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論《史記》描寫人物的手法</p><p> 摘要:《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其“實錄”已被史家所證;《史記》在文學藝術的成就亦是巨大的,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刻畫與描寫方面,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文以《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為典例,淺論《史記》描寫人物的典型方法。 </p><p> 關鍵詞:《史記》;描寫手法;《項羽本紀》;
2、高祖本紀;對比描寫 </p><p>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2-0316-02 </p><p> 《史記》對人物的描寫刻畫的成就不可不謂之巨大,其寫人手法之眾多、運用之精辟一直為后世人所折服,一下便是《史記》寫人計事的一些常用手法: </p><p> 一、《史記》在寫人物生平時,側重選取主要事件與重大
3、場面,特別是矛盾集中的焦點 </p><p> 一個人的生平所經(jīng)歷的事情是十分多的,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很多。一部史書,一個列傳限于篇幅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事事盡錄。《史記》很好地克服了上面的問題,其敘事、刻畫人物,能夠在眾多的材料中刪繁就簡,選取最有代表性最為典型,最能體現(xiàn)該人物性格的事件下手。 </p><p> 《項羽本紀》中,描寫了項羽參加秦末農(nóng)民起義、摧毀暴秦統(tǒng)治、與劉邦爭奪天下的
4、經(jīng)過,最后是這位曾經(jīng)主宰天下的英雄失敗自刎的過程。雖項羽的起落前后僅8年,但其所做之事可謂件件重大,而太史公獨著力從“巨鹿之戰(zhàn)”、“鴻門宴”和“垓下之圍”布下重墨,以此刻畫項羽不平凡的一生。“巨鹿之戰(zhàn)”,是項羽生平最得意的戰(zhàn)役,其一舉消滅秦軍主力章邯部,成為推翻秦王朝的關鍵之役。項羽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戰(zhàn)果不少,唯獨此戰(zhàn)不息重墨,實因此戰(zhàn)乃項羽人生最重要的一戰(zhàn),是項羽的崛起;其余戰(zhàn)績則于項羽垓下突圍時所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
5、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盵1]來概括,不必逢戰(zhàn)皆寫。 </p><p> 垓下之圍、烏江自刎,則是一位英雄的最后謝幕。項羽在突圍前與虞姬的告別,和突圍時最后僅剩“二十八騎”仍要“快戰(zhàn)”,仍能“潰圍、斬將、刈旗”三勝漢軍,至烏江不肯渡江,下馬步戰(zhàn)與最終的悲壯自刎,實乃對這位英雄光輝形象的升華與總結,成功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起落的全過程,凡讀《項羽本紀》者,莫不對項羽其人的特點牢記于心,唏噓不已,太史
6、公之所以能做到這樣,就是因為其能夠將人物的一生以典例突出,通過描寫矛盾集中的焦點,讓人記憶深刻。 </p><p> 二、心理描寫生動形象,傳神地寫出了人物所思所想 </p><p> 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一種是以人物自身的話語直接道出。如《項羽本紀》中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時,自己作了一首詩:“氣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對時勢的不利,連項羽這
7、樣的蓋世英雄都感慨自己空有蓋世霸氣,淪落至此的悲惋氣息。于是“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1]項羽的感慨,愴然流淚最為感人肺腑,給人一種事將不濟的悲愴情懷,也寫出了當時形勢的危急。學者汪耀明說:“通過這些心理描寫,司馬遷活現(xiàn)了項羽這個歷史人物,突出了他的性格,揭示了他一度橫行天下而最終別姬自刎的內在原因?!盵2]這話十分有見地。 </p><p> 再看《高祖本紀》,當劉邦擊破黥布叛軍,還歸而經(jīng)過沛縣
8、之時,在酒酣的時候“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竟然“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3]我們不由紛紛猜測,向來狡詐的劉邦竟會為何感慨動情。此時項羽已死,天下已大定,而昔日跟隨落榜征戰(zhàn)的一批舊將紛紛謀反被誅殺,如韓信、彭越等。也許劉邦一方面感慨舊時的征戰(zhàn)艱辛,亦感慨今天終于衣錦還鄉(xiāng)的喜悅,其間摻雜著及其復雜的感情,一曲大風歌,幾行清淚,感情油然而發(fā),縱然對劉邦有厭惡之感的讀者亦會受
9、其感召罷! </p><p> 另外一種心理描寫,是通過動作或神態(tài)展現(xiàn)出來的?!啊俄椨鸨炯o》的鴻門宴上,“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短短二三十字,通過‘目’‘舉’‘示’‘起’‘出召’這一連串動作,表現(xiàn)出范增欲殺劉邦的急切難耐的心情”,[4]而“項王默然不應”則寫出了項羽不忍席間殺劉邦之情。 </p><p> 《史記》通過人物心理狀態(tài)直接間接
10、描寫,生動傳神地描寫出該人物的內心所思所想,人物也更為鮮活。 </p><p> 三、對比手法的廣泛運用 </p><p> 《史記》中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通過使他們形成鮮明的反差,從而更為突出地展現(xiàn)所要刻畫人物的形象。 </p><p> 這種對比手法不僅僅體現(xiàn)于同一傳記中,也時常出現(xiàn)于鄰傳進行對比。 </p><p>
11、; 首先看單篇中的對比手法運用,如《項羽本紀》中,彭城之役劉邦大敗,幾乎被俘,在危難之際劉邦的表現(xiàn)是“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1]劉邦為了逃生居然把自己的兒女都能舍棄,不顧他們生死。而項羽在垓下突圍,同樣的面臨絕境時,“漢軍圍之數(shù)重”[1]的情況下,仍為從騎斬殺漢將;不肯渡過烏江之時,又將自己最喜愛的千里馬贈予烏江亭長;這雖是絕境下的自我解脫,但此作為亦頗讓人感慨。從劉邦逃亡中,可看出其自私的面孔,為了自己的生存不
