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權力研究綜述:翻譯視角</p><p> 摘 要:翻譯領域的權力研究,作為一種宏觀研究,重點探討社會文化語境對翻譯的作用,研究譯材的選擇、翻譯的策略和翻譯的效果如何受到權力的影響,以及翻譯又如何建構了權力。本文概述了國內外翻譯領域權力研究的現(xiàn)狀。 </p><p> 關鍵詞:權力;翻譯;現(xiàn)狀 </p><p> 本文為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
2、目《權力、翻譯與經典建構――中國翻譯文學研究》部分成果。項目批準號:HB11YY012 </p><p> 國外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關注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翻譯研究出現(xiàn)了“文化轉向”,其標志性成果是赫曼斯(Hermans) 1985年主編的《文學操縱》(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到九十年代,巴斯奈特(Bassnett)和勒菲威爾(Lefevere )
3、(1990) 編輯出版的《翻譯、歷史與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進一步推動了“文化轉向”的發(fā)展。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翻譯不僅是一種不同語言間的轉換活動,更是一種社會活動。翻譯實踐除了受語言的制約,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翻譯語境的影響,其中的多種權力因素對翻譯活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探索翻譯背后的權力關系和運作,開拓了翻譯研究的視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翻譯研究的視角,對權
4、力研究進行綜述。 </p><p> 權力是社會學、政治學和哲學等領域的重要概念,很多人試圖對它做出界定。丹尼斯?朗在《權力論》的就引用了多種定義:如權力是獲得未來任何明顯利益的當前手段;權力是預期效果的產生;權力是一個人或若干人在社會行為中行使自己的意志的機會;權力是某些人對他人產生預期效果的能力。在??驴磥?,“權力”是指一切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支配力和控制力的東西,可以分為宏觀的顯性的權力和微觀的隱性權力
5、。前者通過物質或制度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來,如指政府機構和法律條文等。后者是“規(guī)范化”權力,是“規(guī)范”人的思想和行為使其被主流社會或正統(tǒng)社會文化秩序所接納的影響力(李遇春,2007)。權力的行使來自無數(shù)方面,在各種不平等與運動關系的相互影響中進行。??抡J為,權力是一種“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權力不僅具有傳統(tǒng)觀點認為的“壓抑”和“破壞”的作用,它還具有“生產”和“建構”作用,這無疑是福柯的思想創(chuàng)新之處。整個社會就是由權力關系構成的一個龐大
6、的網絡,任何人都生活在這個網絡之中,任何社會活動都要受到權力的影響和制約。福柯還把權力和話語聯(lián)系起來,認為權力是通過話語來體現(xiàn)的,權力制約了話語的表達方式。??碌臋嗔碚摻沂?,語言之間</p><p> 把權力與翻譯聯(lián)系起來,基本上是從宏觀角度考慮翻譯的,這明顯區(qū)別于語言轉換的微觀研究。從權力的角度考慮翻譯,應該說從19世紀就出現(xiàn)了,盡管人們沒有像20世紀70和80年代那樣突出權力的字眼。尼采在說道羅馬詩人對希
7、臘經典作品的翻譯時,用到了“征服”字眼,說“翻譯是一種形式的征服。不僅突出歷史的東西,而且為現(xiàn)在增添了典故……具有了羅馬帝國最優(yōu)秀的良知?!保ㄞD引自陳永國,2010,p12)這種“征服觀”其實就涉及到權力關系與權力運作。無論本土文化征服外來文化還是外來文化征服本土文化,譯者是始終受到文化與語言的束縛的權力關系中,不斷做出選擇。 </p><p> 對翻譯與權力關系做出較全面闡述的學者,應該是美國阿默斯特大學翻譯
8、研究中心主任根茨勒(Gentzler) 和該校比較文學系教授提莫志克(Tymoczko)。他們在論文集《翻譯與權力》(2007)前言中,從翻譯與權力的角度,對20世紀50和60年代至90年代的“翻譯轉向”做了概括性的分析。 </p><p> 在20世紀50和60年代,美國麥迪遜大街開始嘗試使用大眾傳媒來控制文化,翻譯者有意識地使用翻譯策略來達到對觀眾宣傳的各種預期效果??傊g者開始認識到譯文如何為達到自己的
