的影響,從不囿于門戶之見,講求兼容并蓄、求同存異。極力推崇要研究各家之言,方能開闊眼界,他本人也力求“博雜”,比如他把陸九淵的以“明心”為主的直指本心論,和朱熹的以“窮理”為本的“格物致知”學說綜合起來,同時接受了永嘉、永康學派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提出認識事物當以客觀為標準。呂祖謙雖然反對王安石,但是他卻極力主張要讀王安石的書,另外他對感情深厚的私交、觀點上相近的學者的觀點,也直陳自己的看法,對其中的缺點卻

40、比較隱諱。對學術(shù)觀點不同者采取溫和寬容的態(tài)度,這對他的嚴謹學風的形成有較大的作用。他認為學者能取得較大的成就,關(guān)鍵是對于各種學術(shù)觀點兼容并蓄。</p><p><b>  (四)教育方法</b></p><p>  1、重視德行、倫常與道德行為之培育</p><p>  呂祖謙將封建倫常作為自己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內(nèi)容,力主以儒為本、“讀經(jīng)多于讀史”

41、,他一生對儒學研究都具有獨到的見解,著有《呂氏塾讀詩記》、《書說》、《周易傳義音訓》等等著作,在他看來儒家經(jīng)典蘊含豐富的封建倫理之說,可以為其培養(yǎng)以封建道德律己的有用人才。當然呂祖謙也不排斥學史,學史的目的是從歷史本身了解歷史、總結(jié)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德”,要求學史之人學會以史為鑒。</p><p>  2、強調(diào)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p><p>  呂祖謙認為學習要有韌勁,要

42、一鼓作氣。在學習上一定要肯花功夫,想建立“久德大業(yè),立天下之功”,就必須“悠久膠固”。學習須存長久心,勤學努力方可建功立業(yè),即使是聰慧之人也該如此。</p><p>  3、提倡學無止境的求知精神</p><p>  他十分倡導(dǎo)主動學習,以此代替權(quán)威之灌輸?!爸t受益,滿招損”,呂祖謙也深諳其中之道理,他指出“為學工夫無窮”,需要永不知足。</p><p>  4、鼓

43、勵敢于存疑、獨立思考的探索意識</p><p>  呂祖謙認為學習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能被前人的框框條條禁錮了思想。學習貴在知其所以然,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性。“臨事常思,不中不遠矣”,要求人們凡事都要學會勤問、肯動腦,“心之官則思”。他對老師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學者應(yīng)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上呂祖謙極力反對灌輸式教學,主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教師的要懂得對學生的引導(dǎo),要做到“開而弗達”,否則是害了學生

44、,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quán)利,這對于在封建社會背景下的教育來說是難能可貴的。</p><p>  三、呂祖謙教育思想對當時社會及后世的影響</p><p>  在封建社會后期,理學成為統(tǒng)治階層的官方哲學和精神支柱,朱學、陸學及其衍流先后取得思想至尊的地位,呂學成為理學大家庭中的弱枝,一直處于隱而不彰的地位。盡管如此,呂祖謙堪稱歷史上的一位浙東學派的杰出教育家,他的學術(shù)及思想對后世教育產(chǎn)生了巨

45、大的影響。</p><p>  首先,呂祖謙的教育思想對當時的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他的思想對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培養(yǎng)封建統(tǒng)治階級人才都有巨大的作用。同時,呂祖謙的教育思想也對當今的教育產(chǎn)生了影響,他所提出的教育應(yīng)該以實用為直接目的,重視學生人文素質(zhì)、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 ,以及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者,而不是權(quán)威面前的應(yīng)聲蟲等等,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教育工作的發(fā)展。</p><p>  其次,呂祖謙注重

46、對理想人格的塑造,將道德教育置于教學之首要位置,這與當今的教育觀點是一致的。在德育的方法上,呂祖謙主張通過講學來啟發(fā)學生的道德自覺,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投身于道德實踐。道德是一種需要自覺的行為規(guī)范,現(xiàn)代我們強調(diào)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德是擺在首位的。呂祖謙的道德教育主張對我們現(xiàn)今的德育工作不啻為一個很好的指導(dǎo)。</p><p>  最后,呂祖謙隨認為讀經(jīng)重于讀史,但他所主張的讀史之法卻很具有指導(dǎo)意義。呂祖謙推崇史學,以經(jīng)世

47、致用為務(wù),主張立足于社會現(xiàn)實問題,求助于歷史經(jīng)驗教訓,他告誡學生,觀史“當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心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如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進,知識亦可高,方為有益”,“看史須看一半便掩卷,料其后成敗如何”。他認為研究史學的目的在于經(jīng)世致用,非為史而為史;方法側(cè)重于分析,不在記憶。</p><p>  中國的學術(shù)界,歷來有門戶之見,素喜黨同伐異,所謂“道不同不相謀”,這是妨礙學術(shù)切磋正常開

48、展的嚴重偏見,亟待根除。呂祖謙最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是“兼容并包,以平和寬大為懷”,他不是固執(zhí)己見、黨同伐異,也從不孤芳自賞,把自己的學說孤立起來,這無疑對后人的治學風格也具有借鑒。</p><p><b>  參考文獻</b></p><p>  [1]呂祖謙.麗澤論說集錄[M].上海:迪志文化出品有限公司,2001.</p><p>  [2]

49、呂祖謙,朱熹.近思錄[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p><p>  [3]呂祖謙.呂祖謙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p><p>  [4]呂祖謙.東萊博議[M].上海:上海書店,1988.</p><p>  [5]胡鳳丹.金華叢書東萊集[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p><p>  [6

50、]黃靈庚,吳戰(zhàn)壘.呂祖謙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p><p>  [7]潘恩富,徐余慶.呂祖謙思想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p><p>  [8]潘恩富,徐余慶.呂祖謙思想初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p><p>  [9]徐儒宗.婺學之宗呂祖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p&

51、gt;<p>  [10]方同義.浙東學術(shù)精神研究[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p><p>  [11]魏麗.試論呂祖謙經(jīng)世致用的教育觀[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6):95~96.</p><p>  [12]馮春生.呂祖謙教育思想蠡測[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7.</p><p>  [13

52、]方如金.論南宋浙東學派的教育思想[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2(12):31~32.</p><p>  [14]蒙小英.呂祖謙教育哲學思想管窺[J].高校講壇,2009(3):153~154.</p><p>  [15]李光生.呂祖謙的教育實踐及影響[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8):5~9.</p><p>  [16]知堂.談東萊

53、博議[J].宇宙風,1937(44):22~23.</p><p>  [17]賴炎光.呂祖謙的詩經(jīng)學[J].中國學術(shù)年刊,1973(6):13~14.</p><p>  [18]岱宗.刀筆宗師呂東萊[J].浙江月刊,1974(8):25.</p><p>  [19]孫方明.呂祖謙史學思想初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2):17~19

54、.</p><p>  [20]姚榮松.中國歷代思想家[M].臺灣商務(wù),1987.</p><p>  [21]董平.呂祖謙思想論略[J].浙江學刊(哲學版),1991(5):80~85.</p><p>  [22]朱仲玉.試論金華學派的形成、學術(shù)特色及歷史貢獻[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1989(4):25~27.</p><p>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