12、惜拋棄兒女,其人是如此冷漠無情;而項羽敗亡時,居然是如此從容不迫,依舊對身邊的人重情重義,高起王陵說:“項羽仁而愛人。”[1]于是兩下對比,劉邦的無情、自私、冷漠頓顯,項羽的重情義,仁愛可見。 </p><p> 鄰傳對比,如《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中,兩人皆曾經(jīng)見到秦始皇出游,都發(fā)出了感慨。項羽是十分霸氣地說:“彼可取而代也?!盵1]劉邦則是“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1]在這里,項羽表現(xiàn)的是一
13、種十分豪邁而信心滿滿的情懷;劉邦則在失落中充滿了對秦始皇地位的羨慕,從中項羽的英霸之氣與劉邦的感慨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項羽的大志與豪氣。 </p><p> 除了上述例子,《史記》用到對比手法的地方只能用“不勝枚舉”這個詞來概括,眾多的對比手法運用,無意識十分巧妙地彰顯其所要描寫的人物,而又更能引發(fā)讀者思考,其布局之巧,實令人折服。 四、細節(jié)描寫 </p><p> 《史記》既是
14、一部史書,同時期文字成就亦極高,其中許多人物形象的刻畫,都十分重視細節(jié)描寫,把人物的動作、心理都進行仔細雕刻,十分精確傳神。 </p><p> 如《項羽本紀。中,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時,“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1]這一段細節(jié)描寫,將一個面臨絕境的末路英雄的告別場景,描繪的如此鮮活,
15、這樣的場景一幕幕分明就在我們眼前上演。如此不可一世的蓋世英雄,竟然也有這樣惻隱悲惋的時候,這段描寫將霸王別姬這幕寫的令人千古唏噓,感慨不已,而同時對項羽的情懷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p><p> 再看《高祖本紀》中,楚漢相持廣武,劉邦數(shù)項羽十罪,“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1]這里劉邦精明狡猾的形象再次被再次得到彰顯,他忍住了巨大的痛楚,被射中了胸部,依然能夠十分機智地說射
16、中他的腳,“他的超人智慧再次被寫活了。這一招對蒙騙敵人,穩(wěn)定自己的軍心起著非同小可的意義”。[5] </p><p> 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因此《史記》寫的十分生動,可讀性與文學價值相當高,其不局限于寫史,亦是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p><p> 五、《史記》常用夸張,帶神話色彩的手法寫人 </p><p> 夸張的手法在《史記》中亦十分常見,如樊
17、噲護主的場景“?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雖然樊噲勇武,恐其面貌仍不至此猙獰,“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1]應為夸張之說;又如項羽垓下突圍時,“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1]項羽雖勇猛無比,但仍不至于一嗔目暴喝便能將敵人喝退數(shù)里之遠吧?此間定有夸大。然而這些夸張無傷大雅,反而更添加人物的神秘色彩,更能體現(xiàn)他們諸如勇猛的特點,學者徐金鳳也說:“夸張是寫好傳紀文學作品所容許采取的一種藝術手法
18、,因為傳紀文學雖以史為根據(jù),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學描寫。”[3] </p><p> 《史記》中所寫的重要人物,均帶有神話色彩,增添其神秘感,如寫項羽的“重瞳子”與上古賢君大舜相聯(lián)系;寫高祖時,顯示出生十分有神奇色彩:“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1]還有他的“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斬蛇起義”的故事,無不充滿神奇色彩;楚漢戰(zhàn)爭危機之時,劉邦
19、被楚軍包圍數(shù)重,竟有大風沙塵助其突圍。這類故事不為鮮見,給人物的形象頗增加神秘色彩。雖然這些故事多為虛幻,但讀來亦十分奇特新奇。 </p><p>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寫人手法,《史記》中仍有許許多多的為人稱道的手法,如“互見法”使得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跡在多傳中既有簡單復述,亦有補充完善,從而使一個人的形象更為豐滿,也可較好解決重復敘述同一事的冗雜,而且“加強了不同篇章之間的聯(lián)系,使全書錯落有致而且層次分明”[6]
20、;再有,司馬遷善于寫失敗英雄,不以成敗作為英雄的唯一憑據(jù),是失敗的英雄如項羽李廣的事跡亦廣為傳誦,感人心肺,等等。不能在此文一一論及。 </p><p> 總之,《史記》描寫人物的手法可謂多不勝數(shù),妙不可言,這為中國的文學保留了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也成為《史記》千古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對后來明清小說如《三國演義》的寫法風格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知魯迅譽《史記》為“無韻之離騷”實不是一句空言。 </p>
21、;<p><b> 參考文獻: </b></p><p> [1]司馬遷.史記(第2版)[M].湖南:岳麓書社,2001,(9). </p><p> [2]汪耀明.《史記》在人物描寫上的成就[J].淮陰師專學報,1995,(3)(總第68期). </p><p> [3]徐金鳳.《項羽本紀》的傳紀文學價值[J].福建師范
22、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2). </p><p> [4]何梅琴.《史記》人物心理描寫藝術探微[J].平頂山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3(1). </p><p> [5]辛一江.論《史記》的寫人藝術[J].昆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18(4). </p><p> [6]王宇.歷史的文學品格――《史記》人物描寫藝術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