9、目的而操縱讀者。這種功能主義的翻譯技巧很快就導致了早期的翻譯描述研究?;裟匪购筒úňS奇是杰出的代表,通過考察同一文本的不同譯本,他們比較了不同的目的和翻譯技巧。他們發(fā)現(xiàn)規(guī)范性的翻譯其實是效忠權力階級價值觀的。這一結論在當時的翻譯研究領域具有革命行,向人們揭示翻譯背后的權力運作。 </p><p>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對權力和翻譯關系的探討在更大范圍展開,探討也更加深入,突出的是低地國家和以色列的學
10、者。他們把文學翻譯與外部因素聯(lián)系起來,對翻譯和權力的關系表現(xiàn)出明顯的興趣。1985年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赫曼斯主編出版了《文學的操縱》。論文集的作者都是當時翻譯領域著名的學者,如以色列的圖里、比利時的蘭伯特,英國的巴斯奈特、美國的提莫志克。論文闡明,譯文和原文相比,并不是次要、派生的,而是一種主要的文學工具,是更大的社會機構――教育系統(tǒng)、藝術團體、出版公司、甚至政府――為了建構自己期待的“文化”,對某個群體進行“操縱”的結果。
11、為此,原文受到操縱,譯文以所期待的形式出現(xiàn)。教會會委托譯者譯圣經,政府會贊助譯者譯民族史詩,學校會教翻譯過來的經典作品,所有這些都有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權力的目的。 </p><p> 20世紀90年代是翻譯研究“文化轉向”最突出的年代。巴斯奈特和勒菲威爾編輯出版了論文集《翻譯、歷史與文化》,對描述翻譯學的研究目標進行了重新界定,即翻譯研究是以源語和譯語文化中文學網絡和非文學符號框架內的文本研究為目標的。對文學翻譯過
12、程中轉換的解釋,不僅是要考慮詩學,而且是要考慮意識形態(tài)的。他們指出:翻譯研究應處理那些難以處理的文化數(shù)據,研究它們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勒菲威爾(1992)提出了著名的文學操控“三要素”理論,即意識形態(tài)、詩學和贊助人。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社會總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一定階級的意志和要求,從根本上左右著譯者的譯材選擇和翻譯策略。詩學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文學作品本身,即主題、人物、體裁、象征等。二是文學的社會功能,即文學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人生活在某一特定
13、的社會文化語境之中,一定會形成某一特定的文本架構,這種被普遍接受的文本架構就構成了某一社會的主流詩學。贊助人指有權力或影響的個人團體政黨社會階層和傳播媒介等。 如果說“文化轉向”之前的早期翻譯描述研究,使用的是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那么,文化轉向之后使用的方法越來越傾向于后結構主義。在20世紀90年代的很多翻譯學者,更多</p><p> 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中很多翻譯學者還把翻譯和殖民主義聯(lián)系起來,探討殖民或后殖
14、民主義的權力問題。如 Dingwancey與 Maier合編的《語言與文化之間》、巴斯奈特等人合編的《后殖民翻譯:權力與實踐》、提莫志克著的《后殖民語境下的翻譯》和斯皮瓦克著的《翻譯的政治》。研究得出結論:殖民主義之所以成為可能,與其說靠的是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大,還不如說靠的是知識,因為知識即權力,而翻譯是生產知識的一種方式。 </p><p> 從女性主義角度對翻譯的探討,也充分體現(xiàn)了翻譯中的權力問題。女性主義
15、的翻譯研究重點討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 譯作和譯者的地位:傳統(tǒng)上把譯文比作是女性的、第二性的,源文本處于男性的主宰地位,譯文處于女性的從屬地位。因此,傳統(tǒng)的翻譯標準是譯文對原文的“忠實”。女性主義從性別角度找到了顛覆主流權力話語的切入點,提高了譯者和譯著的地位。2)翻譯策略:女性主義的翻譯研究解構男權話語,從女性的角度解析人物,反應弱者的身份和聲 </p><p> 音。 3)探討女性翻譯作家在本國建構文
16、化中的貢獻。Sherry Simon是以女性翻譯研究著稱的翻譯家,分析了女性譯者的翻譯和翻譯觀。 </p><p> 國內的翻譯理論界對權力研究與國外相比,起步要晚,基本上是受到到國外翻譯理論的啟發(fā),結合本國實際而進行的,探討的問題也相對具體。如胡翠娥(2007)討論了五四期間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守城主義的翻譯論征,查明建(2004)探討了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五六十年代翻譯文學的操控,胡安江(2008)探討了寒山詩在另
