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地鐵站臺建設功能需求分析</p><p> 【摘要】現(xiàn)如今,地鐵已經(jīng)成為解決現(xiàn)代城市交通問題的主要手段,影響著人們的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站臺空間是地鐵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設計中應給予更多的人性關懷,立足于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空間的細節(jié)品質,營造高質量、人性化、美觀和富有特色的地鐵站臺環(huán)境。 </p><p> 【關鍵詞】地鐵站臺;人性化;設計 &l
2、t;/p><p> 中圖分類號:U23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p><p><b> 引言 </b></p><p> 地鐵具備快捷、安全、高效、環(huán)保等諸多優(yōu)勢,已經(jīng)成為解決現(xiàn)代城市交通問題的主要手段。地鐵站臺作為特定的公共空間,位于相對封閉的地下,乘客周圍非但沒有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和繽紛的街景,反而還充斥著冰冷的機器
3、設備、人群散發(fā)的氣味、列車行駛的噪音。這種環(huán)境的局限對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負面的影響。隨著地鐵開發(fā)規(guī)模的擴大和層次的深化,站臺空間的人性關懷和內在品質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站臺空間的環(huán)境設計中體現(xiàn)人性化的設計原則,不僅要注重以安全、便捷來滿足交通出行的需求,還應多層面多方位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舒適美觀、富有特色的地鐵站臺環(huán)境。 </p><p> 一、地鐵站臺交通功能需求 </p>
4、<p> 地鐵站臺由地面出入口、站廳、通道、站臺等幾個部分組成。站臺是乘客候車和上下車的平臺,按照空間形式分為側式站臺和島式站臺。站臺中乘客的流動是大量的、集體性的,以快速通行為主,短暫停留為輔。因此,站臺空間應該具備簡潔清晰、開放高效的特點。國外發(fā)達城市的地鐵站臺一般為側式設計,雙向列車軌道在中間,去往不同方向的乘客在兩邊通行。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在人群進入站臺之前就做好導向和分流,動線流暢、井然有序,更能體現(xiàn)人性化的要求。
5、</p><p> 二、地鐵站臺安全功能需求 </p><p> 首先,要保證站臺硬件設施的性能安全。作為地下公共空間,站臺裝修材料的選用、安裝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性,使用防火防滑、無毒無味、不易霉變、穩(wěn)固耐用的材料。地下人工照明要達到一定的照度,并盡可能地強化與地上自然光源感受的相似性。層次清晰、明快敞亮的環(huán)境可以減輕對地下空間灰暗、壓抑的聯(lián)想,引發(fā)人們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空間可控感。其
6、次,安全保障不能停留在表層,應該深入乘客使用站臺空間及其設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國內有的站臺邊緣除了一條黃色警戒線外沒有其他的安全維護設施,人群擁擠時乘客不慎跌落站臺的危險性很大。同時,考慮到弱勢群體也要安全地乘坐地鐵,為他們提供的無障礙服務應該落實到細微之處。無障礙通行性能是地鐵站臺空間人性化的重要指標,無障礙設計不僅僅針對殘障人士,還包括老年人、病人、孩子連同攜帶較大行李的乘客都能夠沒有阻礙地安全通行。這就要求將地面上較小的高差盡量設計成
7、和緩的坡道以保障人們順暢地通過。在級數(shù)較多的樓梯梯段設置欄桿扶手,為行動不便、步履緩慢的人們提供保護。在垂直電梯、盲道等殘障人士經(jīng)常使用的設施周圍,必須使用無滑倒、碰撞、擦傷危險的材料,并且從聲音提示、安全疏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p><p> 三、地鐵站臺通風功能需求 </p><p> 地鐵站臺是大量乘客的集散地,保持站臺良好的通風效果一直是地鐵運營的一個難題.地鐵在建成投入
8、運營的初期是冬暖夏涼,但隨著地鐵客流量和行車密度的增加,加上設備的運轉及連續(xù)的照明,溫度逐漸升高,熱量的積累,使地下空間產生大量的熱量及有害氣體,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導致其環(huán)境不斷惡化。地鐵站臺建設初期就必須考慮其相關因素,設計一個合理的地下環(huán)控系統(tǒng),這對保證地鐵正常運營,控制洞體溫升,為乘客提供適宜的乘車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地鐵的環(huán)控系統(tǒng)主要是指地鐵的通風及空調系統(tǒng)。一般所指的地鐵通風及空調系統(tǒng),主要是解決包括站臺、區(qū)間隧道、折返線、
9、盡端線等的通風空調問題,為乘客創(chuàng)造較舒適的環(huán)境。 </p><p> 四、地鐵站臺導向-配套服務功能需求 </p><p> 地鐵站臺位于相對封閉的地下,各個車站內部的空間形式及尺度也非常相似,人們難以參照外部環(huán)境來辨別信息,方向感和定位能力變弱。這就要求設計明確、完善的信息導向標識來幫助人們理解地鐵空間,如地圖、列車行駛線路圖、出口及換乘方向、服務設施位置等等。這些信息為人們勾勒出各
10、個空間組成部分相互銜接的脈絡并明確行進的方向,從而提高交通效率,減少由于迷路和不熟悉引起的焦慮情緒。導向標識的設置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導向標識應形成一個與空間設計結合良好的完整的系統(tǒng),引導乘客順利地完成整個使用過程。第二,信息設施要布局合理、規(guī)范,使人們在匆匆一瞥的短時間內能夠對信息快速識別和清晰掌握。第三,導向標識應造型簡潔、設計精美、便于維護,傳達信息的同時還可以豐富站臺景觀。 </p><p> 人
11、們在站臺候車時,也會短時間地休息、等人、交談、東張西望、翻看報紙雜志、打電話等等。使用人群行為的多樣性決定了地鐵空間中必須具備細致周到的配套服務設施,盡量為人們創(chuàng)造舒適便利的環(huán)境條件。北京地鐵五號線全線的配套服務設施采取通盤設計,電子時鐘、休息座椅、垃圾桶、公用電話統(tǒng)一使用不銹鋼材質、流線造型,點綴紫色標識色,突出了簡約流暢、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氣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p><b> 五、總結
12、 </b></p><p> 在日新月異的城市發(fā)展和建設中,地鐵的作用與影響已不僅僅局限于交通,它幾乎成為衡量一個城市運營能力、現(xiàn)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形象的標志。作為地下交通空間,地鐵站臺的設計與其他公共空間會有所不同,但最終都歸于“設計以人為本”。營造人性化的地鐵站臺環(huán)境并不依靠高昂的造價和投入,關注人們多樣化的物質功能、精神文化需求,并通過設計實踐盡力予以解決,就能夠降低地下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提升空間
13、的內在品質,真正賦予人們一場便捷舒適且美不勝收的身心之旅 </p><p><b> 參考文獻: </b></p><p> [1][法]卡特琳·格魯,姚孟吟譯.藝術介入空間:都會里的藝術創(chuàng)作[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p><p> [2]董海.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地鐵公共藝術品與乘客心理[J].上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鐵站臺絕緣層方案
- 地鐵站臺紅外激光探測保護的應用
- 某地鐵站臺氣流組織模擬研究
- 地鐵站臺火災集中排煙模式研究.pdf
- 東莞體彩投放地鐵站臺屏蔽門貼
- 地鐵站臺屏蔽門系統(tǒng)的技術經(jīng)濟分析.pdf
- 地鐵站臺乘客通行效率分析與管控策略研究.pdf
- 地鐵站臺屏蔽門門體結構優(yōu)化設計.pdf
- 地鐵站臺屏蔽門安裝監(jiān)理質量控制
- 某地鐵站臺煙氣蔓延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地鐵站臺屏蔽門安全防護措施探討
- 如何解決地鐵站臺隧道的通風排煙問題
- 地鐵站臺安全門防護系統(tǒng)設計簡析
- 地鐵站臺火災煙氣流動與機械排煙模式.pdf
- 武漢某地鐵站臺環(huán)控系統(tǒng)CFD模擬研究.pdf
- 地鐵站臺屏蔽門的絕緣與接地處理
- 地鐵站臺火災煙氣擴散與控制的區(qū)域模擬.pdf
- 基于多智能體的地鐵站臺乘客緊急疏散模型.pdf
- 畢業(yè)論文--淺談地鐵站臺屏蔽門(psd)安全保護問題
- 基于CFD的地鐵站臺及車廂熱舒適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