17、一個文化場域成為經典的過程。林克難收在《翻譯與權力論文》集中的《翻譯作為中國社會變革的催化劑》,分析了中國五次翻譯高潮對中國社會變革所產生的影響,說明了翻譯的權力作用(Tymoczko,Gentzler,2007)。 </p><p> 翻譯領域的權力研究,是翻譯的一種宏觀研究,重點探討社會文化語境對翻譯的作用,研究譯材的選擇、翻譯的策略和翻譯的效果及傳播如何受到權力的影響以及翻譯又如何建構了權力。西方學者還把
18、翻譯中的權力研究與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解構主義等理論結合起來,為翻譯研究擴大了視角,注入了很大活力。國內翻譯領域的權力研究雖然還有待深入,但已呈現(xiàn)不斷發(fā)展之勢。權力與翻譯關系的研究對進一步加深對翻譯的本質、翻譯的功能和特定時期翻譯現(xiàn)象的認識,具有重要的作用。 </p><p><b> 參考文獻 </b></p><p> [1] Alvarez, Roman
19、& Carmen-Africa Vidal (eds.). 1996.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p><p> [2]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eds.). 1990.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C].
20、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p> [3] Hermens,Theo (ed).1985.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ondon and Sydney: Croom Helm Ltd. </p><p> [4] Lefevere,
21、 André.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 [5] Tymoczko, Maria & Gentzler, Edwin (eds.). 2007. Translation and Power [C
22、].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p> [6] Venuti, Lawrence. 2004.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3、. </p><p> [7] Venuti, Lawrence. 1998.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 London: Routledge. </p><p> [8] 查明建. 2004. 文化操縱與利用: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經典的建構.《中國比較文學》第2期. </p>
24、<p> [9] 陳永國. 2010. 翻譯與后現(xiàn)代性[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p><p> [10] 胡安江. 2008. 翻譯文本的經典建構研究[J].《外語學刊》第5期. </p><p> [11] 胡翠娥. 2007.翻譯與權力――五四期間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守成主義的翻譯論爭[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 </p>&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響權力因素綜述
- 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權力的游戲的字幕翻譯的對比研究
- 從權力運行視角透視權力腐敗成因
- 科技與權力——基于公共權力視角的電子黨務研究.pdf
- 詩歌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文獻綜述】
- [雙語翻譯]預算外文翻譯-預算編制實踐進展--綜述與研究視角
- 關于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研究綜述
- 權力:社會空間的視角.pdf
- [雙語翻譯]預算外文翻譯-預算編制實踐進展--綜述與研究視角(英文)
- 基于社會網絡視角的網絡權力研究.pdf
- 基于權力視角下的公司治理研究.pdf
- 權力視角下的高管激勵問題研究.pdf
- 教師權力策略研究——基于中學師生心理關系視角
- 基于權力視角的沖突分析建模體系研究.pdf
- “空間-權力”視角下的小工廠女工研究.pdf
- 基于政治治理視角政府權力邊界研究.pdf
- 權力關系視角下的政社分開研究.pdf
- 94546.權力視角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研究
- 博弈論視角下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關系研究.pdf
- 教師權力轉型:基于課堂的視角.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